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元首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僅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总统制下的国家元首
半总统制的国家元首

總統制下,國家元首同時為政府首腦,不設總理,可主動行使行政權力。例子:美國、巴西、土耳其[註 1]



半總統制,或稱「雙首長制」下,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總理、首相)分享行政權力。例子:法國、俄羅斯、葡萄牙。


议会制下的国家元首
没有实权的虚位元首

議會制,或稱「內阁制」下,國家元首擁有行政權力,但由以總理為首的內閣代為行使。例子:英國、意大利、印度。



無行政權力的虛位元首,沒有實權,主要是國家的象徵。例子:中華人民共和國[註 2]、德國、日本。




目录





  • 1 「元首」一詞由來


  • 2 總統制下的國家元首


  • 3 議會制下的國家元首


  • 4 半總統制下的國家元首


  • 5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元首


  • 6 無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


  • 7 國家元首的備位元首


  • 8 分類的複雜性


  • 9 國家元首的職權

    • 9.1 外交主官


    • 9.2 行政首長


    • 9.3 任命官員


    • 9.4 簽署法令


    • 9.5 軍隊最高統帥


    • 9.6 召集及解散立法機構


    • 9.7 司法權



  • 10 國家象徵


  • 11 國家元首產生辦法


  • 12 国家元首的法定任期及连任继任方式

    • 12.1 君主制


    • 12.2 共和制

      • 12.2.1 法定任期


      • 12.2.2 继任或代理方式


      • 12.2.3 连任限制



    • 12.3 總督


    • 12.4 稱號


    • 12.5 統計



  • 13 官邸


  • 14 注释


  • 15 参考文献

    • 15.1 引用


    • 15.2 来源



  • 16 参见




「元首」一詞由來


「元」有最第一、初始之意,「首」即首腦、首魁,意義引申為領袖。「元首」連用見於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如「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幼學瓊林》解釋為尊崇華夏天子身為眾君之長之意。



總統制下的國家元首


總統制下的國家元首通常由選舉選出,是行政機關的首長,獨立於立法機關。屬行政機關的政府只向總統負責,總統有權任命和解僱而無需經過議會,因而有相当大的行政权。


一些總統制國家(例如美國)的國會可決定是否贊同主要官員的任命、討論候任人是否合適,但沒有權批准或否決任命。任命後的主要官員不必向國會集體負責,與內閣制的問責不同。


有些接近總統制的國家設有「总理」一職。這些「總理」的政治影響力通常不大,有些更只是管理人員而並非政治家。與內閣制的總理(或稱首相)不同,總統制的「總理」沒有憲法賦予的實權,政治地位比較低,通常負責政府日常運作,並只向總統負責,而不是議會。簡言之,內閣制下的總理領導執政黨和政府;總統制下的總理卻是服務政府,如其他官員一樣,可能隨時被解職。


美洲國家普遍採用總統制,美國是其中的代表。雖然大部分的總統由民主選举產生,也有部分國家元首是發動政變或起义奪權而產生(如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總統制的特徵是行政機關的权力普遍较議會大,總統作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具有相当大的行政权,若无立法及司法的制衡,總統與君主獨裁制可有相似的地方。


美國的總統制源自18世紀英國的西敏制。當時英國君主的權力仍然很大,通過內閣控制英國政府,國會無權過問。所以有人認為,現代的總統制事實上承襲自18世紀欧洲的「舊制度」。直至1868年,美國總統安德鲁·约翰逊受国会弹劾,幾乎丟職,總統權威受削,但隨著美國。隨着很多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從行政(首長)主導發展成國會(內閣)主導,有人曾預測美國會跟隨歐洲模式,從總統制漸變為半總統制,甚至內閣制,美國眾議院議長將成為權力核心,變為名義上的美國總理,但這並沒有成為事實。20世紀初西奥多·罗斯福及伍德罗·威尔逊的領導令總統重建及增強政治影響力,使總統成為美國的象徵。



議會制下的國家元首


議會制(又稱內閣制)的國家中,國家元首(君主立憲制下的國王/議會共和制下的總統)只是國家的象徵,理論上擁有行政權力(所以英國政府目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即理論上政府是屬於君主的,而不是議會的)。事實上,憲制經歷漸進的演變,由首相或總理領導的內閣行使實際權力,首相或總理由國會選出,內閣向國會負責,必須得到國會大多數的支持,國會有權向首相或總理領導的內閣提出信任動議。因此,政府內閣代元首處理行政事務,但向國會問責。但議會制下的國家元首往往保留若干傳統以及憲制特權,例如英女王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咨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部份國家的總統仍擁有解散國會的有限權力。此外,英國首相還必須每周會見女王,匯報政務以及咨詢女王意見。在一些特殊問題上,女王甚至會行使其警告權,這種每周會面是正式且嚴肅的。對首相來說,與女王的會面可能要比接受下議院質詢更加重要,因為首相給女王的彙報往往更加詳細和坦誠。


