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 (中華民國)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
遼寧省,簡稱遼,為中華民國東北九省之一,全省範圍為今日的遼寧省大部。
目录
1 歷史沿革
1.1 奉系軍閥時期
1.2 南京國府時期
1.3 滿州國時期
1.4 國共戰爭時期
2 省會
3 管轄範圍
4 地理
5 行政區劃
5.1 道制
5.2 縣、市、設治局
5.2.1 九一八事變以前
5.2.2 抗戰結束以後
6 政府
7 注释
8 參考文献
歷史沿革
奉系軍閥時期
遼寧省的前身為清代時的奉天省。宣統三年(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張作霖以「率兵勤皇」為由,搶先由洮南入奉天。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重用張作霖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東北革命黨人。民國五年(1916年)5月,袁世凱死,張作霖就把袁世凱所任命的奉天督軍兼節制吉黑兩省軍務的段芝貴逼出東北,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隨後,他又以武力迫使吉林督軍孟思遠下台,黑龍江的督軍也由他的親信擔任,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軍政大權,成為奉系首領。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預埋的炸藥炸死。其子張學良就任東北保安司令,繼續統領東北。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
南京國府時期
國民政府國務會議決議改奉天省為遼寧省,以省名「奉天」二字含有濃厚的君主色彩,乃取「遼水流域永久安寧」之意,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28日,將奉天省改名遼寧省[1],省會位於瀋陽。惟民間仍習稱「奉天省」。
滿州國時期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在數日內攻陷遼寧省內主要城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成立。本省分劃為安東、奉天、錦州三省。
國共戰爭時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軍投降,滿州國滅亡,國民政府積極準備接收東北。8月31日,國民政府明令將東北三省劃為九省,以熊式輝為東北行營主任,駐長春。9月初,任命東北九省省政府主席。但蘇聯在東北遲不撤兵,且處處阻撓國民政府接收,另一方面又掩護林彪之共軍進據東北各要點。國軍開向東北接收時之工作遂致困難重重。11月16日,國軍以武力攻克山海關,繼續沿北寧路向東推進;12月26日進駐錦州;12月初攻克黑山、北鎮;12月27日,市長董文琦與接收人員前往瀋陽。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至3月,國軍先後佔領營口,進駐瀋陽,為確保此東北最大都市之安全,當局立即展開攻略遼南的軍事行動;3月18日攻克遼中,21日進駐遼陽,22日進駐撫順,24日進抵鐵嶺,29日攻克鞍山,4月1日收復海城及營口,2日續佔大石橋,國軍掃蕩遼南共軍,勢如破竹,僅十餘日遼南即告底定,瀋陽已無後顧之憂。國軍復以瀋陽為中心,再向北、東方向作等距離掃蕩,5月3日進入本溪,本溪湖、撫順等工業區亦相繼收復。原在錦州的東北行營、保安司令部,遼寧省政府相繼入駐瀋陽;東北其他省市首長、中央各部會特派員以及其他機構負責人均各率接收人員先後由北平來到瀋陽,準備隨軍接收。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遼東與北滿共軍,先後大舉向吉、長地區進攻,國軍遇戰不利,退守四平街。共軍主力乘勢南進圍攻四平,爆發「四平战役」。國軍抽調遼南之新六軍及錦州、熱東之九十三軍,會合在瀋陽附近之五十三軍,北進解圍,擊破共軍,解四平街之圍,但遼南廣大區域因此為中共控制。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春季,共軍截斷中長、北寧兩路之交通,並擊破國軍遼南、遼北各據點,瀋陽、長春、吉林先後孤立,全賴空運補給。年底遼西會戰前,大部分地區為中共所控;10月15日,錦州失守;19日,經數個月的長春包圍戰後失守;11月2日解放軍正式進入瀋陽,中華民國在東北的統治結束,中共全面控制中國大陸東北。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中共東北政務委員會決定重新劃分東北為6省,遼寧省與安東省合併為遼東省。
省會
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以前,省政府駐瀋陽縣;抗日戰爭結束後,省政府駐瀋陽市。均為今遼寧省瀋陽市老城區。遼寧省省會同時也是黑龍江、興安、嫩江、合江、松江、安東6省政府實際駐地。
管轄範圍
「九一八事變」之前,遼寧省轄有今遼寧省大部(除朝陽、阜新市外)、吉林省白城、通化、遼源、白山及內蒙古興安盟、通遼市大部。民國十九年,據各縣調查報告匯總,全省面積為288518.3平方公里。民國二十三年,據中央地質調查所測量,全省面積為250813平方公里。
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新遼寧省轄境為前遼寧省的中西部,相當於現今遼寧省的葫蘆島市南票區、義縣以東,彰武縣、開原市以南,新賓、鳳城市以西地區,面積為68303.43平方公里。東接安東省,北鄰遼北省,西界河北省、熱河省,南濱遼東灣、黃海。
地理
