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舞獅

比賽中的南獅
比賽中的南獅
中文名稱




繁體舞獅
简体舞狮
日文名稱




日文汉字獅子舞
假名ししまい
韓文名稱




谚文사자무
韩文汉字獅子舞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Múa sư tử
漢喃文.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𦨂獅子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狮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传统舞蹈
序号
108
编号项目
III-5
登录
2006年

舞獅是一種東亞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於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台灣、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琉球都能找到。然而,各地獅子的樣貌,皆是對獅子形態宛然不同的藝術詮譯。在台灣稱「弄獅」、在日本稱「獅子舞」。


一般認為,中國獅子的引入發生於中國歷史上的時期(公元1世纪)。天竺、獅子國的外使朝貢,使宮庭的藝術部門有了發揮機會。隨之,模仿真獅的藝術應機而生;可見漢史書《漢書禮樂誌》、唐史書《通典》、《舊唐書‧音樂誌》、《樂府雜錄.龜茲部》都有文字描述。白居易《西涼伎》詩中有提及獅子舞是西涼舞種之一支。[1]


時至明、清,這項表演藝術經常與武術及武館相聯。表演者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在鑼鼓音樂下,作出仿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


日本本島土的獅子舞,據說引入自中國。實際年份尚待考核。朝鮮半島,亦有舞獅,但與中日獅子在技法上又有差異。


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受到大力推廣。但中国大陆的民间舞狮实际已经日渐减少。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的中國城或華人街,每年舞龍、舞獅都是必備的節目。


二十世紀中以前,舞獅經常被連繫上地下組織。社會一般家庭對舞獅等抱持負面態度。但二十世紀中後期,通過諸如香港邵氏電影「南北獅王」、少林小子、黃飛鴻等電影,以及舞獅的國際化而逐漸扭轉其形勢。如今已成不少香港、臺灣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




目录





  • 1 起源

    • 1.1 「獅子」即是「師子」,是一種來自西域的動物


    • 1.2 獅子是來自西域的貢品


    • 1.3 舞獅起源於北魏


    • 1.4 北周《太平舞》記載舞獅元素



  • 2 漢文化中的舞獅

    • 2.1 北獅


    • 2.2 南獅


    • 2.3 閩海獅


    • 2.4 台灣客家獅



  • 3 中國少数民族的舞狮

    • 3.1 河南沈丘回族文獅舞


    • 3.2 田陽壯族舞獅



  • 4 日本本土獅子舞

    • 4.1 神樂系獅子舞


    • 4.2 風流系獅子舞



  • 5 琉球獅子舞


  • 6 韓國舞獅


  • 7 越南舞獅


  • 8 藏族雪獅舞


  • 9 馬來西亞舞獅與高樁舞獅


  • 10 把中國舞獅列入北京奧運項目


  • 11 流行文化

    • 11.1 電影



  • 12 參見


  • 13 参考文献


  • 14 外部链接




起源




位在臺中市潭子區的拳兒兩廣醒獅團。


舞獅起源眾說紛紜。


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紥獅子及鑼鼓驅走怪獸,演化成為舞獅。[來源請求]


較為可靠的說法是,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貌、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於民間。史書中,《漢書禮樂誌》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2]。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學者葉德平引述典籍梳理了舞獅起源各種說法:



「獅子」即是「師子」,是一種來自西域的動物


傳說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座騎,與「四靈」之一的麒麟一樣,同是辟邪去惡的靈獸。因此,每逢喜慶之時,人們總愛舞動牠們,祈求神明庇佑。[3]



獅子是來自西域的貢品


據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葉德平先生說,現存史籍之中,有關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初年。據《漢書·西域傳》說,漢代文帝、景帝之時,「師子」與「钜象」、「大雀」等動物,都被視作奇珍異獸進獻漢廷。而這些西域貢品都被「養食於外囿」(於園子裏飼養)。其後的《後漢書》曾多次記錄月氏、疏勒國等進獻獅子。按理推論,獅子既被視之為奇珍異獸,當為中土所無之物,故獅子應是來自西域。[3]



舞獅起源於北魏


雖然漢代已有獅子的足跡,然而舞獅活動卻要在五百多年後的北魏時期(386-534年)才見蹤影。據北魏人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成書於547年)卷一記載,洛陽長秋寺佛像出遊的時候,師子作為「辟邪」靈物,「導引其前」,為後面「吞刀吐火」的雜耍伶人及佛教儀隊開路。這是獅子表演的最早記載,然而卻沒有說明表演的具體模式。而最早有清楚記載的,當是北周武帝的《太平樂》。



