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伊泰灣海戰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莱特湾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Leyte map annotated.jpg
莱特湾海战四战役图示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地点菲律宾
结果
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盟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参战方

同盟国方面: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2-1959).svg 美国



  •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official specifications).svg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 第3舰队
      • 第38航空母舰特遣队(TF 38/TF 58)

      • 第34快速战舰特遣队(TF 34)



    • 第7舰队
      • 第77航空母舰特遣队(TF 77)

Flag of Australia.svg 澳大利亚



  • Naval Ensign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Flag of Japan.svg 大日本帝国



  •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大日本帝国海军
    • 第2舰队

    • 第3舰队

    • 第6舰队


    • 南西方面舰队
      • 第1航空舰队

      • 第5舰队日语第五舰队 (日本海军)


    • 第二航空舰队(神风攻击)



  • War flag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svg 大日本帝国陆军(仅炮击支援)

    • 南方军(第十四方面军)

指挥官和领导者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2-1959).svg 小威廉·哈尔西



  •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2-1959).svg 威利斯·李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2-1959).svg 托马斯·金凯德



  •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2-1959).svg克利夫顿·斯普拉格英语Clifton Sprague


  •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2-1959).svg杰西·B·奥尔登多夫英语Jesse B. Oldendorf

Naval Ensign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约翰·柯林斯英语John Augustine Collins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栗田健男



  •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宇垣缠


  •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铃木义尾日语铃木义尾


  •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西村祥治日语西村祥治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小泽治三郎



  •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松田千秋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三轮茂义日语三轮茂义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志摩清英日语志摩清英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大西泷治郎



  • Naval Ensign of Japan.svg 关行男 
War flag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svg 山下奉文
兵力

9艘重型航空母舰
8艘轻型航空母舰
18艘护卫航空母舰
12艘战列舰
11艘重巡洋舰
15艘轻巡洋舰
141艘驱逐舰
许多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

1艘重型航空母舰(瑞鹤号)
3艘轻型航空母舰
9艘战列舰
13艘重巡洋舰
6艘轻巡洋舰
34艘驱逐舰
约200架飞机
伤亡与损失

3,000+人阵亡
1艘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
2艘护卫航空母舰
3艘驱逐舰被击沉

10,000+人阵亡
4艘航空母舰
3艘战列舰
8艘巡洋舰
12艘驱逐舰被击沉

莱特湾海战(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冲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发生在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战列舰海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1][2]


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200万吨,其中盟军舰队多达133万吨,日本海军则达73万吨。合计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此次战斗。


马里亚纳海战战役失利后,已丧失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防线的日本虽居劣势,但若是再失去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将断绝,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因此日军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在经过许多的考虑下,放弃原先攻打台湾的计划,而改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一举击溃前来支持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上、陆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3][4],10月21日澳洲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目录





  • 1 战略背景


  • 2 战役概况


  • 3 战斗详情

    • 3.1 锡布延海战


    • 3.2 苏里高海战


    • 3.3 恩加尼奥角海战


    • 3.4 萨马岛海战



  • 4 战斗序列

    • 4.1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

      • 4.1.1 第二舰队

        • 4.1.1.1 第一游击部队第一部队


        • 4.1.1.2 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


        • 4.1.1.3 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西村舰队)



      • 4.1.2 第三舰队(诱饵部队)(小泽舰队)


      • 4.1.3 第六舰队


      • 4.1.4 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 4.1.5 第六基地航空部队


      • 4.1.6 南西方面舰队



    • 4.2 盟军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方面

      • 4.2.1 第三舰队第38航空母舰特遣队


      • 4.2.2 第三舰队第34快速战舰特遣队


      • 4.2.3 潜艇舰队


      • 4.2.4 第七舰队及皇家澳洲海军TF77


      • 4.2.5 北部攻击特遣TF-78


      • 4.2.6 南部攻击特遣TF-79




  • 5 结局

    • 5.1 对联合舰队的打击


    • 5.2 对哈尔西的批评



  • 6 备注


  • 7 参考数据


  • 8 外部连结




战略背景




1944年10月20日莱特湾海战战况。


1943年的战势迫使日本军放弃其在所罗门群岛的基地。1944年盟军在一系列登陆行动中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在6月的菲律宾海战中日本的航母舰队被重创,航空兵力损失殆尽,残余航母舰队退回日本本土,盟军在西太平洋获得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此时盟军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海军上将尼米兹建议进攻台湾,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使日本在南亚的驻军得不到补给。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联系线上,将菲律宾让给日本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事,而且麦克阿瑟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经发誓重返故地。最后罗斯福总统决定在菲律宾登陆。


