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地中海戰役的一部分

Toulon 1942.jpg
從空中俯瞰土倫港中被鑿沉的法國艦隊:圖中有左至右依序為史特拉斯堡號、柯爾貝爾號英语French cruiser Colbert (1928)、阿爾及利亞號、馬賽曲號英语French cruiser Marseillaise (1935)






日期1942年11月27日
地点法國土倫
结果
維希法國成功鑿沉77艘艦艇;納粹德國行動失敗;自由法國與英國接收維希法國艦艇失敗。
参战方

Flag of Philippe Pétain, Chief of State of Vichy France.gif 維希法國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
指挥官和领导者

Flag of Philippe Pétain, Chief of State of Vichy France.gif讓·德·拉波爾德英语Jean de Laborde
Flag of Philippe Pétain, Chief of State of Vichy France.gif安德烈·馬奎斯英语André Marquis

納粹德國 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兵力

  • 3艘戰列艦

  • 7艘巡洋艦

  • 18艘驅逐艦

  • 13艘魚雷艇

  • 6艘輕護衛艦

  • 21艘潛艦

  • 9艘巡邏艦

  • 19艘輔助艦

  • 1艘訓練艦

  • 28艘拖船

  • 4艘起重船

  • 39艘小型船隻



  • 4個作戰團

  • 1個摩托化營


伤亡与损失

  • 3艘戰列艦鑿沉

  • 7艘巡洋艦鑿沉

  • 15艘驅逐艦鑿沉

  • 3艘驅逐艦被德軍擄獲

  • 13艘魚雷艇鑿沉

  • 6艘輕護衛艦鑿沉

  • 12艘潛艦鑿沉

  • 4艘潛艦被德軍擄獲

  • 9艘巡邏艦鑿沉

  • 19艘輔助艦鑿沉

  • 1艘訓練艦鑿沉

  • 28艘拖船鑿沉

  • 4艘起重船鑿沉

  • 39艘小型船隻被德軍擄獲

  • 12人被殺

  • 26人受傷



  • 1人受傷

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是指發生於1942年11月27日,法國海軍艦隊在土倫英语Military port of Toulon的集體自沉行動。


當同盟國侵略法屬北非後,维希法國主要人物弗朗索瓦·達爾朗叛逃至聯軍,使納粹德國方面開始懷疑维希政權的中立性。為了消除法國艦隊的威脅,德國元首希特勒下令策畫安東行動英语Case Anton,旨在和意大利迅速占領維琪法國,以及強化納粹德國在非洲的主控權。德國軍方也在1942年11月19日執行里拉行動,旨在迅速擄獲在土倫的大型艦隊,並在行動後將艦艇轉交給義大利海軍,以免這些艦隊倒向聲望逐漸提高的自由法國政權。


然而,德軍的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維琪海軍將領成功地將77艘艦體鑿沉,而大型艦體則是全部鑿沉,德軍只擄獲39艘小型船隻,其中大多數已遭破壞或解除武裝,僅少數潛艦與1艘水面艦隻順利逃往北非並倒向盟軍。此次行動標誌著维希法國失去最後一個權力的象徵,以及其與德國間的信譽。




目录





  • 1 背景


  • 2 序幕

    • 2.1 政治考量


    • 2.2 技術和戰術考量



  • 3 里拉行動


  • 4 戰後


  • 5 沉沒艦隻

    • 5.1 戰列艦


    • 5.2 水上飛機母艦


    • 5.3 重巡洋艦


    • 5.4 輕巡洋艦


    • 5.5 驅逐艦


    • 5.6 魚雷快艇


    • 5.7 潛艦



  • 6 參見


  • 7 註腳


  • 8 參考書目


  • 9 延伸閱讀


  • 10 外部連結




背景


自法國本土於1940年淪陷與投降後,法國被分割成兩部分,一方為法國西部和北部的德國占領區,另一方為法國南部的自由區,此區域由維琪法國管理。在停戰協定中規定,需將大部分法國艦隊解除武裝,並只能條靠在母港內,不過這些軍艦仍由法國人控制。[1]英國最初擔心這一強大又先進的軍艦會落入敵人手中,遂於1940年7月3日派遣海軍襲擊凱比爾港[2],並在1940年9月23日發動達喀爾戰役,旨在消除法國艦隊的威脅。[3]