北周《太平舞》記載舞獅元素


北周武帝時期(543-578年)出現了一種類似今日舞獅的表演,名叫《太平樂》。《太平樂》,又稱為「五方師子舞」,在《舊唐書》卷三十三有詳細的記載:人們會用獸毛編織成獅子的模樣,然後居於其中,模仿獅子的跳躍起伏表演。同時,還會有兩個伶人「持繩秉拂」逗弄獅子活動。這些道具、動作與逗弄者(類似今日的「大頭佛」),正是現代舞獅的基本元素。[3]



漢文化中的舞獅




英國首相文翠珊為舞獅點睛


今天漢族的舞獅主要分南獅、北獅兩種。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將二者融合的舞法,主要是採用南獅的形象、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另外閩南民系有獨特的「閉口獅」,並傳至臺灣。


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行,把硃砂塗在獅的眼睛上,象徵給予生命。



北獅




北獅


北獅,由身穿傳統服飾的人帶領,手拿綁有彩帶的獅球。造型酷似真獅的北獅,今時今日獅頭由玻璃纖維或木頭製造,而獅身披毛呈金黃、橙、紅色,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


一般來說二人舞一頭獅子,但若是小北獅則是一人。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主要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傳統而言利用踩球、搖板、板凳等道具。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如今,舞北獅已經成為中國的運動項目,並有香港發展的套路比賽。



南獅




南獅:佛山樁獅




大头佛


南獅又稱醒獅廣東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功架。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獅子神態,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臉譜作鑒,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眼簾、嘴和耳朵都可動。跟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許多的獅頭會有LED的裝飾,可以隨意開關。


南獅的獅頭,有人說來自年獸的造形。南獅的獅頭還有一隻角,早年甚至以鐵制做,舞者身備利器,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


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而鹤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


傳統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羽獅」、「張飛獅」之分。「劉備獅」通常都走在中間,而顏色則常為金色。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根據劉備、關羽、張飛的性格而異。


農曆新年時,舞獅隊會在嘈吵的炮仗聲中每門每戶拍門求利是。舞動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傳統上,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葵扇帶領。舞獅的花樣很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台等等;舞者透過表現自己的樁功,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扎扎實實的下盤功夫和熟練的配合。按传统习俗,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採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中「採青」最為常見,而採青又可以分為地青和高青等。也因為舞獅的多變性和自由性,慢慢成为中国舞狮表演的传统项目之一。


旧时[何时?]华人舞狮庆贺店铺开张或者新年庆祝,採青是必备项目。採青一般是由舞狮队负责。採青中的「青」用的是唐生菜,相傳“採青”原來是有“反清復明”之意[4],因此以青代表生菜以示忌讳。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因生菜跟“生財”諧音,也有“生猛”之意。採走生菜进入店铺,象徵店铺自开张以后生意兴隆。


為了增加娛樂性,會把生菜及利是于店内天花或者门上高高地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回,表現猶豫,然後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採青時,舞狮队需要借助凳子或者椅子攀高采摘,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上大腿(獅頭者站在獅尾者大腿上),夾腰(獅頭者雙腳夾在獅尾者腰間),上杆(爬上竹杆),但如電視台等在新年庆典則可能採用梅花桩替代凳、椅。


南獅比賽種類可分為高椿獅藝競賽和傳統獅藝競賽,其中較主流的為高樁(梅花樁-經過高低不一長木樁)獅藝的比賽。


馬來西亞、中国大陸、香港、澳門和美國等地,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醒獅大賽。而較有著名的國際比賽有兩年一度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而則是現時比賽必有的項目。


與此同時,在治喪的時候,同樣可以舞獅拜祭先人,治喪之用的會稱之為孝獅,又稱「馬超獅」。[5]在香港,只會在新界圍村、社團、武術界或舞獅界有人離世時才會舞孝獅,一般是在地位較高的人離世後,弟子或後輩便會在逝者出殯時舞孝獅,表達最崇高敬意。孝獅有別於一般舞獅,孝獅的顏色以白色為主,舞獅隊成員也需要穿上白衣白褲及黑鞋。在舞孝獅時,獅子亦不能像平日般昂首舞動,而是要演繹悲傷情緒,低頭緩慢跪行至靈堂拜別及瞻仰遺容。[6]



閩海獅


閩海民系的舞獅見於福建、海陸豐及台灣南部,又稱「青獅」、「金獅」,跟其他中式醒獅不同,獅頭沒有裝飾皮毛,色彩非常豐富,眼睛有神,額上飾有粗眉毛、鏡子或八卦,眼睛和嘴巴沒有活動機關,故被稱為「閉口獅」。台灣舞獅以新竹為界分北部獅、南部獅,北部開口獅(金獅)流行於台灣北部,嘴部開口很大可閉開自如,因其嘴巴是篩子所做成,故又稱竹敢仔獅,或「開口獅」。台灣南部獅又俗稱「弄獅」或「雞籠獅」,獅頭一體成形,嘴巴固定不能隨意,由於其造型與古農村飼雞的竹籠非常相似, 故又有人稱為「雞籠獅」,現今舞獅團, 也都以「雞籠獅」或「閉口獅」來稱之。


