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

Yan Xishan.jpg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总统
蔣中正
副职
朱家驊
前任
何應欽
继任
陳誠

 中華民國第5任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行政院院长
自己
前任
何應欽
继任
顧祝同 (代理)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光緒九年(1883年)9月8日
 大清山西省五臺縣
逝世
1960年7月22日(1960-07-22)(7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註 1]
籍贯
山西省五臺縣
国籍
 大清(1883-1911)
中華民國(1912-1927)
 中華民國(1927-)
政党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晋系)
专业
軍人
获奖
青天白日勳章
军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时间
1927年-1960年
军衔
陸軍一級上將
學歷


  • 太原國立武備學堂
    (1905年)

  • 日本東京振武學校攻讀
    (1905年)

  • 東京日本士官學校攻讀
    (1909年)


經歷


  •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教練官
    (1909年-1910年)

  •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標統
    (1910年-1911年)

  • 山西省政府都督
    (1911年)

  • 山西省政府民政長
    (1911年-1914年)

  • 山西督軍
    (1916年-1917年)

  •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主席
    (1917年-)

  •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27年5月22日-1947年)

  • (國民政府)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1927年-)

  • (國民政府)平津衛戍總司令
    (1927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7年-)

  • 太原政治分會主席
    (1927年-)

  • (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
    (1928年10月24日-1928年12月28日)

  •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1928年12月27日-1947年)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38年)

  •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29年)


  • (國民政府)禁煙委員會委員
    (1928年1月-1929年)

  •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24日-1933年)

  •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年)

  •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

  •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年11月15日)

  • (國民政府)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1930年)

  • 北平國民政府主席
    (1930年9月9日-1930年11月4日)

  • (國民政府)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

  •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5年12月18日-1938年)

  • (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1945年)

  •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兼)主席
    (1943年-)

  • 行政院院長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 中華民國代理總統(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權)(1949年11月20日-1950年3月1日)

  • 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兼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 總統府資政
    (1950年3月-1960年5月23日)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目录





  • 1 早年經歷

    • 1.1 身世


    • 1.2 辛亥革命



  • 2 中年經歷

    • 2.1 北洋軍閥

      • 2.1.1 农业政策


      • 2.1.2 兵工业



    • 2.2 加入國軍


    • 2.3 中原大战


    • 2.4 抗日战争



  • 3 晚年經歷

    • 3.1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 3.2 撤離中國大陸時期


    • 3.3 台湾时期



  • 4 身後


  • 5 同僚


  • 6 哲学理念


  • 7 用人理念


  • 8 军国主义


  • 9 经济理念


  • 10 教育理念


  • 11 名誉


  • 12 家人


  • 13 著作、演讲、文章


  • 14 注释


  • 15 参考文献


  • 16 外部連結


  • 17 参见




早年經歷



身世


閻錫山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6岁丧母、9岁入私塾读书、16岁协助其父阎书堂(字子明)经商[1]



辛亥革命


1901年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赴日本留學,入东京振武学校。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自日本陆军士官學校畢業返國,出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官、監督。不久应清朝行省鄉試,中举人。任山西陆军第二标教官,后任标统。武昌起义发生后,当时的山西巡抚陆钟琦很早已经意识到山西新军不稳定不可靠,为防意外,他一方面从外面调配巡防营驻扎省城维护秩序,另一方面将驻守省城的新军调往外地。陆钟琦给出的开拔时限为10月28日。当天下午,新军中具有新思想的军官黄国梁、阎锡山、张瑜、温寿泉、乔煦、南桂馨等集会决定利用开拔命令领取武器弹药,当天夜里突然发难,驻扎太原城外的新军第八十五标第三营管带姚以价率先从南门攻城,驻守在城内的第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迅即响应。仅一夜功夫,太原全城就被起义军占领,山西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被击毙,满城亦降。稍后,山西全省各州县仿照省城相继光复。辛亥革命成功后,阎锡山任山西都督,按新军起义的顺序,山西省是全国的第五个宣布独立的省份。[1]



