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话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潮州话

diê5 ziu1 uê7[1]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國廣東潮汕地區、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菲律賓、汶萊、法國、英國、美國等世界各地潮汕籍華人移民社區。
区域
廣東東部潮汕地區
母语使用人数
潮汕地區約一千四百萬,海外約有一千萬[來源請求](日期不详)
語系

漢藏語系

  • 漢語族

    • 閩語支

      • 沿海閩語

        • 閩南語
          • 潮汕片
            • 潮州话

文字
漢字
泰文字
潮語白話字
潮州話拼音方案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
czhu
Glottolog
teoc1236[2]
chao1238[3]
chao1241[4]
chao1239[5]
瀕危程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6]
危险(UNESCO)
UNESCO AWLD DE CHS.png

潮州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7]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diê5 suan3 piêng3),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Teochew或者Chiuchow,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




目录





  • 1 歷史


  • 2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

    • 2.1 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 2.2 客家話


    • 2.3 粤语


    • 2.4 非汉语语言



  • 3 语音

    • 3.1 聲母


    • 3.2 韻母


    • 3.3 声调

      • 3.3.1 變調



    • 3.4 文白异读



  • 4 文法

    • 4.1 词法

      • 4.1.1 代词

        • 4.1.1.1 人称代词


        • 4.1.1.2 所有格代詞


        • 4.1.1.3 指示代詞


        • 4.1.1.4 疑問代詞



      • 4.1.2 數詞



    • 4.2 句法

      • 4.2.1 动词短语

        • 4.2.1.1 语态



      • 4.2.2 疑问句


      • 4.2.3 比較句

        • 4.2.3.1 兩個或以上名詞


        • 4.2.3.2 只有一個名詞


        • 4.2.3.3 相等


        • 4.2.3.4 最級





  • 5 词汇

    • 5.1 古老词汇


    • 5.2 外语词汇



  • 6 書寫系統

    • 6.1 漢字

      • 6.1.1 训读


      • 6.1.2 生造新字


      • 6.1.3 同音字的互用



    • 6.2 潮語白話字


    • 6.3 潮州話拼音方案

      • 6.3.1 声母


      • 6.3.2 韵母


      • 6.3.3 韵尾声母




  • 7 对潮汕话的研究


  • 8 參見


  • 9 注释


  • 10 参考书目


  • 11 外部链接




歷史


現代潮州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次方言,與閩南語的泉漳片(俗稱“福建話”)是同源關係,其音韻體系大致相同,在簡單的生活用語上可以互通。此外,因為與畲族交往,潮州話也混入了不少畲語詞彙。[8]


潮州話始於唐、宋年間,並在明末清初時期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8]9世紀約唐代開始至15世紀期間,為了逃避戰亂,一些中原漢人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閩南沿海一帶,莆田是潮汕先民遷徙途中重要的一站,至今潮、漳泉兩地方言仍為同一系屬,即可見一斑。


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語言。中古以至上古時期從華夏中原抵達潮汕地區的移民一直保留著中古以至上古時期的華夏文化傳統,而較少跟中國其他地區般有著巨大的文化轉變,亦因此潮州話保留較多的古漢語。


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豐順等。客家話為主的地區大埔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說潮州話。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来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道房縣)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臺灣、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人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而在大陆廣東則受到粵語和普通話競爭,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講英語和普通話。现今有小部分的潮州籍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受到新加坡当地一些较多操闽台片闽南语(與潮州話小部份互通)的新加坡華裔中年人和年长者讲闽台片闽南语方言(新加坡福建话,厦门话,台湾话)的影响之下,他们就改为讲闽台片闽南语来取代潮州话。一些中年人的新加坡潮州人已经融入泉漳闽南族群内,今日已改认同为福建闽南人。新加坡主导语言英语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儘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福建閩南人。


在香港有超過七十萬名潮州人,但新一代大部份只會說粵語,加上他們不會跟自己族群通婚,不過有些在香港的潮州年轻人即使不會操潮州话,若父母雙方是潮州人,他們仍然懂潮州話的話,因為潮州話沒有F音,所以操的粵語(廣東話)充滿潮州口音,廣東話裡有不少潮州話成份,例如在香港多數用「架己冷」來表示自己人,因此能操粵語、潮州語二種語言。


