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韓帝國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大韓帝國
대한제국


1897年-1910年



韓國国旗

國旗(1899–1910)



coat_alt

皇徽





格言:광명천지(韓文)
“光明天地”



国歌:《大韩帝国爱国歌》




国徽
Imperial emblem of Korean empire.svg


Kore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地位
大日本帝國的保護國(1905年-1910年)
首都
漢城
常用语言
韓語
政府
君主立憲制
皇帝
 


• 1897年-1907年

朝鲜高宗
• 1907年-1910年

朝鲜纯宗

内阁总理大臣b

 


• 1894年-1896年

金弘集
• 1897年-1903年

尹容善
• 1905年

韓圭卨
• 1905年-1907年

朴齊纯
• 1907年-1910年

李完用
历史
 


• 光武改革

1897年10月12日
• 颁布宪法

1899年8月17日
• 乙巳條約

1905年11月17日
• 海牙密使事件

1907年
• 日韩并合

1910年8月22日
面积
1910年
221,000 km2
人口


• 1910年

17427000
货币

ISO 3166码
KR






先前国

继承国




朝鮮王朝






朝鮮日治時期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今属于
 大韓民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a 非官方   
b총리대신(总理大臣)後更名為의정대신(議政大臣)




朝鲜高宗


大韩帝国朝鮮語:.mw-parser-output .jamocomposed_blockfont-family:"함초롬돋움 LVT","HCR Dotum LVT","함초롬바탕 LVT","HCR Batang LVT","본고딕","Source Han Sans K","본고딕 KR","Source Han Sans KR","思源黑體","Source Han Sans TC","思源黑體 香港","Source Han Sans HC","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 SC","源ノ角ゴシック","Source Han Sans","본명조","Source Han Serif K","본명조 KR","Source Han Serif KR","思源宋體","Source Han Serif TC","思源宋體 香港","Source Han Serif HC","思源宋体","Source Han Serif SC","源ノ明朝","Source Han Serif","Noto Sans CJK KR","Noto Sans KR","Noto Sans CJK TC","Noto Sans CJK HC","Noto Sans CJK SC","Noto Sans CJK JP","Noto Serif CJK KR","Noto Serif KR","Noto Serif CJK TC","Noto Serif CJK SC","Noto Serif CJK JP","나눔바른고딕 옛한글","NanumBarunGothic YetHangul","나눔명조 옛한글","NanumMyeongjo YetHangul","은 바탕","Un Batang","돋움 옛한글","Dotum Old Hangul","바탕 옛한글","Batang Old Hangul","굴림 옛한글","NewGulim Old Hangul","궁서 옛한글","Gungsuh Old Hangul","맑은 고딕","Malgun Gothic","함초롬돋움","HCR Dotum","함초롬바탕","HCR Batang".mw-parser-output .oldhanyangfont-family:"새바탕","New Batang","한컴바탕","Haansoft Batang","새궁서","New Gungsuh","새굴림","New Gulim","새돋움","New Dotum","한컴돋움","Haansoft Dotum","네이버사전","Naver Dictionary"
ᄃᆡᄒᆞᆫ뎨국(古)/대한제국(今)
大韓帝國 Daehan jeguk ?
,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為汉阳(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國君主。其廣義上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韩帝国」,得名於古時的三韓。


1897年,亡命俄羅斯駐朝公使館的高宗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被日本併吞而滅亡。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主權國家。




