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球嶺隧道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25°07′14″N 121°44′03″E / 25.1206137469921°N 121.734049565359°E / 25.1206137469921; 121.734049565359










獅球嶺隧道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獅球嶺隧道.JPG
獅球嶺隧道北口

登錄等級
市定古蹟
登錄類別
隧道
位置
 中華民國基隆市安樂區嘉仁里崇德路129號
建成年代
 大清光緒14-16年
(1888-1890年)

獅球嶺隧道位於台灣基隆市安樂區嘉仁里崇德路129號,公路自強隧道上方處,屬於市定古蹟。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




目录





  • 1 沿革

    • 1.1 清領時期


    • 1.2 日治時期


    • 1.3 民國時期



  • 2 參考資料


  • 3 參考文獻




沿革



清領時期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台灣設省,在此同時清廷准予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開始台灣鐵路興建計劃。在開工的初期,最先興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經台北到新竹(當時稱為竹塹)的這一段。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光緒十四年(1888年)春動工,到十六年(1890年)夏天才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耗費之人力相當浩大。隧道南口拱圈的上方置匾額一幅,有清代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四字,右聯:「五千年生面獨開,羽轂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左聯:「三百丈巖腰新闢,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1],匾額上又刻有「太子少保福建臺灣巡撫一等男劉建造,欽命浙江 州總鎮強勇巴圖魯監修,光緒歲次己丑仲冬立」落款。



日治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6月3日,日本攻陷基隆。同月,根據日本技師的實地勘察,發現基隆線鐵路凹凸不平、急彎陡坡隨處可見,於是計劃著手改良線路。8月,台灣總督府成立臨時台灣鐵道隊,並進行基隆-台北路線的改良工程,首要便是將獅球嶺段及獅球嶺隧道進行改線,於是選擇在舊線東一公里處另鑿竹仔藔隧道。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3月,竹仔寮隧道完工;同年同月,獅球嶺隧道舊線從此廢棄,僅通車7年即走入歷史。廢棄後,不久變成公路隧道(1916年起公路定名為「縱貫道」),成為基隆與八堵間的旱路交通捷徑。板車、牛車、商旅等多取道此處,前往八堵基隆河岸渡口,搭乘著平底舢舨,順著急流下抵台北。



民國時期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由於該隧道地理位置隱密,因而闢建軍事管制區,並將南端隧道出口劃為管轄範圍。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八堵油庫選擇設立此處,由空軍官兵管理八堵油庫,軍方在安全考量後遂決定封閉隧道,僅留北端隧道出口30公尺段。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隸屬於交通建築,是臺灣第一個被列入古蹟的鐵路建築物。[2]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8月,採原貌修復方式進行整修,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完工。基隆市政府與軍方協調,在兼顧軍方油庫安全下,於同年12月20日開放民眾進入隧道參觀。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5月8日,因隧道壁體有磚石風化掉落情形,為維護遊客安全,基隆市文化局宣佈暫停對外開放。



參考資料




  1. ^ 〈山洞已通〉,《申報》,1890年5月20日,上海。


  2.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做愛心處處美麗籌備處-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10-10-17] (中文(台灣)‎). [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




  • 李乾朗研究主持:《獅球嶺清代鐵路隧道調查研究》,基隆市政府,1991年

  • 李乾朗研究主持,王以唐協同主持:《獅球嶺清代鐵路隧道修護工程報告書》,1991年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