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
张陵 」重定向至此。關於与此名称相似的其他条目,詳見「
张陵 (消歧义) 」。
张道陵
字 辅汉出生 34年(东汉建武十年) 東漢沛人逝世 156年(121-122歲) 青城山(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居住地 龙虎山國籍 东汉種族 汉族宗派 五斗米道呼號 张天师修行法門 长生之道教育程度 太学修煉地 洛陽北邙山徒弟與學生 300多人傳人 张衡代表作 道书24篇 《老子想尔注》
道教 入門 基本教義 道 - 德 - 清静 - 無為 炁 - 陰陽 - 炼丹 - 仙 - 性命
道教人物 老子 - 关尹子 - 文子 列子 - 庄子 - 鬼谷子 张道陵 - 魏伯阳 - 许逊 魏華存 - 葛洪 - 寇谦之 陆修静 - 陶弘景 - 孙思邈 五祖七真 - 陈抟 - 王文卿 司马承祯 - 刘一明 - 邵元节 褚伯秀 - 陈景元 - 王重陽 丘处机 - 张三丰 - 陈撄宁
道教神仙三清四御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玉皇上帝 - 后土娘娘 - 紫微 - 勾陳 南極長生大帝 - 太乙救苦天尊
先天尊神 西王母 - 东王公 斗姥元君 - 三官大帝 - 五方五老 玄天上帝 - 雷聲普化天尊
天地山川百神 九皇大帝 - 太陽星君 - 太陰星君 魁斗星君 - 嫦娥娘娘 東嶽大帝 - 水仙尊王 - 四海龍王 金光聖母 - 雷公
冥府 酆都大帝 - 十殿閻君 - 五方鬼帝 黑白無常 - 陰陽司 - 判官 - 日夜遊神
聖賢仙真 盘古 - 女娲 - 伏羲 - 神农 - 黄帝 八仙 - 純陽祖師 九天玄女 - 骊山老母 百花仙子- 麻姑 - 三茅真君 - 黃大仙
護法神 托塔李天王 - 中壇元帥 - 二郎真君 驅魔真君鍾馗 - 關聖帝君 溫元帥 - 田都元帥 - 四大元帥 馬天君 - 王靈官 - 五營神將 法主真君 - 輔天真君 - 弼天真君
民間俗神 天上聖母 - 泰山娘娘 - 灶君 - 福祿壽 - 財神 - 门神 - 城隍 - 境主 - 福德正神 - 月老 - 文昌帝君 - 天醫真人 - 包公 -保生大帝 - 開漳聖王 - 廣澤尊王 - 靈安尊王 - 三山國王 - 古公三王 - 九龍三公 -西秦王爺 - 洪聖大王 - 虎爺 - 七星娘娘 - 金花娘娘 - 臨水夫人 - 註生娘娘 - 武夷真君 - 巧聖先師 - 岳武穆王 - 姜太公 - 張仙 - 清水祖師 - 董公祖師 - 五府千歲 - 五年千歲 - 五福王爺
道教宗派 黄老道- 方仙道 - 太平道 - 五斗米道 天师道 - 灵宝派 - 上清派 楼观道 - 茅山宗 - 閣皂宗 - 重玄派 天心派 - 东华派 - 神霄派 - 清微派 净明道 - 閭山派 - - 普庵派 - 太一道 - 真大道 全真道 - 金丹南宗 - 正一道 - 玄教 龍門派 - 天仙派 - 隱仙派
道教典籍 道德經 - 南華經 - 沖虛經 - 通玄經 陰符經 - 黄庭经 - 參同契 - 悟真篇 靈寶五符經 - 五嶽真形圖 - 三皇文 靈寶度人經 - 大洞真经 - 西昇經 清静經 - 心印经 - 功課經 - 感應篇 定觀經 - 內觀經 - 胎息經 - 文始經 北斗經 - 玉樞經 - 玉皇經 - 三官經 抱朴子 - 玄綱論 - 化书 - 云笈七签
洞天福地 玉京山 - 崑崙山 - 洞天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道教名山
道教主題 歷史 - 音樂 - 宫观 - 醮儀 - 道術 - 道曆
张道陵 ,一名張陵 [1] ,字辅汉 ,東漢沛国丰县(今江蘇徐州市丰县)人,被视为正一道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天师 、祖天师 、正一真人 。
相傳张道陵以虎為座騎,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他的從神為廣祐真君王長、普祐真君趙昇。
目录 1 生平 2 家族 3 文学影响 4 脚注 5 相關條目 6 链接 生平 张道陵祖籍江苏丰县,相传为张良八世孙。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就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隐居洛陽北邙山,学习长生術,朝廷征为博士官,但是其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时,其在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造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青城山逝世(约172~178年),相传年123岁,道教称他为“祖天师”或教主 。
另外据传《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所作。其弟子有300多人,并设立二十四治,为后来五斗米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箓见长,故世称符箓派,也叫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极虚道的别称,同时也含正宗、正统、规整的意思。
家族 张道陵临终,将剑印传予其子张衡(称嗣师),张衡传子张鲁(称系师),张鲁是三国时割据汉中的主要勢力,在汉中地区实施“政教合一”的统治,推行很多公共福利事业,頗得民心,后来归顺了曹操。
张鲁晚年嘱其子张盛,後來均由後人或族人世襲张天师位。而張家所傳的正一派道士,婚娶不出家,其道观,被人称作“子孙庙”。
歷朝帝王追加了歷代張天师不少“封号”与“赠号”。龙虎山也成为正一天师道的祖庭,歷代張天师原居“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至今張天师已传至第64代,64代張天师現居臺灣,已羽化仙逝。(1949年2月,63代天師张恩溥遷往台灣,1969年12月底病故于臺北,由堂侄张源先在臺湾继承64代天师,年前物化)。
文学影响 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中,红孩儿在试探孙悟空变化的假牛魔王时曾以“祖庭道陵张先生 ”[2] 的尊称提到天师张道陵。
脚注 ^ 李膺《益州记》:张陵入鹄鸣山,自称天师。 ^ 《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妖王伏于地下道:“愚男一则请来奉献唐僧之肉,二来有句话儿上请:我前日闲行,驾祥光,直至九霄空内,忽逢著祖庭道陵张先生。”行者道:“可是做天师的张道陵?” 相關條目 链接 道教主题 中國道教嗣漢天師府資訊網 傅飛嵐:〈張陵與陵井之傳說〉。 规范控制 WorldCat标识符 VIAF: 69758005 LCCN: nr92008603 ISNI: 0000 0000 9925 4756 GND: 120353555 SUDOC: 13680358X DILA: A00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