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西亚 (东欧)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加利西亚(乌克兰语:Галичина;波兰语:Galicja;俄语:Галиция;德语:Galizien;意第绪语:גאַליציע )是中欧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原来被称为加利西亚的地区现在分别属于乌克兰和波兰。该地区为奥匈帝国最为贫困的省份。其名称来自于中世纪欧洲城市加利奇,最先于1206年的匈牙利史书中以“Galiciæ”的形式出现。蒙古征服俄罗斯后,加利西亚的丹尼尔亲王于1253年成为罗赛尼亚国王。1352年,加利西亚和沃里尼亚王国被波兰王国吞并成為鲁塞尼亚省。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冠领地,并成立了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奥属波兰)。
目录
1 历史
1.1 奥地利帝國统治时期
1.2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2 民族
3 经济
4 人物
5 主要城市和居民点
6 相关条目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历史
12世纪,留里克王朝下属的加里奇公国于加利西亚境内建立。12世纪末,原本各自独立的两个公国加里奇和沃里尼亚合并为加利奇-沃里尼亚公国。基辅大公罗曼·姆斯季斯拉维奇的后裔统治沃里尼亚,智者雅罗斯拉夫的子孙之一,加里奇公爵雅罗斯拉夫·奥斯莫米斯勒的后裔则世袭着加里奇公国的治权(两方皆为留里克家族成员)。在最后一任加里奇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逝世后,罗曼·姆斯季斯拉维奇将加里奇公国收入囊中,其子孙通常将联合之后的公国称为加里奇。1204年,罗曼攻占了基辅。1205年,在与波兰的莱谢克一世及马索比亚的康拉德一世的扎维霍斯特战役中,罗曼·姆斯季斯拉维奇阵亡。罗曼死后,波兰和匈牙利开始争夺加利西亚。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宣称自己也是加利西亚和洛多梅利亚国王,这一称号后来为哈布斯堡家族所沿袭。1214年,波匈二国互相妥协,由安德烈的儿子科洛曼继承加利西亚-沃里尼亚。
1352年,加利西亚成为波兰领土。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土包括了加利西亚。波兰持续统治加利西亚直至1772年被瓜分为止。
奥地利帝國统治时期
第一次瓜分波兰中,奥地利帝國获得了原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南部,即加利西亚。玛丽亚·特蕾西亚治下的奥地利设置了新的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这时的加利西亚的疆域已经与中世纪时加利奇公国的疆域有所差别。[1]加利西亚作为奥地利最北部的省份持续存在至1918年帝国崩溃为止。1775年,加利西亚议会(Landtag)成立,奥地利向本地的城督、长官、族长们提供了税收上的优惠,以换取他们对维也纳的忠诚,然而这仅限于波兰裔贵族之间,鲁塞尼亚人(乌克兰人)农民则遭到了无视。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利西亚是俄罗斯帝國与同盟国之间激战之地。1914年,俄军在前线击败奥匈军队后踏足了加利西亚大部分地区。[2]1915年,德、奥联军又联手将俄军驱逐出境。1918年,西加利西亚成为了兼并了兰克共和国后新复国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一部分。东加利西亚乌克兰人则短暂地建立过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波苏战争期间,苏联曾于东加利西亚建立过名为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权。
民族
- 山区居民:日维茨地区的高地波兰人、巴比亚山高地波兰人、拉布卡-兹德鲁伊地区的高地波兰人、波德哈勒地区高地波兰人以及新塔尔格地区的高地波兰人、皮耶尼内山脉高地波兰人、斯皮什地区高地波兰人、博伊科人、胡楚尔人。
- 谷地居民:克拉科夫波兰人、马苏里人、林中德意志人等。
加利西亚是原奥匈帝国境内民族成分最为多样的地区。该地区的居民主要由波兰人、鲁塞尼亚人、乌克兰人、卢森尼亚人以及犹太人、德意志人、亚美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马扎尔人和罗姆人组成。1910年,加利西亚居民中,45.4%为波兰人,42.9%为乌克兰人,10.9%为犹太人,0.8%为德意志人。[3]波兰裔大部分生活在西部,而乌克兰人则生活在东部。[4][5]
语言方面,19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波兰语为加利西亚的最主要语言。58.6%的加利西亚人以波兰语为母语,40.2%的居民以乌克兰语为母语。[6]不过,由于奥匈禁止犹太人声称意第绪语为母语,波兰语的百分比可能是受此影响而膨胀后的产物。[7]
经济
自加利西亚归属奥地利帝国后,传统上该地区与波兰的贸易路线横遭切断。这导致了加利西亚地区各市镇的经济停滞和倒退。伦贝格(利沃夫)也丧失了其重要贸易中心的地位。在经过一阵短期的投资后,奥地利统治者开始对该地区进行经济层面的剥削,以及通过征兵的方式利用了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奥地利决定将加利西亚打造成一个能为其他省份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的大粮仓,因此,政府没有对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予以支持。哈布斯堡统治者向加利西亚增加了新的税收,他们赶走了投资者并且无视了市镇的发展。[8][9][10]
奥地利的统治在加利西亚造成了严重的贫困问题。[11][12]加利西亚是整个奥匈帝国最为贫困的省份。
[13][14]
波兰雅盖隆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认为该地区是当时全欧洲最为贫困的地区。[12]
人物
扬·马泰伊科:画家。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经济学家。
扬·卢卡西维茨:逻辑学家,逻辑符号波兰表示法创始人。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著名人类学家。
罗曼·英伽登:哲学家
阿格诺尔·罗穆亚尔德·格乌乔夫斯基:奥地利帝国政治家。
主要城市和居民点
- 贝尔兹
- 博赫尼亚
- 布罗迪
- 杜克拉
- 加利奇
- 古夏京
- 科洛梅亚
- 克拉科夫
- 莱斯科
- 利沃夫
- 梅希莱尼采
- 新松奇
- 奥斯威辛
- 普热梅希尔
- 热舒夫
- 桑博尔
- 萨诺克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 捷尔诺波尔
- 塔尔努夫
- 卢布林地区托马舒夫
- 扎列希基
- 扎莫希奇
- 扎托尔
- 德罗戈贝奇
- 佐洛乔夫
- 雅罗斯瓦夫
相关条目
- 加利奇公国
- 加利奇-沃伦公国
