西伯利亚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60°0′N 105°0′E / 60.000°N 105.000°E / 60.000; 105.000


















西伯利亞
Сибирь
Region

Siberia-FederalSubjects.svg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地理上的西伯利亚


       北亞

国家

 俄羅斯
地区

北亞

接壤
西:烏拉山
北:北極海
東:太平洋
南:哈薩克, 蒙古, 中國

最高點
Klyuchevskaya Sopka
 - 海拔
4,649 m(15,253 ft)

面积
13,100,000 km²(5,057,938 mi²)

人口
40,000,000(2010)
人口密度

3 /km² (8 /mi²)




           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在現今一些用法中所指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俄语: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1]。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目录





  • 1 歷史


  • 2 自然地理

    • 2.1 名称来源


    • 2.2 氣候


    • 2.3 地形與資源


    • 2.4 人口



  • 3 行政區劃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連結


  • 6 參見




歷史



早在石器時代以前,西伯利亞已經有人居住。當時西伯利亞的氣候比現在溫和得多,而且當時的水位比較低。現時的白令海峽,當年有一條陸橋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現時美洲原住民的大多數人口都是透過這條陸橋從西伯利亞來到美洲的。


西伯利亞亦是古代不少強悍民族的搖籃。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種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


東斯拉夫人前往西伯利亞旅行可追溯至11、12世紀,當時諾夫哥羅德人與西伯利亞獵人建立貿易關係。最遠到達葉尼塞河,這是基輔羅斯歷史書往年記事說的。


至於西伯利亞的現代發展始於16世紀後期。最初從西邊入侵西伯利亞的不是俄國正規軍,而是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僱傭軍。1558年,因為烏拉山脈以西的毛皮日漸減少,沙皇伊凡雷帝授權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率哥薩克在烏拉山脈以東開發商棧,攫取當地豐富的毛皮資源。1572年,在西伯利亞中部的半遊牧國家西伯利亞汗國拒絕用毛皮向俄國朝貢,這成了俄國進攻西伯利亞的理由。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次征服的起因是當地俄羅斯的居民點經常受到原住民的騷擾。哥薩克領袖葉爾馬克·齊莫菲葉維奇在1578年(明萬曆六年)10月開始東侵。幾年內,葉瑪克等征服了庫臣汗國,平定西部西伯利亞。其後葉爾馬克在進攻西伯利亞汗國時陣亡,西伯利亞汗國則於1598年滅亡。之後俄國人繼續東進,1636年(明崇禎九年)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這個地區成為了俄國人的殖民地。


當俄國的勢力接近清朝時,便發生了軍事衝突。1652年(清順治九年),俄人東入黑龍江,「駐防寧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這是中俄之間第一場戰鬥。1657年,沙俄派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之後中俄之間發生多次外交和軍事上的衝突。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派將軍彭春5月22日從璦琿起兵五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薩。之後清軍撤軍而俄軍捲土重來。1686年清軍再攻雅克薩。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條約》正式簽字,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两国边界。晚清衰败以后,沙皇俄罗斯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北、乌苏里江东、库页岛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罗斯,中国还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


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後,白軍在西伯利亞獨立,成立遠東共和國。然而隨著布爾什維克勢力日增,俄國遠東共和國在1922年改組成為遠東蘇維埃共和國,並於同年被蘇聯合併。1944年,唐努烏梁海被併入蘇聯,成為圖瓦共和國。


西伯利亞由於其荒涼,歷史上一直是沙俄和蘇聯政府流放罪犯的地方。



自然地理



名称来源


西伯利亞此名稱可能來自古突厥语,意思就是「寧靜的土地」。西伯利亚鞑靼人以此为国家名稱建立西伯利亚汗国,后來被莫斯科大公国征服,西伯利亚此名詞进入了俄羅斯文。也有說法為「鮮卑利亞」,來自鮮卑。亦有一個解釋,西伯利亞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為他的封地位於西伯利亞。又有一说,沙俄以锡伯族的族名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而在中國古地圖上,西伯利亞被稱為羅荒野



