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扩展D区用字。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注音符號

Zhuyinbaike.svg
以注音符號書寫的「百科全書」

类型
半音節文字(漢字旁註標記)
语言
中華民國國語
创造者
中華民國教育部
使用时期
臺灣、澎湖:1946年至今
金門、馬祖:1918年至今
中國大陸:1918年至1958年
母书写系统

漢字
  • 注音符號

子书写系统
臺灣方音符號(臺灣話)
潮汕注音符號(潮州話)
蘇州注音符號(吳語)
粵語注音符號(粵語)
注音字母苗文
ISO 15924
Bopo、285
书写方向
从左到右
Unicode范围
U+3100–U+312F [1]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以縱橫式書寫的「百科全書」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前使用之。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




目录





  • 1 歷史

    • 1.1 前身


    • 1.2 名稱由來


    • 1.3 制訂


    • 1.4 演變過程


    • 1.5 使用現況



  • 2 注音符號系統

    • 2.1 注音符號表


    • 2.2 符號字源及發音


    • 2.3 聲調


    • 2.4 寫法



  • 3 系統特徵及對應


  • 4 電腦支援

    • 4.1 編碼與Unicode


    • 4.2 鍵盤及輸入法



  • 5 參見


  • 6 參考文獻

    • 6.1 引用


    • 6.2 来源



  • 7 外部連結




歷史



前身


清朝末年,自1892年起出現漢語發音教育的革命,許多知識份子研擬漢字的拼音符號系統,史稱「切音字運動」,此運動出現許多套改造漢字的方案。其中,章太炎的「紐文」與「韻文」方案後來成為注音符號的前身。章太炎在1906年6月之後,第3次避難日本,他成為當時日本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主編。在1908年6月10日出版的《民报》第21號,刊登章太炎的〈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一文[1],文中發表他創造的36個「紐文」,22個「韻文」,是為今日注音符號的前身。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仍是用二千年以來的「反切」方法,用漢字注音,相當不便。章太炎模仿日語假名文字,以「簡化偏旁」的辦法,利用漢字小篆的結構,創造一套記音字母。[2]



名稱由來


「注音」二字意謂注譯漢字的發音。清末時期的「切音字」到中華民國初年公布時,名稱變成「注音字母」的原因,據吳稚暉的解釋,是由於當時召開的「讀音統一會」,要避開造字的嫌疑,表示此一方案是專門為了「注譯讀音」而設計。當時參加會議的切音字家王照則表示:「…專為白話教育計,絕非為讀古書注音…。」「讀音」的意思,即讀舊書之音註也。[3]



制訂


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召開臨時教育會議,通過「採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通馬裕藻、朱希祖、錢稻孫、許壽裳、周樹人等人的提案,以他們的老師章太炎所創造的「紐文」、「韻文」為基礎,從該方案中選取15個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漢字得出23個字母,另外造一字母「ㄦ」,共計39個。



演變過程


在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初次公告的注音字母及其順序大致依三十六字母的傳統,以「見溪」開始,「來日」結束。字母的順序規定如下:








聲母介音韻母
ㄍㄎㄫㄐㄑㄬㄉㄊㄋㄅㄆㄇㄈㄪㄗㄘㄙㄓㄔㄕㄏㄒㄌㄖㄧㄨㄩㄚㄛㄝㄟㄞㄠㄡㄢㄤㄣㄥㄦ
1919年的順序調整

重新排定注音字母,廢棄原本36字母的次序,以語音歸類的方式,依發音部位排列並分組,即
















聲母介音韻母
ㄅㄆㄇㄈㄪㄉㄊㄋㄌㄍㄎㄫㄏㄐㄑㄬ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
1920年正式增加字母「ㄜ」

1920年,官方正式公布增字母「ㄜ」排列於「ㄛ」之後,注音字母共計達40個。


1922年修改聲調符號標示位置

注音字母的聲調符號原為舊式的四聲點法,在字母的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角加點,以標示四聲符號(平、上、去、入)。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書法體式表」時,為方便橫行連寫,聲調符號(ˊ ˇ ˋ)改標在注音字母右方。


