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主要是指具有相對丰富知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对于现实持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人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识分子不被视为一种阶级成分。[1]但可被视为小资产階級的一部分。
目录
1 起源
2 功能
3 政治力量
4 分類
4.1 公共知识分子
5 参考文献
6 参见
起源
知識分子的起源,主要是教士、先知和哲學家。[2]
功能
知識分子的功能主要是文化性的。他們追求生命的意義、最終的價值、跟宇宙世界的接觸,其主要功能就是思索和解答這些問題,把大眾帶進較廣大的秩序中。知識分子是社會和時代的眼睛和代言人。在安定的社會秩序中,人們對外在世界的情景會較易掌握;但在危機和轉變中的社會,卻是不易掌握外在世界的情景,大眾會不安、焦慮,懷疑生命的意義與秩序。知識分子提供他們的見解和解釋,以安頓人心,使大眾產生生命的意義和精神的秩序。[3]
知識分子往往傾向懷疑和批判的眼光,其想法看法與社會現實有距離,對現實有所保留,帶著批判社會的性格。他們或著重建構新的世界,或著重重建古典世界。語言學家乔姆斯基說:「知識份子的責任是說出真理,暴露謊言」;詩人L. Ferlinghetti說:「知識分子最大的貢獻是保持異議」。[4]
知識分子的批判力量,常決之於社會與政權的關係。如果知識分子在社會有立足之資,有抗衡政治的憑藉,則他會有較大的批判自由。在中古西方,教會與王權對立,中古以後政府以外始終有多元的權力中心,這是知識分子享有較大批判自由的原因。在中國,秦漢大一統之後,皇權無可逃避於天地間,國家強過社會,士大夫都是官吏,讀書人雖多,知識分子卻絕少。[5]
在一群人,知識比大家多一點點,而彼此分享貢獻多出來一點點的知識,組織建構出更有價值的知識或者學說。絕不是利用知識,去掠奪不如他的人[6]。
政治力量
知識分子傾向批判社會,與政治權威具有先天性的緊張關係。知識分子一方面與政治權保持距離,以保持批判者的身份;一方面又接近政治權威,以實行他的主張。政治權威一方面不喜歡知識份子的批評,一方面又不能不靠知識分子,使統治權力合法化。知識分子也可以風動群眾,所謂「世無盧梭,即無法國大革命」。
在20世紀的各大革命社會運動中,知識分子的向背都是決定革命的重要素,亞非各國的獨立運動由發難、推動到完成,幾全由知識分子為要角。[7]
分類
一般说来,现代关于知识分子有三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指以从事思想、著作以及精神生活等方面职业为主的人士;第二种定义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是指从事教学、律师、新闻等职业的人员,这种定义在中国大陆比较流行;第三种定义指文化知识分子,主要指具有文化、艺术方面特殊才能的人,因其才能获得某种话语权,从而能够以这种话语权影响公众和其它事物的人士。
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是近年在中国大陆推出的一个概念,其标准为:
- 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
- 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
- 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参考文献
^ 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人民日报. 1950-08-21 [201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中文(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不应该看做一种阶级成分。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依其家庭成分决定,其本人的阶级成分,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决定。
^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7),頁68。
^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頁68。
^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頁69。
^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頁71-72。
^ 吳念真. 吳念真:什麼是真正的知識份子?. 文史網.
^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頁70-71。
参见
- 公共知識分子
- 士大夫
- 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