1942年11月8日,同盟國在法屬北非發動火炬行動。在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支持下,德懷特·艾森豪將軍成功與弗朗索瓦·達爾朗海軍上將達成秘密協議,同意若願意讓維希法國加入同盟國陣營,達爾朗本人自願讓出法屬北非的控制權。[4][5]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在得知情形後,立刻下令策畫安東行動英语Case Anton,其旨在迅速占領維琪法國,以及強化納粹德國在非洲的主控權。[6]



序幕



政治考量


自1942年11月11日起,納粹德國與維琪法國開啟雙邊談判,德方同意土倫仍由維琪法國掌控,並以此為堡壘,防禦盟國的入侵。納粹德國海軍指揮官雷德爾海軍元帥相信法國海軍官員將會履行停戰協定,不讓任何船隻落入他國手中。雷德爾認為應該利用法國船員中的反英情緒,讓他們願意與義大利人共同作戰;然而事實上,希特勒正策劃強行奪取法國艦隊,其打算讓德軍奪取法國軍艦,隨後將奪來的艦艇轉交給義大利;此計劃後來遭到一些德軍官員批評,但這些反對意見都被忽視。11月19日,該計劃執行命令正式發布。


然而在11月11日時,維琪官員注意到德軍與義軍開始包圍土倫,維琪法國海軍部長加百列·奥本英语Gabriel Auphan讓·德·拉波爾德英语Jean de Laborde安德烈·馬奎斯英语André Marquis下令:[7]


  1. 在不流血抵抗情況下,讓外國軍隊直接進駐法國海軍所有設施、空軍基地、建築物。

  2. 抵抗欲登上法國軍艦的外國軍隊,並與其他國家談判找到避難點。

  3. 如果前者皆被證明為不可行,那就必須鑿沉所有艦艇。

初步的命令是將軍艦鑿沉並使其傾覆英语Capsizing,但法方的工程師希望能在戰後恢復這些軍艦運作,試圖將命令改為在不傾覆情況下使艦隻下沉。11月15日,拉波爾德與奥本及貝當元帥會面,奥本私下勸拉波爾德帶領艦隊投靠同盟國陣營,但被拉波爾德拒絕。不久後,奥本辭去海軍部長一職。



技術和戰術考量


維琪法國方面,在表面上試圖討好德國,包括加強土倫港岸防能力,以保護土倫免受盟國的海上襲擊;但在這些工作的暗地中準備另一項計畫,包括以防止同盟國成功登陸為由,在軍艦設置鑿沉裝置。此時,在土倫的法國艦隊,主要由拉波爾德英语Jean de Laborde海軍上將與馬奎斯英语André Marquis海軍上將指揮。


在停戰協定下,法國軍艦應該將其油箱放空;但事實上,法方透過偽造報告和篡改儀表,設法儲存足夠的燃料,讓除了正在乾塢的讓·德·維埃納號巡洋艦英语French cruiser Jean de Vienne以外的其它軍艦有能力抵達北非。在剩餘的法國陸軍被德軍要求解散後,法國的船員們不得不把岸防設施和高射砲朝向德軍可能進軍路線,避免德方迅速地招集船員登上艦艇。


法方船員最初對盟軍入侵採敵視心態,但在普遍的反德情緒,以及關於達爾朗的叛逃傳聞,他們開始轉變立場,進而支持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史特拉斯堡號、柯爾貝爾號英语French cruiser Colbert (1928)福煦號英语French cruiser Foch凱爾桑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Kersaint上的船員們甚至喊起「戴高樂萬歲!起航!」(原文:Vive De Gaulle! Appareillage!)。11月12日下午,已倒戈到同盟國的的達爾朗向法方艦隊呼籲立刻叛逃並加入盟軍,這使得局勢緊張程度再度增加。