日方对盟军的步骤也很清楚。海军最高长官丰田副武制定了四个方案:捷1号作战方案是针对菲律宾的重大海军作战方案,捷2号作战方案是针对台湾的作战方案,捷3号和捷4号作战方案分别是针对琉球群岛和千岛群岛的作战计划。所有四个计划都是孤注一掷的、复杂的和大胆的行动计划,它们将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海军进攻菲律宾的登陆点在莱特岛。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七舰队的旧式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持登陆部队,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三舰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台湾进行了一次空袭,保证那里的飞机无法介入在莱特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2号作战方案。一波又一波的飞机投入对美国航母的战斗,在此后3天中日本损失了600架飞机,这几乎是它大部分的空军力量,使得她的海军基本丧失了空军保护。当美军对菲律宾的进攻开始后,日本海军才转入捷1号方案。


按捷1号作战方案,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部队使用缺乏航空兵力的航母,从北面将美国第三舰队主力从其应该保护的登陆力量引走。美国登陆力量在丧失其空中掩护后,受到从南洋开入的三支日本舰队的打击:驻扎在文莱的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第二舰队进入莱特湾消灭盟军登陆力量、西村祥治日语西村祥治中将和志摩清英日语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组成第五舰队作为游击攻击力量。这三支舰队没有航母和潜艇,完全由水面舰只组成。


显然这个计划的结果是这四支舰队中至少一支要被牺牲。战后丰田对美国调查者是这样解释的:「假如我们丧失菲律宾,而舰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南北之间的海道就被割断了。假如舰队待在日本领海的话,那么它得不到燃料补给。假如它待在南海的话,那么它就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因此假如我们失去菲律宾的话,那么保存这支舰队也没有意义了。」



战役概况


1944年10月20日,美军一支两栖部队进攻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此乃莱特湾战役的开始。同一天,日军一支部队从莱特岛东南部进入阵地,以及被美军的第七舰队的潜水艇发现日军第一攻击部队。


整个海战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部分。


  1.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4日进入莱特岛西北的锡布延海。在锡布延海海战中他受到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武藏号战列舰被击沉。栗田调头撤退,美国飞行员以为他就此退出战场,但晚间他再次调头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于清晨来到萨马岛。

  2. 西村少将的舰队于10月25日清晨三点进入苏里高海峡正好撞到美军的作战舰队。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扶桑号和山城号被击沉,西村战死,他的剩余力量向西撤退。

  3. 哈尔西上将接到小泽的航空母舰舰队到达的消息后于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舰追击,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四艘日本航空母舰被击沉,小泽的剩余力量逃回日本(小泽的任务本身就是吸引美军注意力,将第34特混编队从莱特湾引走,显然成功了)。

  4.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5日清晨六时到达萨马岛。此时哈尔西正在追击小泽,在栗田的舰队和美国的登陆舰队之间只有六艘美国护卫航空母舰和它们的驱逐舰。在萨马岛海战中美国驱逐舰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鱼雷攻击,在缺少空中支持的情况下凶猛反击,所有这些,加上天气的不利,使栗田以为他面临美军主力,因此他不久就决定撤出战场。


战斗详情



锡布延海战




被盟军空袭围攻的日本主力舰大和号


栗田最强大的“中心舰队”由大和、武藏、长门、金刚和榛名五艘战列舰组成,加上12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栗田的舰队企图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攻击莱特湾内的登陆舰队。


