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中亚

中亚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面积
4,003,451平方公里(1,545,741平方英里)[a]
人口
63,350,083 [b]
人口密度
15.8 人/平方千米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国内生产总值(2012)
301,644百萬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
4,761美元

中亚英语:Central Asia;俄语: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80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1]。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2]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突厥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3][4],包括属于定居民族的大夏人、粟特人、花剌子模人,以及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和奄蔡人。古代的定居民族在中亚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突厥人大规模扩张后,中亚成了突厥各民族的居住地,其中就包括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和吉尔吉斯人,因此,中亚有时也被称为“突厥斯坦”。现在中亚5国的主体民族中,仅有塔吉克人属于伊朗语支民族。


从17世纪开始到20世纪末,中亚大部分地区成了俄罗斯帝国以及随后的苏联的领土,在政治操作下大量移民修改了人口比例,从而成了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国家。截至2011年,中亚五国依然生活着大约700万俄罗斯人和50万乌克兰人。[5][6][7]




目录





  • 1 定义


  • 2 地理


  • 3 历史


  • 4 文化

    • 4.1 宗教


    • 4.2 艺术



  • 5 国情简介

    • 5.1 傳統中亞地區


    • 5.2 擴展中亞地區(廣義)



  • 6 人文


  • 7 政治


  • 8 文化和经济中心


  • 9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0.1 引用


    • 10.2 来源



  • 11 外部链接


  • 12 参见




定义



三種不同說法的中亞地區定義地圖

  (左)蘇聯官方定義


  (中)目前普遍的定義


  (右)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定義



中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


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苏联官方的定义,即仅指其下属的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苏联时期,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


然而在俄罗斯文化中,关于中亚有两个概念:一个是Средняя Азия(英语可译成Middle Asia),是较为狭窄的概念,是指历史上曾经为俄罗斯所统治的位于亚洲中部的非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另一个是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英语可译成Central Asia),范围较为广泛,即指亚洲中部地区而不论这些地区是否曾受俄罗斯统治。


在苏联解体后,已经独立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在塔什干举行会议,宣布中亚地区应当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从此之后,中亚五国成了中亚最为普遍接受的界定。


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苏联解体之前不久根据气候和风俗作出的定义,中亚的概念要广泛许多。其应当包括蒙古,中国西藏,伊朗东北部的戈勒斯坦省、北呼罗珊省、呼罗珊省,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旁遮普省,巴控克什米尔(包括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自由克什米尔),印度的旁遮普邦,印度控制的拉达克,印控克什米尔,俄罗斯中东部南方有泰加林分布的区域,以及从前苏联独立的五个斯坦国家。


另一个变通的界定方法是根据种族划分,即东突厥人、东伊朗人以及蒙古人居住的地区。这些区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伯利亚南部生活着突厥民族的区域、从前苏联独立的五个斯坦国家以及阿富汗突厥斯坦。此外还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山谷英语Kashmir Valley,以及西藏和印控拉达克。在这一概念下,上述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都属于当地原住民。


有一些地方宣称在地理上位于亚洲的中心位置,例如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首府克孜勒,以及中国新疆乌鲁木齐以北32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见下文)[8]



地理




亚洲分区:

  北亚

  中亚

  西亚

  南亚

  东亚

  东南亚



中亚地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既有天山山脉这样的高山,也有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滩等巨大的沙漠。但最具中亚特征的地形无疑是稀树草原。中亚地区的草原和东欧草原一起构成了横贯欧亚大陆的欧亚大草原。


中亚的大部分区域都异常干燥,难以种植作物,大部分中亚地区的居民以放牧为生,工业则集中在该地区的城市之中。


中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包括阿姆河、锡尔河、哈里河和穆尔加布河,湖泊则有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这些河流和湖泊构成了中亚地区庞大的内流区。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和灌溉用水量的急剧提升,上述水体均应水流量减少而发生了水体收缩现象。考虑到水对于干旱的中亚地区的重要性,水流量减少很有可能导致地区冲突。


中亚地区有以下地理极端:


  • 世界上最北端的沙漠,位于北纬50度18分,蒙古国扎布汗省的 Buurug Deliin Els 沙漠。


  • 北半球最南端的永久冻土,位于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的 Erdenetsogt英语Erdenetsogt

