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臺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22°19′30″N 114°11′22″E / 22.3250°N 114.1894°E / 22.3250; 114.1894





宋王臺石碑


宋王臺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涌的一塊紀念石碑,相傳是南宋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其弟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南逃流亡到此,後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個字。「宋王臺」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稱「聖山」的小山上,[1]即後來的啟德機場客運大樓一帶,「宋王臺」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現址放置。


公園現址於1959年底正式落成,香港政府認為石刻宜稱「皇」,因「王」沿元朝修宋史之謬,故旁邊街道稱「宋皇臺道[2]。後來,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鄰近宋王臺的屯馬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




目录





  • 1 歷史

    • 1.1 宋亡廣東


    • 1.2 英治初期


    • 1.3 二戰遭毀



  • 2 未來發展


  • 3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 4 宋皇臺道


  • 5 交通


  • 6 參見

    • 6.1 相關古蹟



  • 7 參考資料


  • 8 外部連結




歷史



宋亡廣東




被日軍破壞前的宋王臺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佔了襄樊、建康和臨安。宋度宗之長子恭帝顯被俘,而度宗另一兒子益王昰[3]則被朝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擁立為帝,是為端宗,其弟昺被封為衛王。蒙古大軍依舊窮追不捨,結果兩小末代皇兄弟被逼流亡。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護送下,他們經過海路先後途經泉州、潮州、惠州、廣州等地,最終逃至九龍官富場(即今九龍城附近),在此建立行宮。蒙古大軍仍死纏不放,繼續追逐到底。故他倆與隨行官員經淺灣(即荃灣)、秀山等地再次逃亡。途中,他們遇上颶風,端宗沉溺得病,最終在碙州(即今大嶼山梅窩地區)駕崩。衛王隨即繼位,是為帝昺,隨後轉至新會崖山。元兵追至,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負帝昺投海殉國,南宋亦正式宣告終結[4]。後來附近的民眾在一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岩上(相傳端宗常在岩下洞內休息),刻上「宋王臺」三個漢字。這座高35米、方圓約606米的巨岩被稱為「聖山」(Sacred hill),三面環陸地,東臨九龍灣。1807年(清嘉慶丁卯)重修。



英治初期


此外,昰昺二帝南逃期間,帝昰母楊太后(並非宋真宗之楊淑妃,而是宋度宗的楊淑妃)以愛女晉國公主(帝昰之妹)同行,後墮海溺斃,屍身找不回,於是為其鑄造金身以紀念,葬於今九龍城區,人稱「金夫人墓」。20世紀前,晉國公主墓塚原設於宋王臺西北不遠的小丘上,並建有一座大碑,後因興建聖三一堂而給湮沒。陳伯陶在1917年刊行的《宋臺秋唱》提及此墓塚「十年前碑址尚存,近因牧師築教堂於上,遺蹟湮沒矣。」


19世紀末期,宋王臺周圍因盜採石材以作建築材料,對古蹟造成威脅。香港立法局華人議員何啟支持九龍城居民發起的保存宋王臺運動,1898年8月15日在立法局提出動議,要求政府立法保存宋王臺古蹟。1899年,立法局通過《保存宋王臺條例》,禁止在宋王臺聖山採石。在20世紀初期,政府接受中國商人的捐款,環山築成石基,建成一個花園。這塊巨岩下面平滑,一半枕在山頂生成的大石上;其餘一半空虛,祇由一顆小石卵支撐。[5]






20世紀初期,聖山一帶的景象,其中山上的那塊巨石就是宋王臺。




二戰遭毀


在香港日佔時期,日軍擴建啟德機場,增建兩條成交叉的跑道。在1943年1月9日,由日本的宇津木法師領導祭祀,然後經多次爆破,炸毀了整塊巨岩,連帶在宋王臺後方的名勝珓杯石亦一併炸毀。但日軍擴建機場的工程尚未完工,日本已宣布投降,香港重光。




戰後工人由餘下的殘石中,切割出現今的宋王臺石碑


然而,二戰後空運需求增加,所以香港政府沒有終止擴建啟德機場的計劃,最終把聖山夷平,並在原址建造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後來在九龍街坊福利會的請求,由香港政府把巨岩殘骸整修並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在1960年開放。現在所見到的尺寸是原來的三分之一。


戰後初期,在香港居住的宋室後人會在宋王臺附近的酒樓舉行祭祀,並在會場擺放宋恭帝及宋帝昺的畫像。




未來發展


啟德發展計劃已預留啟德體育園區西部毗鄰宋皇臺道以北約5公頃的用地重置宋皇臺公園,該位置比宋王臺花園現址較接近宋王臺(聖山)原址,暫未有動工時間表。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宋王臺花園有一石碑刻有《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有中文及英文兩個版本,其中中文版碑文如下:



  宋皇臺遺址在九龍灣西岸,原有小阜名「聖山」者。巨石巍峨,矗峙其上,西面橫列元刻「宋王臺」牓書,旁綴「清嘉慶丁卯重修」七字。一九一五年,香港大學教授賴際熙籲請政府劃地數畝,永作斯臺遺址,港紳李瑞琴贊勷其事,捐建石垣繚焉。迨日軍陷港,擴築飛機場,爆石裂而為三,中一石摩崖諸字完整如故。香港光復後,有司仍本保存古蹟之旨,在機場之西南距原址可三百尺,闢地建公園,削其石為長方形,移寘園內,藉作標識,亦從眾意也。