維琪法國軍方後來開始擔心英國或自由法國正在組織政變,這是因為在土倫的人民對盟國頗有好感,法方士兵和軍官敵視義大利人,認為他們是騙子與非法勝利者,並且蔑視德國人。在11日至26日期間,土倫發生許多逮捕和驅趕案件。拉波爾德與馬奎斯命令其下屬對維琪法國政權宣示忠誠,但亨柏蘭(Humbertand)與波蒂奧(Pothuau)兩位高級軍官拒絕宣示。船員們先是被拘留在船上,當他們被允許上岸時,將受到軍團秩序部門英语Service d'ordre légionnaire的人員全程監控其是否有抵抗意圖。



里拉行動


德國軍方後來策畫里拉行動(Operation Lila),其旨在迅速擄獲在土倫的法國艦艇,主要執行單位為德國第7裝甲師,另外還有其他部門單位加入支援。共分成包含2個裝甲團的4個作戰團,以及1個來自親衛隊第2師麾下的摩托化營。為防止法國海軍單位鑿沉艦艇,德國海軍另派出貢普里希(Gumprich)分遣艦隊前來支援。[8]


1942年11月19日,德軍正式執行里拉行動,並預定在11月27日完成任務。土倫東方推進的德軍,預定依序占領拉馬爾格堡(Fort Lamalgue)、馬奎斯英语André Marquis海軍上將的總部、莫里隆(Mourillon)兵工廠。從西方進入的德軍,則佔領城內主要兵工廠及岸防設施。在此同時,德國海軍艦隊於土倫港外巡邏,阻止試圖離港的法方軍艦,同時在港外設置許多水雷。


德軍的戰鬥群在1942年11月27日凌晨4點進入土倫市區,並持續向港口推進,途中只遇到微弱和零星的抵抗。凌晨4點30分時,德軍迅速逮捕馬奎斯,但卻沒能阻止住其總參謀長羅賓(Robin)海軍准將通報多爾農(Dornon)海軍准將的舉動。這次襲擊對維希軍官們出乎意料,然而多爾農已將鑿沉的命令轉發至位在旗艦史特拉斯堡號上的拉波爾德英语Jean de Laborde海軍上將。拉波爾德在收到通報後雖然感到措手不及,但仍轉達各艦準備鑿沉的命令,並下令各船員可對靠近艦艇的未授權人員開火。[9]


20分鐘過後,德軍佔領兵工廠,並開始用機槍掃射港內的法國潛艇,然而這舉動使一些法方潛艇決定潛至較深的海域鑿沉。在此期間,卡薩布蘭卡號英语French submarine Casabianca (Q183)離開停泊處,偷偷地溜出港口,並於5時40分下潛,之後逃到阿爾及爾。


德軍方面在推進至兵工廠後突然迷路,導致進攻時程被推遲1小時;當抵達海軍基地大門時,大門衛兵並沒有向德軍開火,反而以出示證件為由,拖延德軍推進時程。5點25分,德軍戰車抵達海軍基地,史特拉斯堡號上也同時向港內各艦下達「鑿沉!鑿沉!鑿沉!」的無線電訊號與視覺信號,並派出小艇撤離艦上船員。法方船員撤離後,艦上的工作小組便開始放置爆破炸藥,同時打開艦底的海水閥,使海水開始湧入艦體。


6點45分,德法雙方在史特拉斯堡號與福煦號周遭發生戰鬥,1名法方指揮官在戰鬥中喪生,另有5名船員受傷。後來法軍開始利用艦上的火炮對付德國坦克,迫使德軍試圖透過談判來解決一切。德方要求拉波爾德投降,但拉波爾德卻回應他麾下的軍艦已準備沉沒了。


史特拉斯堡號起初坐沉海底,該艦艦長隨後下令點燃炸藥,炸毀艦上的主要武器和重要機械設備,同時還點燃了燃料庫,導致史特拉斯堡號完全損毀。數分鐘後,柯爾貝爾號巡洋艦也引爆炸藥而炸毀。在前兩艦爆炸後,德軍立刻派人登上阿爾及利亞號,試圖以自行鑿沉不符合停戰協定的理由勸艦上的法方人員停止爆破艦體,然而法方人員仍點燃艦上炸藥,炸毀整個船體,其大火燃燒20天之久。




