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贾谊 | |
---|---|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 |
贾谊 贾谊 | |
國家 | 汉朝 |
時代 | 汉朝 |
姓 | 贾 |
名 | 谊 |
姓名 | 贾谊 |
族裔 | 漢族 |
氏族 | 洛陽賈氏 |
籍貫 | 雒陽 |
其他名號 | 贾生、贾太傅、贾长沙 |
出生 | 汉高祖六年(前200年) 雒陽 |
逝世 | 漢文帝前元十二年 (前168年) |
著作 | |
|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是知名的學者,人稱贾生、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目录
1 生平
2 成就
3 贾谊的农本主义思想
4 主要作品
5 遺跡
6 參見
7 相關條目
生平
贾于汉高帝七年出生于雒阳(河南郡郡治所在),从小研究討論詩經、書經的道理才学过人,文笔十分漂亮。十八岁即闻名于郡里得到讚賞,被河南郡守吴公召致门下,成為郡守的门客。贾谊22岁时,汉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吳公为廷尉,贾谊也因吳公推荐当了博士,是當時漢朝政府所聘用的博士當中最年輕的一位。贾谊每每有精闢见解,文帝很欣赏他,一年後被提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以進一步代替秦制,主張是「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汉文帝打算擢升贾谊并采用他的方案時,前178年,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丞相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如、馮敬等老臣上書表態反對的立場。文帝四年(西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輔佐長沙王吳著。至長沙赴任的途中,贾谊对贬谪不满,又听闻长沙气候潮湿多雨,以为自己会早死。他心情悲观失望,在渡湘江时作了《弔屈原赋》,在長沙度過三年餘的左遷生活。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有象徵不祥的鵩鸟飞入房屋,贾谊有感而作《鵩鸟赋》。《弔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他的骚体赋代表作。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漢文帝突然想起賈誼,召贾谊回長安,问以鬼神之事,夜半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关于此事后世有争论;李商隐颇为贾谊不平,有诗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生不得重用而叹息,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自己爱子梁王劉揖的太傅。贾谊此时期除太傅责任以外,主要写政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汉文帝进行劝谏。《治安策》、《论积贮疏》是他这时的代表作。其政论文既有战国纵横家古文的餘风,又有法家韩非子等人论证严谨风格的影响,洋洋灑灑,文采斐然。所以贾谊的辞赋可谓上承屈原、宋玉,下开枚乘、司马相如,是从楚辞发展到汉赋的重要橋梁。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王墜马而死,諡懷,史稱梁懷王。贾谊认为自己沒有做好輔導親王的职责,终日哭泣,於第二年憂鬱而终,享年33岁。
成就
贾谊虽然早逝,但其文采与见识深受后人讚叹。司马迁在《史记》中作《屈原贾生列传》;《汉书》也有《贾谊传》。后来的文人对他的评价极多,唐代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臺灣作家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曾写道:“治安策原文,已不可得。司马光在残篇中,摘錄他认为重要的部份,连‘六个长叹’,都不能完整。”
贾谊的农本主义思想
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指出:“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月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贾谊认为工商“末”业败坏社会风俗。他主张抑末强本,“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上书《谏铸钱疏》提出反对民间私人铸钱,主张把铜业收归国有,统一铸币权,规定标准的“法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增加财政收入。
主要作品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賈子新書十卷,原58篇,现存共五十六篇:- 政論上疏:《论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铸钱疏》
- 辭賦:《弔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雲賦》、《虛賦》
- 評論:《过秦论》
遺跡
长沙因为他和屈原的影響而被称为“屈贾之乡”,贾谊在長沙的故居也一直被保留下來,相传南北朝时还遗留他挖的井、他的石坐床和亲手栽種的柑树。到了宋代他的故居被改建成贾谊祠。明清时更在祠中增祀屈原,改为屈贾祠,至今仍是供人凭弔的古蹟。
參見
- 饶宗颐:〈贾谊《鵩鸟赋》及其人学〉。
- 工藤卓司:〈《賈誼新書》之禮思想〉。
- 工藤卓司:〈《賈誼新書》的鑄錢對策〉。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相關條目
- 梁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