議會制國家中,以往憲法賦予國家元首很大的行政權力,有如總統制下的總統。隨著時代變遷而演化出的問責機制,國家元首的權力同樣只是象徵性。


英聯邦國家的議會制依據一系列的憲法條文、不明文的慣例、樞密院令、英王制誥等運作。總督在特殊的情況下可能有額外的權力,例如1975年,澳洲爆發憲政危機,澳洲總督約翰·柯爾解除澳洲總理高夫·惠蘭的職務。


曾有國家元首因為國家陷入危機的情況下擅用大權。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向德軍投降,違反政府的意願。利奧波德三世認為他要根據登基時的誓言為國家負責,而他判定他的政府選擇對抗是錯誤的,會損害比利時的利益,於是他代國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經投票後比利時的人民容許他續任,但由於他的做法引起的爭議不斷,最終他放棄王位。
1922年,含糊過時的意大利王國憲法讓國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能夠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任命贝尼托·墨索里尼為總理。



半總統制下的國家元首


半總統制兼具總統制和內閣制的特點,政府需向總統國會負責。根據法國現行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總統任命總理,不需要得到眾議院(Chamber of Deputies)支持。所以當國會被反對派控制時,總統只能從反對派中揀選總理,稱為共治(Cohabitation)。例如,1980年代,左派的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命了新戴高樂派(右派)的雅克·希拉克為總理。(法國的「共治」通常由總統負責制定國家的外交政策,總理則負責國內事務。)


有些國家的政制逐步演化成類似半總統制,甚至總統制,例子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魏瑪共和國。魏瑪共和國的憲法規定,聯邦大總統任命的內閣要向國會(Reichstag)負責,但民選總統在緊急情況下可運用很大的酌情權。最初總統只是象徵式的國家元首,政務由國會主持。但由於當時社會動盪不安、政局不穩,總統開始運用緊急權力。1932年,權力嚴重失衡,就算總理在國會得到支持,總統興登堡也能隨意廢立。最後,興登堡沒有諮詢國會,利用職權任命了阿道夫·希特勒當總理,造就了納粹的獨裁統治。


採行雙首長制的國家或政權尚包括中華民國、大韓民國、俄羅斯、波蘭等。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元首


社會主義國家奉行一黨執政與黨國體制,執政黨的領袖(總書記、第一書記等)擁有高於國家元首的權力和政治地位,一般情況下被視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很多情況下,政黨領袖會兼任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職務,以獲得代表國家的身份從事外交活動,但在國內更多強調其黨首的身份。中國、越南、老撾的國家元首稱為國家主席,古巴稱國務委員會主席,朝鮮在2016年前憲法上以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為外交上的國家代表;2016年之後為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本身沒有設置獨立的國家元首職位,以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作為集體元首的代表,直到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設立蘇聯總統職務。除此之外,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等國都曾在中後期設置“總統”職務作為國家元首代表本國。



無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



無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完全沒有實權,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不同的國家,這些元首的權力和職責各異。1970年代,瑞典通過現代憲法,瑞典國王在議會的一切權力被廢除。但內閣每月仍會向國王在王宮內正式匯報。相反,無實權的愛爾蘭總統要接觸內閣官員需經過總理辦公室安排,但總理仍會向總統匯報;總統不能取得政府文件。1982年底,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四部《宪法》,恢复设立国家主席作为国家元首机关,不过没有赋予任何实质职权,直到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8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权力[1]


無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在20世紀出現。


著名的例子包括: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不將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的權力計算在內,單獨國家主席的職務沒有實權。)


  • 日本天皇(自1945年起,但《日本國憲法》中沒有關於「國家元首」的規定,天皇在憲法中只被規定作為「象徵」。)

  •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

  • 新加坡總統

  • 印度总统

  • 德國联邦總統

  • 愛爾蘭總統


  • 瑞典國王(自1975年起)

