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是辛亥革命期间1911年11月15日至1912年1月28日期间独立各省为筹组临时中央政府而成立的过渡性议政权力机构。该机构起初由各省独立后成立的都督府派出的代表组成,后来未独立各省的谘议局也派出代表参加。在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1月2日至1912年1月28日该机构曾经一度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直到南京临时参议院建立。[1]




目录





  • 1 组成


  • 2 后续会议


  • 3 选举临时大总统


  • 4 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


  • 5 代表名单

    • 5.1 武昌时期(1911年11月30日-12月7日)


    • 5.2 南京时期(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28日)



  • 6 参考文献




组成


1911年11月9日,湖北军政府致电各省,请各省派代表到湖北商谈筹组临时中央政府事宜。11月11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联名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提议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商谈,陈其美表示赞成。1911年11月12日,江蘇都督府代表雷奮、沈恩孚,浙江都督府代表姚桐豫、高爾登从苏州发出向沪军都督陈其美通电,促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商討籌組臨時政府事宜。通电中提出,各省都督府和谘议局各派代表一人出席会议,只要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开议。



11月15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代表在上海举行首次会议,議決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1]



后续会议


此后湖北军政府和江浙军政府之间开始为联合会所在地发生争议。11月24日,在上海的联合会决定迁到武昌开会,各省留一人在上海“联络声气,以为鄂会后援”。11月底到12月初,湖北、湖南、福建、江苏、安徽、广西、直隶、河南、浙江、四川等十二个省的二十三名代表到达武汉。11月30日,联合会首次会议召开,会议推举谭人凤为议长;并议决在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前,以湖北軍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以鄂军都督黎元洪执行中央政务。12月3日,联合会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议决如袁世凯反正,将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十七條称,[1]



第十七條 參議院未成立以前,暫由各省都督府代表會代行其職權,但表決權每以一票為限。


此后,联合会多次举行会议,议决武汉地区停战南北议和,接受袁世凯派代表唐绍仪与南方代表伍廷芳南北和谈,南方和谈条件为“推翻满洲政府、主张共和政体、礼遇旧皇室”。[1]


12月4日,都督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邀各省留沪代表开会,暂时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选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假定副元帅,推举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12月8日,在鄂代表赴南京,留沪代表陆续到南京,未参加汉口会议的几个省的代表也到了南京。到12月下旬,到达南京的有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安徽、福建、直隶、山东、河南、江西、山西、陕西、广东、奉天、云南等十七个省44名代表。12月14日,先期到达南京的15个省的代表召开会议,推浙江代表汤尔和任议长,广东代表王宠惠任副议长,决定12月16日选举临时大总统。但12月15日会议又决议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承认上海会议推举的大元帅、副元帅,并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追加写入“临时大总统未举定以前,其职权由大元帅暂任之。大元帅不能在临时政府所在地时,以副元帅代行其职权。”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军政府反对该决议,江苏、浙江军界反对黄兴任大元帅。12月17日,联合会改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由黄兴组织临时政府。但是黄兴因为得知孙中山将回国,故没有赴南京任职。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2月26日,代表会议决通电各省继续战斗,并推谭人凤、马君武、王正廷与徐绍桢会面,商议作战计划。[1]



选举临时大总统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


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預備會。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臨時大總統根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一條:「臨時大總統,由各省都督代表選舉之;以得票滿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為當選。代表投票權,每省以一票為限。」選出。參加選舉的有直隸、奉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三人。大总统候选人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孫中山獲得十七張有效票中的十六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


选举临时大总统的43名代表名单如下:[3]


