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鮮浪潮英语:Fresh Wave)是一個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短片競賽及國際短片展。短片競賽部分由主辦當局挑選香港本地35歲或以下電影創作人給予金錢資助、安排培訓及指導,用以拍攝一部片長不多於30分鐘的短片,最後評審選出得獎作品並作公開放映,旨在培育電影新晉。國際短片展部分則與不同地區電影節或電影組織合作,放映各地優秀短片,邀請海外年青電影創作人出席交流及安排競賽部分的優秀作品在海外放映,旨在促進電影文化交流。




目录





  • 1 起源及發展


  • 2 第一屆鮮浪潮短片競賽

    • 2.1 參選名單


    • 2.2 得獎名單



  • 3 第二屆鮮浪潮短片競賽

    • 3.1 公開組


    • 3.2 學生組


    • 3.3 得獎名單



  • 4 批評與爭議

    • 4.1 個別參賽作品不獲公映


    • 4.2 重複參賽



  • 5 外部链接


  • 6 參考資料




起源及發展


第一屆鮮浪潮起源自是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於2005年至2006年間合辦的一個大專生短片比賽,由當時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杜琪峯先生發起,旨在發掘具潛質的年輕電影創作人[1],由於反應理想,於翌年續辦第二屆,並起分成「學生組」及「公開組」,接受學生以外的年輕電影創作人參與。


首四屆均由藝發局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合辦,並於當屆電影節期間播放入圍作品及頒發獎項。


第五屆2010年起改由藝發局單一主辦,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不再參與合辦,改為加入電影院及商場等作為場地伙伴,新增國際短片展,入圍作品之公映及獎項頒發亦改於短片展期間進行,參賽名額上限由每組各十隊增至十五隊。


第六屆2011年起藝發局之官方活動名稱不再提及屆數,改以年份命名為「鮮浪潮2011」,其後一直沿用此命名方法。


第七屆2012年起賽制更改,片長加設五分鐘下限,參賽名額上限由每組各十五隊增至二十隊,加入複選,進入複選的每組十部作品方可參與該屆的短片節放映及競逐獎項。另外亦增加一些參賽限制,包括規定參賽作品不得為畢業作品或校內功課,限制過往參賽者重複參賽(不可擔任同一主創崗位)。


第八屆2013年起,拍攝資助上限由四萬港元增加至五萬港元。



第一屆鮮浪潮短片競賽



參選名單


  • 全家福 導演:波基(香港浸會大學)

  • 海的滋味 導演:歐靖堃、翁偉健(嶺南大學)

  • 廁紙 導演:韋亦斌(香港理工大學

  • 菊花園 導演:黃麗茵、梁御東(香港中文大學)

  • 我想告訴你 導演:楊思朗(香港大學)

  • 小明 導演:陳威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

  • 重新開始 導演:彭韻明、萬里利(香港城市大學)

  • 枉少年 導演:許學文(香港演藝學院)


得獎名單


  • 最佳電影獎:枉少年 導演:許學文(香港演藝學院)

  • 最佳創意獎:我想告訴你 導演:楊思朗(香港大學)

  • 特別表揚 : 小明 導演:陳威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


第二屆鮮浪潮短片競賽



公開組


  • 何家豪:《想見您》

  • 李志偉:《眼鏡》

  • 車正軒:《少年槍王》

  • 阮小芷:《懷著愛》

  • 胡震宇:《食》

  • 凌宇瀚:《從哪裡來的毛?》

  • 張育堅:《蛇與蠍》

  • 歐文傑:《聖誕禮物》

  • 盧煒麟:《父子劍》

  • 陳偉斌:《行行重行行》


學生組



  •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多媒體創新中心:《吉儀》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印刷及數碼媒體系:《遊子》


  • 香港大學通識教育:《愛與信》


  • 嶺南大學中文系:《棉花糖與七綵球》


  •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Deliah》


  • 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Café de Chocolate》


  •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再見》


  •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仙樂飄飄》


  •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命》導演:陳兆禧


得獎名單


  • 「鮮浪潮大獎」:歐文傑《聖誕禮物》

  • 公開組
    • 最佳電影獎:歐文傑《聖誕禮物》

    • 最佳創意獎:陳偉斌《行行重行行》


  • 學生組
    • 最佳電影獎:蒲家威《遊子》 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

    • 最佳創意獎:鄭啟明《再見》 學院:香港城市大學



批評與爭議



個別參賽作品不獲公映


第二屆鮮浪潮短片競賽其中一部參賽作品《蛇與蠍》未有如同屆其他參賽作品獲安排在電影節放映,該作品參賽者曾聯絡藝發局,藝發局發言人解釋競賽參加指引中列明入圍作品「將有機會在電影節內公開放映」,電影節協會有最後放映決定權,作品未獲放映不影響參賽資格[2][3]



重複參賽


鮮浪潮舉辦初期賽制對重複參賽限制並不嚴謹,間接容許參賽者隔年參與,例如第三屆公開組十名入圍參賽者中便有三位重複參賽,第五屆中更有參賽者已是第三次參加,被詬病有違活動「培育新人」的原意。[4] 。2012年起主辦單位收緊重複參賽的限制。不容許連續兩年擔任同樣主創崗位 (即導演、編劇、攝影),亦不容許已曾經兩次或以上擔任同一主創崗位者,再以同樣崗位重複參賽。[5][6]



外部链接


  • 鮮浪潮官方網頁

  • 香港藝術發展局

  •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參考資料




  1. ^ 香港藝術發展局新聞公佈. 杜琪峯、林家棟出席香港電影日 全力支持深港兩地文化交流. 2012-12-06 [2013-06-10]. 


  2. ^ 不獲公開放映 參賽者憂不公. 星島日報 (香港). 2007-03-08. 


  3. ^ 講..鏟.片. 電影節「禁片」《蛇與蠍》終見天日. 2007-06-19 [2013-08-13]. 


  4. ^ 講..鏟.片. 回望鮮浪潮之不斷回鍋. 2010-09-16 [2013-08-13]. 


  5. ^ 香港藝術發展局. 鮮浪潮2012申請表格. [2013-08-13]. 1.6. 曾在「鮮浪潮2011-本地競賽部份」(包括「公開組」及「學生組」) 入圍參賽隊伍中擔任導演、編劇及攝影者,不可於「鮮浪潮2012-本地競賽部份」入圍作品擔任同樣崗位(例如:於「鮮浪潮2011」擔任導演的,在「鮮浪潮2012」只能擔任編劇或攝影;於「鮮浪潮2011」擔任編劇則可報名「鮮浪潮2012」擔任導演); 1.7. 曾經兩次或以上於「鮮浪潮-本地競賽部份」/「鮮浪潮短片競賽」(包括「公開組」及「學生組」) 擔任同一主創崗位(即導演、編劇及攝影)者,不可於「鮮浪潮2012-本地競賽部份」入圍作品擔任同樣崗位(例如:於「鮮浪潮2007」及「鮮浪潮2009」擔任導演,不可擔任「鮮浪潮2012」導演,但可為編劇或攝影)。 


  6. ^ 香港藝術發展局. 鮮浪潮2013參賽指引 (PDF). [2013-08-13].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