目录





  • 1 背景


  • 2 帝国成立


  • 3 大韩国国制


  • 4 光武改革

    • 4.1 日俄争夺



  • 5 帝国灭亡


  • 6 对大韩帝国的看法


  • 7 皇帝及其年号


  • 8 年表


  • 9 参考文献


  • 10 参见




背景


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后,迅速将矛头对准沙皇俄国。由于朝鲜半岛及其海域是甲午战争的战场,甲午战争后,朝鲜王朝国力因此也大为削弱,无力对抗外国势力。日本在与日渐衰落的中国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要求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并终止与朝鲜的册封关系。日本此举是为阻止沙俄势力的南扩,特别是沙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扩张。不过沙俄很快意识到日本此举不符合其在东北亚的利益,因此拉拢法国、德国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当时的日本还无力抗衡其正試圖效仿的西方先进列强,因此只好迫于压力放弃辽东。沙俄因此成为东北亚列强。朝鲜也转而拉拢沙俄以防止日本干预朝鲜政治。高宗國王的王妃閔玆暎在意识到东北亚势力格局的变化后,与沙俄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对付日本。閔妃因此成为朝鲜对抗日本的首要人物。日本在意识到閔妃对其在朝鲜半岛利益的威胁后,迅速将日本驻朝鲜公使井上馨换成有军事背景的三浦梧楼。三浦梧楼被广泛认为是暗杀閔妃的幕后策划者。


闵妃被害7天后,开国五百零四年(1895年)10月15日,朝鲜内阁举行会议,讨论称帝。外部大臣金允植记录,“今日阁议,以我国处东洋两帝国之间,素称自主独立,而尊号尚迟,有碍时局,奏上皇帝号、建元。上谦让数回,可之。”[1]军部官员禹范善、赵羲渊、权滢镇力主称帝,表示脱离中国独立。尹致昊反对,认为日本和中国不可能因为称帝而对朝鲜增加一丁点尊敬,称帝将会引发理所应当的嘲笑。金允植和总理大臣金弘集虽赞同尹致昊,但还是顺从了军部,最后决定称帝,拣择新皇后。[2]日本及亲日派为了掩盖乙未事变,禹范善、赵羲渊等乙未事变的参与者主张称帝。这次风波的关键不在于称帝,而在于与之同时进行的“皇后拣择令”。日本人想通过扶植国王称帝的方式,一来对外展示日本的善意,二来以此为契机另立新皇后来掩盖闵妃之死。计划于10月26日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朝鲜帝国”。结果因俄、美、英三国公使坚决反对而沒有實行。[3]



帝国成立


在日本暗杀明成皇后之后的1896年,高宗带着儿子纯宗逃往俄國駐朝鮮公使館。在1895年閔妃被暗杀到1897年高宗返回皇宮这一段时间,朝鲜经历了巨大的变化。1894年,在朝鲜亲日派的推动下,旨在改革朝鲜陈旧社会制度的新法律在朝鲜得以通过。这些法律被称为“甲午改革”。[4]虽然这些改革表面看上去有利于朝鲜社会的自身发展,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改革都是由三浦梧楼策划用以加大日本对朝鲜社会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新的改革在朝鲜半岛内部引起争议。反日情绪在朝鲜半岛从贵族到平民,早在16世纪的万历朝鲜战争就已根深柢固。1876年《江华条约》的签订使得朝鲜半岛反日情绪高涨。乙未事变后,朝鲜半岛反日情绪开始升级。在亲日派推崇的改革中最为有争议的是强行剪除男人头顶的束髮的断发令。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朝鲜的男人以前都有不剪发的传统。此项法令引发以替閔妃报仇为宗旨的乙未反日义兵斗争的形成。


1896年,《独立新闻》的幕后人徐载弼与支持朝鲜从日本独立的进步人士建立起独立协会(독립협회)。独立协会最初只由朝鲜政府官员组成。后来很快扩展到包括朝鲜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独立协会主张政府推行能使朝鲜最终独立的改革政策。独立协会定期开展会议提高国民士气,并为《独立新闻》的发行募集资金。更有意义的是,独立协会烧毁了原朝鲜王朝迎接中国驻朝鲜半岛大使用的迎恩门。1896年在原址上建立起象征朝鲜独立的独立门(1898年竣工),并将“迎恩门”旁边招待中国使节的“慕华馆”改名为独立馆。《独立新闻》呼吁朝鲜独立,实行近代化改革和民权法治思想,社论写道:“朝鲜人从不知独立为何物,而且对外国人蔑视朝鲜人无动于衷。朝鲜君主曾经每年派使到清国朝拜,取用清国历法,在公文中亦使用清国年号,朝鲜人虽自知属于清国,但数百年间从未考虑洗雪此耻,而一直甘于其属国地位。倘考虑此种懦弱之心理,岂非可悲之人生乎?如提高庶民之地位,首先要提高国家之地位,如提高国家与庶民之地位,其国君主必须与他国君主比肩而立。”[5]