1928年再次更動次序

將「ㄧ ㄨ ㄩ」的位置改列在「ㄦ」的後面。


1930年改稱「注音符號」

1930年1月,吳稚暉到北平召開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年會並擔任主席,建議將「注音字母」的名稱改為「注音符號」。[4]
同年4月21日,吳稚暉在中國國民黨中央第88次常會發表〈改定注音字母名稱為注音符號及推行辦法案〉,提案指出:「教育部前頒注音字母……其於音理之整齊畫一,實勝于假名。惟其功用,亦不過或注字音,或注語音,足當音注而已;與假名相同,僅適注音,不合造字,稱為字母,名不副實,……日本稱為假名者,名即謂獨體之簡單初文,假則謂其代音而已,不作文字論。猶言此為傳音之記號也。可以注音字母,亦宜改稱為注音符號,以昭核實。」此案於當日通過。[5]教育部於同年5月19日以483號訓令,令各級教育機關將注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


1932年廢棄「ㄪ」、「ㄬ」、「ㄫ」3個注音符號,增加輕聲符號(˙)

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國音取代老國音,中文以北京音為標準,本來的三個注音符號「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後標註為只作拼寫方言之用。注音符號表成為現在使用的形式:
















聲母介音韻母

ㄅㄆㄇㄈ

ㄉㄊㄋㄌ

ㄍㄎㄏ

ㄐㄑㄒ

ㄓㄔㄕㄖ

ㄗㄘㄙ

ㄧㄨㄩ

ㄚㄛㄜㄝ

ㄞㄟㄠㄡ

ㄢㄣㄤㄥ


1932年教育部在「編定《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時決定,為了便利說明,添補一個注音符號「ㄭ」(U+312D.svg),作為「ㄓㄔㄕㄖㄗㄘㄙ」七個聲母單獨成音節時的省略韻母(即空韻)。另外有三個注音符號ㆭ(-ng)、ㆬ(-m)、Bopomofo - n.svg(-n),用作解釋聲隨韻母(ㄢ、ㄣ、ㄤ、ㄥ)時使用,(-n)的字形是ㄋ多加一筆直豎。ㄤ解作ㄚ+ㆭ、ㄥ解成ㄜ+ㆭ、ㄢ為ㄚ+Bopomofo - n.svg、ㄣ為ㄜ+Bopomofo - n.svg;同理,複韻母ㄞ解為ㄚ+ㄧ、ㄠ為ㄚ+ㄨ。ㆭ、ㆬ、Bopomofo - n.svg絕少單獨使用,「嗯」常唸作「˙ㄣ」,也有人唸成「˙Bopomofo - n.svg」。但以上符號只作為發音輔助說明用 未列入正式符號表中。


1986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佈羅馬字拼寫的「注音符號第二式」,注音符號因此又稱為「第一式」。



使用現況


在臺灣,小學生學習漢字前,必須上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課,也有不少幼稚園亦已經教授。日常生活中,注音符號既用來標注生僻字,亦是常用的漢字輸入法,其推廣相當普遍,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


在闽南話、客家話的教學上,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另外增添新符號以能拼讀這些「鄉土語言」,稱之為「閩南話方音符號」,比如闽南話音節的ㆭ、ㆬ,被正式訂為闽南話方音符號,載入Unicode注音符號擴展區用字,Bopomofo - n.svg則沒有收入,故無法顯示。


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学校一般不教注音符号,民間也不會使用注音符號,但是一些字典、词典都通过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并列使用的方式给字词注音,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注音符號系統



注音符號表


中華民國國民小學教育所使用的注音符號表為傳統中文的直排。順序由上而下、由右而左。





























































韻母
介音
聲母


國語注音符號









卷舌韵母
鼻韵母
复韵母
单韵母
介音
平舌音
翹舌音
舌面前音
舌根音
舌尖中音

唇音










































































注音符號

聲母


Extended Bopomofo D.svg








(ㆡ)

介母



韻母

Extended Bopomofo oe.svgExtended Bopomofo U+31A5 variantion.svg




Bopomofo - n.svg



符號字源及發音


















































































































































































































































































































































































































































聲母
注音原型字源筆順國際
音標
漢語
拼音
威妥瑪
拼音
例子

(注音,漢語拼音)