中年經歷



北洋軍閥


袁世凱洪憲稱帝时,阎手裡只有七千多人馬,袁世凱勢力四面包圍,於是擁護袁世凱稱帝,並因此被封為「中華帝國」一等侯[2]:27。之後阎亦繼續支持北洋政府。1917年護法運動期間,奉段祺瑞令帶兵赴湖南作戰。因晉商富甲天下,山西省於清末與民國初年為中國富庶省份;作為1910年代至1920年代地方領導人,閻錫山因此成爲中國重要人物之一。[3]



农业政策


1917年开始,阎锡山重拳出击,推出“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种树、蚕桑、禁烟、斷辮、天足;“三事”:种棉、造林、牲畜)来发展农业。梁漱溟在1922年到山西考察村政建设时,也曾在山西国民师范发表了一篇夸奖山西农村建设成绩的演讲:“现在全国各地都乱到极点,个人自由的权力,全被剥夺无遗。……如广西、广东、湖南、四川、陕西……,哪处不是民不聊生!……山西这方面,无论如何,我们总是可以赞美地方政府有一种维持治安的功劳。”



兵工业


山西通往外界之鐵路修建於1902年,是跟法國銀行借款,由法國工程師設計、發包來完成;因為成本問題,鐵路被設計成窄軌[2]:26。阎锡山对山西工业特别是军火业的发展也不遗余力。他所设立的太原兵工厂和山西火药厂,曾与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汉阳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并列。生产的弹药不仅能满足自己军队的需求,也成为他拉拢和要挟其他军阀势力的重要工具。由于弹药充足,阎锡山曾下令官兵在打靶时,一律用实弹。



加入國軍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起,12月,閻錫山請求加入國民革命軍。[4]:12


1927年1月,蔣介石提請任命閻錫山為國民革命軍北路總司令。[5]6月,閻錫山通電擁護三民主義,除五色旗,改懸青天白日紅旗,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對張作霖作戰。1929年,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1930年元旦,獲國民政府頒授一等寶鼎勳章。



中原大战


國民革命軍北伐结束后,蔣介石開始對非嫡系人馬裁軍,阎锡山與蔣介石就「國軍編遣事件」意見相左。


1930年2月,閻錫山通電以禮讓為國,要蔣下野出國。[4]:203月14日,原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57人,通电拥阎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出兵讨蒋,引發中原大戰。


1930年7月,国民党反蒋各派在北平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部扩大会议”,决定另组「國民政府」,閻任「國民政府」主席。9月,奉系領袖張學良通電支持蔣介石,並派兵攻入山海關關內,隨即掌握北平。馮、閻大敗。9月,閻錫山通電下野。[4]:2110月15日,閻錫山宣布下野,12月赴大連,研究哲学。


1931年8月5日阎锡山乘飞机潜回大同。一个月之后九一八事變爆发,蒋介石为了抗日和昔日反对势力和解。1931年12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阎锡山的中央执行委员被恢复。次年2月20日被任命为太原绥靖主任。1934年11月5日,蔣從張家口繼續向西,前往大同。[6]:36611月8日,蔣飛抵太原。[6]:36711月9日,蔣前往閻錫山故鄉河邊村。[6]:367阎锡山利用全面抗战前的几年和平时期大力发展经济,同时积极“防共保乡”。1935年,閻為一級上將
[7]



抗日战争


1936年日军进入与山西相邻的绥远,阎锡山政策也改为联共抗日,与共产党薄一波、徐向前等人合作[8]。9月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自任会长。11月命令晋绥军傅作义、赵承绶等部对依日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伪军进行反击。11月16日,蔣介石從洛陽致電閻:「應即令傅作義主席向百靈廟積極佔領,對商都亦可相機進取,對外交決無顧慮,不必猶豫,以弟之意,非於此時乘機佔領百靈廟與商都,則綏遠不能安定也。」[9]:422在百灵庙战役中获胜。