清代康熙年間,來自潮州府程鄉、平遠、鎮平三縣移民臺灣的人多為客家人,但在雍正之後,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已不再屬於潮州府,而和惠州府興寧、五華二縣合併成立純客語區的嘉應直隸州,而來自這三地的移民也改稱來自嘉應州。而雍正之後,除了潮州府大埔、豐順二縣以外,來自潮州府的移民已多為閩南民系的潮州人,臺灣潮州人之後在語言方面被閩南語泉漳話融合了,但在宗教及飲食方面未必。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



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1980年代以来,随教育体系的逐渐完整及对外交流的发展,潮汕地区的儿童学龄前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普通话,部分幼儿园甚至完全采用普通话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普通話成为正式的教学语言。但校园内师生之间仍有较多的潮州话交流。当地人中青壮年龄以下的人群基本都能讲普通话,其中某些带有母语口音,而年长者对普通话的掌握相对较差。一般而言,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群能较好地使用普通话交流。而因为普通话教育的推进,新世代的潮汕人中也出现了不会讲或不是很会讲潮州话的迹象。


潮州话母语使用者认为普通话的轻声最难掌握。另外,潮州話中,潮州、潮安、澄海一带的口音较“轻”,失去了齒齦鼻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n]的韻尾,故此潮州话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话的该韵尾(聲母n)读成软腭鼻音[-ŋ]。而在练江片(潮南、惠来一带)人群中,语调中保留了较多的软腭鼻音。


闽南語和其分支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元音)、唇齿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元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元音[i];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别读成[ts][tsʰ][s][z]



客家話


由于潮安、饶平和揭阳接近廣東北部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部分人群除了说潮州话,也说客家話。潮汕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的是,近代以来客家话对潮州话影响甚少。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州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一些人说潮州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粤语


1980年代以来,由于受香港和广州一带粤语方言区域的文化影响(尤其是香港电视剧和流行歌曲),很多年轻潮汕人也能夠知曉粤语。现代潮汕话的口语中使用不少来自粤语方言区的词汇。粵語也吸收不少來自潮汕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喉乾」或「口乾」。



非汉语语言


很多潮州人移居到东南亚,故此潮州话在东南亚的发展受到当地语言——如泰语、高棉语、越南语和马来语等——的影响。



语音


潮州话音节包含声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



聲母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ŋ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潮州话特色之一,就是没有唇齿音。


除了喉塞音,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然而,有些音節沒有輔音聲母,也就是零聲母。潮州話聲母共十八個,包括零聲母。






















































潮州話聲母
 

双唇音

齿龈音

软腭音

喉音

鼻音
m
[m]
n
[n]
ng
[ŋ]
 

塞音
濁音
bh
[b]
 
gh
[g]
 
清音(不送氣)
b
[p]
d
[t]
g
[k]
-
[ʔ]
清音(送氣)
p
[pʰ]
t
[tʰ]
k
[kʰ]
 

擦音
 
s
[s]
 
h
[h]

塞擦音
濁音
 
r
[dz]
 
 
清音(不送氣)
 
z
[ts]
 
 
清音(送氣)
 
c
[tsʰ]
 
 

邊通音
 
l
[l]
 
 


韻母


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介音)有[i]和[u],但並沒有撮口呼。


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元音、鼻化元音或成節輔音。除了饶平北部和潮安凤凰镇,潮州話普遍沒有韻尾[n]/[t],下列拼音中以n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元音韻腹有四個,分別是[a]、[o]、[e]和[ɯ]。絕大部份音節以元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元音,而是成節輔音雙唇鼻音[m]和軟齶鼻音[ŋ]


韻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實際上也可說是塞音,因為軟顎降低,讓空氣通過鼻腔),但是並非必要。元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i]、[o]和[u]。輔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ʔ]、[p]和[k],鼻音[m]和[ŋ],以及存在于饶平北部和潮安凤凰镇的[n]和[t]。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9],潮州話韻母共五十九個,如下:



































































































































潮州話韻母[9][1]
韻頭類別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
單複韻母e
[ɯ]
i
[i]
u
[u]
a
[a]
ia
[ia]
ua
[ua]
o
[o]
io
[io]

ê
[e]

[ie]

[ue]
ai
[ai]
uai
[uai]
oi
[oi]

ui
[ui]
ao
[au]

ou
[ou]
iou
[iou]

iu
[iu]

鼻化韻母en
[ɯ̃]
in
[ĩ]

an
[ã]
ian
[ĩã]
uan
[ũã]
ion
[ĩõ]

