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任期 1992年 至 1997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期 1989年 至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期 1990年 至 1998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任期 1982年 至 1988年个人资料 性别 男出生 1916年10月1日 中華民國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逝世 2011年1月4日(2011-01-04 ) (94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 中国共产党军衔 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华清 (1916年10月1日-2011年1月14日)[1] ,湖北省黄安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刘华清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
刘华清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徐海东麾下红二十五军任职,曾任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二纵队六旅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等职。改革开放以来,刘华清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首都戒严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位。刘华清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莫大的貢獻,被讚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
目录 1 生平 1.1 红军时期 1.2 抗日战争与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4 改革开放以后 2 评价 3 家庭 3.1 父母 3.2 兄弟姐妹 3.3 夫人 3.4 子女 4 軼聞 5 勋章列表 6 参考文献 生平 红军时期 刘华清生于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2] ,於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起,刘华清任少共黄安二程区委书记、游击武装中队长。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刘华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曾經擔任陂安南县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红安中心县军区指挥部团委书记、鄂东北道委会秘书、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交通队指导员、参谋、秘书、秘书科科长。1934年后,擔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参与长征。
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红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6年11月起,任红三十一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作战科副科长,红三十一军干部大队长兼政委、援西军机要科科长。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由刘华清与程坦改编而成。[3]
抗日战争与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37年后,刘华清擔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参加了七亘村战斗、长生口战斗、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1938年1月,护送邓小平到八路军129师上任[4] 。1938年7月,任129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8年冬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39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党总支书记[5] 。同年9月任129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
1940年,参与百团大战的后勤保障工作[6] 。同年11月起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坚持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5年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7] ,对日军发起反攻,攻占夏津、高唐[8]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华清擔任晋冀鲁豫军区二纵队六旅政委[9] ,参加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豫北战役。1947年6月,参与挺进大别山。1948年,又参加淮海战役[3] 。1949年春,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0] [11] ,参与渡江战役、西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刘华清擔任二野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校党委书记、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1951年,擔任第十军副政委。1952年2月,刘华清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2] 。1954年6月,解放军海军选调一批高级干部前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指挥学院学习。8月,包括刘华清在内的10人从沈阳乘火车前往苏联。刘华清所学的是参谋总部指挥、战役战术和海军通用专业,1958年以《海军的参谋业务》论文毕业,21门课程中,8门不计分,其余13门课程10门优3门良,总评优秀,毕业证书由苏联国家考试委员会主席、海军上将巴依科夫和学院院长、海军上将安德烈耶夫共同签署。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58年,擔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
1961年8月14日,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13] 。1964年底部院合并,1965年1月刘华清离开军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4] 、党组成员兼第七研究院院长。1966年8月,擔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分工他主管海军武器装备科研工作。文革初期受到冲击。[15]
1967年5月以后,根据聂荣臻的指示,刘华清的分管又增加了陆军和空军武器的研发工作。1969年1月,调海军,“帮助海军工作”[16] 。1969年6月12日海军决定刘华清为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1970年5月起更名为“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1970年1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刘华清为海军副参谋长,分管造船工业、科研工作和海军装备建设。1975年9月,刘华清擔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1977年12月23日,中央军委任命刘华清为国防科委副主任。
改革开放以后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和飞行员舰长班