1937年蘆溝橋事變引发全面抗日战争爆發後,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抗日戰爭中参与並指挥了太原会战等诸多大小戰鬥。1939年,聯共抗日造成晉西事變,導致國民政府在冬季攻勢中一敗塗地。


中日戰爭其間,閻錫山與日本方面暗中聯絡。數次派親信官員同日軍進行秘密談判,簽訂了共同“剿共”的軍事協定。商定,日軍幫助晉綏軍剿除山西境內的八路軍,而晉綏軍之一部則改編爲“中國抗日忠勇先鋒隊”,實則專事“剿共”。並通日軍交換物資,互通有無。[10][11][12][13]



晚年經歷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5年8月下旬,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以其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国民革命軍第十九军、国民革命軍第六十一军一部共1.7万人进攻晋西南。共军集中太行、太岳、冀南3个战区的主力及地方武装共3.1万人,发起上党战役。至10月12日,共军取得完全胜利,共歼国军3.5万人,其中生俘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1.6万余支,国民革命軍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阵亡,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被俘。第二战区撤销后,阎锡山担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继续掌握山西军政大权。


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是年6月,随着国共内战全面爆发,阎锡山部在山西各地进攻解放军。但先后遭到贺龙、聂荣臻、陈赓、王震、徐向前等解放军部队打击,最後阎锡山部只掌控着太原及大同兩座孤城。


1947年4月上旬,閻錫山經營多年之西北實業公司,以7000億元之代價,全部押給中國銀行;該公司係閻錫山用以生產軍火及壟斷山西工業之總機關,擁有全國著名之太原兵工廠等,近因經濟破產,美貨傾銷,原料缺乏,成品滯銷,公司賠累甚巨,遂有此舉[14]:8332。4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蔣提出之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名單:張人杰、李煜瀛、馮玉祥、閻錫山、柏文蔚、熊克武、孔祥熙、程潛、李宗仁、何應欽等,秘書長陳立夫[14]:8336。7月19日,國民政府派閻錫山為山西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國民政府同時派定其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14]:8385-8386


1948年7月3日,太谷閻錫山軍在趙承綬指揮下沿鐵路北向猛攻,與解放軍華北野戰軍徐向前部展開激戰[14]:8633。7月6日,華北野戰軍擊退太谷閻錫山軍進攻,殲滅閻軍千餘人[14]:8636。7月下旬,蔣介石飛太原,召見閻錫山討論太原防務[4]:55。12月,蔣召見自防地晉京之閻錫山、胡宗南及盧漢[4]:57。12月29日,閻錫山晤蔣介石、李宗仁、張群[14]:8762。下午出席立法院招待會,並發表演說,稱「共產主義為診斷錯誤之醫術,而共產黨為診斷錯誤之醫生」[14]:8762



撤離中國大陸時期





閻锡山(右)乘飛機離開太原前,梁化之(左)、閻慧卿(中)到機場送別,1949年


1949年1月1日,閻錫山乘專機返太原[14]:8766。2月17日,閻錫山到溪口同蔣介石「談其今後黨、政、軍等改造的意見」[15]:155(當日返回南京[16]:515)。随着国军在战场上失利,阎锡山接到时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电報。3月29日下午,閻錫山由太原圍城飞往南京,行前緊急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在綏靖公署內閻公館開會,由秘書長吳紹之宣讀李宗仁電報;閻對與會者稱:此去也許三天五天,也許十天八天,候和平商談有了結果,我就回來[14]:8855


4月22日,閻錫山以電話訓示梁化之在太原頑抗。梁化之報告所有應處理事項即行完畢,表示誓遵「不做俘虜,屍體亦不與敵人相見」之昭示。閻錫山即命轉告全體文武官員:「成功是國家人民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獲。所愧者不能與大家共同犧牲,唯我一定要對得起大家。」[14]:8887