  • 世界上最北端的沙漠与永久冻土之间最短的距离:770公里。


  • 歐亞大陸難抵極法语Pôle eurasien d'inaccessibilité(最难到达的地点):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以北320公里、中国-哈萨克斯坦边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经纬度为:46°17′N 86°40′E / 46.283°N 86.667°E / 46.283; 86.667 (Continental Pole of Inaccessibility)),属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c],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5公里之遥。[9]
早期研究认为此地应当就是大陆的最难到达点。然而,上述地点忽视了鄂毕湾,从该地点到鄂毕湾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之前计算的其到海洋的距离。近期的研究提出了两个新的候选地点:一个位于44°17′N 82°11′E / 44.29°N 82.19°E / 44.29; 82.19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东北方约80公里,距离最近的海岸线约2510公里;另一个位于45°17′N 88°08′E / 45.28°N 88.14°E / 45.28; 88.14 ,在乌鲁木齐以北约160公里,距离最近的海岸线约2514公里。[10]

中亚地区远离海洋也造成了整个地区昼夜温差极大。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生物地理分布区体系,中亚地区属于古北界。该地区最大的生态体系是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疏灌丛。其他生态体系还包括山地草原和稀疏灌木英语Montane grasslands and shrublands沙漠和耐旱灌木英语deserts and xeric shrublands温带针叶林英语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历史





公元前1世纪伊朗人的扩张:橙色即为斯基泰人(主要由东伊朗人构成)的疆域。


影响中亚历史的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中亚地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又因为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因此,中亚地区城市稀少,数千年来都为游牧民族所控制。


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一,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一领导所有部落,形成一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匈奴與漢朝對立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11]




来自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人


在前伊斯兰化时期和突厥化早期,中亚南部主要居住着操伊朗语的族群[3][12]。在这些古代的伊朗定居民族中,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斯基泰人和之后兴起的阿兰人则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到了公元5世纪,突厥人开始进入中亚地区,这样的迁徙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0世纪。而在13世纪到14世纪间,蒙古人入侵中亚,几乎整个中亚都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领土。




一位哈萨克骑手,肩上站着一只金雕


到了16世纪,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终结了,火器的大规模发展让定居民族取得了支配权。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强大的帝国逐步扩张,到19世纪末,已经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土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亚西部成了苏联的一部分;而东部则成了中华民国的新疆省,1949年之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蒙古独立建国,但却成了苏联的卫星国。阿富汗则是一个深受苏联影响的国家,并在1979年遭到苏军入侵。


苏联所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展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本地文化的压制,并带来环境问题。成百上千的中亚居民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丧生,由此造成了长期的民族关系紧张。此外,苏联的民族安置政策将成百万的人口迁入西伯利亚和中亚,有时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迁移[13][14]
按照 Touraj Atabaki 和 Sanjyot Mehendale 在2005年出版的《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transnationalism and diaspora》一书的说法,在1959年至1970年间,有两百万来自苏联各地的人口被迁入中亚,其中一百万进入哈萨克斯坦[15]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获得独立。但在独立后的早期,前共产党官员依然掌握着权力,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称得上是一个民族国家。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国,官方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而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政府依然维持着苏维埃体制[16]



文化



宗教


伊斯兰教是中亚五国、阿富汗、中国新疆以及巴什科尔托这样的外围地区都是最主要的宗教。中亚的大部分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但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也居住者相当一部分什叶派穆斯林。


琐罗亚斯德教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瑣羅亞斯德在伊朗高原西北隅开始了其先知的传道生涯,琐罗亚斯德教在伊斯兰化之前是中亚最主要的宗教,至今在中亚仍有重要影响。例如中亚五国都会庆祝的纳吾肉孜节最初即是琐罗亚斯德教的节日。


在伊斯兰化之前,佛教也在中亚具有很大影响,正是横穿中亚的丝绸之路把佛教带到了中国。而在突厥人中间,伊斯兰化之前都有腾格里信仰。在中国西藏、蒙古和拉达克,藏传佛教占据主要地位。而在西伯利亚南部仍存在着萨满教。此外,儒家思想则随着汉族的迁徙而传播。


景教是基督教进入中亚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教派,其教义是如今的俄罗斯正教会的主要来源,在哈萨克斯坦信徒众多。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曾经居住者相当数量的布哈拉犹太人,但随着苏联解体几乎已经全部移居国外了。