氣候





    極地     苔原     高山苔原     北方針葉林     山區雲霧林     溫帶闊葉林
    溫帶草原     乾草原





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河流與荒野




沼澤針葉林





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氣候上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成因是西伯利亞的緯度很高,氣溫非常低,這些都是西伯利亞的發展及人口增長的障礙。西伯利亞的冬天很長,其中月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月份至少有7个,每年1月时更加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同時成為影響整個歐亞大陸冬季季候風的主要發原地。在這段時間,大部份地區都會完全被冰雪所封鎖。在奧伊米亞康曾經有過攝氏零下71.2度的低溫記錄,是現時人類居住的地點中所錄得的最低氣溫。在這低溫之下,所有的江河湖泊都會全部結冰。



地形與資源


西伯利亞有非常豐富的天然資源,包括礦物資源、大量油田、茂盛的森林及位於西伯利亞西南部的大草原。西伯利亞大致可以分成西西伯利亞平原及中西伯利亞高原兩部份。這廣大面積的土地大多數都是沼澤,並不適合耕種;其他非沼澤的地方,以一年的一大半被冰遮蔽了的土地,以泰加森林的針葉樹為中心的森林帶很廣闊。但是近年由於開發的過度,使環境破壞成為問題。極北地區被稱為凍原帶,終年被永久凍土所遮蔽。


在西伯利亞有即將滅絕的西伯利亞虎,即東北虎。它們主要在泰加森林生活。這個森林亦是很多野生生物生活的地方。


西伯利亞有以下湖泊及河流:


  • 阿納巴爾河

  • 安加拉河

  • 因迪吉爾卡河

  • 額爾齊斯河

  • 科雷馬河

  • 貝加爾湖

  • 勒拿河

  • 下通古斯河

  • 新西伯利亞水庫

  • 鄂畢河

  • 波皮蓋河

  • 石泉通古斯河

  • 上安加拉河

  • 烏布蘇湖

  • 亞納河

  • 葉尼塞河

並有以下山脈:


  • 阿爾泰山脈

  • 阿納德爾山脈

  • 貝加爾山脈

  • 哈馬爾達班山脈

  • 切爾斯基山脈

  • 朱格朱爾山脈

  • 格達山脈

  • 科爾亞克山脈

  • 薩彥嶺

  • 唐努烏拉山脈

  • 烏拉山脈

  • 維科揚斯克山脈

  • 雅布洛諾夫山脈


人口


西伯利亞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3人。然而當地的居民大多數都是俄羅斯族及烏克蘭人等外來民族。俄羅斯族源自數千年前東歐的斯拉夫人。西伯利亞最早的居民是通古斯族群(肃慎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部落族群,如布里亞特人、圖瓦人和雅庫特人。他們的後裔現在仍然生活在那裡。其他少數民族包括: 通古斯人、楚科奇族、科里亞克族及尤卡吉爾人。


大約70%的西伯利亞人都是住在城市的,住在小型的單位。而大多數住在郊外地區的人,生活較為簡單,並居住在大型的木屋。新西伯利亞是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人口達150萬人。托博爾斯克、托木斯克、伊爾庫茨克及鄂木斯克是較舊的城市。



行政區劃




俄羅斯西伯利亞西區的南部與中國及蒙古接壤。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包括烏拉爾联邦區、西伯利亞联邦區和遠東联邦區的薩哈共和國三部份。歷史上,整個遠東联邦區其實都算是西伯利亞一部份。


現時西伯利亞地區包括以下各個部分:



  • 阿爾泰共和國,首府—戈爾諾-阿爾泰斯克


  • 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


  • 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


  • 圖瓦共和國,首府— 克孜勒


  • 哈卡斯共和國,首府—阿巴坎


  • 阿爾泰邊疆區,首府— 巴爾瑙爾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行政首府—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 伊爾庫茨克州,行政首府—伊爾庫茨克


  • 克麥羅沃州,首府—克麥羅沃


  • 新西伯利亞州,行政首府— 新西伯利亞


  • 鄂木斯克州,行政首府— 鄂木斯克


  • 托木斯克州,行政首府— 托木斯克


  • 赤塔州,行政首府—赤塔

主要城市包括:


  • 伊爾庫次克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 新西伯利亞,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俄羅斯第三大城市。

  • 鄂木斯克

  • 托木斯克


参考文献




  1. ^ 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 Encycl.yandex.ru. [2010-05-15] (俄语).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Novosibirsk: the center of Siberia


  • сибирь-инфо.рф(俄文)


  • ロシア人のシベリア征服 - 出羽 弘(日文)


參見



  • 鲜卑

  • 西伯利亞鐵路

  • 通古斯大爆炸

  • 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空難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