  • 安道爾大公


國家元首的備位元首


在「總統制」的國家副總統被稱為「備位元首」,當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在任期當中死亡、因犯罪被解除職務或是不能視事時,副總統繼位之。副總統基本上沒有任何職權,但可經總統授權行使若干權力,權限內容由各國憲法明定之。在「半總統制」國家中,副總統一職不是必要設的職位,例如在俄羅斯和大韓民國,如果總統出缺一般由總理代理職務,直至選出新總統。在社會主義國家當中,備位元首一般稱之為國家副主席或國務委員會副主席,作為協助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工作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議會共和制國家當中,備位元首一般不是必要設立的職務,因為多數議會制國家的國家元首為無行政權力的虛位元首。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個施行的總統制的政體,從1789年至今一直維持,並且一開始就考量到了做為國家領導人的總統有可能會發生不能視事的情形,故從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時便有一位副總統約翰·亞當斯同時在位,其任期與總統的完全一樣,因此可以說,美國副總統的歷史就與美國總統的歷史一樣長。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


著名的例子包括:


  • 阿根廷副总统

  • 缅甸副总统

  • 肯尼亚副总统

  • 菲律宾副总统

  • 苏丹副总统

  • 伊朗副总统

  • 美国副总统


  • 俄罗斯副总统[註 3]


  • 韩国副总统[註 4]

  • 阿塞拜疆副總統

  • 辛巴威副總統

  • 中華民國副總統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副主席

  •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副主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註 5]


分類的複雜性


雖然有清晰的類別,但有時卻難以把國家元首歸類。


議會制的列支敦士登在2003年修改憲法,賦予列支敦士登親王很大的權力,可以否決立法和解散內閣。相對於議會,親王的權力加強了,這可以說該國的政制發展方向是半總統制。同樣,1974年希臘修改憲法,加強了總統權力,使希臘的國家元首變得與法國半總統制下的總統更為相似。英國君主理論上可以解散政府,所以嚴格來說英國是类似于半總統制國家。


界定國家元首的類別時,應同時觀察國家的實際運作,而不應只談理論。19世紀以來英國君主從未逼令政府首腦下台;希臘一直以來都是實行議會制。所以,除非列支敦士登親王行使法理上容許的權力,否則該國政治體制應該仍被視為議會制。相反,雖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一個無實權的職位,然而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宪法未禁止国家主席擔任其他公职和黨內職務,因此从199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接任國家主席起,除过渡时期(如习近平在2012年11月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至2013年3月担任国家主席之间的大约四个月左右的時間)以外,国家主席都會依照慣例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這個黨內最高職位的擔任者出任而握有實權。而在俄罗斯等部分国家,国家元首是否掌握实权往往因担任者而异:当2000年-2008年及2012年5月7日至今政治强人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俄罗斯总统的实际地位与俄罗斯宪法规定基本上一致。而2008年至2012年间普京改为担任俄罗斯总理时,外界更倾向于认为俄罗斯的政体与德国、印度等国家的内阁制相似。


2016年7月,各国或政權现任元首名称有20种:

































































使用數量使用名稱使用國家或政權
184

總統



  1.  阿富汗


  2.  阿尔巴尼亚


  3.  阿尔及利亚


  4.  安哥拉


  5.  阿根廷


  6.  亞美尼亞


  7.  奥地利


  8.  阿塞拜疆


  9.  孟加拉国


  10.  白俄羅斯


  11.  贝宁


  12.  玻利维亚


  13.  博茨瓦纳


  14.  巴西


  15.  保加利亚


  16.  布吉納法索


  17.  緬甸


  18.  布隆迪


  19.  佛得角


  20.  喀麦隆


  21.  中非


  22.  乍得


  23.  智利


  24.  哥伦比亚


  25.  科摩罗


  26.  刚果(金)


  27.  刚果(布)