1979年2月,刘华清擔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1980年任副总参谋长,并率团出访美国参观美国海军小鹰号航空母舰和突击者航空母舰。1982年,海军司令员叶飞因为身体原因退居二线,邓小平亲自点将刘华清返回解放军海军出任司令员。1982年8月28日,刘华清擔任海军司令员、海军党委副书记[17] 。刘华清在海军司令员任期内一举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军种战略——“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以从以“岸”为主,开始向“海”延伸,将海军的防御范围,从原来的200海里,扩展到太平洋东北部、南沙等第一岛链以外;海上战场的设置,则前出到了第二岛链。其在任海军司令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期间力主中国海军发展航空母舰,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作为中国海军的元老,在海军建设上提出了许多强势的措施,被讚譽為「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18]
1987年后,刘华清擔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9年六四事件中担任戒严部队总指挥[19] 。1989年11月,刘华清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 。1990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增选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97年十五大,卸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上,卸任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后退休。
刘华清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85年、1987年相继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1年1月14日6時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21] 。2015月10月,刘华清的骨灰安葬于家乡湖北省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墓碑为航母截面所做的造型[22] 。
评价 官方评价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自我评价:“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23] [24] 。 家庭 父母 兄弟姐妹 夫人 徐虹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原六机部船舶系统工程主编、高级编审,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船舶总公司系统工程部主编,高级编审,离休后曾任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华老年报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顾问、《船舶系统技术》编辑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子女 刘超英,长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五局上校副局长,曾經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前夫潘岳,环保局副局长。 刘卓明,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 刘维明,少将,总装局长,与刘少奇侄子重名。 刘晓莉,中国光大旅游副总经理,丈夫徐念沙,徐运北之子,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长银,侄子,中将,广州军区副政委。 [來源請求] 軼聞 在香港回歸20年後2017年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著書披露了當年中英會談的內幕,其實1992年10月,時任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把解放軍接防進香港的方案遞給邓小平看。鄧小平的批示只有兩個字:軟了!鄧小平的文後解釋也很簡短,兩點說明:
軍隊的香港接受方案只有和平接受方案,沒有武力接收方案,不行。 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須收回。不管英方用什麼借口拖延,如果出現拖延回歸,解放軍就開進香港,一錘子砸死。 金一南書中說明事後這一簽呈蓄意透過管道洩漏給外界,據說英國人對中國大陸這個方案是相當震驚的,但也顯示當年會談中英國態度確實有不順暢之處。[25]
勋章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 参考文献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关注家乡发展 曾建议京珠高速公路改道. 摘自《党史博览》2004年第7期,作者:余玮,原题:《布衣将军刘华清》. 凤凰网. 2011-01-14 [2015-04-21 ] (中文(简体)) . ^ 3.0 3.1 欧阳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市西城区甘家口三里河路40号: 长城出版社. 2011年: 772–773页.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95–97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01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07–108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回忆称是政治委员,见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28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30–131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136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19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张明金、赵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193页. ISBN 9787503319402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52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83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307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307–312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330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413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简历 ^ 吴仁华. 《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 真相出版社. 2009. ^ 刘华清. 《刘华清回忆录》.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2004: 575页. ISBN 750654721X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华清同志逝世. 人民网. [2017-09-14 ] . ^ 揭秘“航母之父”刘华清 曾派老乡到南海填岛. 腾讯大楚网. 2017-05-29. ^ 大型文献纪录片《刘华清》热播引网友热议. 凤凰网. 2016年12月22日. ^ 马尧.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叫神州起烽烟——纪念刘华清诞辰一百周年. 澎湃新闻. 2016-09-30. ^ 鄧小平:英軍如拖延 解放軍就開進香港一錘砸死!. 中時電子報. 2017-08-05 [2017-09-14 ] (中文(台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順序前任:朱镕基(位列第五) 第14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列第六) 繼任:胡锦涛(位列第七)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前任:叶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1982年8月-1988年1月繼任:张连忠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