建阳二年(1897年)5月1日,前承旨李最荣上疏请高宗称帝,5月9日,以权达燮为首的地方儒生开始上疏请求称帝。5月16日中枢院议官任商准上疏,5月26日幼学(未取得功名的儒生)姜懋馨上疏,郡守郑乔上疏驳斥反对称帝的言论。光武元年(1897年)9月25日和26日,作为高级官员的农商工部协办权在衡(后改名权重显)和外部协办俞箕焕上疏请求称帝。9月29日奉朝贺(致仕官员的荣誉官名)金在显联716名缙绅上疏;9月30日议政大臣沈舜泽和特进官赵秉世代表所有朝廷官员上疏。称帝的理由有称帝可以巩固国势,确保独立之实,权在衡的上疏中引用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第84~86章的内容及其注释,恳请高宗不要顾及外人议论,立刻称帝。“甲午更张之后,有独立之名而无独立之实,国是靡定,民疑满腹……而目下矫正之方,亶在乎正威仪、尊瞻视,使民心有所趋向也”。[6]姜懋馨上疏:“我邦虽疆域不大,羲、黄以来,五千余年正统相传之礼乐文物,亶在于是”[7],李秀丙上疏:“陛下圣德大业,宜承大明之统绪”[8],外部协办俞箕焕称清朝和朝鲜共同承接中华正统,就如奥地利和德意志共同承接罗马正统[9];还有上疏写道“我邦统合三韩,陆地疆土延亘四千里,人口不下二千万”[10]。《独立新闻》:“数百年来,朝鲜人只视清国皇帝为唯一皇帝予以尊奉,然而此时朝鲜的忠臣们开始认为朝鲜大君主陛下实乃与清国皇帝地位同等,这的确是朝鲜已经得到自主独立的表征”。[11]柳麟锡、崔益铉等腐儒以朝鲜为明朝藩臣为由反对称帝。高宗本人需要借助营造“举国一致推戴”的氛围,以获得列强的承认,实现他自己的称帝计划。“各国力阻之,俄使则曰:‘贵国必欲僭号,我俄当绝交!’上始惧,然垂成而沮,殊不雅观,乃授旨臣僚,相继陈请,有若上之屈意徇众者……”[12]


1897年,高宗由于独立协会在朝鲜国内外的政治压力,从俄国驻朝鲜公使馆回到德寿宫,并于10月12日凌晨2时在圜丘坛祭天并登基称帝,李熙登上金黄色座椅,接过了新制的“大韩国玺”,穿上十二章衮冕称帝,改年号为“光武”,李熙从圜丘返回庆运宫,于正午12时在太极殿举行百官朝贺仪式,改王世子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明成皇后。晚上,“长安(指汉城)各家遍挂灯笼,亮如白昼,家家户户高挂太极国旗,以彰显人民的爱国之心”。[13]次日晨8时,李熙莅临庆运宫太极殿,颁布登基诏书,宣布国号为“大韩帝国”,以示独立,放弃箕子所封、明朝所赐的“朝鲜”国号。李熙大赦天下,接见日本、美国、俄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等使节,接受他们的祝贺。称帝程序、规格等依据《大明会典》卷四十五所录之《高皇帝登极仪》。大韩帝国诞生的全过程被编为《大礼仪轨》一书。



大韩国国制




光武改革




1903年首尔的有轨电车





漢城电力公司办公楼



在参观过其它现代化国家后,韩国的官员和文人们迫切感到进行彻底的改革的必要性。大韩帝国的进步人士续甲午改革后,开展了光武改革。光武改革期间,与大韩帝国皇室关系紧密的美国传教士也起到了推广西方文明的作用。在大韩帝国皇室的资助与支持下,美国传教士在朝鲜半岛建立起西式医院,推广西医,并开设女子学校,使原被禁止接受教育的朝鲜女孩接受西方教育。