炸毀並傾覆的馬賽曲號英语French cruiser Marseillaise (1935)




數名德國裝甲兵英语panzertruppen正看著前方燃燒的法國艦體,該艦有可能是柯爾貝爾號英语French cruiser Colbert (1928)


同一時間,馬賽曲號英语French cruiser Marseillaise (1935)的艦長下令傾覆英语Capsizing船體,並點燃炸藥將其炸毀。德國部隊試圖向馬賽曲號的人員請求登艦,但後來被拒絕了,而德方也未更進一步地強行登艦。馬賽曲號最後在爆炸中緩緩沉入海底,其船體燃燒7天之久。


杜布雷號英语French cruiser Dupleix上,德軍成功地強行登上艦艇,並將艦上的船員趕下船,以及將艦內的海水閥關閉;但艦長莫羅(Moreau)下令將引信縮短並點燃,以引爆放置在主炮塔內的炸藥。當炸藥爆炸後,莫羅下達最後撤離命令,艦上的法國人與德國人都迅速逃下船。隨後艦上的魚雷儲藏庫被點燃引爆,使艦體燃燒10天之久。[10]


德軍後來成功登上停放在乾塢的讓·德·維埃納號英语French cruiser Jean de Vienne,將艦上的炸藥移除,但無法關上海水閥以阻止湧入的海水,最後該艦沉沒並阻塞乾塢。另一艘在乾塢中,於凱比爾港海戰中嚴重受損的敦克爾克號,其艦長最初拒絕鑿沉艦體,但最後被拉加利索尼埃號英语French cruiser La Galissonnière的人員說服。原本在戰前已補好被英國魚雷炸出大洞,但艦上的船員現在又將其鑿開,並用炸藥炸毀艦上的重要機械設備。當敦克爾克號爆炸後,拉加利索尼埃號上的人員再度說服讓·德·維埃納號上的法方船員,使其開始鑿沉艦體。


普羅旺斯號與塔斯特指揮官號上的指揮官以閒聊的方式拖延德國指揮官,讓2艦有足夠的時間完全沉沒。


同樣相似的情景,也發生在港內的驅逐艦和潛艦上。德軍最後擄獲3艘被解除武裝的驅逐艦、4艘嚴重受傷的潛艇、3艘民用船隻,以及沒有價值的準無畏艦孔多塞號和被解除武裝的讓·巴爾號(該艦於1936年被改名為海洋號)。



戰後


德軍的里拉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維琪法國軍方成功鑿沉77艘艦艇,包括3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13艘魚雷艇、6艘輕護衛艦、12艘潛艦、9艘巡邏艦、19艘輔助艦、1艘訓練艦、28艘拖船、4艘起重船。39艘小型船隻被德軍擄獲,其中大多數已遭破壞或解除武裝。一些主要艦艇在大火中燃燒數天之久,而軍艦上的漏油也嚴重地污染整個海港,使該區域至少2年不能供人游泳。


一小部份的潛艦忽視鑿沉命令,並逃到法屬北非;卡薩維安卡號(Casabianca)與鼠海豚號(Marsouin)逃至阿爾及爾,光榮號(Glorieux)逃至瓦赫蘭,鳶尾花號(Iris)逃至巴塞隆納,金星號(Vénus)最終在土倫港的入口處鑿沉。另有一艘水面艦艇萊昂諾爾·菲涅爾號(Leonor Fresnel)設法逃離並抵達阿爾及爾。


夏爾·戴高樂事後嚴重批評維希海軍將領不下令艦隊逃至阿爾及爾。維希政權失去最後一個權力的象徵,以及其與德國間的信譽。雖然德國海軍人員隊這場戰役非常失望,但阿道夫·希特勒則以法國艦隊的威脅被消除,宣稱安東行動英语Case Anton是成功的。[8]艦隊的破壞同時也表示維希軍方在經過凱比爾港海戰與達喀爾戰役後,仍高度否定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海軍與英國的邱吉爾政權。


