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官渡之戰
曹操统一华北的一部分

Guanduzhizhan.png
官渡之戰圖






日期200年
地点豫州
结果
曹操军决定性胜利,袁曹双方军事形势逆转,奠定曹操统一北方之基础
参战方

袁紹

曹操
指挥官和领导者

汉大将军袁紹
军师:
郭图
沮授監軍,被俘殺
田丰後被袁紹殺害
許攸叛降
审配
部队:
颜良战死
文醜战死
张郃叛降
高览叛降
淳于琼战死
袁谭
刘备中途叛离
刘辟叛乱骚动
韓猛
蔣奇
眭元進战死
呂威璜战死
韓莒子战死
趙叡战死
何茂叛降
王摩叛降
蔣義渠

汉车骑将军曹操
军师:
荀彧留守许都
荀攸
郭嘉
贾诩中途加入
董昭
杨阜
程昱留守鄄城
部队:
徐晃
曹洪
张辽
于禁
夏侯淵
樂進
李典
許褚
关羽中途叛离
刘延
曹仁部署许都
鮮于輔
史渙
兵力

约110000人

约40000人
伤亡与损失

约70000人

不详

官渡之戰,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焚毁袁军粮草,使得袁军丧失斗志,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目录





  • 1 背景


  • 2 过程

    • 2.1 備戰


    • 2.2 声东击西


    • 2.3 以利誘之


    • 2.4 相持


    • 2.5 奇襲



  • 3 結果


  • 4 影响


  • 5 后续


  • 6 參戰人物


  • 7 相關條目

    • 7.1 後續



  • 8 参考文献


  • 9 外部链接




背景


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即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司隸以及部分豫州、揚州壽春一帶。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此时已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結連烏桓,尽有黄河以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勢所难免[1]


起初形势绍强操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河北的袁绍,关中诸将馬騰、韓遂等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繡不肯降服,江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繡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势会漸漸有利于曹操。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張楊欲出軍救援呂布時卻為部下楊醜所殺,曹操解除進攻徐州呂布後顧之憂。十一月,吕布被曹操彻底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繡投降曹操。刘表表示中立,孙策於建安五年五月遇刺身亡。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过程



備戰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张繡听从贾诩的劝告[2],归降曹操。刘表虽然表面上答应支持袁绍,但他并未出兵,持观望态度。[3]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並在官渡開始構築防禦工事,以防備袁紹攻擊许都。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出人意料地先进攻徐州的刘备。众将认为应先打袁绍,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现在不打,将来必有后患。袁绍沒有大志向,但反应迟缓,肯定不会行动的。”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于徐州,关羽被生擒投降,旋即还军官渡。不出曹操所料,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步兵十余万、骑兵一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馬(今河南滑县东北)。是役袁军折损颜良部队。



声东击西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颜良於陣間措手不及,為关羽所殺。白马之围遂解,关羽复投刘备。详见白马之战。



以利誘之


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南向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醜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爭奪辎重,情況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擊,大破,斬其騎將文醜[4]。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详见延津之战。


当时,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因被刺客暗杀而终止。


汝南郡黄巾軍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



相持


八月,袁绍不听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自阳武逐渐进逼至官渡,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


九月,曹操与袁绍交战不利,转而坚壁拒敌。袁绍建高橹,垒土山,居高而射,曹兵只得蒙盾而行。曹操于是制作霹雳车,发石击破橹楼。袁军又掘地道,曹军就挖长沟。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据《三国志·武帝纪》,曹操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明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就像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明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愿明公审时度势啊。”[5]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令徐晃等人骚扰袁军补给线。



奇襲


十月,袁紹派遣淳于瓊率兵萬餘護送軍糧,屯宿於距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沮授建議增派蔣奇率部於側翼掩護,袁紹不從。許攸獻計輕軍夜襲許都,也不被採納;其家屬犯法下獄,許遂與袁決裂,轉投曹操。曹操光著腳出來迎接,問計於許攸。許攸告訴曹操,袁軍輜重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守備不嚴,勸他輕兵破襲,則袁將自敗。


曹操当機立斷,发动乌巢之战,令曹洪、荀攸留守官渡大營,自領步騎五千人,偽裝成袁軍蒋奇部队,人銜枚馬縛口,攜帶柴草,從小路夜行,迅速趕到烏巢,縱火圍攻,淳于瓊部驚慌混亂。拂曉,淳于瓊才發現曹操兵少(只有5000),出陣反攻,曹操率軍突擊,淳于瓊又退守營中。袁紹得知軍情,只派輕騎救援淳于瓊,而命令張郃、高覽重兵攻打曹操官渡大營。張郃認為,烏巢戰場才是戰局關鍵,應全力救援,袁紹不聽。援軍迫近烏巢時,曹操鼓舞士氣,集中兵力,先斬淳于瓊,再破援騎,將袁軍物資全部焚燬。