ên
[ẽ]
iên
[ĩẽ]

uên
[ũẽ] [橫]

ain
[ãĩ]

uain
[ũãĩ] [縣]

oin
[õĩ]


uin
[ũĩ]

aon
[ãũ] [好]

oun
[õũ] [虎]

iun
[ĩũ]



ioun [ĩõũ] [貓]

鼻韻母im
[im]

am
[am](庵)
iam
[iam]
uam
[uam]
eng
[ɤŋ]
ing
[iŋ]
ung
[uŋ]
ang
[aŋ]
iang
[iaŋ]
uang
[uaŋ]
ong
[oŋ]
iong
[ioŋ]

êng
[eŋ]
iêng
[ieŋ]

uêng
[ueŋ]

入聲韻母ih
[iʔ]

ah
[aʔ]
iah
[iaʔ]
uah
[uaʔ]
oh
[oʔ]
ioh
[ioʔ]

êh
[eʔ]
uêh
[ueʔ]

oih
[oiʔ]

aoh
[auʔ] [樂]

ib
[ip̚]

ab
[ap̚]
iab
[iap̚]
uab
[uap̚]
eg
[ɤk̚] [乞]
ig
[ik̚]
ug
[uk̚]
ag
[ak̚] (惡)
iag
[iak̚]
uag
[uak̚] 蕕(獲)
og
[ok̚]
iog
[iok̚]

êg
[ek̚]
iêg
[iek̚]

uêg
[uek̚]

輔音音節m
[m]
ng
[ŋ]
ngh
[ŋʔ]

  • ^ 因為語音轉變,潮州話韻母有所增減,藍色者是並未在方案韻母表出現的韻母;括號中之韻母和例字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方括號中之例字有輔音聲母,在此只取其韻。

  • 加上方案沒有收錄的韻母,潮州話韻母共七十五個。

  • 輔音音節共三個,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


声调


潮州话跟其他汉语方言一样,是声调语言。它有八个声调,聲調符號置於響度最高的元音字母上[10][9],并有丰富的变调。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調值335221325535114
調型中平高降降升低入高平高升低平高入
例子(文讀音)
拼音hung1hung2hung3hug4hung5hung6hung7hug8
調號aáàahâăāáh

潮汕話的八個聲調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記住:「香港警察年老無力」,這句話讀起來正好按順序地對應了潮汕話的八個調。



變調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情況如下:





























前字聲調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前字聲調數字12345678
变调后聲調數字16587994

由此可見,變調的規律就是:


  • 陰平(1)不變調;

  • 陰入(4)和陽入(8)互換;

  • 陰去(3)變成陰上(2)或陽平(5);

  • 陰上變成陽上(6);

  • 陽平變成陽去。

  • 而陽上(6)、陽(7)去則變成新調高降調(9)


文白异读


潮州话有丰富的文白异读,几乎可以各成系统,如「非」、「敷」、「奉」母字,其辅音文读为[h],白读为[p]或[pʰ];「知」、「彻」、「澄」母字,文读为[ts]、[tsʰ],白读为[t]、[tʰ]等等。


文读音和中古的《广韵》音有严整且简单的对应关系。不过,中古音的[n]/[t]韵尾只存在于饶平北部、潮安凤凰镇以及丰顺、揭阳、普宁等潮客交界处,在其他各地,大多数字转读为[ŋ]/[k],少数字转读为[m]/[p](如按《潮州音字典》,“患”在潮安念[huam],而非[huaŋ],也非[hueŋ])。


白读音和中古的《广韵》音的对应较为复杂,尤其是韵母部分。声母部分与上古汉语对应较统一,只是上古时期缺乏音韵的科学记录,韵母方面的变化难以考究。



文法


潮州话文法与南方汉语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话和粤语。潮州话语句一般以主谓宾结构为主,有时配合小词就可变为主宾谓结构。



词法



代词



人称代词

潮州话的人称代词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没有格之分,例如“我”[ua2]是第一人称,伊侬[i1 naŋ5]指第三人称“他们”等。闽南語正如南島語系,“我们”一词分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听话者都包括在内,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词“俺”[naŋ],否则就用“阮”[ŋ]。其他南方方言如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并没有如此区别。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 ua2

