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本文介紹的是一名美國導演。關於同名物理學家,請見「
大衛·格里菲斯 (物理學家)」。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大衛·沃克·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 |
---|
|
导演 |
---|
出生 |
大衛·卢埃林·沃克·格里菲斯 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 (1875-01-22)1875年1月22日 美国肯塔基州拉格兰奇
|
---|
逝世 |
1948年7月23日(1948-07-23)(73歲)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
|
---|
配偶 |
琳达·阿维森(1906年-1936年結婚) 伊夫琳·鲍德温(1936年-1947年結婚)
|
---|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
---|
奥斯卡荣誉奖 1936年 For his distinguished creative achievements as director and producer and his invaluable initiative and last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the motion picture arts |
|
The Adventures of Dollie (1908)
大衛·卢埃林·沃克·格里菲斯(英语: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1948年7月23日),美国电影导演,代表作是备受争议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以及随后的《忍無可忍》(1916年)[1],两部影片曾分别入选1952年英国《影像與聲音》杂志评出的十部世界电影杰作、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评选的“世界电影十二佳片”。
美國電影學會曾分別在1998年、2007年評選百年百大電影(AFI's 100 Years... 100 Movies)、百年百大電影(10週年版)。《一个国家的诞生》曾列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電影名單第44名,但是在百年百大電影(10週年版)退出前一百名之外,不過《忍無可忍》在百年百大電影(10週年版)名列第49名。兩部影片分別是兩份名單裡年代最早的電影。
他是聯美製片公司4位創始人之一(其他3位分別為玛丽·毕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查理·卓別林)。
参考资料
^ David W. Griffith, Film Pioneer, Dies; Producer Of 'Birth Of Nation,' 'Intolerance' And 'America' Made Nearly 500 Pictures Set, Screen Standards Co-Founder Of United Artists Gave Mary Pickford And Fairbanks Their Starts.. 纽约时报. 1948年7月24日.
延伸阅读
- 陳陳華:〈格里菲斯與中國早期電影〉。
- Lillian Gish, The Movies, Mr. Griffith and Me (Englewood, NJ: Prentice Hall, 1969)
- Karl Brown, Adventures with D. W. Griffith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73)
- Richard Schickel, D. W. Griffith: A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4)
- Robert M. Henderson, D. W. Griffith: His Life and W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 William M. Drew, D. W. Griffith's "Intolerance:" Its Genesis and Its Vision (Jefferson, NJ: McFarland & Company, 1986)
- Kevin Brownlow, The Parade's Gone B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8)
- Seymour Stern, "An Index to the Creative Work of D. W. Griffith," (London: 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44-47)
- David Robinson, Hollywood in the Twenties (New York: A. S. Barnes & Co, Inc., 1968)
- Edward Wagenknecht and Anthony Slide, The Films of D. W. Griffith (New York: Crown, 1975)
- William K. Everson, American Silent Fil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 Iris Barry and Eileen Bowser, D. W. Griffith: American Film Master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65)
Drew, William M. D.W. Griffith (1875-1948). [2007-07-31].
相關條目
外部链接
D·W·格里菲斯 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奧斯卡金像獎榮譽獎