4月24日,太原前線解放军向城垣總攻,上午5時30分以1300門大炮轟擊城垣,至上午10時全部戰鬥結束[14]:8890。山西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和閻錫山之五妹、省婦女會理事長閻慧卿,在綏靖公署東花園自殺;特种警宪指挥处处长徐瑞和首要分子嵐風,為表示對蔣介石、閻錫山效忠,將一批特务分子集中在指揮处大樓內,是日黎明解放軍攻入城內時,徐瑞命武裝科長李子雲把守樓門,徐瑞一聲令下集體自杀,徐瑞首先自戕,其他人有的開槍自擊,有的跳窗逃跑。李子雲先用衝鋒槍掃射,然後縱火自焚。同時,山西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尹遵黨等百餘人在八旗會館先舉火焚樓,旋集體自殺[14]:8891。阎锡山在山西38年统治结束。南京失守后,中华民国政府南迁广州。




解放军攻占太原后缴获的阎锡山印章。现藏军事博物馆。


4月26日,童冠賢、閻錫山亦由上海飛廣州[14]:8891。5月31日,出任行政院長[15]:208。6月2日,閻錫山以葬母名義赴台灣[17]:176。國防部由廣州遷往重慶。6月3日,廣州立法院以254票對56票,10票廢票,通過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17]:176。阎锡山在廣州就任行政院長并兼任國防部長,為最後一位在中國大陸就任的行政院長。7月25日,李宗仁秘書朱昌渭向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透露,閻錫山內閣7月23日決議,批准招募「外籍兵團」,包括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軍人協助作戰;朱說,陳納德已掌握有大批空軍志願軍[17]:209-210


9月,閻錫山抵達重慶謁見蔣共商國是[4]:61。9月23日,蔣召集李宗仁、閻錫山、吳鐵城、于右任等會商召開中國國民黨五中全會、改組黨務及華南軍政事項[14]:9015。9月24日,蔣在廣州接閻錫山、余漢謀、顧祝同、薛岳、李及蘭等,部署抵抗解放軍進攻;白崇禧自衡陽飛抵廣州謁見蔣[14]:9016。9月25日,蔣接見白崇禧、閻錫山、陳立夫、顧祝同、桂永清等,會商軍事[14]:9017。9月27日,蔣在廣州邀集黨、政、軍首長閻錫山、張群、吳鐵城、白崇禧、于右任、居正、顧祝同、陳立夫、桂永清等繼續會商當前國是[14]:9018。9月29日,蔣在廣州召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議決於非常委員會下設立軍事、財政與外交三個小組,協助非常委員會籌劃工作;三個小組由閻錫山、徐堪、葉公超分別負責[14]:9019。同日,立法院發生倒閻錫山風波,在台北監察委員王冠吾等電閻錫山,請閻打消辭職意圖[14]:9020


11月,閻錫山求蔣介石指示,一日數電[4]:62。11月14日,阎锡山在重庆向蒋介石提议进行土地改革,遭到陈立夫愤怒回应“共产党还没到,你就想赶在他们前面迫害地主吗?”[18]



台湾时期




閻錫山攝於任行政院長時期前後,約1950年




晚年閻錫山攝於台灣,1950年


中華民國政府兵敗如山倒,一遷再遷,連代總統李宗仁都逃走,全國只有時任行政院長閻錫山有資格當政府領導人[2]:30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養病為由,宣佈中樞軍政交由閻錫山負責。12月8日閻錫山自成都飛抵臺灣,編查了有關「太原五百完人」的名單,宣傳以梁化之為首的「太原五百完人」事跡,並短暫主持中華民國政府在台軍政,代理總統一職直至蔣中正復行視事。


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宣佈於臺灣「復行視事」,復職中華民國總統。閻錫山隨即請辭行政院院長,3個多月的代理總統生涯亦告結束,後被聘為總統府資政。此後閻錫山便定居於陽明山,过着“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生活,期间共有近五十名忠心部屬也跟著遷入,打理閻錫山住居生活。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於臺北病逝,葬於陽明山。7月29日,蔣介石簽署發布了褒揚令,全文如下:


「總統府資政、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才猷卓越,器識宏通。早年追隨國父,著籍同盟。辛亥之役,倡舉義旗,光復三晉。民國肇建,即任山西都督、督軍及省長,振飭庶政,訓齊卒伍,軍容吏治,煥然一新。北伐告成,歷任國民政府委員、內政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主任等職。外膺疆寄,內贊樞衡,碩劃敷陳,並昭懋績。抗戰軍興,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創興兵農合一之制,促進生產,增強戰力,厥效彌彰。故宇既收,赤氛重煽。三十八年出任行政院長及國防部長,受命於危難之際,馳驅蜀粵,載徙台員,遺大投艱,勛勤備著。中興在望,匡輔方資,遽喪老成,實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勛耆之至意。此令。」


閻病逝後,人員逐漸散去,但故居與墓園仍由張日明、井國治等老侍衛整理、維護,數十年如一日。



身後


閻錫山故居與閻錫山墓園分別在2004年10月7日與2010年3月16日,被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但仍由閻錫山侍衛打理。


只不過,隨年齡漸長,在井國治過世後,閻錫山故居十餘年來僅剩張日明一人打理,但如今張日明已八十餘歲,行動日益不便,始決定將故居等市定古蹟捐予臺北市政府做後續維管。[19]2011年5月23日,故居捐贈給台北市政府,盼由政府接手後,能有更完善的文化資產保存。2018年1月20日將對外預約開放。[20]



同僚


赵戴文是民国时山西的第二号人物,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是阎锡山统治系统的首席文官,俗称军师。



哲学理念


阎锡山创立了自称为“中的哲学”哲学思想。他认为不偏不奇、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事之恰好处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毁;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认为事理有母理与子理之别,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21]



用人理念


阎锡山在《日记》中不惮其烦地多次总结他的用人经验。他很欣赏曾国藩说的“用人以外无经济(经国济民)”的话,认为“得人事举,失人事败”,“有干部即有政权”,“没有人的困难比没钱的困难还大”;同时,他感到用人是一件很难的事,多次说过“知人难,用人尤难”,认为“用人如御马,御之善可以行远,御之不善反能覆身”。“用人处事,不慎之于始,必悔之于终”。他忧虑的是自己“智不足以知人,勇不足以胜人,仁不足以感人”。


和民国时代的许多权势人物一样,阎锡山用人,亦存在很浓重的乡土、亲族特色,对亲戚十分照顾。他夫人徐竹青的叔叔徐一清,当了山西财政司司长兼大汉银行经理,掌握山西财权。还有个远亲,靠阎锡山的關係进了山西省粮食局任職。有人向阎批評「此人根本不懂糧食」。阎哼了一声说:「那他会吃糧食麼?会吃就行。」


當年在山西当地流传着“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的流行语,以及“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连阎锡山本人也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多少反映了阎对同乡與親戚的态度。



军国主义


留学日本的阎锡山受军国主义影响很深,并在山西省内积极宣传,并撰写有所《军国主义谈》一书,1915年7月中旬印制成册,分发全省各机关学校阅览,广泛流传。全书采用问答体、共13问,约2万余字。主要有军国与强国、战胜之术、武德教育、军人地位、军心作用等观点。[22]



经济理念


阎锡山曾说:“各取所需是圣人制度。各取所值是贤人制度。劳资合一是常人制度。私产生息是盗贼制度。常人多只好行常人制度,贤人多可行贤人制度,圣人多始可行圣人制度。”[23]这句话显然包含阎锡山对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中经济制度的理解。



教育理念


民国的义务教育,则始自阎锡山治下的山西,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山西是中国义务教育策源地”。那样一个内忧外患,曾被蒋南翔呼作“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阎锡山却在山西为学龄儿童们造了几十万张课桌,使山西学龄儿童受义务教育比例长期保持在70%的高度,同时阎氏能够将“受教育”与“当兵”、“纳税”并列,称之为“国民之三大义务”,放在《告谕人民八条》的首条,要求山西民众全体遵守,实属不易。
[24]



