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泰山 | |
---|---|
海拔 | 1,532.7米(主峰) |
相對高度 | 1,505米[1] |
地點 | |
泰山 | |
地點 | 中国山东省泰安市 |
坐标 | 36°15′21″N 117°06′27″E / 36.25583°N 117.10750°E / 36.25583; 117.10750坐标:36°15′21″N 117°06′27″E / 36.25583°N 117.10750°E / 36.25583; 117.10750 |
泰山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 |
正式名稱 | |
英文名稱* | Mount Taishan |
法文名稱* | Mont Taishan |
基本資料 | |
國家 | 中国 |
地区**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
编号 | 437 |
註冊類型 | 複合遺產 |
評定標準 | 文化遺產(i)(ii)(iii)(iv)(v)(vi) 自然遺產(iii) |
註冊歷史 | |
註冊年份 | 1987年 |
UNESCO的记录(英文) | |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註冊。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为准。 | |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天孙[2],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3]
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目录
1 自然地理
1.1 地质成因推测
1.2 气候植被
2 文化
2.1 人类历史
2.1.1 古代文化
2.1.2 祭祀之地
2.2 宗教史蹟
2.3 文人墨客
2.3.1 泰山石刻
3 旅游景点
4 參見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自然地理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约1300米。
地质成因推测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
气候植被
泰山因其高度,气候也呈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mw-stackfloat: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mw-parser-output .stack-container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leftfloat:left;clear:left.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rightfloat:right;clear: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leftfloat:left.mw-parser-output .stack-rightfloat: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objectmargin:1px;overflow:hidden
泰山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12.4 (54.3) | 15.2 (59.4) | 17.9 (64.2) | 22.6 (72.7) | 26.0 (78.8) | 27.6 (81.7) | 28.6 (83.5) | 26.5 (79.7) | 23.6 (74.5) | 23.5 (74.3) | 16.3 (61.3) | 11.7 (53.1) | 28.6 (83.5) |
平均高温℃(℉) | −4.3 (24.3) | −2.7 (27.1) | 2.4 (36.3) | 9.9 (49.8) | 15.3 (59.5) | 19.2 (66.6) | 20.5 (68.9) | 19.8 (67.6) | 16.0 (60.8) | 10.7 (51.3) | 3.7 (38.7) | −1.8 (28.8) | 9.06 (48.31) |
每日平均气温℃(℉) | −7.8 (18) | −6.3 (20.7) | −1.3 (29.7) | 6.0 (42.8) | 11.5 (52.7) | 15.7 (60.3) | 17.8 (64) | 17.0 (62.6) | 12.7 (54.9) | 7.1 (44.8) | 0.2 (32.4) | −5.4 (22.3) | 5.6 (42.1) |
平均低温℃(℉) | −10.8 (12.6) | −9.2 (15.4) | −4.6 (23.7) | 2.5 (36.5) | 8.2 (46.8) | 12.5 (54.5) | 15.2 (59.4) | 14.6 (58.3) | 10.0 (50) | 4.3 (39.7) | −2.8 (27) | −8.4 (16.9) | 2.63 (36.73) |
历史最低温℃(℉) | −27.5 (−17.5) | −23.4 (−10.1) | −20.4 (−4.7) | −13.9 (7) | −5.5 (22.1) | 0.9 (33.6) | 7.6 (45.7) | 4.7 (40.5) | −0.7 (30.7) | −9.1 (15.6) | −21.4 (−6.5) | −24.1 (−11.4) | −27.5 (−17.5)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12.6 (0.496) | 17.8 (0.701) | 26.3 (1.035) | 38.8 (1.528) | 75.4 (2.969) | 133.0 (5.236) | 297.3 (11.705) | 229.3 (9.028) | 101.2 (3.984) | 70.9 (2.791) | 27.3 (1.075) | 12.8 (0.504) | 1,042.7 (41.052) |
平均降水日数(≥ 0.1 mm) | 4.4 | 5.1 | 6.9 | 6.5 | 8.3 | 10.2 | 16.7 | 13.2 | 8.4 | 6.4 | 5.1 | 4.0 | 95.2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
文化
人类历史
古代文化
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4]。據《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气势之磅礴為五嶽之首[5],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构成了泰山风景。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三重空间(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条轴线(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的景观格局。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1460米,玉皇顶1545米,层层迭起,构成泰山的独特景观。
祭祀之地
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自秦以来,中国古代有12位帝王来此封禅朝拜。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一說汉武帝八登泰山,惊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6]。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被人认为凡是异姓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于天;“禅”是在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台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圆坛方台表示天圆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视为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而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所以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王者异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该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
宗教史蹟
- 道教:据传说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祠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著名的道教女神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万山奶奶)的道场。
-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
文人墨客
数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被融入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等文化因素,构成了庞大的泰山美学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訪此山,并留下詩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诗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等等。
泰山石刻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道、受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刻、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
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分布为岱庙157块、岱麓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提景及楹联等5类,大部分为自然石刻。
旅游景点
遥参亭、正阳门、唐槐院、东御座、秦泰山刻石、铜亭、岱庙坊、汉柏、天贶殿、大众桥、趵突泉、大明湖、冯玉祥墓、普照寺、虎山公园、王母池、三叠瀑布、醉心石、对松山、中天门、孔子登临处、望人松、斗母宫、望仙楼、五大夫松、十八盘、壶天阁、舍身崖、天下第一山、白云洞、象鼻峰、无字碑、宋摩崖、丈人峰、月观峰、仙人桥、五岳独尊、孔子庙、天街、玉皇顶、碧霞祠、南天门、拱北石、唐摩崖、北天门、大/小天烛峰、望天门、尧观顶、姊妹松、元君庙、三折瀑、天烛瀑、玉泉寺、后石坞、青桐涧、竹林寺、无极庙、天胜寨、长寿桥、白龙池、傲徕峰、扇子崖、黑龙潭、彩石溪、钓鱼台、海眼、元君庙。
參見
- 岱庙
- 東嶽廟
- 泰山震
- 泰山府君
- 三山五嶽
参考文献
^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Taiwan and Kore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8-09. Peaklist.org. Listed as "Tai Shan". Prominence based on an elevation of 1,545 m and a col of 40 m. Retrieved 2011-11-19.
^ 徐, 坚. 初学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94–95. ISBN 9787101041590.
^ 国务院批准启用泰山等19座山峰高程新数据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7-02-28.
^ 任昉:《述异记》
^ 王士性《广志绎》论称:“自昔堪舆家皆云天下山川起昆仑,分三龙入中国。……起泰山入海,是为中龙。……古今王气,中龙最先发,最盛而长。……泰山塞护海东,王气不绝。”
^ 此事載於唐肃的《日观赋》:封禅即毕,还朝甘泉。于是东方(朔)大夫上千万寿,已而言曰:“臣等昨奉国家,告成岱宗,因得览观于岩之东。臣询其名,是曰日观……”帝曰:“嘻!若是则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丹崖集》卷一)
外部链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