一中全會 陈独秀(总书记) · 张国焘 · 蔡和森 · 瞿秋白(後補,因病请假) · 谭平山(後補)
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张国焘 · 李维汉 · 周恩来 · 李立三 · 张太雷 · 瞿秋白(後補)
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 瞿秋白(临时政治局主席) · 李维汉 · 苏兆征
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瞿秋白 · 李维汉 · 苏兆征 · 周恩来 · 罗亦农 (被捕牺牲) · 项英(後補)
第六届
一中全會 向忠发 · 周恩来 · 苏兆征 (1929年2月病逝) · 项英 · 蔡和森(1928年11月被撤职) · 李立三(後補)
三中全會 向忠发(政治局主席) · 周恩来 · 瞿秋白
四中全會
1931年1月 向忠发(总书记) · 周恩来 · 张国焘 · 王明
1931年6月 周恩来 · 王明(代理书记) · 卢福坦 · 张闻天
1931年9月 博古 · 张闻天 · 卢福坦
五中全會
1934年1月 博古(总书记) · 张闻天 · 周恩来 · 项英
1935年1月 张闻天(总书记) · 毛泽东 · 周恩来 · 博古 · 王稼祥
1937年12月 张闻天 · 毛泽东 · 王明 · 陈云 · 康生
六中全會 毛泽东(政治局主席) · 张闻天 · 陈云 · 康生 · 王明 · 任弼时(1940年7月增选)
七中全會 毛泽东 · 朱德 · 刘少奇 · 周恩来 · 任弼时
第七届 不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中央书记处 代替。
一中全会选举 1945年6月 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中央主席) · 朱德 · 刘少奇 · 周恩來 · 任弼时(中央秘书长)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45年8月增选):陈云 · 彭真
二中全会调整 1949年3月 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中央主席) · 刘少奇 · 周恩來 · 朱德 · 任弼时 (中央秘书长,1950年逝世) · 陈云 (1950年代理中央书记处书记,1950年递补)
第八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56年9月 毛泽东(中央主席) · 刘少奇(中央副主席) · 周恩来(中央副主席) · 朱德(中央副主席) · 陈云(中央副主席) · 林彪 (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央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总书记)
十一中全会选举 1966年8月 毛泽东(中央主席) · 林彪(中央副主席) · 周恩来 · 陶铸(1967年被打倒) · 陈伯达 · 邓小平(1967年被打倒) · 康生 · 刘少奇(1967年被打倒,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撤职) · 朱德 · 李富春 · 陈云
1967年3月 中央政治局停止活动。
第九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69年4月 毛泽东(中央主席) · 林彪 (中央副主席,1971年逝世) · 周恩来 · 陈伯达(1971年九届二中全会隔离审查,1973年撤职) · 康生
第十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73年8月 毛泽东 (中央主席,1976年逝世) · 华国锋 (1976年任职,中央第一副主席,1976年任中央主席) · 周恩来 (中央副主席,1976年逝世) · 王洪文(中央副主席,1976年隔离审查,1977年十届三中全会撤职) · 康生 (中央副主席,1975年逝世)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李德生(中央副主席,1975年十届二中全会辞职) · 邓小平 (1975年十届二中全会当选,1976年撤职,1977年十届三中全会复职,中央副主席) · 朱德 (1976年逝世) · 张春桥(1976年隔离审查,1977年十届三中全会撤职) · 董必武 (1975年逝世)
第十一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77年8月 华国锋(中央主席)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副主席) · 李先念(中央副主席) · 陈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中央副主席) · 汪东兴(中央副主席,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辞职) · 胡耀邦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央总书记) · 赵紫阳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
六中全会改组 1981年6月 胡耀邦(中央主席、中央总书记)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副主席) · 赵紫阳(中央副主席) · 李先念(中央副主席) · 陈云(中央副主席) · 华国锋(中央副主席)
第十二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82年9月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 李先念(国家主席) · 陈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五中全会改组 1985年9月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至1987年) ·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1987年代理中央总书记) · 李先念(国家主席) · 陈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第十三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87年11月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撤职) · 李鹏(国务院总理) ·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 ·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免职) ·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四中全会改组 1989年6月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兼中央军委主席) · 李鹏(国务院总理) ·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 ·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 宋平 · 李瑞环(中央书记处书记)
第十四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92年10月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李鹏(国务院总理) · 乔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第十五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97年9月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 ·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兼中央军委副主席) ·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 ·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第十六届