包括性
俺 naŋ2
咱們
排除性
阮 uaŋ2、uŋ2 或ŋ2
我們

第二人稱
汝 lɯ2

恁 niŋ2
你們

第三人稱
伊 i1
他/她/牠/它
伊侬 i1 naŋ5 (iŋ1)
他們/她們/牠們/它們

补充:潮州话除了“伊侬”外,口语中还经常使用发音类似于“因”的字,来表示“他们”。



所有格代詞

潮州話不區分所有格代詞和所有格形容詞。一般規則是人稱代詞加上“個”,便組成所有格代詞或形容詞,概說如下:


























 
單數眾數
第一人稱
我個
ua2 kai7
我的
包括性
俺個
naŋ2 kai7
咱們的
排除性
阮個
ŋ2 kai7
我們的
第二人稱
汝個
lɯ2 kai7
你的
恁個
niŋ2 kai7
你們的
第三人稱
伊個
i1 kai7
他的/她的/牠的/它的
伊人個
i1 naŋ5 kai7
他們的/她們的/牠們的/它們的

例句:本書是我個[puŋ2 tsɯ1 si6 ua2 kai7]:這本書是我的。


不過,有時“個”字也可以略去,例如當代詞後面是量詞,例如:


[ua2 tiou5 kuŋ5](我的裙)


补充:有时所有格的"个"字也可以省略,例如:恁奴=恁仔=你的儿子



指示代詞

潮州話的指示代詞分為指近和指遠,概說如下:





















































 指近指遠
一般
單數
之個
[tsi2 kai7]
这个
許個
[hɯ2 kai7]
那個
眾數
之撮
[tsi2 tsʰoʔ4]
這些
許撮
[hɯ2 tsʰoʔ4]
那些
空間
之塊
[tsi2 ko3]
這裡
許塊
[hɯ2 ko3]
那裡
之內
[tsi2 lai6]
這裡面
許內
[hɯ2 lai6]
那裡面
之口
[tsi2 kʰau7]
這外面
許口
[hɯ2 kʰau7]
那外面
時間
之當
[tsi2 tɤŋ3]
最近
許陣/當/回
[hɯ2 tsuŋ5 / tɤŋ3/hue5]
那時,那個時候
之陣/回
[tsi2 tsuŋ5 / hue5]
現在
狀語
之生
[tsio2 sẽ1]
像這樣
許生
[hia2 sẽ1]
像那樣
程度
[來源請求][tsĩẽ3]
這麼

[hĩẽ3]
那麼
類型
者個
[tsia2 kai7]
這種
夫個/喜个
[hia2 kai7/hi7 gai7]
那種

疑問代詞



























(底)珍
[ti tieŋ]
底人
[ti naŋ]
什麼
乜個
[miʔ kai]
底個
[ti kai]
什麼(種類的)+ 名詞
乜 + 名詞
[miʔ]
哪個
底 + 數詞 + 量詞 + (名詞)
[ti]
哪裡
底塊
[ti ko]
何時
珍時
[tieŋ si]
怎樣做法
做呢
[tso ni]
狀態
在些(樣)
[tsai sẽ ĩẽ]
乜些樣
[miʔ sẽ ĩẽ]
什乜樣
[si miʔ ĩẽ]
多少(可數)
幾 + 量詞 + 名詞
[kui]
若多 + (量詞) + (名詞)
[dzieʔ tsoi]
多少(不可數)
若多
[dzieʔ tsoi]
為什麼
做呢
[tso ni]


數詞


序數詞語跟白話文的差不多。
































































發音
大寫
小寫
數值
備注
leŋ50
“〇”是俗寫,“零”比較正式。
“空”[kʰang3]表达相同意义。
ik̚4/tsek̚8/ɪaʊ11
也读為泽[tsek̚8],“泽”、“一”在用法上有分工。
弌为未被接受的另一种大寫
幺[ɪaʊ1]表达相同意义。
dzi6/no62
也读為两[no6](本字),“两”、“二”在用法上有分工。
弍为未被接受的大寫
sã1/sam13
弎为未被接受的大寫
si34
 
ŋou65
 
lak̚8/lok86
 
tsʰik̚4/tsʰek̚47
 
poiʔ48
 
kau2/kiu29
 
tsap̚8/sip̚810
“什”为未被接受的大寫,因為此字可以改成“伍”字

數字如作序數,其前面加上“第” [tõĩ6]。习惯上,“一”用作序数词,读作[ik̚4],“泽”用作基数词,读作[tsek̚8];“二”用作序数词,读作[dzi6],“兩”用作基数词,读作[no6]。大数不依此例。