義大利方後來試圖搶救大多數被鑿沉的巡洋艦,船體完整的就將其維修至能戰鬥的狀態,不然就拆解報廢。讓·德·維埃納號與拉加利索尼埃號後來被義大利人分別改名為FR11號與FR12號,但是由於聯軍的空中轟炸阻止艦體修復工程,而義大利國內也長期缺乏燃料,所以這些軍艦要供義方使用是不太可能的事。義大利人員後來還搶救5艘勇敢級驅逐艦英语Le Hardi-class destroyer


普羅旺斯號上的2門34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被轉移至濱海聖芒德里耶當作岸防炮,取代被法方破壞的火砲。1944年,這些340公釐45倍徑1912年式火砲英语340mm/45 Modèle 1912 gun後來在龍騎兵行動抵抗聯軍登入達1星期之久。[11]



沉沒艦隻




法方軍艦在戰鬥時於港內的位置。


以下為在事件中成功鑿沉的法國艦艇:[12]



戰列艦


史特拉斯堡號(旗艦)、敦克爾克號、普羅旺斯號



水上飛機母艦


塔斯特指揮官號



重巡洋艦


杜布雷號英语French cruiser Dupleix福煦號英语French cruiser Foch、阿爾及利亞號、柯爾貝爾號英语French cruiser Colbert (1928)



輕巡洋艦


馬賽曲號英语French cruiser Marseillaise (1935)讓·德·維埃納號英语French cruiser Jean de Vienne拉加利索尼埃號英语French cruiser La Galissonnière



驅逐艦


山貓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ynx獵豹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Guépard瓦爾密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Valmy凡爾登號芬蘭語FS Verdun (1929)沃邦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Vauban鷹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Aigle鶻鷹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Gerfaut禿鷲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Vautour沃克蘭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Vauquelin凱爾桑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Kersaint卡沙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Cassard (1933)塔爾圖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Tartu倔強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Indomptable莫加多爾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Mogador沃爾特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Volta獅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ion豹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Panthère虎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Tigre



魚雷快艇


水龍捲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Trombe波爾多人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Bordelais勒馬爾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e Mars拉帕爾姆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a Palme勇敢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e Hardi刺劍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Fleuret機敏號英语Le Hardi-class destroyer馬木路克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Mameluk頭盔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Casque冒險家號英语French destroyer Le Flibustier旋風號英语Le Hardi-class destroyer西洛可風號芬蘭語FS Siroco (1925)巴榮納人號英语La Melpomène-class torpedo boat



潛艦


海妖號波蘭語Sirène (1925)仙女號波蘭語Naïade (1925)西提斯號波蘭語Thétis (1927)鑽石號法语Classe Saphir凱門鱷號波蘭語Caïman (1927)可畏號法语Redoutable (Q136)帕斯卡號法语Pascal (Q138)亨利·彭卡瑞號法语Henri Poincaré (Q140)菲涅耳號法语Fresnel (Q143)阿刻戎號法语Achéron (Q150)維納斯號英语French submarine Vénus (Q187)極光號英语Aurore-class submarine復仇者號法语Vengeur (Q137)希望號法语L'Espoir (Q167)加拉蒂亞號波蘭語Galatée (1925)



參見


  • 公海艦隊自沉事件

  • 凱比爾港海戰


註腳




  1. ^ Eberhard, p. 55-58.


  2. ^ Robertson & Dent, p. 25.


  3. ^ Max, p. 357.


  4. ^ Eisenhower, p. 99–105.


  5. ^ Eisenhower, p. 107–110.


  6. ^ Ernst Schramm, p. 1339.


  7. ^ William, p. 1000.


  8. ^ 8.08.1 Deist, p. 827.


  9. ^ Nico, p. 21.


  10. ^ John & Jordan, p. 191.