名誉


1930年的美国《时代》记述:“身材高大、強健……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25][26]



家人


阎锡山正妻徐竹青,另側室徐蘭森(本為大同許氏,出於對原配家族的尊重和安撫,按當地習俗,許氏登門向徐竹青父親徐一敬行跪拜大禮,認徐一敬夫婦為義父母,認徐竹青為義姐,徐一敬為許氏取名徐蘭森。徐一敬弟徐一清曾任山西銀行經理)替他生有5个儿子,分别为长子阎志恭(字敬齋)、次子阎志宽、三子阎志信(字實齋)、四子阎志敏、五子阎志惠。長子、三子幼年夭折,按照婚前約定的家規,徐蘭森所生子女均稱徐竹青為媽,稱徐蘭森為姨。


1930年中原大戰失利後,閻錫山一度避居大連,徐蘭森攜四子、五子陪同。在大連的幾個月期間,可能是徐蘭森認為徐竹青不在身邊便沒顧忌,任由四子、五子叫徐蘭森為媽媽。次年閻錫山回到老家河邊村,兩個年僅四、五歲的孩子難以改口,釀成「叫媽風波」。徐竹青發現後傷心至極,大鬧一場,激動時甚至打爛了幾塊玻璃,從此與閻錫山分居。太原被圍困後,按丈夫安排前往臺灣(原住中山北路四條通,即今日臺北市長安東路1段,後遷居新北市新店區七張)。據徐竹青侄兒徐寶壽回憶,徐竹青在聽聞閻錫山病危息後,表現得相當平靜,沒有一絲悲傷,卻馬上安排侄兒租車搬運遺物。閻錫山遺囑中,將名下的兩棟房子都留給了徐竹青,但山上農場的產權,閻錫山的隨扈與徐竹青後來對簿公堂,最終因為徐竹青在1970年3月21號去世(享壽88歲)而不了了之。


二子志寬(字子尚)生於1919年,娶趙秀金為妻,趙秀金是徐溝縣趙家堡村人,畢業於太原光華女子中學。因志寬患有「癲癇」(俗稱:羊羔瘋、羊癲瘋),1940年病逝於四川,年僅21歲。志寬留下一子一女,但兒子樹楹十來歲時夭折於太原,只有女兒樹榕與趙秀金相伴,1948年夏趙秀金攜女兒閻樹榕來到上海,後接受安排前往日本工作及留學,後改嫁小叔閻志惠,兩人在日本先後生育一女一子,後停留臺灣、巴西,最後移民美國。閻樹榕退休前在紐約柯達公司工作。


四子志敏(字功甫)生於1926年3月7日,自幼聰穎過人,曾自學裝制無線電收音機。1946年與太原裴澗泉(即裴清源)之女裴彬結婚,斐彬畢業於輔仁大學,其父曾任汪精衛政權山西省教育廳廳長,省長公署廳長。日本投降後,因漢奸罪入獄,後保外就醫,不久病死。婚幾個月後的除夕,生母徐蘭森病逝。但徐蘭森去世前,已因身體原因無法照料閻錫山的生活起居,由堂妹閻慧卿因而承擔起了這一職責,直到1949年3月29日。1948年閻志敏夫婦離開太原,來到上海住入南京西路靜安新村10號。1948年底夫妻倆一起去美國讀書。閻錫山在山西時專營國外貿易的同記公司,最初是和德國人合作經營,資金雄厚,獲利亦多,資金遷臺後,傳言有大部分轉往美國,由當時在美的閻志敏全權負責。閻志敏在美國取得電機數學碩士後,進入IBM公司鑽研電視製造,後又研製電腦及太空衛星通訊等高科技工程。退休後與斐彬隱居紐約上州,安享田園生活,並繼續鑽研無線電機。斐彬為教育碩士,在當地中學任教四十餘年。1960年,閻錫山去世,正於困窘中的志惠無法前往臺灣,只有四子閻志敏立即自美國赴臺灣奔喪,當時隨扈向閻志敏索討資遣費。閻志敏有一子名閻大有,耶魯大學學士、賓州大學法律博士。1975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新澤西州卡普梅郡的法庭當過一段職員,之後在紐約、阿拉巴馬、伊利諾依等地專門從事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的工作。1987年以來,在芝加哥法律援助基金會擔任破產律師方面的負責人。2010年3月16日,閻志敏因心臟病突發在紐約上州去世。


