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881-07-17)1881年7月17日 (辛巳年(蛇年);清光緒七年) 大清广西桂林
|
---|
逝世 |
1940年8月1日(1940-08-01)(59歲) 中華民國广西桂林
|
---|
国籍 |
中華民國
|
---|
职业 |
政治人物 |
---|
活跃时期 |
20世纪 |
---|
政党 |
國民黨 北洋政府
|
---|
| 桂林体用学堂 丕崇书院法文系 上海震旦学院 京都大学化学系 柏林工业大学冶金 |
|
同盟会員 《民报》撰稿人 上海公学教习 武昌起义广西代表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 国会参议员 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 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 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 广西大学校长 |
|
翻译《共产党宣言》纲领 |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名和,字君武,广西桂林人,中国教育家、翻译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夏大学首任校长,广西大学的创建人。短暫出任廣西省省長。柏林大學工程物理學博士。
生平
早年就读于桂林体用学堂。1900年入法国天主教会所办丕崇书院(广州大新街石室教堂)学習法文。
1901年入上海震旦学院,同年冬赴日本京都大学读化学。
1905年8月第一批加入同盟会,和黄兴、陈天华等人共同起草同盟会章程,并为《民报》撰稿。1905年底回国,任上海南洋公学教习。
1907年赴德國,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纲领,在民报上发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作为广西代表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
1912年出任国会参议员。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出国,再赴德入柏林大学。
1916年获工学博士回国,恢复国会议员職。
1917年在国会辩论中,反对一次大戰中国对德宣战,并动手追打反对议员李肇甫。同年7月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护法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
1921年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总统府秘书长,并一度任广西省省长。
1924年和冯自由、章炳麟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同年出任上海大夏大学首任校长。
1925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被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除党籍。
1928年创办省立广西大学,曾三任广西大学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君武作诗《哀沈阳》两首,讽喻张学良,然而有關指控乃屬誣蔑(見下章)。
1940年8月1日,在桂林病逝。马君武墓位于今桂林市雁山区。
馬君武《哀沈陽》
九一八事變後,馬君武詩作指控張學良軟弱,令張學良被稱為「不抵抗將軍」,然而馬君武這指控卻是出於兩人私怨而憑空誣告。
詩云: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1]舞幾回。
首先,詩中的胡蝶(蝴蝶)不但當時不在北平,終其一生根本未見過張學良。朱五小姐朱湄筠於九一八事變前一年早已成婚,主婚人正是張學良。[2]
香港歷史學家丁新豹指出九一八事變當晚,張學良乃同何東、何世禮晚飯:「當日張學良聽完一個電話之後,飯未吃完就離席,原來電話是報告日軍突襲瀋陽,是為「918事變」。」而不是與女士聚會。[3]
而身在其時的馬君武寫出與事實完全相反的指控,被認為是因當他聽到張學良對張伯苓辦南開大學捐贈巨款,但上門向張學良要求捐款時卻被拒,才故意誣蔑張學良,也在重視禮法的年代壞女子名節。據作家高陽所言,朱湄筠告訴他後來遇上馬君武,上前道自己便是他筆下被誣衊的朱五,「當時馬博士的窘態,非語言筆墨所能形容,結果是不俟終席而遁去」。[4]
参考文献
^ 一作阿嬌
^ 九一八不抵抗將軍張學良風流賬與馬君武詩《哀瀋陽》,《信報》,2013-09-16
^ 紀曉風:張學良贈匾證何東顯赫,《信報》,2015-04-09
^ 韓三洲:馬君武詩咏 張學良與蝴蝶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4-24.,中國僑網,2008-07-11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 前任:
- 章士釗
|
- 司法總長
- 1925年12月31日 - 1926年3月4日
|
- 繼任:
- 盧信
|
|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
| 人物 |