  • 奉天代表:吴景濂

  • 直隶代表:谷钟秀、张铭勋

  • 河南代表:李槃

  • 山东代表:谢鸿焘

  • 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刘懋赏

  • 陕西代表:张蔚森、马步云

  • 江苏代表:袁希洛、陈陶遗

  • 安徽代表:许冠尧、王竹怀、赵斌

  • 江西代表:林子超、赵仕北、王有兰、俞应麓、汤漪

  • 浙江代表:汤尔和、黄群、陈时夏、屈映光、陈毅

  • 广东代表:王宠惠、邓宪甫

  • 广西代表:马君武、章勤士

  • 湖南代表:谭人凤、邹代藩、廖名缙

  • 湖北代表:马伯援、王正廷、杨时杰、居正、胡瑛

  • 福建代表:潘祖彝

  • 四川代表:萧湘、周代本

  • 云南代表:吕志伊、张一鹏、段宇清


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


在选举临时大总统的同时,联合会议决通电各省都督府,让每省派参议员三人到南京组织临时参议院,参议员未到时由本省代表替留1至3人代行参议员职权。[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2日,联合会议决代行参议院职权。1月3日,联合会一致选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宣告结束。[1]



代表名单



武昌时期(1911年11月30日-12月7日)


  • 议长:谭人凤(1911年11月30日当选)[4]

武昌及留沪代表如下:[4]
























































省区别赴湖北或在湖北开会代表留上海或未赴湖北开会代表
江苏雷奋
镇江
马良[5]
江北
王照 陈官彦 徐钟令[6]
浙江
汤尔和 陈时夏 黄群 陈毅

福建潘祖彝
林长民
山东
谢鸿焘 雷光宇

安徽
王竹怀 许冠尧 赵斌

湖南
谭人凤 邹代藩

宋教仁
广西张其锽
沪军
马君武 陈陶遗

袁希洛 俞寰澄 朱葆康
四川周代本
直隶谷钟秀
河南黄可权
湖北
胡瑛 王正廷 孙发绪 时象晋 

居正 陶凤集
奉天
吴景濂
吉林
赵学臣
贵州
席正铭 欧阳煜


南京时期(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28日)


  • 议长:汤尔和(1911年12月14日当选)→景耀月(代理)→赵仕北(1912年1月2日当选)[4]

  • 副议长:王宠惠(1911年12月14日当选)[7]→马君武(1912年1月2日当选)[4]

  • 书记:潘祖彝(1911年12月14日当选)[4]

代行参议院职权期间(1912年1月2日-1月28日),曾选举如下工作人员:[4]


  • 庶务:王正廷 汤漪 林森

  • 会计:马君武 时功玖 欧阳振声

  • 验凭:赵仕北 王有兰 潘祖彝

各省代表如下:[8][4]


  • 江苏:陈陶遗 袁希洛

  • 浙江:汤尔和 黄群 陈时夏 陈毅 屈映光

  • 湖北:王正廷 马伯援 杨时杰 居正 时象晋 陶凤集

  • 四川:萧湘 周代本

  • 云南:吕志伊 张一鹏 段宇清

  • 山西:景耀月 李素 刘懋赏

  • 陕西:张蔚森 马步云

  • 安徽:许冠尧 王竹怀 赵斌

  • 江西:林森 赵仕北 王有兰 俞应麓 汤漪 吴铁城

  • 福建:潘祖彝 林长民

  • 广东:王宠惠 邓宪甫

  • 广西:马君武 章勤士

  • 奉天:吴景濂

  • 直隶:谷钟秀

  • 河南:李槃

  • 山东:谢鸿焘

  • 湖南:谭人凤 邹代藩 廖名缙 欧阳振声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1.51.61.7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辛亥革命网,2010年11月18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年07月2日,.


  2.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年;张元济全集(五),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88页;伍廷芳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366页;于右任辛亥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18页


  3. ^ 薛恒,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代表人数人员考,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4期


  4. ^ 4.04.14.24.34.44.54.6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国会,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4年第13期,第83-196页


  5. ^ 此人为镇江都督府林述庆所派。见 回忆辛亥革命,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第348页


  6. ^ 此三人为江北都督府蒋雁行所派。见 回忆辛亥革命,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第348页


  7. ^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国会》作“王正廷”。徐友春 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廖大伟《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述论》等作“王宠惠”


  8. ^ 南京时期各省代表情况史籍所载不一。此处据张玉法《民国初年的国会》。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