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擴張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北約擴張指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下稱北約)自1949年成立以來增加成員國的過程,從1949年成立時的12個創始國,目前已擴張至29個成員國,其中多數是冷戰後加入的東歐國家。
歷程
身為冷戰時局下的產物,北約是歐洲民主主義國家與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國家對抗的主要軍事組織。與此相對,東方集團國家也在1955年組成華沙公約組織。
冷戰結束後,華沙公約組織隨著東方集團的瓦解而解散,其原有成員國在政治上不再受蘇聯及其後繼者俄羅斯支配。北約沒有隨之解散,但面臨功能轉型的問題,內部也曾辯論是否需要擴張。之後北約轉型為地區性的防衛合作組織,並將東歐部分完成民主化轉型的國家納為成員國。
日期 | 國家 | 批次 | |
---|---|---|---|
1952年2月18日 | 希臘 | 第一批 | |
土耳其 | |||
1955年5月9日 | 西德 | 第二批 | |
1982年5月30日 | 西班牙 | 第三批 | |
1990年10月3日 | 德國統一 | ||
1999年3月12日 | 捷克 | 第四批 | |
匈牙利 | |||
波蘭 | |||
2004年3月29日 | 保加利亚 | 第五批 | |
爱沙尼亚 | |||
拉脫維亞 | |||
立陶宛 | |||
羅馬尼亞 | |||
斯洛伐克 | |||
斯洛維尼亞 | |||
2009年4月1日 | 阿尔巴尼亚 | 第六批 | |
克罗地亚 | |||
2017年6月5日 | 蒙特內哥羅 | 第七批 |
觀點
冷戰後北約的擴張,常被視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對抗。美國觀察家湯馬斯·佛里曼認為冷戰後北約向俄羅斯擴張的政策是愚蠢的,在俄羅斯歷史最民主、威脅最小的時候,毀約讓北約東擴持續壓縮俄羅斯,引發俄國民眾的不安全感和恥辱感,從而為普京的崛起打下基礎。[1][2]
參考資料
^ 托馬斯·弗里德曼. 不能讓普京為所欲為. 2014年3月7日 [2017年6月7日] (中文(繁體)).
^ Uwe Klußmann, Matthias Schepp and Klaus Wiegrefe. Did the West Break Its Promise to Moscow?. Spiegel Online. 2009-11-26 [2017-06-0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