考臺址明、清屬廣州府新安縣,宋時則屬廣州郡東莞縣,稱「官富場」。端宗正位福州,以元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而潮州而惠州之甲子門,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治二月,舟次於梅蔚,四月進駐場地,嘗建行宮於此,世稱「宋皇臺」。或謂端宗每每憩於石下洞中,故名,非所知矣。其年六月,移蹕古塔。九月如淺灣,即今之荃灣也。十一月元兵來襲,乃復乘舟遷秀山。計駐於九龍者,凡十閱月焉。有宋一代,邊患迭興,西夏而外,抗遼、抗金、抗元,無寧歲。洎夫末葉,顛沛蒙塵,暫止於海澨一隅,圖匡復興。後此厓山,君臣所踐履者,同為九州南盡之一寸宋土,供後人憑弔而已。石刻宜稱「皇」,其作「王」,實沿元修宋史之謬,於本紀附二王,致誤今名。是園曰「宋皇臺公園」,園前大道曰「宋皇臺道」,皆作「皇」,正名也。方端宗之流離播越也,宗室隨而南者甚眾,後乃散居各邑,趙氏譜牒,彰彰可稽。


  抑又聞之聖山之西南有二王殿村,以端宗偕弟衛王昺同次其地得名。其北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西北之侯王廟,則東莞陳伯陶碑文疑為楊太后弟亮節道死葬此,土人立廟以祀昭忠也。至白鶴山之遊仙巖畔,有交椅石,據故老傳聞,端宗嘗設行朝以此為御座云。是皆有關斯臺史蹟,因幷及之,以備考證。


  一九五七年歲次丁酉冬月,新會簡又文撰文,台山趙超書丹。而選材監刻,力助建碑,復刊行專集,以長留紀念者,則香港趙族宗親總會也。


— 一九五九年香港政府立石



宋皇臺道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HK-Street-name-plate-left.png


Sung Wong Toi Road
宋皇臺道

HK-Street-name-plate-right.png


Sung Wong Toi - Street Name.JPG
宋王臺花園外的宋皇臺道

基本資料
總長度
0.65公里
車速限制
50公里/小時
行車線數目
雙線雙程(世運道以東)
雙線單程(九龍城道以東)
三線單程(啟德隧道2A出口以東)
五線單程(啟德隧道2A出口以西)
所在地區
九龍九龍城區
起點
馬頭涌承啟道
終點
馬頭涌馬頭涌道
歴史資料
通車日期
1950年代

宋皇臺道為宋王臺花園正門前的一條街道。傳聞宋王臺使用王字乃本地人不想激怒蒙元[6]。後來,宋室後人要求香港政府為此正名,將「宋王臺道」更改為現時名稱。根據香港政府於1959年在宋王臺所立的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使用王字「實沿元修宋史之謬,於本紀附二王,致誤今名。」故正名為宋皇臺,以证失誤。


宋皇臺道是通往土瓜灣道的道路,由於此條道路由宋皇臺山前往,因而得名[7]


宋皇臺道在1998年前為前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大部份的機場巴士亦會途經此路進入機場,因此其路面設計相比相同長度的馬頭角道和木廠街來得更闊,在1982年落成的啟德隧道(前機場隧道)亦有特意地在土瓜灣入口處設分岔出口往宋皇臺道的西行方向路段作為前往機場的快捷道路,而該處一帶的大廈也架設不少的大型露天廣告牌,路面熱鬧非常,街道可观看飛機升降。然而啟德機場搬遷後宋皇臺道已經再沒有任何的專利巴士途經,只有在近宋皇臺一帶仍有小巴會途經此道路。


隨著啟德發展區的路道發展,宋皇臺道和土瓜灣道交界已連接承啟道,可以直接通住啟德和九龍灣。



交通



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的屯馬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


巴士站名為「宋皇臺公園」。




參見


  • 香港公園列表

  • 香港歷史

  • 九龍城區


相關古蹟


  • 皇帝巖

  • 宋少帝陵

  • 金夫人墓


  • 古瑾圍上帝古廟

  • 九龍城侯王廟


參考資料



  1. ^ 「聖山」該名字最早見於十九世紀英人所繪的地圖,中國古籍及紀錄中則未見記載


  2. ^ 1959年#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3. ^ 《康熙字典》:昰,「是」之古字,或「夏」之古字。


  4. ^ 爾東. 香港歷史之謎 第三版.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p.4. ISBN 978-962-973-634-7.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5. ^ 九龍城區風物志 (PDF). 香港大學中文系 (九龍城區議會). 2005年11月. 


  6. ^ 《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 爾東 著,第121-123頁,明報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962-8871-46-3


  7. ^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梁濤 著,第六十九頁,市政局出版,1993年


外部連結




  •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宋 第四篇 皇后篇

  •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宋 第六篇 公主篇

  • 義塚無碑,掩埋著一段血寫的歷史

  • 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