10月23日子夜后栗田的舰队经过巴拉望岛水域,他的舰队被美国潜艇镖鲈号英语USS Darter (SS-227)和鲦鱼号发现。虽然大和号上的电报员发现了两艘潜艇报告他们发现这支舰队的电讯,日本舰队没有采取反潜行动。镖鲈号发射鱼雷击沉了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摩耶号重巡洋舰则被鲦鱼号击沉。高雄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返回文莱。美国潜艇尾随着它。10月24日由于镖鲈号搁浅被迫被放弃。


在这之后,栗田将他的旗舰转移到大和号上。




锡布延海战中遭受盟军攻击的日本战舰武藏号,美机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该舰左舷前部,掀起冲天水柱,后方是为其护航的阳炎级驱逐舰清霜号。


10月24日约08:00美国无畏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现这支舰队进入狭窄的锡布延海。哈尔西命令集结第三舰队的三支航空母舰分舰队集中攻击栗田的舰队。从无畏号和卡伯特号航空母舰和其它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共260架飞机约于10:30开始不断攻击这支舰队。醒目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成为美军主要攻击的目标。武藏号、大和号和长门号中弹。妙高号重巡洋舰负重伤返航。第二波空袭集中在武藏号,它多次被炸弹和鱼雷击中。最后它开始掉队。从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企业号、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起飞的第三波飞机击中武藏号共19次(11枚炸弹和8枚鱼雷)。在空袭过程中另有数艘轻型舰只受伤。由于日军缺乏航空掩护,15:30栗田下令他的舰队转头开出美国航空母舰的袭击范围。他等到17:15,然后再次转头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他的舰队无暇顾及受重伤的武藏号。掉队而受集中空袭的武藏号,最后约于19:30倾覆沉没。




被日军空袭起火沉没的美国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


与此同时,大西泷治郎中将驻吕宋岛的80架飞机袭击了埃塞克斯号、班宁顿号、普林斯顿号和兰利号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一枚穿甲炸弹击中起火。15:30其后弹药库爆炸,普林斯顿号上200名水手丧生,旁边参加救火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80人丧命,其它附近船只也被损坏。17:50普林斯顿号沉没。该分舰队负责向北边警戒任务,导致无暇派飞机搜索北方水域,16:35小泽的诱饵舰队才被美军飞机发现。



苏里高海战



南路的西村舰队10月22日出航,由战舰扶桑、山城以及重巡洋舰最上和四艘驱逐舰组成朝苏禄海苏里高海峡航行。10月24日,该舰队的行踪遭美军38特遣舰队第4索敌群查知;该日9点30分遭企业号与富兰克林号航舰所属约20架舰载机攻击,但只受到微不足道的损伤。


按照原计划,南路(西村舰队)及中路(栗田舰队)应在进入海峡前抵达预定地点同时突击,然而栗田舰队在航行途中遭到耽搁,加上无线电管制,因此西村舰队抵达时栗田还在锡布延海,离莱特岛的海岸还有好几个小时。而西村祥治中将最后决定利用夜战机会突破美军防线,在该日晚上20:13分朝栗田舰队发出电文,表明将在隔日(25日)凌晨4点突入莱特湾,不过该信息栗田舰队与联合舰队司令部并未收到,所以大和号上只纪录「第二游击舰队预定在0300时以26节速度突入苏里高海峡」,对西村舰队的信息毫无所知。


抵达苏录海的不只有西村舰队,还有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舰队。然而两支舰队的指挥官因私交恶劣,因此舰队并没有进行统一指挥调整,而是采取各自率领舰队进入战场,这个因私忘公的决定为接下来海战的悲剧奠定基石。




苏里高海峡海战图:日本西村舰队北上中伏遭到歼灭


10月24日深夜,西村的舰队驶过帕纳翁岛就闯进了美国第七舰队为他们设置的圈套。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的六艘战列舰(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和宾夕法尼亚号,除了密西西比号以外,其余战舰皆在珍珠港被击沉或重创过,将在这场海战中大复仇。)、八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已经严阵以待。要穿过海峡打击登陆军,西村必须通过鱼雷艇施放的鱼雷,闯过两组驱逐舰警戒线,在六艘战列舰以及两队巡洋舰的集中火力下通过海峡,才能到达海峡另一端的登陆地。


