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Multi tool use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闻一多 (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家骅 ,字友三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中国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因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书目 3 文學主張 4 詩風 5 评价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8 參見 生平 1910年闻一多与堂兄们来到武昌求学,就读于两湖总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校。中华民国建立后,闻一多短期就读于武昌民国公校和实修学校。 1912年以湖北籍第二名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一年级,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清华学校毕业,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青岛大学(现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5年7月4日发表《七子之歌》,写出中国被列强掳掠的七片土地的声音。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蓄起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1943年后,目睹了国民政府的一些腐败现象,遂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3年,时在中共南方局任宣传部长的华岗,被派到昆明,担任共产党南方局与“云南王”龙云之间的联络人。不久,华岗与闻一多正式见面并成为朋友。 1945年10月,华岗返回重庆前,对闻一多说,现在形势变了,要注意保存革命力量,不要采取极端措施。闻一多记住了这些叮嘱,在一二一惨案之前,并不赞成学生罢课,因为他认为这会过于暴露自己,不符合华岗说的保存力量的指示。[1]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投身民主运动,反对蔣中正的独裁统治。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國民黨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聞一多之子闻立鹤亦身受重傷。聞一多被暗殺後,举世震惊,當時在庐山的蔣中正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下令唐縱徹查,暗殺事件很快就破案,李文山和汤时亮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两人经审讯后被枪决[2] 。昆明警察局長龔少俠也因此被撤職。事實上是雲南警備總司令霍揆彰安排了兩名死囚充當凶手被槍決,真兇早已逍遙法外[3] 。台灣學者陳永發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4] 陳永發表示,整個暗殺事件前後浮現出特務嚴重的問題,蔣中正已無法精準的掌控整個特務情報系統[5] 。 1948年8月,闻一多的遗著——《闻一多全集》出版,由朱自清主编,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啭、余冠英协助完成。[6]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文學主張 聞一多主張新詩的格律詩要講求音樂美,重視音尺整齊,韻律諧協;要講求繪畫美,務使句雕字琢,嚴謹精煉;要講求建築美,追求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詩風 聞一多新詩具強烈民族意識,流露出濃厚的愛國感情,從超現實而充滿浪漫氣息的生活中,轉到滿腔熱血,全部奉獻給他所忠於的事業。新月派作家中,只有聞一多才顯出強烈而迫切的愛國精神和正義感。