遼寧省約在北緯三十九度至四十二度之間,為東北九省中最南的一省,省區輪廓像一顆自牙床上脫落的臼齒,兩個牙根面對渤海與黃海,夾峙著遼東灣,南控渤海海峽,地位形勢優越。
遼寧省位於熱河丘陵與長白山地之間,主要分為西部遼西走廊、中部遼河平原及東南部遼東半島三部分:
中部遼河平原為遼河及大、小凌河沖積而成,地勢平坦,高度概在50公尺以下;西部「遼西走廊」和熱河省以松嶺為界,為一條狹長的海岸平原,自古為中國關內外陸上往來的天然孔道。兩地年雨量在七百公釐上下;東南部遼東半島,為先降後升的陸塊,故其海岸曲折,灣澳和島嶼特多,其中長興島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為東北最大島。陸上遼東丘陵,以千山為主脈,是長白山地的延長部分。半島丘陵起伏不大,概在400公尺以下,最高峰如摩天嶺有560公尺。年雨量在一千公釐以上。
行政區劃
道制
清代奉天省的錦新營口道、洮昌道、臨長海道,在民國元年被裁撤,僅保留興鳳道。民國二年1月,北京政府公布三個《劃一令》。次月,裁興鳳道,劃全省為中路道、東路道、西路道、南路道、北路道5道。
因經費問題,中路、西路9月裁撤,並調整各路轄境。民國三年5月,改南路為遼瀋道,東路為東邊道,北路為洮昌道。民國十八年1月,東北易幟後,根據國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制度,裁撤各道。
縣、市、設治局
九一八事變以前
1931年9月日本侵略東北以前,遼寧省轄有59縣。
遼寧省 | |||
---|---|---|---|
縣市局 | 駐地 | 沿革 | |
瀋陽縣 | 奉天 | 遼寧省省會。清代為奉天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名承德縣。因與直隸省承德縣同名,同年5月改名。北洋時期為遼瀋道駐地。 | |
鐵嶺縣 | 今銀州鎮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開原縣 | 開原城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清原縣 | 八家鎮 | 1925年9月析開原縣地置清源縣,取「大地清平」之意。北洋時期屬遼瀋道。因與山西省縣名重名,1928年8月改今名。 | |
東豐縣 | 大杜川 | 清代為東平縣,因與山東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西豐縣 | 陶鹿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西安縣 | 西安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營口縣 | 清代為營口直隸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遼陽縣 | 清代為遼陽州,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遼中縣 | 今遼中鎮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臺安縣 | 八角臺 | 1914年1月析鎮安縣桑林子鄉及遼中縣八角臺鄉置,縣名取八角臺與鎮安各一字為名。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蓋平縣 | 今蓋州鎮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海城縣 | 今海城鎮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錦縣 | 清代為錦州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新民縣 | 今新民鎮 | 清代為新民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彰武縣 | 橫道子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黑山縣 | 小黑山 | 清代為鎮安縣,因與陝西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因縣治小黑山得名。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盤山縣 | 雙臺子 | 清代為盤山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北鎮縣 | 今廣寧鎮 | 清代為廣寧縣,因與廣東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因「廣寧縣西十里有醫巫閭山,《周禮職方氏》: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閭山。即指此也」。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義縣 | 今義州鎮 | 清代為義州,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興城縣 | 寧遠 | 清代為寧遠州,1912年2月改置縣。因與山西、甘肅、湖南、新疆四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以遼代置嚴州興城縣於此,故名。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綏中縣 | 中后所 | 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錦西縣 | 江家屯 | 清代為錦西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遼瀋道。 | |
安東縣 | 沙河 | 北洋時期為東邊道駐地。 | |