- 加利奇统治者列表
- 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参考文献
^ Larry Wolff, The Idea of Galicia: History and Fantasy in Habsburg Political Culture (S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1
^ Buttar, Prit. Collision of Empires: The War on the Eastern Front in 1914. Oxford, UK; New York, NY: Osprey Publishing, 2016. ISBN 9781782006480
^ Paul Robert Magocsi. (1996). A History of Ukraine. Toronto: University ofToronto Press. Pg. 424.
^ Piotr Eberhardt. Ethnic groups and population changes in twentieth-century Central-Eastern Europe: history, data, analysis. M.E. Sharpe, 2003. pp.92–93. ISBN 978-0-7656-0665-5
^ Timothy Snyder. (2003).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123
^ Anstalt G. Freytag & Berndt (1911). Geographischer Atlas zur Vaterlandskunde an der österreichischen Mittelschulen. Vienna: K. u. k. Hof-Kartographische. "Census December 31st 1910"
^ Timothy Snyder. (2003).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g. 134
^ P. R. Magocsi. (1983). Galicia: A Historical Survey and Bibliographic Guid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Harvard Ukrainian Research Institute. p. 99
^ P. Wandycz. (1974). The lands of partitioned Poland, 1795-1918. A History of East Central Europ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 12
^ K. Stauter-Halsted. (2005). The Nation In The Village: The Genesis Of Peasant National Identity In Austrian Poland, 1848-1914.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24
^ Keely Stauter-Halsted. The Nation In The Village: The Genesis Of Peasant National Identity In Austrian Poland, 1848-1914.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8 February 2005: 26 [4 April 2013]. ISBN 978-0-8014-8996-9.
^ 12.012.1 Norman Davies. Heart of Europe:The Past in Poland's Pres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1 May 2001: 331– [8 April 2013]. ISBN 978-0-19-164713-0.
^ Richard Sylla, Gianni Toniolo. (2002). Patterns of European Industrialisati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g. 230. Conversion from 1970 to 2010 dollars here
^ Israel Bartal; Antony Polonsky. Focusing on Galicia: Jews, Poles, and Ukrainians, 1772-1918. Littman Library of Jewish Civilization. 1999: 19 [8 April 2013]. ISBN 978-1-874774-40-2.Galician poverty became proverbial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Paul Robert Magocsi, Galicia: A Historical Survey and Bibliographic Guid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3). Concentrates on the historical, or Eastern Galicia.
- Andrei S. Markovits and Frank E. Sysyn, eds., Nationbuilding and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sm: Essays on Austrian Galici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Contains an important article by Piotr Wandycz on the Poles, and an equally important article by Ivan L. Rudnytsky on the Ukrainians.
- Christopher Hann and Paul Robert Magocsi, eds., Galicia: A Multicultured Land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5).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by John Paul Himka, Yaroslav Hrytsak, Stanislaw Stepien, and others.
外部链接
- Galician Descendants
- Gesher Galicia ("Bridge to Galicia")
- Halychyna! Galicia! Gacsorszag! Galizien! Galicja!
- Halychyna.org
Galician Research[永久失效連結]- Coat of arms of Galicia
- Flag of Galicia
- http://www.jewishgalici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