聞一多早期詩歌多屬自由體,後期詩歌形式整齊。他較早提出新詩的格律問題。他的新詩具音樂美,講究音尺、平仄和押韻,重視音尺的節奏和旋律的美,押韻方式豐富多采;具繪畫美,形象豐富,色彩穠麗;具建築美,重視節的對稱和句的均齊,主張詩節勻稱和詩句整齊。
聞一多新詩善於創造比喻,想象力豐富,善用擬人法,強調暗示,意在言外,善於使用典故,增強了詩的繁富,語言精鍊,精於鍊字,善於自鑄新詞,並在實踐中作可貴嘗試。他依西洋格律而創作,但跟徐志摩不同的,是他的詩歌氣勢雄渾豪邁,善用北方口語。
评价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认为:“闻一多,1946年被枪杀了。他的《死水》和《红烛》很好,非常好。他的《死水》我认为是非常伟大的作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是闻一多在诗歌构建方面最成功的实验,是五四运动期间诗歌中最悲哀的一首诗,是现代中国文学中韵律最完美的挽歌式的诗歌。他的诗有一种建筑的美,他是个诗歌建筑家,他的诗歌都有一个美丽的形式,非常好。他有一些短诗诗意很像唐朝时代的绝句。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他的诗歌都是用民间语言写出来的,像《飞毛腿》,完全是用北京的拉车夫的语言写的——“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管保是拉了半天车半天歇着”,这首诗非常好。”[7]
参考文献 ^ 闻一多把共产党看得神秘:从华岗开始有所认识 -- 《大众日报》. ^ 程一鸣. 李公朴、闻一多暗杀案内幕. 特工秘闻: 军统活动纪实.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 181–184. ^ 谢泳:《闻一多之死》 ^ 《联合报》2009年11月25日 ^ 《传记文学》雜誌,2010年8月 ^ 朱自清与《闻一多全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9). ^ 《沈从文如果活着就肯定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搜狐网. [2007年10月10日16] (中文(简体)) .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闻一多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 梁漱溟: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參見 现代诗人:现代诗歌《七子之歌》、《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和社团
文学流派
甲寅派
前期 章士钊 · 李大钊 · 高一涵 · 李剑农
后期 章士钊 · 瞿宣颖 · 梁家义 · 唐庆增 · 汪吟龙 · 陈筅枢 · 杨定襄 · 陈拔 · 董时进 · 龚张斧
学衡派 梅光迪 · 吴宓 · 胡先骕 · 刘伯明 · 柳诒徵 · 吴芳吉 · 刘朴 · 赵思伯 · 缪凤林 · 张其昀 · 赵万里 · 胡梦华 · 陆维钊 · 王国维 · 陈寅恪 · 梁启超 · 张荫麟 · 林损 · 景昌极 · 刘永济 · 汤用彤 · 钱念孙
论语派 林语堂 · 周作人
战国策派 林同济 · 陈铨 · 雷海宗
鸳鸯蝴蝶派 徐枕亚 · 张恨水 · 吴双热 · 吴若梅 · 程小青 · 孙玉声 · 李涵秋 · 许啸天 · 秦瘦鸥 · 冯玉奇 · 严独鹤 · 周瘦鹃 · 包天笑 · 陈蝶仙
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 · 刘半农 · 沈尹默 · 周作人 · 康白情 · 俞平伯 · 刘大白 · 朱自清 · 李大钊 · 鲁迅 · 陈独秀
新月派 闻一多 · 徐志摩 · 邵洵美 · 朱湘 · 饶孟侃 · 孙大雨 · 胡适 · 梁实秋 · 陈源 · 刘梦苇 · 林徽音 · 于庚虞 · 蹇先艾 · 陈梦家 · 方玮德 · 卞之琳
象征诗派 李金发 · 王独清 · 穆木天 · 冯乃超
现代诗派 戴望舒 · 施蛰存 · 卞之琳 · 何其芳 · 李广田 · 曹葆华 · 番草 · 废名 · 侯汝华 · 金克木 · 李白凤 · 林庚 · 玲君 · 路易士 · 吴奔星 · 辛笛 · 徐迟 · 孙毓棠 · 南星