消息傳至官渡前線,谋士郭图进谗言陷害張郃、高覽,張、高二人获知後方有變,率部降曹。於是袁軍完全崩潰,曹操見袁紹軍心陣腳大亂,便兵分八路大舉進攻,袁軍大敗往北奔逃,軍隊死傷難以計數,經此一戰袁軍的主力部隊幾乎被消滅殆盡。袁紹與長子袁譚仅率兵八百渡河逃回北方。



結果


官渡之战後,袁曹雙方再發生倉亭之戰,袁紹再次战敗。在兩次与袁绍的战役戰勝後,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忧病而死,袁谭、袁尚争位,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取,最终於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統一北方。


其他戰後相關事務:


  1. 官渡之戰後,曹操俘虜了沮授。沮授原是曹操好友,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後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为曹操杀害。

  2. 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軍中的某些人員,曾寫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部下由惊恐转为感激。

  3. 官渡之戰後,袁紹僅八百騎逃回北方,後悔不用田豐之言,但逢紀詆毀田豐,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 官渡之战后,河北数万降卒被曹操坑杀[6]


影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绍的主力,解除北方危机,奠定统一河北的契机[7]



后续


官渡之战后二年,袁绍死,其子袁谭、袁尚争位,互相火并。在几年中,曹操攻下邺城,杀袁谭,占有了幽、冀、青、并四州。袁尚投奔乌桓王蹋顿。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军出征,大破蹋顿和袁氏的联军,斩蹋顿。袁尚奔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至此,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7]



參戰人物








  • 曹操軍

    • 曹操(統帥)
      • 荀攸

      • 郭嘉

      • 杨阜


      • 荀彧(留守许都)

      • 董昭

      • 賈詡


      • 劉延(東郡太守,守白馬)


      • 程昱(留守鄄城)


      • 關羽(中途叛降归走刘备)


      • 張遼(先锋)

      • 閻柔

      • 鮮于輔


      • 徐晃(先锋、游击和奇袭部队)

      • 史渙


      • 曹洪(守卫官渡)

      • 荀攸

      • 夏侯淵


      • 曹仁(守卫许都)


      • 樂進(从曹操奇袭乌巢,斩杀淳于琼)


      • 于禁(為曹操北拒袁紹,堅守延津)[8]

      • 李典


      • 許褚(近卫部队)


  • 袁紹軍

    • 袁紹(統帥)
      • 袁譚

      • 郭圖


      • 沮授(監軍,被俘)


      • 田豐(后被袁紹殺害)[9]


      • 許攸(中途投奔曹操)


      • 顏良(白馬之役中戰死)


      • 文醜(延津之役中戰死)[10]

      • 韓猛

      • 蔣奇


      • 淳于瓊(烏巢之役中戰死)[11]

        • 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皆隨淳于瓊於烏巢之役中戰死)[12]


      • 何茂、王摩(投降)[13]


      • 高覽(投降)


      • 張郃(投降)

      • 蔣義渠


      • 審配(其二子被俘)



    • 劉備(以客將身份參戰,後投奔劉表)



相關條目


  • 烏巢之戰

  • 延津之战

  • 白马之战

  • 倉亭之戰


後續


  • 黎陽之戰

  • 南皮之戰

  • 白狼山之戰


参考文献




  1. ^ 势均力敌的形成. 中华文化信息网. [2014-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2. ^ 《三国志-贾诩传》: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3. ^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4. ^ 三國志只記文醜死於亂軍之中無提到死法。晉代與宋後史料常認為亦是關羽在南坡所殺《二王尺牍集》《容斋随笔》


  5. ^ 《三国志·荀彧传》原文:“承尊命使決進退之疑,愚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與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6. ^ 《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引張璠《漢紀》:「殺紹卒凡八萬人。」另《三國志‧武帝傳》裴松之注:「諸書皆云公坑紹眾八萬,或云七萬。」


  7. ^ 7.07.1 官渡之战. 中华文化信息网. [2014-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8. ^ 《三國志·于禁傳》: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願為先登。太祖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


  9. ^ 《三國志》(卷六):「(袁)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


  10. ^ 《三國志》(卷一):「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顏)良。……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文)醜。」


  11. ^ 《三國志》(卷一):「冬十月,紹遣車運穀,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大破(淳于)瓊等,皆斬之。」


  12. ^ 《三國志》(卷一)〈曹瞞傳〉註:「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


  13. ^ 《三國志·魏志十七·于禁傳》: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外部链接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三国志·魏书·董卓袁绍袁术刘表传》

  •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