  28.  哥斯达黎加


  29.  科特迪瓦


  30.  克罗地亚


  31.  賽普勒斯


  32.  捷克


  33.  吉布提


  34.  多米尼克


  35.  多米尼加


  36.  厄瓜多尔


  37.  埃及


  38.  薩爾瓦多


  39.  赤道几内亚


  40.  厄立特里亚


  41.  爱沙尼亚


  42.  衣索比亞


  43.  斐济


  44.  芬兰


  45.  法国


  46.  加彭


  47.  冈比亚


  48.  巴勒斯坦


  49.  格鲁吉亚


  50.  德國


  51.  加纳


  52.  希臘


  53.  危地马拉


  54.  几内亚


  55.  几内亚比绍


  56.  圭亚那


  57.  海地


  58.  洪都拉斯


  59.  匈牙利


  60.  冰島


  61.  印度


  62.  印尼


  63.  伊朗


  64.  伊拉克


  65.  爱尔兰


  66.  以色列


  67.  義大利


  68.  哈萨克斯坦


  69.  肯尼亚


  70.  基里巴斯


  71.  韩国


  72.  科索沃


  73.  吉尔吉斯斯坦


  74.  拉脫維亞


  75.  黎巴嫩


  76.  利比里亚


  77.  立陶宛


  78.  馬其頓


  79.  马达加斯加


  80.  马拉维


  81.  馬爾地夫


  82.  马里


  83.  馬爾他


  84.  马绍尔群岛


  85.  毛里塔尼亚


  86.  模里西斯


  87.  墨西哥


  88.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89.  摩尔多瓦


  90.  蒙古國


  91.  蒙特內哥羅


  92.  莫桑比克


  93.  纳米比亚


  94.  瑙鲁


  95.  尼泊尔


  96.  尼加拉瓜


  97.  尼日尔


  98.  阿尔扎赫


  99.  奈及利亞


  100.  巴基斯坦


  101.  帛琉


  102.  巴拿马


  103.  巴拉圭


  104.  秘魯


  105.  菲律賓


  106.  葡萄牙


  107.  波蘭


  108.  羅馬尼亞


  109.  中華民國


  110.  俄羅斯


  111.  卢旺达


  112.  圣马力诺


  113.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114.  塞内加尔


  115.  塞爾維亞


  116.  塞舌尔


  117.  塞拉利昂


  118.  新加坡


  119.  斯洛伐克


  120.  斯洛維尼亞


  121.  所罗门群岛


  122.  索馬利亞


  123.  南非


  124.  南蘇丹


  125.  西班牙


  126.  苏丹


  127.  斯里蘭卡


  128.  苏里南


  129.  叙利亚


  130.  塔吉克斯坦


  131.  坦桑尼亚


  132.  泰國


  133.  东帝汶


  134.  多哥


  135.  突尼西亞


  136.  土耳其


  137.  土库曼斯坦


  138.  千里達及托巴哥


  139.  阿联酋


  140.  乌干达


  141.  烏克蘭


  142.  美國


  143.  乌拉圭


  144.  乌兹别克斯坦


  145.  委內瑞拉


  146.  葉門


  147.  尚比亞


  148.  辛巴威


  149.  瓦努阿圖


  150.  北塞浦路斯


  151.  索馬利蘭


  152.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153.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154.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51
總督



  1.  安圭拉


  2.  安地卡及巴布達


  3.  澳大利亚


  4.  巴哈马


  5.  巴巴多斯


  6.  伯利兹


  7.  聖馬丁


  8.  百慕大


  9.  英屬印度洋領地


  10.  英屬維爾京群島


  11.  加拿大


  12.  开曼群岛


  13.  圣诞岛


  14.  科科斯(基林)群島


  15.  庫克群島


  16.  福克蘭群島


  17.  法罗群岛


  18.  直布罗陀


  19.  格陵兰


  20.  格瑞那達


  21.  根西


  22.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


  23.  牙买加


  24.  澤西


  25.  蒙特塞拉特


  26.  新西蘭


  27.  纽埃


  28.  巴布亚新几内亚


  29.  皮特凯恩群岛


  30.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31.  圣卢西亚


  32.  圣基茨和尼维斯


  33.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34.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35.  托克勞


  36.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37.  图瓦卢


  38.  英國


  39.  法屬玻里尼西亞


  40.  法属圭亚那


  41.  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


  42.  瓜德罗普


  43.  關島


  44.  马提尼克


  45.  新喀里多尼亞


  46.  北馬里亞納群島


  47.  诺福克岛


  48.  波多黎各


  49.  法属圣马丁


  50.  美屬維爾京群島


  51.  瓦利斯和富圖納


42
女王



  1.  安圭拉


  2.  安地卡及巴布達


  3.  澳大利亚


  4.  巴哈马


  5.  巴巴多斯


  6.  伯利兹


  7.  百慕大


  8.  英屬印度洋領地


  9.  英屬維爾京群島


  10.  加拿大


  11.  开曼群岛


  12.  圣诞岛


  13.  科科斯(基林)群島


  14.  庫克群島


  15.  丹麥


  16.  福克蘭群島


  17.  法罗群岛


  18.  直布罗陀


  19.  格陵兰


  20.  格瑞那達


  21.  根西


  22.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


  23.  牙买加


  24.  澤西


  25.  蒙特塞拉特


  26.  新西蘭


  27.  纽埃


  28.  巴布亚新几内亚


  29.  皮特凯恩群岛


  30.  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31.  圣卢西亚


  32.  圣基茨和尼维斯


  33.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34.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35.  托克勞