句法



动词短语



语态

潮州话的被动语态中,施事者短语“给某人”必须讲明,并以“乞” [kʰoiʔ4](一些人会读成 [kʰɤʔ][kʰiɤʔ],有地区读成[kʰeʔ])或“分” [puŋ1]作开端,即使这“某人”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知是谁人。粵語也採用此句式,用「俾」表達。例如:


  • 分人宰(治)掉。[i1 puŋ1 naŋ5 tʰai5 tiou7]

相對粵語:佢俾人殺咗。


白话文:他/她被(人給)殺了。


按照白话文,我们可以单用施事者介绍词“被”或者“给”,而不提及施事者;但在潮州话,下面这句在文法上是错的:


  • 個杯敲掉。[kai5 pue1 puŋ1 kʰa1 tiou7]

白话文:杯子給打破了。


应该说成:


  • 個杯分人敲掉。[kai5 pue1 puŋ1 naŋ5 kʰa1 tiou7]

相對粵語:個(隻)杯俾人打爛咗。


白话文:杯子给人打破了。


虽然不知谁人打破了杯子。


施事者短语“分人”[puŋ1 naŋ5]永远都紧随主语,并非句子之末,也不像一些如德语和荷兰语的欧洲语言,在助动词和过去分词之间。



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多采用选择问的格式,原生语法没有是非问:


  • 汝是唔是学生?[lɯ2 si6 m7 si6 hak8 seŋ1] / 汝是学生啊謎?[lɯ2 si6 hak8 seŋ1 a1 mi6]

白话文:你是不是学生/你是学生吗?


除非表达反诘语气:


  • 汝是学生耶?[lɯ2 si6 hak8 seŋ1 e2](严格地说,潮州市区“耶”读低降调,与阴上调不同,可认为是语气助词读轻声)

白话文:你是学生啊?(表达难以置信的语气)


但近年受其他方言影响,在书面化的语境中,也可以出现是非问,即使用“主谓短语+语气助词”构成疑问句,语气助词借自普通话或广州话。



比較句



兩個或以上名詞

潮州話的比較句結構是“X + 形容詞 + 過[kue3] + Y”,被認為源自中古漢語的“X + 形容詞 + 於 + Y”結構:


  • 伊雅過汝。[i1 ŋia2 kue3 lɯ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粵語使用同樣的結構:


  • 佢靚過你。[kʰœy5 leŋ3 kʷɔ3 nei5]

白話文:她/他比你漂亮。


然而,由於普通話影響力愈來愈大,其結構“X比Y + 形容詞”影響潮州話。於是,以上的例句可以變成:


  • 伊比汝雅。[i1 pi2 lɯ2 ŋia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只有一個名詞

包含“過”或“比”的結構,都需要兩個或更多的名詞以作比較。如果只提及一個名詞,就會組成殘缺的句子:


  • 伊雅過(?)。

在此情況,需要使用“夭”,或者“愈”的結構:


  • 伊夭雅。[i1 iou6 ŋia2]

  • 伊愈雅。[i1 zu6 ŋia2]

普通話和粵語的情況都一樣。只提及一個用來比較的名詞時,需要轉用另一種句式。潮州話和普通話都使用前修飾語(形容詞前),而粵語則使用後修飾語(形容詞後):


  • 普通話:她比較漂亮

  • 粵語:佢靚[kʰœy5 leŋ3 ti1]

潮州話中,有兩個字本身有比較的意思,就是“贏”[ĩã5]和“輸”[su1]。它們可以獨立使用,或者加上“過”字:


  • 这領裙輸(過)許領。[tsi2 nĩã2 kuŋ5 su1 kue3 hɯ2 nĩã2]

白話文:這條裙子不夠那條好。


  • 我內個電腦贏伊個好多。[ua2 lai6 kai7 tieŋ6 nau2 ĩã5 i1 kai7 hoʔ2 tsoi7]

白話文:我(家裡)那部電腦比這部好很多。


如果表示更大的程度差別,可以在句末使用狀語“好多”[hoʔ2 tsoi7]。



相等

潮州話中,“平”[pẽ5]或者“平樣”[pẽ5 ĩẽ7]用來表達相等的概念:


  • 只本書佮許本平(樣)重。[tsi2 puŋ2 tsɯ1 kaʔ4 hɯ2 puŋ2 pẽ5 taŋ6]

白話文:這本書和那本書一樣重。


  • 伊兩人平平樣。[i1 no6 naŋ5 pẽ5 pẽ5 ĩẽ7]

白話文:他們都一樣(他們長相一樣/他們一樣那麼好/壞)。



最級

潮州話以副詞“上”[siaŋ5]或“上頂”[siaŋ5 teŋ2]表示最級。而且,“上頂”通常帶有褒義:


  • 只間物上頂好食。[tsi2 kõĩ1 mueʔ8 siaŋ5 teŋ2 ho2 tsiaʔ8]

白話文:這間(餐廳)(的東西)是最好吃的。


  • 伊人對我上好。[i1 naŋ5 tui3 ua2 siaŋ5 ho2]

白話文:他們對我最好。



词汇


潮州话的词汇与粤语有甚多相似之处,因为两者交流频繁。正如粤语,潮州话有很多单音节的词语,隐约反映出其历史之悠久,因为单音节在中古汉语十分普遍。然而,自现代标准汉语规范化以来,潮州话吸收了很多普通话词汇,多数是多音节的。而且,由于很多潮州人移居东南亚,潮州话加入了不少来自马来语的词汇。



古老词汇


潮州話保留不少古代漢語詞彙,許多用詞亦與其他閩南語方言(如臺灣話)相同。例如 「目」[mak](眼睛;臺灣話:目/ba̍k)、 「灱」[ta](乾;臺灣話:焦/ta)、「女走 仔」(女兒;臺灣話:查 某 仔)、「囥」[kʰɤŋ](藏;臺灣話:囥/khǹg)等。
潮汕话中运用古语词的例子还有:洗浴(洗澡),著(筷子),伊(他),雅(漂亮),衫(衣服)等等。



外语词汇


除了马来语,海外地区的潮州话也借用了英语词汇,这些词汇中有部分随华侨回国交流而传回潮汕地区,目前这些外语词汇大多已不用。


马来语


  • 馬打 [mata] mata-mata:警察

  • 巴剎 [pasar] pasar:市场

  • 咕哩 [kuli] kuli:苦力(實為音意兼譯之源於英語coolie一字)

  • 嘛哪[mana]mana wu chia?:哪儿有车?

  • 朱律 [tsu luk],雪茄,马来语cherut的借音词。

  • 动角 [dong kak],手杖,借自马来语tongkat.

  • 五脚砌 [ngo ka ki],马来语叫kaki lima,lima是数词“5”,kaki(马来语本意是“脚”)在这里是指量词“英尺”(英语:feet,本意也是“脚”的复数)。新马城镇临街骑楼下面的人行道,宽度为5英尺,故马来语称之为kaki lima.近代潮汕城镇出现西式街区,也和新马一样在临街骑楼下设人行道,以方便行人遮阳避雨,并借用了马来语的称呼,lima义译为“五”,kaki半音译半义译为“脚基”。

  • 多隆 [to long],借用马来语tolong,有两种意思,一是请求帮忙、照顾,一是请求宽恕、开恩。

  • 松芒 [song mong],骄傲、忘乎所以,借自马来语sombong,音稍变


泰语


  • 角毕 [kak bik],皮箱,借自泰语,角是皮革的意思,毕是箱的意思。

  • 康霜 [k'ang seng],冷冻。康是关禁的意思,借自泰语。潮汕人称冰为霜。这个词是泰国的潮人造出来的,又传入潮汕本土。关进冷冻房里冰过的鱼肉,在潮汕话里叫做康霜鱼、康霜肉。


英语


  • 目頭 [mak tʰau] mark:商标

  • 基羅 [ki lo] kilogramme:公斤

  • 巴仙 [pa sieŋ] percent:百分比

  • 咯离 lo1 li1 lorry:罗里/卡车




書寫系統



漢字


大部分潮州話的字都可以寫成漢字。大部分汉字也可以用潮州话朗读。但如同粤语等语言,按照文本逐字阅读并不符合语言习惯。例如表示口渴,字面读是“口渴”(kao2 guah4)但口语常说“喉干”(ao5 da1)。故当人们用潮州话读这种白话文的时候,按照场合和要求不同,有时逐字标准读出,有时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潮州话语法、词汇及用语调整字面文句,用潮州话复述出来。