九叶派 曹辛之 · 辛笛 · 陈敬容 · 唐祈 · 唐湜 · 穆旦 · 杜运燮 · 郑敏 · 袁可嘉
七月派 胡风 · 阿垅 · 鲁藜 · 孙钿 · 彭燕郊 · 方然 · 冀汸 · 钟瑄 · 郑思 · 曾卓 · 杜谷 · 绿原 · 胡征 · 芦甸 · 徐放 · 牛汉 · 鲁煤 · 化铁 · 朱健 · 朱谷怀 · 罗洛 · 路翎 · 邱东平 · 彭柏山 · 曹白 · 贾植芳 (相关人物:艾青 · 田间 · 邹荻帆 · 刘雪苇 · 吕荧 · 舒芜 · 苏金伞 · 艾烽 · 雷蒙 · 鲁沙 · 天蓝 · 庄涌 · 姚奔 · 贺敬之 · 侯唯动 · 倪受乾)
心理分析派 施蛰存 · 郁达夫 · 叶圣陶 · 庐隐
流亡文学 萧红 · 萧军 · 端木蕻良 · 舒群 · 骆宾基 · 罗烽 · 白朗 · 李辉英
京派 废名 · 沈从文 · 李健吾 · 朱光潜 · 周作人 · 林徽因
海派 张爱玲 · 苏青 · 予且 · 施蛰存 · 刘呐鸥 · 穆时英 · 杜衡
荷花淀派 孙犁 · 刘绍棠 · 从维熙
山药蛋派 赵树理 · 马烽 · 西戎 · 李束为 · 孙谦 · 胡正
晋察冀诗派 田间 · 邵子南 · 史轮 · 曼晴 · 方冰 · 魏巍 · 陈辉 · 沙可夫 · 杨朔 · 王炜
民歌叙事体诗潮 李季 · 阮章竞 · 张志民 · 田间 · 李冰
里下河派 汪曾祺 · 毕飞宇 · 庞余亮 · 朱辉
朦胧派 北岛 · 舒婷 · 顾城 · 江河 · 海子 · 杨炼 · 芒克 · 严力 · 于坚
伤痕文学 刘心武 · 卢新华 · 从维熙 · 峻青 · 冯骥才 · 周克芹
反思文学 茹志鹃 · 王蒙 · 张一弓 · 高晓声 · 峻青 · 冯骥才 · 张贤亮 · 尤凤伟
改革文学 蒋子龙 · 张洁 · 贾平凹 · 路遥 · 高晓声 · 何士光 · 张一弓 · 张炜 · 陈国凯 · 吕雷 · 赵洪 · 潘强恩 · 柯云路 · 苏叔阳 · 李国文 · 王润滋 · 矫健
寻根文学 阿城 · 韩少功 · 郑义 · 贾平凹 · 王安憶 · 李锐 · 莫言
先锋派 马原 · 洪峰 · 余华 · 苏童 · 叶兆言
痞子文学 王朔 · 石康 · 李傻傻
荒诞文学 魏明伦 · 狂狷 · 高行健 · 宁财神 · 洪峰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郑振铎 · 茅盾 · 叶圣陶 · 许地山 · 王统照 · 耿济之 · 郭绍虞 · 周作人 · 孙伏园 · 朱希祖 · 瞿世英 · 蒋百里 · 冰心 · 顾毓琇 · 庐隐 · 朱自清 · 王鲁彦 · 夏丏尊 · 老舍 · 胡愈之 · 刘半农 · 刘大白 · 朱湘 · 徐志摩 · 彭家煌 · 刘延陵 · 俞平伯 · 李金发
创造社 郭沫若 · 成仿吾 · 郁达夫 · 张资平 · 田汉 · 郑伯奇 · 穆木天 · 朱镜我 · 冯乃超 · 周全平 · 叶灵凤 · 潘汉年 · 李一氓 · 阳翰笙 · 王独清
语丝社 孙伏园 · 周作人 · 鲁迅 · 川岛 · 刘半农 · 章衣萍 · 林语堂 · 钱玄同 · 江绍原 · 韩侍桁 · 杨骚 · 陈学昭 · 李小峰 · 柔石 · 顾颉刚 · 废名 · 俞平伯 · 梁遇春
莽原社 鲁迅 · 尚钺 · 高长虹 · 向培良 · 韦丛芜 · 韦素园 · 台静农 · 李霁野 · 姜华 · 金仲芸 · 黄鹏基
未名社 鲁迅 · 韦素园 · 韦丛芜 · 李霁野 · 台静农 · 曹靖华 · 王菁士 · 李何林
狂飚社 高长虹 · 向培良 · 高歌 · 尚钺
浅草社 林如稷 · 陈炜谟 · 陈翔鹤 · 冯至 · 杨晦
沉钟社 杨晦 · 陈翔鹤 · 陈炜谟 · 冯至
弥洒社 胡山源
湖畔诗社 冯雪峰 · 应修人 · 潘漠华 · 汪静之 · 魏金枝 · 谢旦如 · 楼适夷
南国社 田汉 · 欧阳予倩 · 徐志摩 · 徐悲鸿 · 周信芳 · 唐槐秋 · 陈凝秋 · 陈白尘 · 赵铭彝 · 金焰 · 郑君里 · 张曙 · 吴作人
太阳社 蒋光慈 · 杨邨人 · 孟超 · 钱杏邨(阿英) · 林伯修(杜国庠) · 夏衍 · 洪灵菲 · 戴平万 · 楼适夷 · 顾仲起 · 刘一梦 · 殷夫 · 冯宪章 · 祝秀侠 · 王艺钟 · 徐迅雷 · 圣悦(李平心) · 任钧 · 童长荣