  36.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37.  图瓦卢


  38.  英國


  39.  英格兰


  40.  苏格兰


  41.  威尔士


  42.  北爱尔兰


14

國王



  1.  阿鲁巴


  2.  巴林


  3.  比利時


  4.  不丹


  5.  柬埔寨


  6.  荷蘭


  7.  挪威


  8.  沙烏地阿拉伯


  9.  西班牙


  10.  斯威士兰


  11.  泰國


  12.  賴索托


  13.  摩洛哥


  14.  瑞典


3
國家主席



  1.  中国


  2.  老挝


  3.  越南


2
蘇丹



  1.  文莱


  2.  阿曼


2
埃米爾



  1.  科威特


  2.  卡塔尔


2
大公



  1.  安道尔


  2.  卢森堡


2
親王



  1.  列支敦斯登


  2.  摩納哥


1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



  1.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
國務委員會主席



  1.  古巴

1
天皇



  1.  日本

1
最高元首



  1.  马来西亚

1
国家元首



  1.  萨摩亚

1
教皇



  1.  梵蒂冈

1
大教長



  1.  馬爾他騎士團

1
總統委員會主席



  1.  利比亞

1
執政官



  1.  圣马力诺

1
主席團



  1.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
聯邦委員會



  1.  瑞士


國家元首的職權


國家元首未必賦行以下所有職責,需視乎元首所屬類別。



外交主官


  • 國家元首向大使、公使等外交官員发放派遣国國書(Letters of Credence),以示派駐大使。沒有此程序,大使未算履職,沒有外交豁免權。

  • 國家元首接收其他國家呈送的國書,以示接納使節。

  • 國家元首代表國家簽署國際條約,也可授權官員印上國家元首的名字。


例1:德國的憲法第59(1)條:
“外交上,聯邦總統代表聯邦本身。他代表聯邦與別國締結條約。他委任和接納使節。”

例2:《中華民國憲法》
第三十五條“總統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中華民國。”

第三十八條“總統依本憲法之規定,行使締結條約及宣戰媾和之權。”


行政首長


不論共和制或君主制,絕大多數國家的國家元首有行政權。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就是行政首長。議會制的行政機關理論上由國家元首領導,實際上元首必然會「諮詢」首相或內閣。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有澳洲、奧地利、加拿大、丹麥、法國、意大利、英國等。有些國家明文規定國家元首無行政實權,如愛爾蘭和瑞典。但不論元首是否有實際行政權,其對於現時政治以及政策看法,影響絕非尋常。



例1(總統制):美國憲法第2章第1節:
“行政權力授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例2(維多利亞時代君主立憲制):1900年「英聯邦澳洲憲法」法第II章第61節:
“英女王對英聯邦國家有行政權;總督是女王的代表,代女王行使權力。女王有權執行和維護憲法和英聯邦國家的法律。”

例3(20世紀中葉君主立憲制):1953年丹麥憲法第12節:
“在憲法的規限下,國王通過官員就國土上的一切事務行使權力。”

例4(現代共和內閣制):1975年希臘憲法第26(2)條:
“行政權由希臘總統和政府行使。”


任命官員


  • 國家元首任命主要官員,如內閣成員、總理、首相、大法官等。在大部分的議會制國家,這只是儀式上的規定:首相的任命必先得國會同意,其他官員的任命則由首相建議。有些國家元首無權任命政府首腦,如1974年瑞典憲法規定瑞典首相由國會議長而不是國王任命。
  • 國家元首可辭退官員。在某些國家,決定前元首要先向政府首腦「諮詢」。例如,愛爾蘭總統可辭退內閣成員,但必須先向總理「徵求意見」。有些國家元首理論上有權辭退政府首腦,但極少發生,而且具爭議性。例如1975年澳洲總督辭退總理,引發澳洲憲政危機。

例1:《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
“總統依法任免文武官員。”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第二條:“總統發布行政院院長與依憲法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人員之任免命令及解散立法院之命令,無須行政院院長之副署。”

第三條:“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之。”

第五條:“司法院設大法官十五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例2:《爱尔兰共和国宪法》第13.1.1條:
“總理(Taoiseach)經下議院(Dáil Éireann)提名由總統任命。”