五子志惠(字懷之)生於1927年9月13日(陰曆八月初八),1948年考入陸軍官校,在成都受訓。太原圍困後隨父退至臺灣,後轉赴日本,後在日經商,山西貿易公司在遷臺後更名為玉華公司,專營對日貿易,在日本設有聯號——東亞株式會社,董事由閻志敏、閻志惠及私人駐日代表徐士珙(徐竹青叔叔徐一清三子,留學日本,曾任山西交易公司經理)擔任,閻志惠任東亞株式會社社長。在日重逢守寡的二嫂趙秀金,異國的流離歲月使得相扶相持的兩人日久生情,叔嫂戀原遭強烈反對並拒給經濟援助,兩人直到為子女閻樹枋和閻樹柟未能取得日本當地身分而找上遠離政壇,與幾十名隨扈隱居臺北陽明山上菁山草蘆的父親後才慢慢被接受。當時閻錫山與徐竹青仍分居,徐竹青往在山下,另有隨扈照顧她的生活。基於禮數,閻志惠帶著妻小向徐竹青請安,傳統保守的徐竹青無法接受這樁婚姻。閻錫山侄兒閻志昭回憶伯母對二嫂說法很多,說她不應該勾引小叔等。徐竹青的冷淡與苛責令閻志惠心生芥蒂,也為日後父子反目埋下了伏筆。志惠為感謝老部屬對父親的照顧而發放獎金,數額最高有10,000元,低至500元。但未發給照顧徐竹青的兩名隨扈,引起隨扈強烈不滿並上山爭論,甚至動手打了閻志惠,還鬧上警局。此外,閻志惠還建議削減隨扈數量以減少人事開銷,因為閻志惠在一系列事情上處置不妥,父子漸生齟齬,短暫一年相處使父子決裂,志惠遂攜妻小遠走他鄉,父子從此未再相見。一家人曾前往巴西經營小酒吧餐館自給自足,而妻子卻不堪壓力病倒,閻志惠只好先結束生意,隨后因與人合資被倒帳,全家生活陷入困境。閻志惠隻身前往美國打拼,因無人援助,為謀生從送衣、做三明治等各種低層工作的苦日子重新開始,但妻兒仍在巴西,子女輟學打工8年後籌足機票費用才飛往美國和閻志惠在新澤西州團聚,但生活依然清苦,最後在紐約一家保險公司任職,退休後遷居加州,開了一家小商店,經營各種賀卡。妻子在八十年代過世後未再結婚,晚年與金無怠(1986年2月21日歿)遺孀、大5歲的周謹予(與曾在中國廣播公司任職的前夫宋郛育有一子宋瑜生)相伴25年。上世紀90年代初,閻志惠與周謹予曾前往河邊村,以普通遊客身份購票參觀閻錫山故居,這是閻氏後人在山西唯一一次的尋根之旅。周謹予在2002年時中風,亦多由志惠照料。2011年3月25日,閻志惠病逝於加州,周謹予也在7天後(2011年4月1日)相繼過世。



著作、演讲、文章


  • 《傅公祠記》

  • 《世界大同》

  • 《公道主义之村本政治》

  • 《国情人情与全民革命》

  • 《村村无讼, 家家有餘》

  • 《仁学与仁政——第九次整理村范会议讲词》

  • 《先将自己放在民间,才能将政治放在民间》

  • 《三十七年元旦首腦部團拜大會訓話》

  • 《軍國主義譚》[27]

  • 《美國白皮書之觀感》[28]

  • 《三百年的中國》[29]

  • 《閻伯川先生感想錄》[30]

  • 《阎锡山日记》[31][32]


注释



  1. ^ 當時臺北市尚未升格為直轄市。



参考文献




  1. ^ 閻錫山故居. 