閉口獅的外形其他中式醒獅的在舞步上、樂器和節奏都不同,多用。



台灣客家獅


台灣客家人的舞獅,獅頭呈方盒狀者,嘴巴可自由開合,因其獅頭用木頭做成,嘴巴的形狀如四方形之木盒,故有人稱「盒仔獅」,或「客仔獅」。在台灣桃竹苗客庄的客人獅,為開口獅。



中國少数民族的舞狮



河南沈丘回族文獅舞


舞狮起源于波斯,而回族舞狮则是最正宗的本民族文化。每逢大時大節皆會巡街演出,文獅舞有人民厭倦戰亂及渴望和平的寓意。除了獅子,舞者更會扮演不同的野獸,如麒麟、獨角虎、雌獅子、小獅子,而樂手會以波斯螺号和鼓、鑼、鈸、鑔等搞擊樂器伴奏著。



田陽壯族舞獅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民間流傳的壯族舞狮。



日本本土獅子舞




日本的神樂系獅子舞


日本的舞獅名為「獅子舞」(日语:獅子舞ししまい Shishimai),是每年正月用以驅邪除魔的宗教儀式,後來發展成傳統技藝。



神樂系獅子舞


神樂系獅子舞以西日本為中心分佈在全國各地。是古老的奏樂舞技藝,一般以太鼓及篠笛伴奏。大致分為二人舞動的「大獅子舞」、一人舞動的「中獅子舞」,及一人單手舞動小木偶獅子的「小獅子舞」,獅子頭稱為「獅之冠」,通常全木製,加上白色和紙作裝飾,近代也有改用發泡膠製的獅子頭。被認為是中國舞獅文化傳入日本發展而成的。



風流系獅子舞



風流系獅子舞主要集中分佈在關東和日本東北地區。通常是三個帶著面具頭飾的舞者為一組表演的。每一個舞者負責扮演一頭動物,有的是三頭獅子一組,有的是一頭獅子加兩頭鹿或兩野豬一組,也有的是三隻老鼠一組,三個舞者會把太鼓捆綁在腰間,配合擊鼓節奏起舞。




韓國北青舞獅



琉球獅子舞


琉球群島各地均有流傳不同的獅子舞文化,由兩個舞者操縱一頭獅子,配合傳統奏樂而舞動。



韓國舞獅


韓國的傳統舞獅,同樣是農曆新年驅邪除魔的儀式,後來發展成慶祝歲旦的活動。韓國舞獅主要分面具戲舞獅和北青舞獅朝鲜语북청사자놀음




越南舞獅


北青舞獅朝鲜语북청사자놀음是由兩個或三個舞者以服裝操縱,獅頭掛有鈴鐺,此傳統在韓國北青郡自古傳承,朝鮮戰爭時期,北青郡的舞者努力保護此傳統,並帶到南部。目前被指定為韓國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5號。



越南舞獅




藏族雪獅舞


越南舞獅的造型鮮豔,近似中式南獅。



藏族雪獅舞


雪獅被藏族人所崇拜,舞雪獅是藏傳佛教的吉祥象徵。一般的雪狮舞蹈由兩名引獅童與一頭雪獅(兩名藏族武士舞動)組成。



馬來西亞舞獅與高樁舞獅


舞獅來到現代取得耀眼的發展,尤其在華裔佔據總人口約23%的馬來西亞。舞獅傳入馬來西亞有百餘年的記載,從1980年代起,本地獅藝前輩發起組織總會,匯集各路獅藝豪傑,研製比賽規則,同時首開先河,自創高樁舞獅,傳揚四海,成為現今全球舞獅團體的主要學習技藝。[7]


雪隆龍獅聯合會在1983年首創舞獅比賽后,大馬獅藝活動漸漸蓬勃。大馬舞獅各地舞獅比賽數目從1970年代的不超過10場,到目前超過百場大大小小的比賽,獅藝發展可見一斑。[8]


出生于首都吉隆坡的蕭斐弘創造了高樁舞獅,讓舞獅表演從平面二維移動模式,擴展至三維移動,最大化舞獅表演空閒,展現出獅的活躍與敏捷。


蕭斐弘在70年代開始參與獅隊,並在1992年因與麻坡關聖宮領導層理念相同,決定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幕後推手,把將馬來西亞本土獨特的高樁舞獅文化發揚光大,容納國内多元民族參與,推向國際舞台。[9]由此,高樁舞獅除了成爲馬來西亞國產文化名牌,也充分展現出華人文化道地化爲國族文化的例子。蕭斐弘在2009年被提名為國家文化人物,這是續繼陳徽崇和沈慕羽後,第三名享有這項殊榮的大馬華裔。[10]