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


簽署法令


大多數國家的法案經議會通過後需由國家元首簽署才能成為法案。總統制下的國家元首(即總統)有權否決法案。在大部分的議會制國家,國家元首不能拒絕簽署法令。簽署法案的程序稱為法令頒布(Promulgation),英聯邦國家也稱為御准(Royal Assent)。



例1(總統制):美國憲法第1章第7節:
“法案經眾議院及參議院通過後,需得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例2(議會制):以色列基本法第11.a.1節:
“總統簽署法案,涉及總統權力的法案除外。”


例3(雙首長制):《中華民國憲法》第三十七條:
“總統依法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長及有關部會首長之副署。”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

“總統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或應付財政經濟上重大變故,得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發布緊急命令,為必要之處置。但須於發布命令後十日內提交立法院追認,如立法院不同意時,該緊急命令立即失效。”


在一些議會制國家,國家元首仍保留若干權力:


  • 否決議案,直至議會重新討論,並且第二次通過。

  • 延遲簽署法案,甚至無限期擱置。(通常在實行君主特權(Royal Prerogative)的國家,而且極少使用)

  • 把法案提交法院審議法案是否合憲。

  • 把法案提交公民投票(如愛爾蘭總統)


軍隊最高統帥


  • 大部分國家的元首是軍隊象征性(如英国等内阁制国家)或实质性(如美、法、俄等总统制、半总统制国家)的最高統帥,也有部分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在法律上并非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而在部分君主立宪制国家以及实施军政府统治的共和制国家,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标志,国家元首往往被授予该国军队的最高军衔(比如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拥有中华民国最高军衔——特级上将)。

例一:美國憲法第2章第2節:
“總統是合眾國的陸軍、海軍的最高統帥。”

例二:中華民國憲法第三十六條:
“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


召集及解散立法機構


  • 國家元首可召集和解散議會。在議會制國家,首相或內閣「建議」元首召集或解散議會。在某些議會制和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可自行召集和解散。有些國家的議會有任期,不可提前選舉;有些國家的議會雖然有任期,但國家元首在特定情況下有權解散國會(如美國憲法第II章第3節)。當議會通過對首相的不信任動議,有些國家容許國家元首拒絕總理提出的解散國會要求,因此總理可能需要辭職。

例一:愛爾蘭憲法第13.2.2條:
“當總理在議會中得不到大多數支持,並提出解散國會,總統可行使不受限制的酌情權,拒絕總理的建議。”

例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
“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後十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但總統於戒嚴或緊急命令生效期間,不得解散立法院。立法院解散後,應於六十日內舉行立法委員選舉,並於選舉結果確認後十日內自行集會,其任期重新起算。”


司法權


  • 君主制時期,審判機關釋法、執法,均以君主名義執行,原因出於君權神授說,君主即現世的神,無論何人於何時何處犯罪,君主均有權力加以制裁。相對的,君主也有不受控告的特權,任何人絕不能懷疑代表神的君主他的正確性。而君主也有權赦免犯罪者的罪。現在這些權力部分隨著民主制的實施,或多或少有所不同。例如多數以總統為元首的憲政國家,其不受控告的特權,限於其元首任期內;若未獲連任,其控告人還是能提起訴訟的。

例一:《中華民國憲法》
第四十條:“總統依法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之權。”

第五十二條:“總統除犯內亂或外患罪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


國家象徵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象徵。很多國家的政府辦公室、機場、圖書館、建築物都掛有國家元首的相片或畫像。此做法可追溯至中世紀時代,作用是讓人民把國家元首與政府連繫起來。但若過份吹捧,可能會做成個人崇拜。當個人崇拜風行全國,國家元首的形象可能會超越國旗、憲法、建國者等,成為國家唯一的象徵。


外交事務上,第一個迎接重要外賓的通常是國家元首。國家元首會盡地主之誼,邀請來訪的貴賓到官邸用膳或參加宴會。


在一部分国家,国家元首在就职时往往同时被授予该国的最高勋章,而这类最高勋章往往仅属于该国元首佩戴,以下为一部分案例:






















国家/政權
最高勋章
勋章图像
旗幟

 中華民國
采玉大勛章采玉大勳章.jpg
中華民國

 日本
大勛位菊花章頸飾Collar of the Supreme Order of the Chrysanthemum 004.jpg
日本

 韩国
無窮花大勛章Mugunghwa order symbol.png
大韩民国

 法国

法國榮譽軍團勛章軍團長勛位
Ingres, Napoleon on his Imperial throne.jpg
法国


國家元首產生辦法


  • 君主制國家的王位通常是世襲的。獨裁統治的國家也可能是世襲的。如朝鲜的金正恩由其父金正日身上繼承權力;叙利亚的現總統巴沙尔·阿萨德由其父哈菲兹·阿萨德身上繼承權力。