然而,小部分的獨特詞彙沒有標準字,原因有數。潮州話詞彙傾向古老,在日常中文比較罕見;有關漢語方言拼寫的研究比較少,不如傳統中文語文學的其他範疇。而且,一些潮州話獨有的字,其實可能並沒有字。由于沒有標準字,民众有三种方式解决写字问题:借用别字,生造新字,同音替代。



训读


借用意义相近的别字,久而久之就变成约定俗成,于是被借的汉字获得了新的读音,这新的读音就是被借汉字的训读音,比如:黑色通常读做[ou1 sek4]而非[hek4 sek4],其实就是借用“黑”字记录“乌”的意思,并把“黑”[hek4]训读做“乌”[ou1],“黑”字只有在近年的新词中才会读做[hek4]。前述的“喉干”[au5 ta1]也是训读,“干”文读做[kan1],白读做[kuã],但表达"乾"的原字应为“灱”(ta1,普通话读作xiāo),只是借用“干”字记录。



生造新字


生造新字的办法,通常是用形声字的原理,先找出发音相同或接近的通用汉字作为声旁,再加上形旁,也有极少数是生造的会意字。例如“有无”的“有”字,“月”下面去掉两横(冇)和去掉一横都有一字且意义相反。



同音字的互用


这种书写方式在新一辈受过良好普通话教育但缺乏母语教育的青少年中较为流行,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生造新字”办法的简化。因为受标准化系统,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的限制,生造新字可操作性很差,某些人在并不严肃的场合干脆用发音相同或接近的通用汉字记音。当然,以前也有这种偷懒的办法,而且久而久之也会变成约定俗成。比如,作为结构助词的“个”[kai5],表示修饰、所有等含义,其本字是“其”,这在《尚书》中可以看到起源:“朕其弟”(我的弟弟),与汉藏语系中其他古老的语言如藏语可以对应,与汉语在南方的各种方言如广州话、苏州话有相同用法和相近读音,也可以按照音韵学论证其读音的演变(“其”与“驶”,“使”,“狸”同韵),不过可能因为“其”文读音[ki5]更为流行,且在汉语文言中另有高雅用法,民众选用了“个”记录这个结构助词。



潮語白話字



使用拉丁字母來表記潮州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20年出版的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又題Gramatica China)這本羅馬公教西班牙教士寫的潮州話語法教科書(書名大約可以翻成《潮州話語法》或《潮州話教程》),它的完整版本收藏在巴塞羅那大學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也有1個不全的較晚手抄本,是Melchior de Mançano(曼坎諾的麥齊奧)神父給Rajmundo Feijoo(拉蒙多·費赫)神父編寫的,曹茜雷和貝羅貝合作的〈早期近代闽南话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历史探讨〉介紹了這本書。


19世紀中葉,隨著汕頭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大量基督教傳教士來到潮汕地區傳教。為了便於傳教,這些傳教士必須學習和表記潮汕話,他們便發明了一種叫「白話字」(Pêh-uē-jī)的教會羅馬字來表記汕頭話。此白話字與閩南語泉漳片的白話字外形比較相似,但在表記方式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1876年,用汕頭土白寫成的《路加福音》出版刊行,這也是第一次用汕頭土腔羅馬字出版的《聖經》,此後,又用汕頭土白先後出版了《創世紀》、《約拿記》、《雅各書》、《馬太福音》、《使徒行傳》、《馬可福音》等聖經的章節,為基督教在潮汕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此套白話字系統後來也被用來表記潮州話。1915年,潮州土白的《新約聖經》出版刊行。



潮州話拼音方案



中國廣東省教育部門在1960年推出《潮州話拼音方案》,做了潮州話羅馬化,以便利語言學研究和字典出版。方案以汕頭市的潮州話語音為基礎,以拉丁字母拼寫語音,聲調以上標數字顯示。



声母


《广东拼音方案》代表的声母包括:B、BH、C、D、G、GH、H、K、L、M、N、NG、P、R、S、T、Z。


例子:


  • B - bag (北)

  • Bh - bhê (馬)

  • C - cên (青)

  • C - cǔi (嘴)

  • D - dio (潮)

  • G - gio (橋)

  • GH - gho (鵝)

  • H - hung (雲)

  • K - ke (去)

  • L - lag (六)

  • M - mêng (明)