02:02 西村舰队抵达苏里高峡口,陆续开始受到盟军的攻击,但没有阻止西村舰队的前进。


约03:00,志摩舰队抵达苏里高峡口,但无法与西村舰队连络上。


03:09 不断前行的西村舰队受到重创,扶桑号和三艘驱逐舰先后受到鱼雷命中。扶桑号发生爆炸断为两截,但没有立即沉没。


03:50美国战列舰开火。美舰以一字形横排,而日舰排成一路纵队,只能舰艏朝向美舰,双方队形呈T字战(美军为有利方)。这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采用战列战术的交战,美国当时已经拥有雷达控制火力,美国战列舰可以在日本军舰无法还击的距离上就开火。山城号和最上号不断被战列舰的穿甲炮弹重创。最上号巡洋舰转身逃跑但丧失了机动能力。山城号于04:19沉没。


04:25 志摩的那智号、足柄号、阿武隈号以及四艘驱逐舰追上西村的舰队。志摩以为他看到的那两段残片是西村的两艘战列舰的残骸(实际上它们是扶桑号断裂后的两段),他知道通过海峡是毫无希望的,接收了西村剩余的船舰,并下令转身撤退。在混乱中他的旗舰那智号与焚烧的最上号相撞,丧失机动能力而落后的最上号第二天被飞机击沉。扶桑号于海上漂浮的前半部被一艘美国重巡洋舰击沉,后半部不久后也沉没了。西村的七艘船中只有一艘驱逐舰时雨幸存。


山城号是最后一艘与其它战列舰交战的战列舰,也是少数几艘被其它战列舰击沉的战列舰之一。



恩加尼奥角海战




日本航空母舰瑞鹤号(左)与瑞凤号遭到盟军空军猛烈空袭



小泽的舰队由四艘航空母舰:瑞鹤号航空母舰、瑞凤号航空母舰、千岁号航空母舰、千代田号航空母舰、两艘由战舰改装的航空战舰伊势号、日向号、三艘巡洋舰多摩、五十铃、大淀和九艘驱逐舰组成,其任务是将盟军的主力航空舰队引走。瑞鹤号是最后一艘参加过珍珠港事件幸存至此的航空母舰。日向号和伊势号的第五、第六号炮塔被拆除,安装了机库、飞行甲板(长度仅70余尺,只能进行整备、起飞作业而无法提供降落所需的滑行距离,舰载机必须转降其他正规航空母舰)和两座飞机弹射器(分别安装于飞行甲板的左前、右前方,因为安装位置对第三、第四号炮塔的射击作业造成妨碍,所以射击时两座弹射器必须向外侧张开至最大角度)。但这两条船都没有带飞机,小泽一共只有108架飞机[4]


一直到10月24日下午16:40作为诱饵的小泽的舰队才被发现。此时美军正在对付栗田的舰队和吕宋岛来的空袭。24日晚小泽获得了一份美国电报说栗田撤退了(这个消息是错误的),但20:00栗田下令所有舰队继续进攻。


哈尔西看到他有机会消灭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这样美国可以无忧虑地进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经在锡布延海战中被击退,因此他于子夜后带领所有的三队航空母舰和威利斯·李上将的战列舰开始追击小泽。(根据哈尔西的命令,为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临时编成第34特混舰队。命令是个预案,在后来造成理解的混乱。)虽然美国侦察机发现了栗田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但哈尔西认为金凯德的第七舰队足以对付它,未加理会。


美国舰队的数量比诸日本舰队来得多。哈尔西拥有9艘航空母舰(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班宁顿号、碉堡山号、胡蜂号、汉科克号、企业号、埃塞克斯号)、八艘轻航空母舰(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勒伍德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兰利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六艘战列舰(阿拉巴马号、爱荷华号、麻萨诸塞号、新泽西号、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福莱齐号等17艘巡洋舰和64艘驱逐舰。他有1000多架飞机,但他将登陆点让给了几艘护卫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哈尔西被小泽的诱饵舰队给引诱出来了。