  • 共和政體採用選舉選出國家元首:

    • 直選:全民普選(如俄罗斯总统、中華民國總統)


    • 間選:由議會或選舉機構選出(如美国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政變與奪權。獨裁者會打着民主的旗號奪權,自封為王。如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阿爾巴尼亞的索古一世。弗朗西斯科·佛郎哥自封為「攝政大臣」(Regent),王位卻是懸空的;烏干達總統阿敏(Idi Amin)自封為終身總統(President for Life)。


国家元首的法定任期及连任继任方式



君主制


君主制下的国家元首除非主动禅位或被废黜,一般任期终身。君位空缺后由有血缘关系的储君继承。



共和制



法定任期


共和制政體之元首法定任期大多在4至7年之间,亦有个别国家的元首法定任期偏短(如圣马力诺执政只有半年,瑞士联邦总统任期只有一年),而部分国家曾出现法定的终身元首(如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以下为部分共和制政治实体元首现时的法定任期:


  • 4年——美国总统、中华民国总统;

  • 5年——法国总统;

  • 6年——俄罗斯总统、菲律宾总统;

  • 7年——意大利总统、白俄罗斯总统。


继任或代理方式


共和制政體之元首出缺,一般有以下两种继任方式:


  • 由法定的副元首继任元首职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民国总统、美国总统等。

  • 由特定高官代理元首职务至新元首产生并就职为止,按代理者具体职务又可分为以下类型:
    • 由议会领导人代理:如法国总统(由参议院议长代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国家正副主席同时空缺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等。

    • 由行政机关首脑代理:如俄罗斯总统(由俄罗斯总理代理)、中华民国总统(正副总统同时空缺时由中华民国行政院长代理)等。



连任限制


共和制政體之元首任期届满后,相当大部分国家均限制连任次数(多数限制只能连任一次),也有可以无限制连任或禁止连任的情况。以下为部分案例:


  • 可连任一次——中华民国总统、美国总统、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等;

  • 可无限次连任——意大利总统、白俄罗斯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 、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等;

  • 禁止连任——菲律宾总统、韓國总统、墨西哥总统等


總督


總督(Governor-General)是英國王室駐英联邦王国的代表。英聯邦國家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的國家元首伊利沙白二世居住在英國,總督受委任成為女王的代表,16个英联邦王国奉英王為國家元首。


總督履行國家元首的部分職務,但法理上總督不是國家元首,只是國家元首的代表。因為君主及皇室甚少運用特權直接干涉王国事務,故實際上總督近乎为一國之首。參見加拿大女王。


外交場合上,總督的地位和享有的待遇有如國家元首。



稱號


除了總統、國王、女王,國家元首的稱號還包括:


































國家
稱號

 科威特
 卡塔尔

埃米爾(Emir)

 日本

天皇

 列支敦斯登
 摩納哥

親王(Prince)

 萨摩亚
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

 安道尔
 卢森堡

大公(Grand Duke)

 梵蒂冈

教宗(Papa)

 圣马力诺

執政官(Captain Regent)

 阿曼
 文莱

蘇丹(Sultan)

 中华人民共和国
 越南
 老挝

国家主席(Chairman/President)

 古巴

國務委員會主席

 朝鲜

國務委員會委員長

 马来西亚

最高元首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主席团主席

 利比亞

利比亚總統委員會主席

 瑞士

联邦委员会

已經廢除君主制國家/地区的君主稱號


































國家/政權
稱號
當時旗幟
現今旗幟

 中華民國(大清帝国)
皇帝清朝
中華民國

 俄羅斯(俄羅斯帝國)

皇帝(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

 德國(德意志帝國)

皇帝(德語:Kaiser)
德意志帝国
德国

 奥地利(奧匈帝國)

皇帝(德語:Kaiser)
奥匈帝国
奥地利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

苏丹(土耳其語:Sultan)
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

 利比亞(利比亚王国)

国王(阿拉伯语:ملك)
利比亞王國
利比亚

 朝鮮半島(朝鮮王國)

国王(朝鮮语:조선의 역대 국왕)
朝鮮國
大韩民国


統計



  • 任期最久的国家元首法国 法国国王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在位长达72年)