新賓縣 | 新賓 | 清代為興京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名興京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後以縣名為清代「義取發祥,含有帝制意義」,於1929年6月改名。 | |
通化縣 | 頭道江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鳳城縣 | 鳳凰城 | 清代為鳳凰直隸廳,1913年2月改置縣,名鳳凰縣。因與湖南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以縣治鳳凰城得名。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寬甸縣 | 今寬甸鎮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桓仁縣 | 今桓仁鎮 | 清代為懷仁縣,因與山西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以縣境為渤海國桓州,故名。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臨江縣 | 帽兒山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輯安縣 | 通溝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長白縣 | 塔甸 | 清代為長白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安圖縣 | 安圖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撫松縣 | 撫松鎮雙甸子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撫順縣 | 撫順舊城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本溪縣 | 本溪湖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海龍縣 | 海龍城 | 清代為海龍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輝南縣 | 謝家埠 | 清代為輝南直隸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柳河縣 | 柳樹河子 | 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金縣 | 清代為金州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將該地租借給沙俄,廳城主權仍屬中國。日俄戰爭後,被日本佔領。 | ||
復縣 | 清代為復州,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岫岩縣 | 今岫岩鎮 | 清代為岫岩州,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莊河縣 | 今莊河鎮 | 清代為莊河直隸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金川縣 | 小金川 | 1926年2月析柳河縣置金川設治局,北洋時期屬東邊道。1929年7月縣制實施。 | |
洮南縣 | 雙流鎮 | 清代為洮南府直轄地,1913年2月廢府改縣。北洋時期屬東邊道。 | |
遼源縣 | 鄭家屯 | 清代為遼源州,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為洮昌道駐地。 | |
昌圖縣 | 昌圖老城 | 清代為昌圖府,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康平縣 | 康平屯 | 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開通縣 | 七井子 | 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洮安縣 | 白城子 | 清代為靖安縣,因與江西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因地瀕洮爾河,故名。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梨樹縣 | 梨樹城 | 清代為奉化縣,因與浙江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因縣治梨樹城得名。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安廣縣 | 解家窩堡 | 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懷德縣 | 八家鎮 | 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突泉縣 | 醴泉鎮 | 清代為禮泉縣,因與陝西省縣名重名,1914年1月改名。因縣治醴泉鎮有馬突泉,故名。1915年5月廢縣,以縣境北部和洮南縣乾安鎮縣轄地置突泉設治局。北洋時期屬洮昌道。1928年縣制實施。 | |
鎮東縣 | 南叉干撓 | 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法庫縣 | 法庫門 | 清代為法庫直隸廳,1913年2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雙山縣 | 雙山鎮 | 1914年8月析昌圖縣雙山鎮置。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瞻榆縣 | 開化鎮 | 1915年5月以原突泉縣南部置。因縣治有老榆樹,取瞻榆望杏之義,故名。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