10月25日早,小泽下令75架飞机起飞攻击美军,但这些飞机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大多数飞机被美国战斗机击落,少数飞往吕宋岛。


哈尔西亲自率领第34特混舰队的战列舰急速前进,准备用大口径舰炮直接去对付小泽舰队前卫的战列舰以及在舰载机空袭中掉队日舰。清晨,在还没有确定日军的精确位置的情况下,美军就起飞了180架飞机。直到7:10侦察机才找到了北路舰队。08:00美军战斗机摧毁了保护舰队的30架日军飞机。开始了不停地空袭,他们一共进行了857架次袭击。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纷纷中弹(千岁号和一艘驱逐舰沉没,瑞鹤号、千代田号和一艘巡洋舰丧失了机动力)。小泽将他的旗舰改到另一艘巡洋舰上。


这时萨马岛战斗的消息传来。美军登陆军的情况紧迫(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因为栗田的舰队突然出现,而不断地发报向哈尔西求援。连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也给哈尔西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但负责电报加密的军官,随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的译码军官误以为是正文未加删减,这使哈尔西怒不可遏,因此又耽误一小时的宝贵时间。),哈尔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两个航空母舰大队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来收拾小泽的残余船只。


下午在击沉几艘日本航空母舰后,空袭集中在两艘航空战舰上,但两舰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挡了空袭,用高射炮和喷进炮(防空火箭)击落了多架美国飞机[5]。空袭一直到傍晚,小泽舰队作为诱饵的全部航空母舰,还包括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被击沉。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的航空母舰对决(即使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军与阿根廷海军的航空母舰也未发生交战。)。“诱敌部队”取得了出色得成功。但通讯混乱也同样发生在日本方面,小泽发出诱敌成功的电报,栗田却没有收到。不过这再次使栗田的舰队免遭全军覆没。



萨马岛海战




塔菲-3小队的驱逐舰冒着日军炮火施放烟幕掩护航母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5日凌晨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凌晨03:00它们沿萨马岛的海岸向南进发。于黎明时分发现美国舰队。


金凯德上将旗下虽有77.4特混舰队的三股舰队,但这些舰队几乎全部由护航航母和驱逐舰组成,并不足以对抗栗田舰队。代号为“塔菲”1-3号的各舰队是每股由六艘护航航空母舰和七或八艘驱逐舰组成的支援性舰队。虽然各护航航空母舰30架的舰载机加总起来有超过500架的可观兵力,但主要任务是反潜及对地支持的他们缺乏对舰用的穿甲弹及鱼雷。慢速甲薄的护航航空母舰与小型的驱逐舰在栗田的战列舰面前十分脆弱。而金凯德的舰队主力在此时南部来不及迎击栗田的舰队。



金凯德错误地以为威利斯·李的战列舰还守护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因此认定从那里行动没有危险,但李的舰队已被哈尔西调走前往对付小泽舰队。当日本舰队在萨马岛出现时美军大吃一惊。哈尔西的舰队已经被诱敌战术诱离莱特湾,但是栗田对此却一无所知。栗田错误地将那些护卫航空母舰当作了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他还以为整个美国第三舰队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




萨马岛之役粟田舰队击沈两艘美军航空母舰,日军损失三艘巡洋舰,三艘主力舰受重创。


栗田舰队的攻击集中在代号为“塔菲-3”的护卫舰队上,美国护航航空母舰立刻向东后撤,而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率领的三艘驱逐舰则迎向日舰,在护航航母和日本战舰之间施放烟雾,希望驱逐舰释放的烟雾与坏天气可以影响日本炮的精确度,同时立即发报请求支持,甚至用明码发报。美国驱逐舰骚扰日军舰队企图分散日本战列舰的注意力来取得时间。这些驱逐舰自杀般地对日舰发射鱼雷,干扰、吸引日舰火力使日本舰队无法全力攻击美军舰队。为了躲避鱼雷日舰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队形,大和号被两条平行的鱼雷逼迫背向而行,无法转向,怕被它们击中,这样损失了足足十分钟的时间。战斗中,约翰斯顿号发射的鱼雷击中了熊野号,将其舰艏整个炸断,使得其被迫退出战斗,金刚号也被驱逐舰的舰炮击伤。77.4.3小队的三艘美国驱逐舰约翰斯顿号霍埃尔号英语USS Hoel (DD-533)塞缪尔·B·罗伯茨号英语USS Samuel B. Roberts (DE-413) 最后都被击沉,但它们为护航航空母舰争取了时间让它们的飞机起飞。这些飞机没有时间转装穿甲炸弹,因此它们只能带着它们先前已挂载的弹药起飞(有时甚至是深水炸弹)。然后美军航空母舰继续南逃,而战列舰的炮弹不断在它们周围爆炸。一艘护航航空母舰被击沉,其它受伤。