  2. ^ 2.02.12.2 傅林. 《黑白民國》. 北京: 九洲出版社. 2015. 


  3. ^ 山西王”阎锡山的财经观


  4. ^ 4.04.14.24.34.44.54.6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5. ^ 陳布雷等,《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13頁


  6. ^ 6.06.16.2 羅敏:〈蔣介石的政治空間戰略觀念研究——以其「安內」政策為中心的探討〉,刊呂芳上主編:《蔣介石的日常生活》,香港:天地圖書,2014年1月


  7. ^ 郭廷以 (编).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 甲、中央政治會議決議任蔣中正為特級上將,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為一級上將。 


  8. ^ 萨苏:《那些中国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民党不敢杀还必恭必敬请教的中共大才子_历史_凤凰网


  9. ^ 秦孝儀編:《西安事變史料》下冊,台北:正中書局,1985年


  10. ^ 张广汉; 叶昌纲. 阎锡山私通日本的历史考察 (PDF). 抗日战争研究. 1997, (4). 


  11. ^ 郭彬蔚 (编). 日阎勾结实录. 人民出版社. 1983. 


  12. ^ 新华社晋北二十一日电. 阎锡山勾结日本残余势力,以大同作进犯解放区基地,晋南蒋军侵陷我侯马重镇. 人民日报. 1946年8月24日. 


  13. ^ 王生甫; 杜佩玲. 阎锡山与日寇的六次洽降密谈. 炎黃春秋. 2005年第2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4. ^ 14.00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14.1114.1214.1314.1414.1514.1614.1714.18 李新總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 室編,韓信夫、姜克夫 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是: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15. ^ 15.015.1 蔣經國:〈危急存亡之秋〉,刊《風雨中的寧靜》,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


  16. ^ 朱文原等編輯撰稿.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上.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17. ^ 17.017.117.2 王景弘 編譯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18. ^ Odd Arne Westad. Decisive Encounte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86.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19. ^ 中國時報 守墓51年 老侍衛力不從心 閻錫山故居 捐北市府維護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26.


  20. ^ 反共將軍閻錫山長眠處 88歲部屬守護近一甲子


  21. ^ 阎锡山在山西长期执政的原因.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22. ^ 阎锡山大传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0-30.


  23. ^ 山西王”阎锡山的财经观


  24. ^ 申国昌. 守本与开新: 阎锡山与山西教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25. ^ China: Again, War. 《時代 (雜誌)》. 1930年5月19日. (英文)


  26. ^ 阎锡山 能成大事业,难得大机缘 《南方人物周刊》


  27. ^ 閻錫山. 《軍國主義譚》. 1915年7月. 


  28. ^ 閻錫山. 美國白皮書之觀感: 閻錫山院長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十日在反侵略大同盟常委會之講詞. 台北: 行政院祕書處. 1949年. 


  29. ^ 閻錫山. 三百年的中國. 台北. 1960年. OCLC 50222437. 


  30. ^ 閻錫山. 《閻伯川先生感想錄》. 台北: 閻伯川先生紀念會. 1997年. OCLC 815164173. 


  31. ^ 阎锡山. 《阎锡山日记》.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 ISBN 978-7-5097-2520-7. 


  32. ^ 閻錫山. 《阎锡山日记全编》. 太原市: 三晋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7-5457-0374-0. OCLC 793720835. 



外部連結




  • 掌权山西三十八载的阎锡山

  • 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信

  • 上党長治战役被共產黨偷襲,損失慘重


参见




  • 犧牲救國同盟會、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 西北实业公司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中華民國行政院
前任:
何應欽

國防部部長
第五任,行政院院長兼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繼任:
顧祝同(代理)
正任:俞大維

前任:
何應欽

行政院院長
第四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繼任:
陳 誠

中國大陸政府首腦
1949年6月13日-1949年10月1日

繼任:
周恩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