發音
包之古字,取其聲
ㄅ-bw.png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p
bp八 (ㄅㄚ, bā)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扑之古字,取其聲
ㄆ-bw.png



p杷 (ㄆㄚˊ, pá)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冪之古字,取其聲
ㄇ-bw.png


m
mm馬 (ㄇㄚˇ, mǎ)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說文》:「匚,受物之器。」,古代盛器,取其聲
ㄈ-bw.png


f
ff法 (ㄈㄚˇ, fǎ)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刀-seal.svg𠚣
刀字異體,取其聲
ㄉ-bw.png


t
dt地 (ㄉㄧˋ, dì)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𠫓同突,取其聲(和倒「子」 「𠫓Shuowen Seal Radical 528.svg」、「子 Shuowen Seal Radical 525.svg」)
ㄊ-bw.png



t提 (ㄊㄧˊ, tí)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𠄎乃字異體,取其聲
ㄋ-bw.png


n
nn你 (ㄋㄧˇ, nǐ)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ㄌ𠠲力字異體,取其聲
ㄌ-bw.png


l
ll利 (ㄌㄧˋ, lì)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澮之異體,取其聲
ㄍ-bw.png


k
gk告 (ㄍㄠˋ, gà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像樹枝形,「柯」之初文,「考」之聲符,取其聲
ㄎ-bw.png



k考 (ㄎㄠˇ, kǎ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非「廠」之簡化,部首名,說文解字:「山石之厓巖,人可居」
ㄏ-bw.png


x
hh好 (ㄏㄠˇ, hǎ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糾」之古字,取其聲
ㄐ-bw.png


ʨ
jch叫 (ㄐㄧㄠˋ, jià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𡿨同畎,田間水道,取其聲
ㄑ-bw.png


ʨʰ
qchʻ巧 (ㄑㄧㄠˇ, qiǎ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下之古字,取其聲
ㄒ-bw.png


ɕ
xhs小 (ㄒㄧㄠˇ, xiǎ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𡳿之-seal.svg「之」的古字,取其聲
ㄓ-bw.png


ʈʂ
zhch主 (ㄓㄨˇ, zhǔ)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正字通》:「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彳亍為行。」取其聲
ㄔ-bw.png


ʈʂʰ
chchʻ出 (ㄔㄨ, chū)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尸𡰣尸之古字,取其聲
ㄕ-bw.png


ʂ
shsh束 (ㄕㄨˋ, shù)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日」之異體字
ㄖ-bw.png


ʐ
rj入 (ㄖㄨˋ, rù)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節之古字,取其聲(讀尖音)
ㄗ-bw.png


ʦ
zts在 (ㄗㄞˋ, zài)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七-seal.svg𠀁
七之《說文》小篆,取其聲(讀尖音)
ㄘ-bw.png


ʦʰ
ctsʻ才 (ㄘㄞˊ, cái)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私之古字,取其聲
ㄙ-bw.png


s
ss塞 (ㄙㄞ, sāi)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介音
注音原型字源筆順國際
音標
漢語
拼音
威妥瑪
拼音
例子

(注音,漢語拼音)


發音
源自數字的「一」
ㄧ-bw.png


i
ii逆 (ㄋㄧˋ, nì)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五」之古字
ㄨ-bw.png


u
uu努 (ㄋㄨˇ, nǔ)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凵𠙴截取「去」字,《說文》:「𠙴(qū)盧,飯器,以柳爲之。象形。」但古文字「去」從「口」或「凵」,「𠙴」黨為截取「去」字。取其韻
ㄩ-bw.png


y
üü女 (ㄋㄩˇ, nǚ)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韻母
注音原型字源筆順國際
音標
漢語
拼音
威妥瑪
拼音
例子

(注音,漢語拼音)


發音
《廣韻》:「丫,象物開之形。物之歧頭曰丫」,取其韻
ㄚ-bw.png


ä
aa大 (ㄉㄚˋ, dà)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𠀀同呵,取其韻
ㄛ-bw.png



oo多 (ㄉㄨㄛ, duō)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ㄛ」之轉化,由「ㄛ」添筆而成,為後來新加
ㄜ-bw.png


ɯʌ
eê得 (ㄉㄜˊ, dé)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Ye3 also chu3jian3 warring state of chu3 small.png𠃒
也之異體,取其韻
ㄝ-bw.png


ɛ
êeh爹 (ㄉㄧㄝ, diē)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𠀅「亥」之異體,取其韻
ㄞ-bw.png



aiai晒 (ㄕㄞˋ, shài)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說文》:流也。从反𠂆。讀若移。凡乁之屬皆从乁。