通遼縣 | 通遼鎮 | 1915年分遼源縣通遼鎮一帶設通遼縣佐,1918年6月改置縣。北洋時期屬洮昌道。 |
抗戰結束以後
1945年東北光復後,國民政府隨後接收原滿州國所屬的省份及縣級行政區,保留舊有名稱。1947年6月5日國民政府所公布的東北新省區方案劃分的行政區,遼寧省轄有4省轄市22縣,其中大連、瀋陽改為直轄市,新設的4市中,錦州、營口、鞍山3市在滿州國時期已經存在,沿革過程,詳見奉天省、錦州省。因省域較小,因此不設行政督察區。
遼寧省 | ||||
---|---|---|---|---|
所屬督察區及盟部 | 代碼 | 縣市局 | 駐地 | 沿革 |
省直轄地區 | 26001 | 瀋陽縣 | 今瀋陽市區 | 滿州國時期廢縣,併入奉天市及撫順市。抗戰結束未變,1947年6月核准後恢復原縣建制。 |
26002 | 錦州市 | 今錦州市區 | 滿州國時期析錦縣城區置,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保留,1947年6月核准設置。 | |
26003 | 營口市 | 今營口市區 | 本營口縣,滿州國時期廢縣,併入蓋平、海城、盤山3縣,原營口縣城區置市,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保留,1947年6月核准設置。 | |
26004 | 鞍山市 | 今鞍山市區 | 滿州國時期析遼陽縣城區置,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保留,1947年6月核准設置。 | |
26005 | 旅順市 | 旅順口 | 滿州國時期屬日本關東州轄地。1947年6月核准設置。 | |
26006 | 錦縣 | 今锦州市區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07 | 金縣 | 今金州區 | 滿州國時期屬日本關東州管轄。抗戰結束後由國民政府收回。 | |
26008 | 復縣 | 瓦房店 | 滿州國時期屬奉天省。 | |
26009 | 蓋平縣 | 蓋平鎮 | 滿州國時期屬奉天省。 | |
26010 | 海城縣 | 海城鎮 | 滿州國時期屬奉天省。 | |
26011 | 遼陽縣 | 今遼陽市區 | 滿州國時期分別屬遼陽市及遼陽縣,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二者保留,1947年6月核准廢市留縣。 | |
26012 | 本溪縣 | 本溪湖 | 滿州國時期分別屬本溪湖市及本溪縣,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二者保留,1947年6月核准廢市留縣。 | |
26013 | 撫順縣 | 今撫順市區 | 滿州國時期分別屬撫順市及撫順縣,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二者保留,1947年6月核准廢市留縣。 | |
26014 | 新民縣 | 新民鎮 | 滿州國時期屬奉天省。 | |
26015 | 遼中縣 | 遼中鎮 | 滿州國時期屬奉天省。 | |
26016 | 台安縣 | 台安鎮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17 | 黑山縣 | 黑山鎮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18 | 北鎮縣 | 北鎮街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19 | 盤山縣 | 盤山鎮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20 | 義縣 | 義州鎮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21 | 錦西縣 | 江家屯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22 | 興城縣 | 興城鎮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23 | 綏中縣 | 綏中鎮 | 滿州國時期屬錦州省。 | |
26024 | 莊河縣 | 莊河鎮 | 滿州國時期屬安東省。 | |
26025 | 岫巖縣 | 岫巖鎮 | 滿州國時期屬安東省。 | |
26026 | 鐵嶺縣 | 今鐵嶺市區 | 滿州國時期分別屬鐵嶺市及鐵嶺縣,屬奉天省。抗戰結束後二者保留,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廢市留縣。 |
政府
- 奉天民政長、巡按使
趙爾巽(1912年3月-11月)
張錫鑾(1912年-1913年)
許世英(1913年-1914年)- 張錫鑾(1914年1月-9月)
張元奇(1914年-1915年)
段芝貴(1915年-1916年)
奉天省省長
張作霖(1916年-1920年)
王永江(1920年-1926年)
莫德惠(1926年-1927年)
劉尚清(1927年-1928年)
翟文選(1928年12月)
遼寧省政府主席
翟文選(1929年1月-1930年1月)
臧式毅(1930年1月-1931年9月)
米春霖(1931年9月-)
萬福麟(1940年5月-1945年9月)
徐 箴(1945年9月-1948年2月)
王鐵漢(1948年2月-1948年10月)
注释
^ 《國民政府公報》第86號,民國十八年2月7日,第13頁。
參考文献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