  11. ^
    OTHER D-DAY: THE INVASION OF SOUTHERN FRANCE, THE. Sea Classics. 2004 [2010-11-13]. 



  12. ^
    Position des bâtiments au matin du 27 novembre 1942, Netmarine.net (法文)




參考書目



  • Eberhard, Jäckel. La France dans l'Europe de Hitler. Paris: Fayard. 1968. ASIN B0045C48VG (法语). 


  • Robertson, Stuart; Dent, Stephen. Conway's The War at Sea in Photographs 1939–1945. London,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7. ISBN 978-1-84486-045-6. 


  • Max, Gallo. Une histoire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Pocket. 1940. </ref>


  • Eisenhower, Dwight D. Crusade in Europe.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48. OCLC 559866864. 


  • Ernst Schramm, Percy. Kriegstagebuch des OKW. 1942. ISBN 3-8289-0525-0. 


  • Shirer, William.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Torino: Giulio Einaudi Editore. 1963. ISBN 978-1451651683. 


  • Nico, Sgarlato. Eserciti nella Storia. L'autoaffondamento di Tolone. 


  • John, Jordan; Jean, Moulin. French Cruisers: 1922-1956. Seaforth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848321335. 


  • Deist, Wilhelm; 等. 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19-822884-8. 


  • Noguères, Henri. Leur aventure. Le suicide de la flotte française à Toulon, (27 novembre 1942). A120/121. J'ai Lu. 1966. ISBN B003V0EM9Q (法语). 


  • Albert, Marvin. Toulon 1942 : la flotte Française se saborde. Opération Lila. Kensington Pub Corp. 1985: p.1983. ISBN 9780821715727.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 Antier, Jean-Jacques. LA FLOTTE SE SABORDE. - Toulon 1942. Presses de la cité. 1992. ISBN 9782258032699 (法语). 


  • Kowark, Hannsjörg. Hitler et la flotte française - Toulon 1940-1944. Marines Editions. April 1998. ISBN 9782909675381. 


  • Saibène, Marc. Toulon et la Marine 1942 - 1944. Bourg en Bresse: Marines édition. 1992. ISBN 9782909675022 (法语). 


  • de Laborde, Jean. Rapport officiel sur le sabordage de la flotte. 


延伸閱讀



  • H. P. Willmott. The Last Century of Sea Power: From Washington to Tokyo, 1922–1945.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253004093. 


  • Aron, Robert. « Le sabordage de la flotte, 27 novembre 1942 ». Les grands dossiers de l' histoire contemporaine 2. Paris: Librairie académique Perrin, C.A.L. 1964: p.223–239. ASIN B002CFIUXK (法语).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 Varillon, Pierre. Le sabordage de la flotte: Toulon, 27 Novembre 1942. Amiot Dumont. 1954 (法语). 


  • Piernic, André. L'héroïque sabordage de la flotte française: Toulon, 27 novembre, 1942. Éditions de l'Ile de France. 1945. ASIN B003WPEQ00. 


  • Auphan, Gabriel. L'honneur de servir: Mémoires 1. France-Empire. 1978. ASIN B0000E8DZ2 (法语). 


  • Coutau-Bégarie, Hervé; Huan, Claude. Lettres et notes de l'Amiral Darlan. Economica. 1992. ISBN 978-2717822632 (法语). 


  • Le Corbeille, Jean. La flotte aurait pu quitter Toulon, mais… 2. pas d'édit. 


  • Michal, Bernard. Les grandes énigmes de la résistance. les Amis de l'Histoire. 1968 (法语). 


  • Vuillez, Albert. Les vingt derniers jours de la flotte. Presses de la Cité. 1963. 


外部連結




  •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Adolf Hitler's Letter to Marshal Petain Announcing Decision to Occupy Toulon


  • battleships-cruisers.co.uk vintage photographs

  • photographs by the RAF


  • (法文) Sabordage de la Flotte le 27 novembre 1942 photographs of the scuttling

坐标:43°06′45″N 5°54′25″E / 43.11250°N 5.90694°E / 43.11250; 5.90694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