光武改革期间,西方的官服得以引进。大韩帝国皇帝穿着普鲁士风格的皇室服装,外交人员则着西服。1900年,朝鲜官员都已着西式服装。几年后,朝鲜的军人和警察开始穿着西方制服。不过原本的服饰并未被废除。


1897年,光武政府开展土地丈量工程以改革朝鲜半岛土地所有权制度。为使用西方的方法,光武政府雇用了美国的丈量人员。光武政府根据此次丈量结果分发相关土地所有权,并以此进行土地征税,与此同时还开展了金融体制的改革。不过土地丈量工程丈量了朝鲜半岛2/3的土地后在1904年至1905年因日俄战争而中断。


在城市,光武政府进行了基础建设。1898年,高宗批准建立与美国商人合资的漢城电力公司,以建设供电系统和有轨电车系统。当时的漢城矿泉水公司也有美国商人的参与。1902年,在电话进入朝鲜半岛的第六年,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被架起。


光武政府还开展了鼓励工业化的措施,支持建立科技学校。随着传统纺织工业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开始在朝鲜半岛出现。







































朝鮮歷史
朝鲜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栉文土器时代

青铜器時代
无文土器时代

神话时代
桓国
倍达国


古朝鮮

辰国

檀君朝鮮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前三國
時代


三韩














耽羅










三国
时代



伽倻
*

百济





新罗


唐鸡
  林







统一新罗

後三國
時代


新罗








东丹国
后渤海
定安国
兀惹国
兴辽国
大渤海

高麗王朝
   大為國
   武臣政權(崔氏政权)

   元征东行省

双城

东宁
   

朝鲜王朝

大韓帝國

日佔時期
朝鲜总督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朝鮮人民共和國

盟軍託管時期

駐朝鲜美國陸軍
司令部軍政廳


蘇聯民政廳
北朝鲜
人民委员会


大韩民国
(韩国)


朝鲜
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
电影史 · 韩医史
陶瓷史 · 戏剧史
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




Korea Map.svg朝鲜半岛主题




日俄争夺


大韩帝国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帝国成立前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贝协定》、《山县-罗拔诺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韩国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但双方都明确反对以北纬38度线为界,直接划分两国在韩势力,因为日俄都欲独吞朝鲜半岛。俄国利用「俄馆播迁」,获得了朝鲜半岛北部林业资源;日本获得渔业权利。


光武四年(1900年),高宗采纳亲美派的主张,企图依靠美国,以列强「共同保证」韩国中立,来打破日俄分割韩国的阴谋。[14]日俄反对韩国中立,美国不愿卷入日俄纷争。1901年以后,俄国提出韩国中立計畫,高宗派李根泽、朴齐纯等访问日本,探听日本对韩政策,日本已经出台了使韩国為「保护国」的「小村路线」,不支持韩国中立。其後韩国内政深陷「严妃升后」(严妃即纯献皇贵妃)一事,无法积极外交。而俄、美等国筹划的韩国中立,也因日本阻扰而失败。