讀作ㄧˊ,古時ㄧ、ㄟ兩韻有所關聯,故藉以表示



ㄟ-bw.png



eiei誰 (ㄕㄟˊ, shéi)
「么」,小也,細也,截取「麼」字,《說文》:「麼,細也。从幺,麻聲。」取其韻

ㄠ-bw.png


ɑʊ
aoao少 (ㄕㄠˇ, shǎo)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又」字小篆又-seal.svg右手之象形,伸出手指頭的模樣,取其韻。
ㄡ-bw.png


ɤʊ̯
ouou收 (ㄕㄡ, shōu)
𢎘截取「圅」(函)字上

《說文》:「𢎘,艸木之華未發圅然。」取其韻



ㄢ-bw.png


än
anan山 (ㄕㄢ, shān)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𠃑今字「隱」,取其韻。匿也,為「𠃊」字小篆楷化而來
ㄣ-bw.png


ən
enên申 (ㄕㄣ, shēn)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取其韻。其小篆尢-seal.svg形如跛了一腳而彎曲的模樣,

《玉篇·尢部》:「尢,跛、曲脛也。」,腳跛也



ㄤ-bw.png


ɑŋ
angang上 (ㄕㄤˋ, shàng)
𠃋同「肱」,取其韻。截取「厷」而來,如人胳臂彎曲模樣,

《說文》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



ㄥ-bw.png


ɤŋ
engêng生 (ㄕㄥ, shēng)
從「人」之異體、「兒」之省形。隸變後,當「人」位於左側作「亻」,如:「伯」、「仲」,

位於下方則作「儿」形,如:「見」、「兄」,因兒從「儿」形,故造「ㄦ」



ㄦ-bw.png


ɑɻ
erêrh而 (ㄦˊ, ér)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老國音用聲母
注音原型字源筆順國際
音標
漢語
拼音
威妥瑪
拼音
例子

(注音,漢語拼音)


發音
從「萬」簡體字万,取其聲。「万」不僅是「萬」大陸簡化字,也自戰國以來的簡體字,曾和「萬」是大小寫關係。


v
vv
《說文》:「高而上平也。」取其聲。


ŋ
ngng嗯 (˙ㄫ, ˙ㄣ)
广非「廣」之簡化,讀音:ㄧㄢˇ。《說文》:「因厂(崖)為屋也。」取其聲。



ȵ
gngn
其它注音
注音原型字源筆順國際
音標
漢語
拼音
威妥瑪
拼音
例子

(注音,漢語拼音)


發音
Extended Bopomofo U+31AC.svg
「ㄇ」多加一筆直豎表示閉口韻韻尾,只作解釋聲隨韻母之用,已停止使用
-
mm
Bopomofo - n.svg
「ㄋ」多加一筆直豎表示前鼻韻母韻尾,只作解釋聲隨韻母之用,已停止使用
-
nn
Extended Bopomofo U+31AD.svg
「ㄫ」多加一筆直豎表示後鼻韻母韻尾,只作解釋聲隨韻母之用,已停止使用
-
ŋ̍ngng


聲調


注音聲調採用黎錦暉的提案:[來源請求]四聲調號標在韻母右上角,而輕聲在直寫時則是標在整個字音上頭,橫寫時標在整個字音前頭。[6][7]輕聲只是將字輕讀,一般而言不列入四聲。



















名稱
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輕聲
順序
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符號

ˉ
通常不標
ˊ
ˇ
ˋ
˙


寫法


依照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35年規定,注音符號的「ㄧ」在直寫時要寫成「一」、而橫寫時寫成「丨」。台灣國語教育一般使用直寫,故在台灣一般人並沒學過「丨」,在橫寫時亦寫成「一」。但為因應電腦化,要輸入直的「丨」較為困難,故2008年,橫式以寫成「一」為原則,亦可寫成「丨」。[6]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提倡橫寫,故字典等採用的注音符號字型,都固定造成「丨」的形狀。下為瓶子兩字的排列方法:













ㄥˊ


˙






ㄆ丨ㄥˊ
˙ㄗ



系統特徵及對應


注音符號訴求系統性採用基底形式英语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標音,而非實際唸法的表層形式(Surface representation)。故某些特殊符號組合時會有音變現象,一般人不注意並不會發覺,代表腦中已有一個音韻規則英语Phonological rule(Phonological rule)。注音符號中的音變現象及與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有差異的音節表列如下




















































































