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Genting World Lion Dance Championship)是由馬來西亞雲頂娛樂城和雪隆龍獅聯合總會聯合主辦。自1994年開辦,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世界性醒獅大賽。每一屆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好手前來競賽。


關聖宮獅隊在國內外獅賽榮獲多次冠軍,有世界獅王的美譽。2015年11月1日,該隊在雪蘭莪州首府莎阿南市IDCC會展中心開幕儀式上以120米“高樁舞獅”表演,創造了世界最長高樁舞獅記錄,並已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確認。[11]


關聖宮獅隊隨後系統化教材,向全球推廣馬來西亞高樁舞獅技術,在2010年成立國際關聖宮同盟會,會員獅團遍佈東南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美國、加拿大、德國、澳洲等地。[12]


馬來西亞政府於2007年,宣佈高樁舞獅為「國家文物遺產」,鼓勵及表揚國內的文化活動。[13] 大馬多個國内組織積極申請高樁舞獅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包括麻坡關聖宮龍獅團,如今已在全球包括美國、英國、中國與菲律賓等國,取得百萬個簽名聯署。[14]此外,檳威華團聯誼會於2018年8月14日舉辦活動,推動大馬高樁舞獅申請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15]



把中國舞獅列入北京奧運項目


2004年,國際龍獅總會第一副主席、馬來西亞龍獅總會總會長梁溧棠受記者訪問時稱[16],該會正努力爭取72個國家的代表認同將舞獅列入2008年的北京奧運項目,該會在2004年4月19日為止已經獲得36個國家的支持。


國際龍獅總會的總會長張發強也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



流行文化



電影


  • 1977年《少林小子》,郭南宏執導

  • 1984年《少林小子》,張鑫炎執導

  • 1986年《南北少林》

  • 1992年《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 2012年韓國組合Big Bang音樂片《Fantastic Baby》

  • 2014年《鐵獅玉玲瓏》

  • 2014年《狮神决战》(新加坡)

  • 2014年《大舞獅一关聖宫》(马来西亚)


參見


  • 舞龍

  • 舞麒麟

  • 舞貔貅

  • 僵獅子


  • 北京犬、拉薩犬


参考文献




  1. ^ http://gb.cri.cn/3601/2004/05/27/882@174607.htm 白居易诗中的乐貌舞容


  2. ^ (唐)杜佑通典卷第一百四十六:“太平樂亦谓之“五方獅子舞”。狮子挚兽,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国)等国”


  3. ^ 3.03.13.2 葉德平:〈獅子麒麟聊比肩——漫談獅子舞〉. 2016-12-16. 


  4. ^ 傳統「採青」有反清復明的說法,「青」代表清朝,「採」有拿掉的意思。


  5. ^ 【零秘密】香港盛行另稱馬超獅 舞孝獅 拜別長輩. 中国报. 2017-04-22. 


  6. ^ 【罕見喪禮】白事舞孝獅要頭耷耷 送別德高望重圍村人. 蘋果日報. 2018-04-05. 


  7. ^ 陳紫菀. 大馬獅藝之路獅藝發力爭列文物遺產. 大馬東方日報. 2015年2月8日13時40分.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8. ^ 陳紫菀. 大馬獅藝之路獅藝發力爭列文物遺產. 大馬東方日報. 


  9.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马来西亚狮王萧斐弘.从痴迷舞狮到亲手制作舞狮……. 大馬星洲日報. 2018年2月11日. 


  10. ^ 蕭斐弘. TEDxPetalingStreet HQ. 


  11. ^ 马来西亚高桩舞狮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國新聞網. 2015年11月02日.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2. ^ HUAPLUS, 麻坡关圣宫,马来西亚小城走出的世界龙狮王, [2019-02-09] 


  13. ^ 陳紫菀. 大馬獅藝之路獅藝發力爭列文物遺產. 大馬東方日報. 2015年2月8日13時40分 [2019年2月9日].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4. ^ 国际高桩舞狮赛-麻坡关圣宫夺冠. 大馬中國報. 2018年12月28日 [2019年2月8日]. 


  15. ^ 檳威華團聯誼會護航教育 高樁舞獅義演14日見. 大馬光明日報. 2018年8月1日. 


  16. ^ 馬來西亞華文報《星洲日報》2004年4月19日的報導。



外部链接





  • The International Lion Dance Community

  • 獅子舞

  • 사자춤

  • 한국 사자무의 변천사 (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Sajeamu )

  • 醒獅

]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