|
---|
| 1928–1950 |
华纳兄弟 / 查理·卓别林 (1928)
華特·迪士尼 (1932)
秀兰·邓波儿 (1934)
大衛·格里菲斯 (1935)
- 《時代進行曲》 / W·霍華·固林與哈洛德·羅森 (1936)
- 伊格·柏根 / W·霍華·固林 / 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圖書館 / 麥可·森內特 (1937)
- J·亞瑟·鮑爾 Ball / 華特·迪士尼 / 狄安娜·德賓與米基·魯尼 / 高登·詹寧斯、楊·多梅拉、德瑞侯·詹寧斯、伊耳明·羅伯斯、阿特·史密斯、法西歐·埃篤阿特、羅以歐·格里格斯、羅倫·L·萊德、哈利·D·米爾斯、路易斯·梅森卡普、華特·阿伯斯特 / 奧利佛·T·馬許與艾倫·大維 / 哈利·沃能 (1938)
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 / 茱蒂·嘉蘭 / 威廉·卡麥容·曼濟斯 / 電影暨電視基金會 (尚·赫肖特、瑞夫·摩根、瑞夫·布拉克、寇瑞·內哲爾)/ 特藝公司 (1939)
鮑伯·霍伯 / 納坦·列文森 (1940)
華特·迪士尼、威廉·蓋瑞第、約翰·N·A·霍金斯與美國無線電公司 / 李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與他的同事 / 雷·史考特 / 英國新聞部 (1941)
查理斯·波以爾 / 諾爾·寇威爾 / 米高梅公司 (1942)
喬治·珀 (1943)
鮑伯·霍伯 / 瑪格麗特·奧布賴恩 (1944)
- 共和工作室、丹尼爾·J·布魯柏格與共和工作室聲音部門 / 華爾特·旺格 / 《我住之房》 / 佩吉·安·迦納 (1945)
哈羅德·羅素 / 勞倫斯·奧立佛 / 恩斯特·劉別謙 / 小克勞德·賈曼 (1946)
詹姆斯·巴斯奇 / 湯瑪士·阿爾瑪特、威廉·尼可拉斯·色利格、艾柏·E·史密斯與喬治·克爾克·斯布爾 / 《比爾與咕咕鳥》 / 《擦鞋童》 (1947)
華爾特·旺格 / 《文森先生》 / 西德·果洛曼 / 阿道夫·祖克 (1948)
尚·赫肖特 / 佛雷·亞斯坦 / 塞西爾·德米爾 / 《單車失竊記》 (1949)
路易·B·梅耶 / 喬治·墨菲 / 《瑪拉帕加之牆》 (1950)
|
---|
| 1951–1975 |
金·凱利 / 《羅生門》 (1951)
馬力安·C·庫柏 / 鮑伯·霍伯 / 哈羅德·勞埃德 / 喬治·米歇爾 / 喬瑟夫·M·鉉克 / 《禁忌的遊戲》 (1952)
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 / 貝爾與霍威爾公司 / 喬瑟夫·布林 / 彼特·史密斯 (1953)
博士倫公司 / 丹尼·凱 / 坎普·尼勒 / 葛丽泰·嘉宝 / 約翰·懷特利 / 文森·溫特 / 《地獄門》 (1954)
- 《宮本武藏》 (1955)
艾迪·坎特 (1956)
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 / 布朗喬·比利·安德森 / 查理斯·布萊奇 / B·B·卡漢 (1957)
莫里斯·舍瓦利耶 (1958)
巴斯特·基頓 / 李·德富雷斯特 (1959)
賈利·古柏 / 斯坦·勞雷爾 / 海莉·米尔斯 (1960)
威廉·L·漢瑞克斯 / 弗雷德·L·梅茲勒 / 杰罗姆·罗宾斯 (1961)
威廉·J·塔投 (1964)
鮑伯·霍伯 (1965)
亞基馬·坎納特 / Y·法蘭克·費里曼 (1966)
亞瑟·福立德 (1967)
約翰·川波斯 / 翁娜·懷特 (1968)
卡萊·葛倫 (1969)
莉蓮·吉許 / 奧森·威爾斯 (1970)
查理·卓别林 (1971)
- 查理斯·S·鮑倫 / 爱德华·罗宾逊 (1972)
翁黑·隆格瓦 / 格魯喬·馬克思 (1973)
霍華·霍克斯 / 尚·雷諾瓦 (1974)
玛丽·毕克馥 (1975)
|
---|
| 1976–2000 |
瑪格麗特·布斯 (1977)
華特·藍斯 / 勞倫斯·奧立佛 / 金·維多 / 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部門 (1978)
- 哈爾·埃利亞斯 / 亞歷·堅尼斯 (1979)
亨利·方达 (1980)
芭芭拉·史坦威 (1981)
米基·魯尼 (1982)
哈爾·洛區 (1983)
詹姆斯·史都華 /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 (1984)
保羅·紐曼 / 亚历克士·诺斯 (1985)
雷夫·貝拉米 (1986)
伊士曼·柯達公司 /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1988)
黑澤明 (1989)
蘇菲亞·羅蘭 / 瑪娜·洛伊 (1990)
薩雅吉·雷 (1991)
费德里柯·费里尼 (1992)
黛博拉·寇兒 (1993)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994)
寇克·道格拉斯 / 查克·瓊斯 (1995)
麥可·基德 (1996)
史丹利·杜寧 (1997)
伊力·卡山 (1998)
安德烈·華依達 (1999)
傑克·卡地夫 / 厄斯特·勒曼 (2000)
|
---|
| 2001–現今 |
薜尼·鮑迪 / 勞勃·瑞福 (2001)
彼得·奧圖 (2002)
布萊克·愛德華 (2003)
薛尼·盧梅 (2004)
勞勃·阿特曼 (2005)
顏尼歐·莫利克奈 (2006)
羅伯·F·波以爾 (2007)
洛琳·白考兒 / 罗杰·科曼 / 高登·威利斯 (2009)
凱文·布朗婁 / 尚盧·高達 / 伊萊·沃勒克 (2010)
詹姆斯·厄爾·瓊斯 / 迪克·史密斯 (2011)
D·A·潘貝克 / 哈尔·尼达姆 / 小喬治·史帝芬斯 (2012)
安吉拉·蘭斯伯里 / 史提夫·馬丁 / 皮耶羅·托西 (2013)
尚-克勞德·卡里耶爾 / 宮崎駿 / 瑪琳·奧哈拉 (2014)
史派克·李 / 吉娜·羅蘭茲 (2015)
成龙 / 林·斯塔马斯特 / 安娜·寇茨 /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2016)
查尔斯·伯内特 / 欧文·罗兹曼 / 唐纳德·萨瑟兰 / 阿涅斯·瓦尔达 (20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