注音國際音標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說明

整體音節的音變比較
ㄅㄛ

pu̯ɔ
bopo實際讀作ㄅㄨㄛ、ㄆㄨㄛ、ㄇㄨㄛ。因為唇音ㄅㄆㄇ及後元音ㄛ已帶有合口音ㄨ的圓唇性質英语Roundedness#Roundedness and labialization[來源請求],故從簡,如:柏(ㄅㄛˊ)、婆(ㄆㄛˊ)、魔(ㄇㄛˊ)。拼音中大多採用與注音符號相同的方式。
ㄆㄛ

pʰu̯ɔ
popʻo
ㄇㄛ

mu̯ɔ
momo
ㄅㄥ

pʊŋ
bengpeng實際讀作ㄅㄨㄥ、ㄆㄨㄥ、ㄇㄨㄥ。如:蹦(ㄅㄥˋ)、碰(ㄆㄥˋ)、夢(ㄇㄥˋ)。拼音中大多採用與注音符號相同的方式。
ㄆㄥ

pʰʊŋ
pengpʻêng
ㄇㄥ

mʊŋ
mengmêng
ㄈㄥ

fʊŋ
fengfêng


ʈʂ͡ɨ
zhichih「ㄓㄔㄕㄖㄗㄘㄙ」與空韻「ㄭ」結合時,韻母不寫出,如:制(ㄓˋ)、赤(ㄔˋ)、是(ㄕˋ)、日(ㄖˋ)、字(ㄗˋ)、次(ㄘˋ)、四(ㄙˋ)。事實上空韻有兩種不同的發音,在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中皆結合為一種,威妥瑪拼音中仍分為兩種。


ʈʂ͡ʰɨ
chichʻih


ʂ͡ɨ
shishih


ʐ͡ɨ
rijih
ʦ͡ɯzitzŭ


ʦ͡ʰɯ
citzʻŭ


s͡ɯ
sissŭ

組合韻母的音變比較
ㄧㄡ

jɤʊ̯
you / iuyu / iu實際上無音變現象,拼音採用省略寫法。
ㄨㄟ

weɪ̯
wei / uiwei / ui
ㄨㄣ

uən
wen / unwên / un
ㄧㄢ

iɛn
yan / ianyen / ien結合時產生
[a] -> [ɛ] 的音變,威妥瑪拼音較接近實際發音。
ㄩㄢ

yɛn
yuan / uanyüan / üan結合時產生
[a] -> [ɛ] 的音變,注音與拼音皆未反映此現象。
ㄧㄣ

in
yin / inyin / inㄣ做單獨韻母時發音為
[ən],但與介母ㄧ結合時僅發
[n]
ㄩㄣ

yn
yun / unyün / ün
ㄧㄥ


ying / ingying / ingㄥ做單獨韻母時發音為
[ɤŋ],但與介母ㄧ結合時僅發
[ŋ]
ㄨㄥ

wɤŋ
wengwêng在1941年的中華新韻中,獨立成音節時(如:翁 ㄨㄥ)和與聲母相拼時(如:東 ㄉㄨㄥ)屬不同韻目,發音也有所不同。注音符號並未分別以一差異,但在拼音中皆有分別。


ʊŋ
ongung
ㄩㄥ

iʊŋ
yong / iongyung / iung先讀ㄧ再讀ㄨㄥ,此時ㄨㄥ發
[ʊŋ],如:用(ㄩㄥˋ)、窮(ㄑㄩㄥˊ)。

注音與拼音系統其他相異之處還有:


  • 如果「ㄧ、ㄨ、ㄩ」為音節之開頭音時,需增加或改寫成「y、w」以符合拼音的規則,詳見漢語拼音或威妥瑪拼音主條目。[8]

  • 「ㄦ」在單一音節寫作「er」或「êrh」,但作兒化韻尾時僅寫「r」。


電腦支援



編碼與Unicode


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流行電腦編碼,均有收錄現代標準漢語的37個注音符號。臺灣的 Big5 把注音符號收錄在 A3 區段(注音符號內碼為 A374-A3BA,調號為 A3BB-A3BF),中國大陸的 GB 2312-80 則收錄在 08 區段(EUC-CN內碼為 0xA8C5-0xA8E9,調號另行收錄)。


在 Unicode 方面,自 1.0 版即收錄了 40 個注音符號(包括ㄪ、ㄫ、ㄬ)在 U+3105-U+312C[9]。「ㄭ」(U+312D.svg)在過往各版本的 Unicode 均未收錄。在2008年4月發行的 Unicode 5.1 版,把「ㄭ」放到U+312D[10][9]







































