马克思 · 恩格斯 · 列宁 · 托洛茨基 · 普列汉诺夫 · 克鲁泡特金 · 卢那察尔斯基 ·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 梅林 · 布哈林 · 幸德秋水 · 河上肇 · 片山潜 · 河上清 · 堺利彦 · 高畠素之 · 福田德三 · 山川均 · 山川菊荣 · 福井准造 · 蔡爾康 · 何殷震 · 梁启超 · 赵必振 · 朱执信 · 劉師培 · 井勿幕 · 马君武 · 江亢虎 · 刘泽荣 · 张永奎 · 陳溥賢 · 俞颂华 · 张东荪 · 伊文(A. A. 伊万诺夫) · 柏烈伟 · 茅原华山 · 丸山幸一郎 · 铃木长次郎 · 吉野作造 · 安部矶雄 · 李大钊 · 陈独秀 · 邵飘萍 · 张西曼 · 李泽洛维奇 · 谢麦施科 · 霍多洛夫 · 威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 · 布尔特曼 · 波波夫 · 阿格辽夫 · 波塔波夫 · 古尔曼 · 斯托帕尼 · 维经斯基(吴廷康) · 季托夫 · 金万谦(谢列勃里亚科夫) · 杨明斋 · 马马耶夫 · 斯托扬诺维奇 · 黄凌霜 · 霍赫洛夫金 · 福罗姆别尔格 · 近藤荣藏 · 姚作賓 · 黄介民 · 朴镇淳 · 朴爱 · 李东辉 · 金河球 · 金立 · 张民权 · 姜般若 · 舒米亚茨基 · 克拉斯诺晓科夫 · 刘谦(费奥多罗夫) · 杨匏安 · 俞秀松 · 施存统 · 张太雷 · 张国焘 · 李汉俊 · 李达 · 陈公培 · 黄日葵 · 李梅羹 · 恽代英 · 邓中夏 · 朱务善 · 杨东莼 · 周恩来 · 张申府 · 高語罕 · 张闻天 · 胡汉民 · 戴传贤 · 沈玄庐 · 高一涵 · 赵世炎 · 成舍我 · 陈望道 · 杜国庠 · 陈愚生 · 王光祈 · 霍多洛夫 · 毛泽东 · 易礼容 · 何叔衡 · 董必武 · 邵力子 · 沈雁冰 · 李季 · 刘仁静 · 陈公博 · 周佛海 · 罗章龙 · 諶小岑 · 李振瀛 · 李树彝 · 李立三 · 瞿秋白 · 王乐平 · 陈启修 · 李启汉 · 袁振英 · 黄平 · 李中 · 沈泽民 · 林修梅 · 谭平山 · 彭湃 · 阮啸仙 · 张若名 · 谭植棠 · 柯柏年 · 张伯简 · 魯易 · 陈碧兰
|
---|
| 组织 |
国外相关组织 |
共产国际 ·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书记处 · 远东国际间谍处 · 远东国际书记处 · 赤色职工国际 ·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 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局 · 俄国共产党远东州委员会→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远东局 · 远东共和国 · 达尔塔通讯社 · 中俄通信社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人民委员部 · 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 国际工会联合会远东局 · 社会民主党 · 日本社会主义同盟 · 旅俄华工联合会 · 俄国共产党华员局→远东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 韩人社会党 · 高丽共产党(上海派) · 中国少年共产党
|
---|
| 早期相关组织 |
中国社会党 · 中国无政府共产党 · 支那共产党 · 东方共产党 · 中国青年共产党 · 共产主义同志会 · 真(理)社 · 社会主义研究会 ·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人社 · 少年中国学会 · 学生救国会 · 新潮社 · 国民杂志社 · 平民教育讲演团 · 工读互助团 · 曙光社 · 人道社 · 互助社 · 新中国社 · 仁社 · 互助社 · 改造社 · 觉悟社 · 新生社 · 新民学会 · 文化书社 · 俄罗斯研究会 · 利群书社(共存社) · 励新学会 · 星期评论社 · 康米尼斯特学会 · 中华工业协会 ·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 上海学生联合会 · 上海机器工会 · 改造联合
|
---|
| 中国共产党 早期组织 |
重庆共产主义组织 ·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革命局 ·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无正式名称) · 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 · 共产党武汉支部 · 广州共产党 · 旅法共产主义小组(无正式名称) · 中国共产党香港早期组织 · 中国共产党天津早期组织 · 中国共产党南京早期组织
|
---|
|
---|
| 相关报刊 |
晨报副镌 · 民国日报·觉悟 · 时事新报·学灯 · 建设 · 星期评论 · 新青年 · 每周评论 · 苏维埃·俄罗斯 · 共产党 · 中华新报 · 解放与改造 · 上海生活(俄文报纸) · 新潮
|
---|
|
大夏大学
|
---|
| 历史沿革 |
(1924年厦门大学学潮) → 大夏大学(1924-1951)(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1937-1938) · 复旦大夏第二联合大学(1937-1938) · 光夏书院(1949-)) → (院系调整) → 华东师范大学(1951-)
|
---|
| 校区 |
上海大夏大学旧址(群贤堂 · 思群堂 · 丽娃河) · 贵阳讲武堂 · 赤水文昌宫
|
---|
| 附属机构 |
大夏大学附属中学 |
---|
| 校长 |
马君武(1924-1925) · 王伯群(1925-1944) · 欧元怀(1945-1951)
|
---|
| 纪念 |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2017-)
|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CBDB: 0070983
- FAST: 101652
- GND: 127130071
- ISNI: 0000 0000 6355 380X
- LCCN: n82149152
- NDL: 00750417
- NKC: jx20140402002
- NLA: 36614614
- VIAF: 7274885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