艺术


中亞有一種至少一千年歷史的即興口述詩歌。這種詩歌一般是由吉爾吉斯和哈薩克斯坦的即興詩人阿肯配以一種弦樂器唱出,即吉爾吉斯的火不思或哈薩克斯坦的冬不拉。這種傳統源自早期的吟遊詩人和口述史學家。一部分中亞人學習吟唱瑪納斯史詩(Manas)。瑪納斯是吉爾吉斯族的英雄史詩,專門學習瑪納斯但不會即興吟唱的人則稱為 Manaschis。在蘇聯時代,阿肯的演奏受到蘇維埃官方同化為政治宣傳工具,其受歡迎程度曾一度因此而下降。雖然仍然[為何?]被政治家利用作宣傳工具,阿肯演奏在蘇聯解體[為何?]後再次受到歡迎。2005年華盛頓郵報文章曾指出阿肯即興詩歌與現代西方饒舌的相似之處。[17]


中亞的攝影在一八八二年俄羅斯門諾派教徒 Wilhelm Penner 隨門諾派移民潮移居希瓦汗國後開始發展。在 Penner 到達希瓦汗國後他與當地一名學生 Khudaybergen Divanov 分享他的攝影技術。Khudaybergen Divanov 後來成為烏茲別克攝影術的創立者。



国情简介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哈萨克、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土库曼斯坦

国徽

Emblem of Kazakhstan.svg

National emblem of Kyrgyzstan 2016.svg

Emblem of Uzbekistan.svg

Emblem of Tajikistan.svg

Emblem of Turkmenistan.svg

国旗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地图

Kazakhstan in its region.svg

Kyrgyzstan in its region.svg

Uzbekistan in its region.svg

Tajikistan in its region.svg

Turkmenistan in its region.svg

人口

18,540,000

6,221,600

31,379,000

9,024,000

5,567,600

面积

2724900 km21052100 sq mi)

199900 km277200 sq mi)

447400 km2172700 sq mi)

143100 km255300 sq mi)

488100 km2188500 sq mi)

人口密度
6/km2 (21/sq mi)
28/km2 (191/sq mi)
63/km2 (21/sq mi)
53/km2 (191/sq mi)
10/km2 (21/sq mi)

时区
+4、+5
5
5
5
5

首都

阿斯塔纳

比什凯克

塔什干

杜尚别

阿什哈巴德

最大城市

阿拉木图
比什凯克
塔什干
杜尚别
阿什哈巴德

政体

单一制 总统制
共和国

单一制 议会制
共和国

单一制 总统制
共和国

单一制 总统制
共和国

单一制 总统制
共和国

国家元首

哈萨克斯坦总统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

塔吉克斯坦总统

土库曼斯坦总统

政府首脑

哈萨克斯坦总理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

乌兹别克斯坦总理

塔吉克斯坦总理

土库曼斯坦总统

国会

哈萨克斯坦议会

吉尔吉斯斯坦议会

乌兹别克斯坦议会

塔吉克斯坦议会

土库曼斯坦议会

官方语言

哈萨克语、俄语

吉尔吉斯语、俄语

乌兹别克语、俄语

塔吉克语、俄语

土库曼语、俄语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主体民族

哈萨克族

吉尔吉斯族

乌孜别克族

塔吉克族

土库曼族


傳統中亞地區


注: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也可划入东欧

















































國家

面積
km²

人口
(2013年)

人口密度
per km²

GDP
百萬美元(2012年)

人均GDP
(2012年)

首都

官方语言

 哈萨克斯坦
2,724,900
17,736,896
6.51
202,656
$11,426

阿斯塔納

哈萨克语、俄语

 吉尔吉斯斯坦
199,951
5,482,042
27.7
6,475
$1,167

比什凯克

吉尔吉斯语、俄语

 塔吉克斯坦
143,100
7,349,145
51.4
7,633
$1,039

杜尚别

塔吉克语、俄语

 土库曼斯坦
488,100
5,110,000
10.5
33,466
$6,549

阿什哈巴德

土库曼语、俄语

 乌兹别克斯坦
447,400
27,606,000
61.7
51,414
$1,862

塔什干

乌兹别克语、俄语


擴展中亞地區(廣義)


注:以下国家的面积和人口均为全国











































國家或地區

面積
km²

人口
(2013年)