注音符號
Bopomofo[1][2]
Unicode Consortium官方代码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310x
















U+311x
















U+312x

















注释
1.^ 依据Unicode 11.0

2.^ 灰色区域為未被分配的码点

1999年9月發佈的 Unicode 3.0 版,加入 U+31A0 至 U+31BF 的注音符號擴展區:






















































注音符號擴充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 Consortium官方代码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31Ax
















U+31Bx

















注释
1.^ 依据Unicode 10.0

2.^ 灰色区域指示未被分配的码点

Unicode 3.0 也在佔位修飾符號英语Spacing Modifier Letters區域裏加上了 U+02EA(˪,陰去聲)和 U+02EB(˫,陽去聲)字元。由 Unicode 6.0 起,它們被視爲注音符號字元。[11]



鍵盤及輸入法




臺灣傳統鍵盤式行動電話上附有注音的數字鍵盤



注音符號的電腦鍵盤排列共分為大千式、倚天式、精業式、IBM式等。當中大千式在Microsoft Windows稱為標準式,是台灣使用最廣的排列方式。而行動電話另採另外的編排法,大致是將注音依序分散各鍵,因各家而異故無一定標準。


台灣市面上的鍵盤多數為大千式。其特點是直接將注音符號表放在鍵盤上,由上至下、由左而右把注音符號依序排列。由於注音符號一定按照「聲母→介母→韻母」的順序出現,注音符號表也有如此的順序。故使用大千式鍵盤時,一定是從左邊向右邊輸入(除聲調外)。另外,初學者學習的時候,也比較有跡可循找到注音的位置,不需要大海撈針。




大千式鍵盤排列方法



參見



  • 臺灣方音符號

  • 潮汕注音符號

  • 粵語注音符號

  • 蘇州注音符號

  • 注音字母苗文

  • 注音輸入法

  • 漢字拉丁化

  • 中文拼音對照表

  • 國音電碼

  • 注音文


參考文獻



引用




  1. ^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__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2. ^ 徐志炎口述,黃世澤整理,〈章太炎初創注音符號〉《章太炎研究》(台北市:李敖出版社,1991),頁210-212。


  3. ^ 倪海曙《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史簡編》(上海:時代書報出版社,1948),頁66-67。


  4. ^ 詹瑋,《吳稚暉與國語運動》(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2),頁197-198。


  5. ^ 吳稚暉,〈改定注音字母名稱為注音符號及推行辦法案〉《吳稚暉先生全集卷五》(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69),頁312-314。


  6. ^ 6.06.1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永久失效連結]》,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0年11月。ISBN 957-02-7324-0


  7. ^ 《國音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學編輯委員會,正中書局,1999年11月臺五版八刷,ISBN 978-957-09-0086-5


  8. ^ 拆解注音符號來快速學習漢語拼音


  9. ^ 9.09.1 注音符號(U+3100‒U+312F)


  10. ^ Proposed New Characters: Pipeline Tab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11. ^ Scripts-6.0.0.txt. Unicode Consortium.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李鎏 等 編撰,《國語運動百年史略》臺北市:國語日報,2012。

  • 于錦恩:《民國注音字母政策史論[永久失效連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月。ISBN 978-7-101-05395-1


  • 施曉光. 原39個注音符號 吳稚暉擬定. 政治新聞 (台北市: 自由時報). 2014-02-02. 


  • 劉天賦. 實現語文平等正義,請先搬開「注音符號」這顆大石頭!. 民報. 2016-05-29. 



外部連結





  •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


  • 注音符號的Unicode參考字型(PDF格式)

  • 朱網頁:Unicode注音符號解說

  • 朱網頁:Unicode注音符號擴充解說

  • 字谈字畅 054:ㄨㄛˇ ㄞˋ ㄓㄨˋ ㄧㄣ(我愛注音)


  • 中文羅馬化轉換器 - 在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國語羅馬字及其他羅馬化系統之間的轉換


  • 注音->IPA 注音符號與國際音標(IPA)的對照表(部分有誤。)


  •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互換器[永久失效連結]

  • 注音符號音節列表,附漢語拼音對照

  • 通用拼音、漢語拼音、注音比較

  • 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基本規則對照表


  • 注音轉換工具 - 各種注音方式之間的轉換

  • 在統一碼中的注音符號解說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