由于栗田舰队未完成整编队形便发动进攻,加上美军驱逐舰的攻击将他的队形打乱,各战队散乱在广阔的海面上。他丧失了对战事的战术指挥,三艘他的重巡洋舰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袭击击沉。栗田于09:20下令北转重整队形。暂时躲过栗田舰队攻击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遭受的打击尚未结束,被“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击沉一艘,另两艘遭到重创。


不久栗田的舰队改变航向,驶往莱特湾。看似日本作战计划就要成功的时刻,栗田再次北转撤退。他认为美军支持舰队正向他的舰队而来,因此他相信战役的时间越长,他遭到美国强大空袭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的空袭下他向北,然后向西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往返航行300海里的第三舰队于26日日出后,派舰载机对栗田舰队的脱队舰只进行了袭击。


栗田的舰队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受重创,其中金刚号在返航日本途中,于台湾基隆北方的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不过由于该舰队已驶离战场,所以金刚号的损失一般不被列在雷伊泰湾海战美军战果之中。他带五艘战列舰进入战场,当他回到日本时,仅剩大和号还具备作战能力。



战斗序列



日本联合舰队方面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 参谋长:小柳富次日语小柳冨次少将 总旗舰:重巡洋舰爱宕(战沉)→战列舰大和



第一游击部队第一部队

(与第二部队合称栗田舰队)



  • 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 战列舰:大和(海战后总旗舰)、武藏、长门

  • 第四战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直接统率 重巡洋舰:爱宕(海战前总旗舰)、高雄、摩耶、鸟海

  • 第五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日语桥本信太郎少将 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 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早川干夫日语早川干夫少将  轻巡洋舰:能代。
    • 第二驱逐队:司令:白石长义大佐 驱逐舰:早霜、秋霜。

    • 第三十一驱逐队:司令:福冈徳治郎大佐 驱逐舰:岸波、冲波、朝霜、长波。

    • 第三十二驱逐队:司令:大岛一太郎大佐 驱逐舰:滨波、藤波、岛风。



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

  • 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 战舰:金刚、榛名

  • 第七战队:司令官:白石万隆日语白石万隆少将 重巡洋舰:铃谷、熊野、利根、筑摩

  • 第十战队:司令官:木村进少将 轻巡洋舰:矢矧
    • 第十七驱逐队:司令:谷井保大佐 驱逐舰:浦风、矶风、雪风、滨风、清霜、野分


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西村舰队)

  • 第二战队:司令官:西村祥治日语西村祥治中将  战列舰:扶桑、山城(旗舰)、重巡洋舰:最上
    • 第四驱逐队:驱逐舰:山云、満潮、朝云

    • 第二十七驱逐队:驱逐舰:时雨

(本队完全没有空中掩护支持)



第三舰队(诱饵部队)(小泽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参谋长:大林末雄少将 
旗舰:航空母舰瑞鹤(战沉)→轻巡洋舰大淀