人口密度
per km²

首都

官方语言

 阿富汗
647,500
31,108,077
48.0

喀布尔

波斯语

 中國
9,596,961
1,349,585,838
141

北京

汉语

 蒙古
1,564,116
3,226,516
2.06

乌兰巴托

蒙古语

 巴基斯坦
796,095
193,238,868
242

伊斯兰堡

乌尔都语、英语

 俄羅斯
17,098,242
142,500,482
8.33

莫斯科

俄语

 印度 [18]
3,287,263
1,220,800,359
371

新德里

英语、乌尔都语、印地语


人文


請參見中亞美術。



政治



文化和经济中心



注释




  1. ^ 该数值为中亚五国的面积之和。


  2. ^ 截至2013年6月,中亚五国人口数字之和。


  3. ^ 和布克赛尔县的和什托洛盖镇(46°34′N 85°58′E / 46.567°N 85.967°E / 46.567; 85.967 (Hoxtolgay))在其西北方50公里,夏孜盖乡(46°20′N 86°22′E / 46.333°N 86.367°E / 46.333; 86.367 (Xazgat))在其西方20公里处,最近的居民点 Suluk英语Suluk46°15′N 86°50′E / 46.250°N 86.833°E / 46.250; 86.833 (Suluk))则在其东方10公里处。



参考文献



引用




  1. ^ Paul McFedries. stans. Word Spy. 2001-10-25 [2011-02-16]. 


  2. ^ Travelers on the Silk Road


  3. ^ 3.03.1 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The denizens of Turan were held to include the Turks, in the first four centuries of Islam essentially those nomadizing beyond the Jaxartes, and behind them the Chinese (see Kowalski; Minorsky, "Turan"). Turan thus became both an ethnic and a diareeah term, but always containing ambiguities and contradictions, arising from the fact that all through Islamic times the lands immediately beyond the Oxus and along its lower reaches were the homes not of Turks but of Iranian peoples, such as the Sogdians and Khwarezmians."


  4. ^ C.E. Boswor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Arabs in Central Asia under the Umayyad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slam", i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 IV: The Age of Achievement: AD 750 to the End of the Fifteenth Century, Part One: The Histor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etting, edited by M. S. Asimov and C. E. Bosworth. Multiple History Series. Paris: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UNESCO Publishing, 1999. excerpt from page 23: "Central Asia in the early seventh century, was ethnically, still largely an Iranian land whose people used various Middle Iranian languages.". [1]


  5. ^ 存档副本.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6). 


  6. ^ 存档副本 (PDF). [2012-01-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19). 


  7. ^ 存档副本. [201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5). 


  8. ^ 43°40'52"N 87°19'52"E Degree Confluence Project.


  9. ^ [2] Map of the region around the Continental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showing relative locations of Hoxtolgay, Xazgat and Suluk, from MSN Maps.


  10. ^ Garcia-Castellanos, D.; U. Lombardo. Poles of Inaccessibility: A Calculation Algorithm for the Remotest Places on Earth (PDF). Scottish Geographical Journal. 2007, 123 (3): 227–233 [2008]. doi:10.1080/147025408018978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6-3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11. ^ A Land Conquered by the Mongol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4-23.


  12. ^ C.E. Boswor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Arabs in Central Asia under the Umayyad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slam", i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 IV: The Age of Achievement: AD 750 to the End of the Fifteenth Century, Part One: The Histor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etting, edited by M. S. Asimov and C. E. Bosworth. Multiple History Series.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1998. excerpt from page 23: "Central Asia in the early seventh century, was ethnically, still largely an Iranian land whose people used various Middle Iranian languages.


  13. ^ Deported Nationalities


  14. ^ Anne Applebaum – Gulag: A History Intro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0-13.


  15. ^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transnationalism and diaspora". Touraj Atabaki, Sanjyot Mehendale (2005). p.66. ISBN 0-415-33260-5


  16. ^ Democracy Index 2011.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17. ^ «In Central Asia, a Revival of an Ancient Form of Rap - Art of Ad-Libbing Oral History Draws New Devotees in Post-Communist Era» by Peter Finn,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 Sunday, March 6, 2005, p. A20.


  18. ^ UNESCO IHC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3-20.



来源


期刊文章
  • Klein, I.; Gessner, U.; Kuenzer, C.. "Regional land cover mapping and change detection in Central Asia using MODIS time-series". Applied Geography, Vol. 35, issue 1-2, pp. 219-234. http://dx.doi.org/10.1016/j.apgeog.2012.06.016


外部链接


  • 中亚总地图:一


参见


  • 西域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