  • 任期最長久的現任君主制國家元首: 英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自1952年起)


  • 二战以后任期最長久的卸任君主制國家元首:泰国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1946年6月9日–2016年10月13日,在位70年126天)


  • 最年長的卸任共和制國家元首: 辛巴威 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自1987年12月22日-2017年11月21日,卸任时93岁)


  • 最年長的现任共和制國家元首:突尼西亞突尼斯总统贝吉·凯德·埃塞卜西(如今已经92岁)


  • 现任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总统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姆巴索戈(自1979年起至今)


  • 國家元首多於一人的國家:

    •  瑞士- 七個人組成的聯邦委員會


    •  圣马力诺 - 兩名執政官


    •  安道尔 - 法国 法國總統马克龙、西班牙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天主教烏赫爾教區大主教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由三個聯邦首長(穆族、塞族、克族各一人)組成的主席團



  •  伊朗- 伊朗精神领袖(也叫伊朗最高领袖、伊朗革命领袖)、伊朗总统


  •  阿联酋- 阿布扎比酋长国酋长世袭担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迪拜酋长国酋长世袭担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理,该国是贵族共和制


  • 兼任最多國家元首的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16個獨立國家的元首。
    • 16個獨立國家為: 安地卡及巴布達、  澳大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伯利兹、  加拿大、  格瑞那達、  牙买加、  新西蘭(自1981年,作为新西兰国家元首的英王,兼任 庫克群島的元首)、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所罗门群岛、 图瓦卢和 英國。


官邸


国家或政權之元首通常有特定的官邸做為其辦公處所,有些兼做起居處所,以下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官邸:





















































国家/政權
元首
元首官邸

 美國
美国总统
白宫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官邸

 日本
日本天皇
皇居(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19世紀以前住于京都御所)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總統
克里姆林宮

 韩国
韓國總統
青瓦台

 菲律賓
菲律賓總統
馬拉干鄢宮

 英國
英國君主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法国
法國總統
爱丽舍宫(Élysée Palace)

 德國
德國總統
貝爾維尤宮(Schloss Bellevue)

 梵蒂冈
羅馬教皇
宗座宮殿(Apostolic Palace)

 義大利
意大利總統
奎里纳尔宫(Quirinal Palace)

 泰國
泰國國王
长青宫(Wat Phra Kaew)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總統
羅馬尼亞人民宮

 马来西亚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
國家皇宮 (吉隆坡)(Istana Negara)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南海(非正式)

 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龙城官邸

总督府(Government House)指地方长官住的官邸。例如澳大利亚总督住在堪培拉的总督府。但也有例外。虽然加拿大宪报上的声明写着总督的官邸是总督府,但加拿大总督实际上住在里都堂(Rideau Hall)。



注释



  1. ^ 土耳其在4月16日的修憲公投通過,2019年下屆大選舉行後,將正式成為總統制國家。


  2. ^ 不將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的權力計算在內,單獨國家主席的職務沒有實權。


  3. ^ 俄羅斯聯邦副總統(1991年12月25日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副總統)是當在任的俄羅斯總統出缺(於任內死亡、辭職或者遭到彈劾),將繼任成為新任的總統的第一繼任人選。此外,在俄羅斯總統成為無法履行總統職責的情況下,俄羅斯副總統將承擔總統職責。
    自1993年俄羅斯憲政危機後,俄罗斯副总统一職被廢除,俄罗斯总理成為第二最高級別的官職,同時在俄罗斯總統的失能或辭職的情況下,俄罗斯總理將成為代理總統。



  4. ^ 韩国副总统在第一共和國時代以副大統領的名称设置。当初以国会議員的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第1次憲法改正(1952年7月7日)后变为由国民的普通、平等、秘密、直接選舉的方式選出。但是四月革命後的第3次憲法改正后、副总统一職被廢止。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与国家主席一起被修宪废除,于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重新设立。



参考文献



引用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人民网


  2. ^ 201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建议取消国家主席与副主席的连任次数限制(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新华网. 2018-02-25. 



来源




  • Antiquity, Pauly-Wissowa (in German)


  • Current World Heads of State PlanetRulers.com


  • List of rulers throughout time and places Rulers.org


  • Quite elaborate on many non-European monarchies, RoyalArk


  • History and incumbents of states and minor polities worldwide, WorldStatesmen

  • Westermann, Großer Atlas zur Weltgeschichte (德文)



参见




  • 現任各國國家元首列表


  • 国家、元首


  • 君主、總督

  • 總統

  • 政府首脑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