本队


  • 第三航空战队:司令长官直率 航空母舰:瑞鹤。轻型航空母舰:千代田、千岁、瑞凤

  • 第四航空战队: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将 战舰:伊势、日向

巡洋舰舰队:司令官:多摩舰长山本岩多日语山本岩多大佐指挥 轻巡洋舰:多摩、五十铃


  • 第一驱逐连队:司令官:江户兵太郎少将 轻巡洋舰:大淀 驱逐舰:槙、杉、桐、桑

  • 第二驱逐连队:
    • 第六十一驱逐队:初月、若月、秋月 

    • 第四十一驱逐队:霜月



第六舰队



第五基地航空部队


第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大西泷治郎中将


  • 第一五三航空队

  • 第二〇一航空队

  • 第七六一航空队

  • 第一〇二一航空队


第六基地航空部队



南西方面舰队


司令长官:三川军一中将 参谋长:西尾秀彦少将


第二游击部队(志摩舰队)
司令长官:志摩清英中将 参谋长:松元毅少将
旗舰:那智


重巡洋舰:那智、足柄
轻巡洋舰:阿武隈
驱逐舰:曙、潮、不知火、霞
(本队完全没有空中掩护支持)



盟军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方面




莱特湾海战美军总旗舰纽泽西号。此照摄于1969年


  • 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驻檀香山)


  • 第三舰队司令官:威廉·哈尔西上将
    • 总旗舰:战舰新泽西号(爱荷华级战舰)


第三舰队第38航空母舰特遣队


旗舰:航空母舰:列克星顿号(Lexington CV-16,继承珊瑚海海战被击沈的列克星顿号(CV-2))


  • 第一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Hornet CV-12)
    • 航空母舰:大黄蜂号(Hornet CV-12,继承圣克鲁斯群岛战役被击沈的大黄蜂号(CV-8))、胡蜂号(Wasp CV-18,继承被伊19潜艇击沈的胡蜂号(CV-7))、汉考克号(Hancock CV-19) 

    • 轻空母:科本斯号(CVL-25)、蒙特利号(CVL-26) 

    • 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两艘、驱逐舰 14艘

  • 第二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 CV-11)
    • 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 CV-11)、碉堡山号(Bunker Hill CV-17)

    • 轻航空母舰:独立号(Independence CVL-22)、卡伯特号(Cabot CVL-28)

    • 战列舰:爱荷华号(Iowa BB-61)、纽泽西号(New Jersey BB-62,兼总旗舰)

    • 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 16艘

  • 第三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艾塞克斯号(Essex CV-9)
    • 航空母舰:列星顿号(Lexington CV-16)、埃塞克斯号(Essex CV-9)

    • 轻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Princeton CVL-23)、兰利号(Langley,CVL-27) 

    • 战列舰: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麻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 BB-59)、南达科他号(South Dakota BB-57)、阿拉巴马号(Alabama BB-60)

    • 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 13艘

  • 第四战斗群:旗舰: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 CV-13)
    • 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 CV-13)、企业号(Enterprise CV-6)

    • 轻航空母舰:贝劳伍德号(Belleau Wood CVL-24)、圣哈辛托号(San Jacinto CVL-30)

    • 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15艘


第三舰队第34快速战舰特遣队


由第38航空特遣舰队抽出一部编成


  • 指挥官:威利斯·李中将
    • 战舰6艘:新泽西,爱荷华,华盛顿,阿拉巴马,马萨诸塞,南达科他

    • 巡洋舰2艘

    • 重巡洋舰5艘

    • 驱逐舰17艘


  • TG34.5
    • 战列舰2艘:新泽西,爱荷华

    • 轻巡洋舰3艘

    • 驱逐舰9艘



潜艇舰队


潜艇9艘



第七舰队及皇家澳洲海军TF77


  • 第七舰队南西太平洋方面军指挥官:托马斯·金凯德中将
    • 旗舰:战舰华盛顿号(战役时是第三舰队的其中一艘战舰) 
  • TG77.1
    • 两栖指挥舰1艘:瓦萨奇(Wasatch AGC-9)

    • 驱逐舰3艘

    • 鱼雷艇39艘(3大队・13个小队)

  • 炮火支持群、中央舰队TG77.2:

  • 指挥官:奥登多夫少将(RAdm Jesse B. Oldendorf)

    • 战列舰: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

    • 驱逐舰6艘 


    • 左翼舰队:
      • 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

      • 第五十六驱逐舰队:驱逐舰9艘 

    • 右翼舰队:

      • 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

      • 第24驱逐舰队: 驱逐舰6艘 

      • 第54驱逐舰队: 驱逐舰7艘 

  • TG77.3
    • 重巡洋舰1艘

    • 轻巡洋舰2艘

    • 驱逐舰9艘


  • 护卫航空母舰战斗群TG77.4
  • 第一分遣舰队TU77.4.1
    • 护卫空母6艘

    • 驱逐舰3艘

    • 护卫驱逐舰5艘

  • 第二分遣舰队TU77.4.2
    • 护卫空母6艘

    • 驱逐舰艘3艘

    • 护卫驱逐舰5艘

  • 第三分遣舰队TU77.4.3
    • 护卫航空母舰6艘 

    • 驱逐舰3艘

    • 护卫驱逐舰4艘


北部攻击特遣TF-78



南部攻击特遣TF-79



结局



对联合舰队的打击




因战况无望而组织神风特攻队的日本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




出击前的神风特攻队队员们与小狗


莱特湾海战后,盟军确保了美国第6军团的登陆点,将日本的资源输送本土命脉完全阻断。在此后更艰苦的莱特岛战役中美军一直到1944年12月末才完全控制了该岛。


这场海战彻底消灭了日本海军最后的力量,为1945年琉球群岛的战役奠下了基础。日本此后唯一比较大的海军行动是1945年4月的天号作战(菊水特攻)和1945年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战。


海战末期,据守菲律宾北部空军基地的日本海军大西泷治郎中将批准了神风特攻队向莱特湾内的盟军舰队发动自杀性攻击。10月25日皇家海军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再次被创,不得不退出战场修复。美国护卫航空母舰一艘被沉,五艘被伤。



对哈尔西的批评




战役盟军指挥官美海军上将哈尔西晚年留影


哈尔西因为带走了威廉李的战列舰去追逐小泽的航空母舰,以及在收到金凯德的第一次求救后,没有立刻将这些战列舰派回而受批评。战后他这样解释他的决定:





在萨马海的美军指挥官克利夫顿·斯普拉格上将对此提疑义:





海军历史学家萨缪尔·莫里森评论说:






备注



  1. ^ 1916年5月31日一次大战中发生于斯卡格拉克海峡的日德兰半岛海战,英德两国海军投入军舰总吨位约190万吨,稍不及雷伊泰湾海战的206万吨,前者为战斗舰(无畏舰)时代最大的海战。


  2. ^ Woodward, C. Vann. 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 New York: Macmillan. 1947. 


  3. ^ Fuller, John F. C. The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III. London: Eyre & Spottiswoode. 1956. 


  4. ^ 4.04.14.2 Morison, Samuel E. Leyte, June 1944 – January 1945.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XII. Boston: Little & Brown. 1956. 


  5. ^ 潮书房「丸 (雑志)・12月号(2008年)」94页


参考数据




  • Lost Evidence of the Pacific: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电视节目(History Channel). 作者不详.

  • Samuel Eliot Morison,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十二卷, 莱特湾海战

  • Thomas Cutler,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23–26 October 1944

  • H. P. Willmott,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The Last Fleet Action


  • Hornfischer, James D. 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Bantam. 2004. ISBN 978-0-553-80257-3. 



外部连结




战役旗舰新泽西号于1999年成为浮动博物馆,退出现役。



  • 莱特湾海战战争经验 [Cominch Secret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22] (英文)


  • 美国第77特遣舰队行动报告:莱特湾 (英文)


  • WW2DB: 雷伊泰岛战役 (英文)


  • "Turkey Trots to Water" —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battle from battleship.org

  • 战斗序列: Sibuyan Sea, Surigao Strait, Cape Engaño, Samar. (英文)


  • "光荣之死:莱特湾海战" by Tim Lanzendörfer

  • battle-of-leyte-gulf.com


  • 萨马岛海战时间表 by Robert Jon Cox


  • Return to the Philippines: 公共领域文献 from ibiblio.org

  • 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 Revisited

  • Timeline for USS Samuel B. Roberts (DE 413)

  • Animated History of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 莱特湾海战和“神风特攻队”(鸟饲行博研究室(日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