光武七年(1903年)日本铺设京釜铁路。韩国的民族资本企业,与日俄恶性竞争,举步维艰。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各自佔有韩国和滿洲。俄国主张独佔滿洲,朝鲜半岛北纬39度以北,为俄国势力范围;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日本不可将其用于军事目的。俄国利用固有优势压制日本,日本也恃英日同盟毫不退让。俄国拒绝履行清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不从滿洲第二期撤兵,发生龙岩浦事件。大韩帝国开始加紧中立,不再追求永久中立国,改为战时中立。8月18日,韩国外部大臣李道宰电令驻俄、驻日公使,其要点为:要尽速取得日俄战争爆发时,对维持韩国的中立、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受各国政府保障。[15]8月21日,精通法语的宫内府官吏玄尚健,前往法国,与驻法公使闵泳瓒,寻求法国及海牙国际法庭援助韩国中立。但是日本以「不合时宜」为由,断然反对,并加以破坏。高宗密使李建春,由法国驻韩公使冯道来协助,於1904年1月21日在清国芝罘(今山东烟台),以外部大臣李址镕之名,用法文发表首个中立宣言——「芝罘宣言」,其内容为:「日露(俄)两国,交涉不相协洽,至今难期和平解决,我政府兹奉大皇帝陛下敕命,不拘日露两国目下协议结果如何,遵守严正中立之事,断然决心,且大皇帝陛下当此时机,希望列国善助。」[16]又将宣言电告各国驻韩公使,日本表示「中立不合时宜」,英国表示「现在中立宣言不重要」。[17]其他国家未作回应。



帝国灭亡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开进汉城,控制韩国政府,1904年2月23日强迫韩国签订《日韩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8月22日,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1905年,日本与美国签订桂太郎-塔夫脱密约。[18]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桂太郎借机在美国战争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访问东京之际,得到塔夫脱认为日本控制朝鲜半岛是有利于远东和平的言论。[19]




高宗派往海牙和平会议的3名特使


1905年,日本和俄国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签订《朴次茅斯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得以巩固。在韩国御前会议上,诸大臣坚决反对缔约,亲日派也不敢明目张膽同意。由于日本的密切监视,光武政府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向外界派出外交人员。[20]1905年秋,光武皇帝只好派出3名外交密使到美国国务院声讨说法,寻求保护朝鲜国家主权。不过,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已早被告知。朝鲜的使团因此碰壁。[21]1905年11月17日,乙巳条约在朝鲜密使到达华盛顿之前,就被签订。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包围庆运宫。日本特使伊藤博文和驻韩司令长谷川好道携条款亲自进宫,高宗称病缺席,韩国内阁八大臣会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威逼利诱,以学部大臣李完用(由亲俄转向亲日)为首的亲日五大臣同意缔约,其余三人则表示反对,参政大臣(总理大臣)韩圭卨因为坚决反对被日军拖出宫廷。朝鲜方面的印章被强行抢走并印在日本起草的条约上。外部大臣朴齐纯代表韩国签字。一周之后,美国撤出其在朝鲜半岛的大使。[22]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成为日本保护国。消息传出后,韩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皇城新闻》把签约的真相公布于世。称保护协约公布之日为韩国“全民哀悼的日子”。主笔张志渊撰写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韩国“学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儒生投章叫阖,元老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或拘而辱之。于是侍从武官长闵泳焕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赵秉世饮药自裁,殉于独立。农民金台根在水原停车投石击伊藤博文不中。奇山度、李种大、金锡恒等十一人谋刺五贼,事泄被逮,李建奭呕血死狱中。”[23]


1907年,高宗又派3名特使到海牙和平会议,指控日本的侵略,呼吁各国的声援。但是在殖民主义盛行的20世纪初,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保护国地位被认为是理所當然,因此高宗的特使没能挽救大韩帝国。日本以高宗派特使到海牙和平会议违反乙巳条约为由逼其让位给其子纯宗。1910年8月22日,《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后,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一些李朝王室被当成日本王室成员至1947年。



对大韩帝国的看法


大韩帝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阻止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国权,而为此国家选择了依靠俄罗斯,或者保持韩半岛中立的政策。然而大韩帝国并没有能实现自主,内政一直遭到了列强的蛮横干预,并最终沦为殖民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历时13年的大韩帝国是现代韩国的一个起点。大韩帝国梦想以“旧本新参”为原则,照搬西方文化,事实上,韩半岛也是在这个时期引入了现代的所有制和教育、医疗、邮政、建筑以及铁路等西方制度,并被不断延续。[24]