我们社 杜国庠 · 洪灵菲 · 戴平万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 茅盾 · 郭沫若 · 周扬 · 田汉 · 蒋光慈 · 孟超 · 阿英 · 王任叔 · 郑伯奇 · 洪灵菲 · 陈荒煤 · 戴望舒 · 端木蕻良 · 冯铿 · 关露 · 胡风 · 胡也频 · 李伟森 · 楼适夷 · 柔石 · 沙汀 · 谢冰莹 · 徐懋庸 · 阳翰笙 · 叶以群 · 殷夫 · 于伶 · 郁达夫 · 张天翼 · 周文 · 丁玲 · 夏衍 · 冯乃超 · 马加 · 马子华 · 王志之 · 王余杞 · 王西彦 · 方土人 · 方之中 · 东平 · 叶灵凤 · 叶紫 · 田间 · 白薇 · 任白戈 · 任钧 · 许幸之 · 孙席珍 · 杨骚 · 杨刚 · 李辉英 · 丽尼 · 邱韵铎 · 何家槐 · 林淡秋 · 欧阳山 · 周立波 · 周而复 · 草明 · 柏山 · 洪深 · 聂绀弩 · 夏征农 · 陶晶孙 · 萧三 · 舒群 · 蒲风 · 雷石榆 · 穆木天 · 艾芜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杨邨人 · 刘保罗 · 赵铭彝 · 郑君里 · 洪深 · 应云卫 · 郑伯奇 · 许幸之 · 陶晶孙 · 黄芝冈 · 王莹 · 陈波儿 · 侯鲁史 · 叶沉 · 谢兆华 · 曹正 · 司徒慧敏
中国诗歌会 穆木天 · 任钧 · 杨骚 · 蒲风 · 白曙 · 杜淡(窦隐夫) · 王亚平 · 温流 · 关露 · 石灵 · 田间 · 柳倩 · 辛劳 · 洪道 · 苏夫 · 林林 · 袁勃 · 雷石榆
中国文艺社 叶楚伧 · 张道藩 · 王平陵 · 范争波 · 朱应鹏 · 徐仲年 · 华林 · 钟天心 · 左恭
六一社 潘公展 · 王平陵 · 朱应鹏 · 范争波 · 黄震遐 · 叶秋原 · 傅彦长 · 李赞华 · 邵洵美 · 汪倜然
东北作家群 金剑啸 · 萧红 · 萧军 · 端木蕻良 · 舒群 · 骆宾基 · 罗烽 · 白朗 · 李辉英 · 杨晦 · 穆木天 · 高兰 · 辛劳 · 师田手 · 铁弦 · 邹绿芷 · 丘琴 · 雷加 · 姚奔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郭沫若 · 茅盾 · 冯乃超 · 夏衍 · 胡风 · 田汉 · 丁玲 · 吴组缃 · 许地山 · 老舍 · 巴金 · 郑振铎 · 朱自清 · 郁达夫 · 朱光潜 · 张道藩 · 姚蓬子 · 陈西滢 · 王平陵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BNF: cb13076823b (data) CALIS: n2004278906 CBDB: 0085242 CONOR: 180543075 FAST: 44059 GND: 118960814 ISNI: 0000 0000 8143 5911 LCCN: n79117931 NDL: 00314115 SELIBR: 262626 SUDOC: 034473106 VIAF: 64140863
WVD KI,gq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 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点这里加入萌娘百科! 欢迎具有翻译能力的同学~有意者请点→Category:需要翻译的条目← 如果您在萌娘百科上发现某些内容 错误/空缺 ,请 勇于 修正/添加! 编辑萌娘百科其实很容易! 觉得萌娘百科有趣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由兩個元素a, b 生成的自由群的凱萊圖 在數學中,一個群 Gdisplaystyle G 被稱作 自由群 ,如果存在 Gdisplaystyle G 的子集 Sdisplaystyle S 使得 Gdisplaystyle G 的任何元素都能唯一地表成由 Sdisplaystyle S 中元素及其逆元組成之乘積(在此不論平庸的表法,例如 st−1=su−1ut−1displaystyle st^-1=su^-1ut^-1 之類);此時也稱 Gdisplaystyle G 為集合 Sdisplaystyle S 上的 自由群 ,其群...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卑尔根 Bergen 城市 Kommune av Bergen 旗幟 徽章 卑爾根在霍达兰郡的位置 卑尔根 卑爾根在挪威的位置 坐标: 60°22′N 05°24′E / 60.367°N 5.400°E / 60.367; 5.400 坐标: 60°22′N 05°24′E / 60.367°N 5.400°E / 60.367; 5.400 國家 挪威 郡 霍达兰郡 建立 1070年之前 政府 • 市長 Marita Moltu (KrF) 面积 • 城市 464.71 平方公里(179.43 平方英里) • 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