  • N - nang (人)

  • NG - ngou (五)

  • P - pêng (平)

  • R - ruah (熱)

  • S - sên (生)

  • T - tin (天)

  • Z - ziu (州)


韵母


潮州话的韵母和韵母组合包括:A、E、Ê、I、O、U、AI、AO、IA、IO、IU、OI、OU、UA、UAI、UE、UI。


例子:


  • A - ma (媽)

  • E - de (箸)

  • Ê - sên (生)

  • I - bhi (味)

  • O - to (桃)

  • U - ghu (牛)

潮州话里,很多词语鼻音化。在《广东拼音方案》,由字母“n”代表。


例子(鼻化)


  • suan (山)

  • cên (青)


韵尾声母


潮州话的韵尾声母包括M和NG,以及以下谈及的塞音。


例子


  • M - iam (鹽)

  • NG - bhuang (萬)

潮州话保留很多普通话失去的塞音入声韵尾。这些包括:“b”、“g”、“h”。


例子:


  • B - zab (十)

  • G - hog (福)

  • H - tih (鐵)


对潮汕话的研究


潮汕话是闽语各分支中较早被研究的一种方言。19世纪中叶,随着汕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基督教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学习潮汕话,并创造了潮语白话字、编写了潮州话词典。清末民初,有潮汕人参照闽南语泉漳片韵书,相继编写了《潮声十五音》、《击木知音》(又名《汇集雅俗十五音全本》)、《潮语十五音》等等潮州话韵书。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潮汕话。潮汕话有自己的《潮州方言字典》,并且有不少研究论著。[8]



參見


  • 新加坡华人

  • 泰国华人

  • 福州话

  • 泉漳片

  • 中国语言

  • 汉语方言列表

  • 马来西亚华人

  • 台灣潮州人

  • 闽南语

  • 台湾话

  • 潮汕地区


注释




  1. ^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拼寫。潮汕地區除潮州(包括潮安)、澄海外,潮字讀音均為dio。5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5.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潮州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6.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7. ^ 《潮州市志下册·第三十二篇 民俗 方言·第二章 潮州方言》


  8. ^ 8.08.18.2 《潮州市誌下冊·第三十二篇 民俗 方言·第二章 潮州方言》


  9. ^ 9.09.19.2 Dylan W.H. Sung. Min - Chaozhou Dialect. 2003年1月28日 [2007年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月11日) (英语). 


  10. ^ "Teochew · Mogher - 潮州音字典"存档副本. [201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参考书目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漢語方言字匯。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ISBN 7-80184-034-8。

  • 蔡俊明。普通話對照:潮州方言詞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91。ISBN 962-7330-02-7。

  • Chappell, Hilary (ed.) (2001). Sinitic grammar :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Oxford; New York: OUP ISBN 0-19-829977-X

  • Chen, Matthew Y. (2000). Tone Sandhi : pattern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Cambridge, England: CUP ISBN 0-521-65272-3

  • DeFrancis, John. (1984).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068-6

  • 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ISBN 7-218-00960-3。

  • 李永明。潮州方言。北京:中华书店,1959年。

  • 林倫倫。新編潮州音字典。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ISBN 7-81036-189-9。

  • Norman, Jerry. [1988] (2002). Chinese. Cambridge, England: CUP ISBN 0-521-29653-6

  • Ramsey, S. Robert (1986). Languages of China.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6694-9



外部链接




  •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可查潮州話單字讀音,現代>閩語>閩南區>潮州(府城話))(繁体中文)

  • 潮学网

  • 潮人在綫

  • 潮人网


  • Database of Pronunciations of Chinese Dialects[永久失效連結](中文)(英文)(日文)


  • Diojiu Bhung Gak(英文)


  • GagiNang(英文)


  • Glossika - Chinese Languages and Dialects(英文)


  • 潮州母语 · Teochew Mogher 在线潮州音字典(中文)(英文)(法文)(泰文)(日文)


  • 《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英文)‎(3,022 × 4,010 pixels, file size: 42.21 MB, MIME type: image/vnd.djvu, 648 pages)DJVU - 1883年版英文潮州話語音標註字典 - djvu文檔格式 by Fielde, Adele Marion


  • 英文版維基文庫OCR校對電子版字典《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英文)


  • Omniglot(英文)

  • 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 潮語研習網[永久失效連結]

  • 潮州人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