皇帝及其年号



  • 高宗太皇帝(称帝前用清朝年号及开国紀元)
    • 建陽

    • 光武



  • 純宗孝皇帝
    • 隆熙


年表


  • 1897年
    • 8月,高宗改元光武。

    • 10月,高宗称帝登极,改国名朝鮮为大韩帝国


  • 1898年
    • 2月 大院君死。

    • 9月 暗殺高宗行动未遂。

    • 12月 独立協会领导人之一李承晚遭逮捕。


  • 1899年
    • 6月 大韓国国制制定。(8月发布)

    • 11月 韓清通商条約(韓清修好条規)締結。


  • 1900年
    • 軍人勅諭制定。

  • 1904年
    • 李承晩被释放。

    • 2月 《日韓議定書》订立。

    • 8月 《第一次日韩协约》。


  • 1905年
    • 11月18日 - 《第二次日韩协约》(《乙巳條約》)

  • 1906年
    • 日本设置韓國统监府。

  • 1907年 -
    • 6月 “海牙密使事件”。

    • 7月 高宗退位,純宗即位。

    • 同月 《第三次日韩协约》。大韩帝国军队解散。


  • 1909年

    • 安重根暗杀伊藤博文。

  • 1910年
    • 8月22日 - 《日韓合併條約》,被日本吞并。

    • 8月29日 - 開設朝鮮總督府。



参考文献




  1. ^ 金允植《续阴晴史》上,第379页


  2. ^ 《尹致昊日记》卷4,1895年10月15日


  3. ^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卷8,〈皇帝奉位式及李埈镕关系之件〉


  4. ^ Pratt, Keith; Rutt, Richard. Korea: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ctionary. Surrey: Curzon Press. 1999: 194. ISBN 978-0-7007-0464-4. 


  5. ^ 《独立新闻》,1896年6月20日。


  6. ^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25日


  7. ^ 《高宗实录》卷35,建阳二年5月26日


  8. ^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30日


  9. ^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26日


  10. ^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29日


  11. ^ 《独立新闻》,1897年10月2日


  12. ^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年:第217页


  13. ^ 《独立新闻》,1897年10月14日


  14. ^ 森山茂德.《近代日韩关系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7年:第124页


  15. ^ 《日本外交文书》卷36,第1册,第721—722页


  16. ^ 《日本外交文书》卷37,第1册,第316页。


  17. ^ 朴熙琥〈大韩帝国的战时局外中立宣言始末〉,《国史馆论丛》第60辑,1994年,第171、189、191页。


  18. ^ Nahm, Andrew. “The impact of the Taft-Katsura Memorandum on Korea: A reassessment” Korea Journal October 1985, 9.


  19. ^ Nahm, Andrew. “The impact of the Taft-Katsura Memorandum on Korea: A reassessment” Korea Journal October 1985, 10.


  20. ^ Kim, Ki-Seok, “Emperor Gwangmu’s Diplomatic Struggles to Protect His Sovereignty before and after 1905” Korea Journal summer (2006) 239.


  21. ^ Kim, Ki-Seok, “Emperor Gwangmu’s Diplomatic Struggles to Protect His Sovereignty before and after 1905” Korea Journal summer (2006) 240.


  22. ^ Kim, Ki-Seok, “Emperor Gwangmu’s Diplomatic Struggles to Protect His Sovereignty before and after 1905” Korea Journal summer (2006) 245.


  23. ^ 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上编,第12—13页。


  24. ^ 名人故事:大韩帝国皇帝 高宗



参见



  • 韓國 (消歧義)

  • 金玉均

  • 日韓併合條約

  • 韩国独立运动

  • 三一运动




朝鮮半島朝代
傳疑/神話時代:桓國 | 倍達國 | 檀君朝鮮 | 辰国

信史時代:箕子朝鲜 | 卫满朝鲜 | 馬韓 | 辰韓 | 弁韓 | 漢四郡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济

中世至近代:後百濟 | 泰封 | 高麗 | 朝鲜王朝 – (大韓帝國) | 朝鮮日佔時期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二戰後至今:朝鲜人民共和国 | 蘇聯民政廳 → 北朝鲜人民委員會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美軍政廳 → 大韩民国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