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太平洋戰場區域地圖(分北太平洋區、中太平洋區、西南太平洋區及東南太平洋區)、左上角大陸画為中緬印戰區,紅線內為大日本帝國勢力範圍





盟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指揮架構圖




1939年亞太地區政局的形勢圖


太平洋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英、美等國所主導規劃的四大戰場區域之一。該戰區的同盟國勢力以美國海軍、陸軍與陸戰隊組成佔絕大多數,其他國家有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及斐濟等國軍隊;相對的軸心國則以大日本帝國為主。




目录





  • 1 戰區的形成


  • 2 太平洋戰場最高指揮官


  • 3 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場


  • 4 参考文献

    • 4.1 引用


    • 4.2 来源



  • 5 参見




戰區的形成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3月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CS)將太平洋戰場畫分為:



  • 太平洋戰區(POA),以尼米兹上將為最高指揮官、該區又可分為:
    • 中央太平洋戰區:範圍在赤道至北緯42度之間的夏威夷群島、關島、中途島、硫磺島、台灣、琉球群島、日本列島等太平洋島嶼(但不包含菲律賓、所羅門群島、北海道等,也排除了中國大陸及東南半島)

    • 北太平洋戰區:在北緯42度以上,有阿留申群島、庫頁島、北海道及千島群島等環太平洋島嶼。


  • 西南太平洋戰區(SWPA):麥克阿瑟上將為該區最高指揮官,主要範圍在菲律賓、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 等島嶼(不包含蘇門答臘、新加坡島及東南半島)。
  • 東南太平洋戰區:巴拿馬沿岸至紐西蘭海域之間。

其中又以太平洋戰區及西南太平洋戰區為主要的兩個戰場,規劃在1942年5月6日正式實施。[1]



太平洋戰場最高指揮官


同盟國:


  • 美國海軍‧尼米兹上將

  • 美國陸軍‧麥克阿瑟上將

軸心國


  • 大日本帝國海軍‧山本五十六大將

  • 大日本帝國海軍‧南雲忠一大將


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場


  • 中緬印戰區

  • 二戰歐洲戰場

  •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参考文献



引用




  1. ^ Status of Allied Forces and Theater Boundaries, 2 July 1942. (網頁) 美國西點軍校. [2014年12月5日查閱] (英文).



来源


  • 二次大戰中附錄的美國海軍官方年表

  • 1941-1943年的環太平洋

  • 大海戰


参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太平洋戰爭

  • 珍珠港事件

  • 中途島海戰

  • 瓜達康納爾海戰

  • 珊瑚海海戰

  • 跳島戰略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