一中全会选举 2002年11月 胡锦涛(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兼中央军委主席) · 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 贾庆林(全国政协主席) · 曾庆红(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 · 黄菊 (国务院副总理,2007年逝世) · 吴官正(中央纪委书记) · 李长春(中央文明委主任) · 罗干(中央政法委书记)
第十七届
一中全会选举 2007年10月 胡锦涛(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 贾庆林(全国政协主席) · 李长春(中央文明委主任) · 习近平(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兼中央军委副主席) · 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 ·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 ·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
第十八届
一中全会选举 2012年11月 习近平(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 · 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俞正声(全国政协主席) · 刘云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明委主任) · 王岐山(中央纪委书记) · 张高丽(国务院副总理)
第十九届
一中全会选举 2017年10月 习近平(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 · 栗战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汪洋(全国政协主席) · 王沪宁(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明委主任) · 赵乐际(中央纪委书记) · 韩正(国务院副总理)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任职
7 常委会委员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注 1] · 李 鹏(国务院总理) · 乔 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至1995年) ·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20-1+1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关根(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 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朱镕基 · 乔 石 · 刘华清 · 江泽民 · 李 鹏 ·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 李铁映(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 · 李瑞环 · 杨白冰 · 吴邦国(上海市委书记至1994年,1994年兼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兼国务院副总理) · 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 · 陈希同(北京市委书记至1995年,1995年撤职) · 胡锦涛 · 姜春云(山东省委书记至1994年,1994年兼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兼国务院副总理) · 钱其琛(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 · 黄 菊 (1994年增选,上海市市长至1995年,1994年兼上海市委书记) ·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1995年兼北京市委书记至1997年) · 谢 非(广东省委书记) · 谭绍文 (1993年逝世) [注 2]
2 候补委员 温家宝(中央书记处书记) · 王汉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每人姓名后的职务,是自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起,至1997年9月12日中共十五大开幕止,此人在担任政治局委员期间所兼任的职务。 ^ 谭绍文于1993年2月逝世前任天津市委书记。 « 第十三届 →
第十四届 → 第十五届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军事委员会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决定,任期至1997年9月19日
主席 江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2+2 副主席
刘华清(中央政治局常委) · 张震 · 张万年(1995年五中全会增补) · 迟浩田(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1995年五中全会增补)
4+2 委员 迟浩田(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 · 张万年(总参谋长至1995年) · 于永波(总政治部主任) · 傅全有(总后勤部部长至1995年,1995年任总参谋长) · 王克(总后勤部部长,1995年五中全会增补) · 王瑞林(总政治部副主任,1995年五中全会增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军事委员会
1987年11月2日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决定主席、第一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任期至1992年10月19日
主席 邓小平(1989年五中全会辞职) → 江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五中全会决定)
2-1+1 副主席
赵紫阳 (第一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1989年四中全会撤职) · 杨尚昆(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主席,1989年五中全会为第一副主席) · 刘华清(1989年五中全会增补)
6-2 委员 洪学智 (军委副秘书长至1989年) · 刘华清 (军委副秘书长至1989年) · 秦基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 · 迟浩田(总参谋长) · 杨白冰(总政治部主任,1989年兼军委秘书长) · 赵南起(总后勤部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司令员 萧劲光 → 叶飞 → 刘华清 → 张连忠 → 石云生 → 张定发 → 吴胜利 → 沈金龙
1988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 1988年9月14日授衔
解 放 军 上 将 洪学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 秦基伟(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 · 迟浩田(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 · 杨白冰(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 赵南起(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 · 徐信(副总参谋长) · 郭林祥(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委书记) · 尤太忠(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 · 王诚汉(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 · 张震(国防大学校长) · 李德生(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 刘振华(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 向守志(南京军区司令员) · 万海峰(成都军区政治委员)
解 放 军 海军上将 李耀文(海军政治委员)
解 放 军 空军上将 王海(空军司令员)
« 开国上将 → 1988年 → 199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