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本条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2015年8月18日) |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note 1]。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婆羅門教的濕婆派[2]、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印度教教派,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法论,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3]。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note 2],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12][13][14]。其中規定一些永恆的責任,如誠實、仁慈、純潔、忍耐和自我約束等等。是不分階級、種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web 1]。
印度教有大約十亿信徒,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仅次于基督教與伊斯兰教,雖然印度教信仰人數高於佛教[15][16],但是,普遍認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多數集中在特定國家印度,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比印度教更適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作为经典教义。在此之外,各派别还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经文。
目录
1 历史
1.1 起源
1.2 当代发展
2 信仰和学说
3 派别
4 伦理观和社会观
4.1 社会等级制度
4.1.1 母性
4.2 家庭
5 人口統計
6 註解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
7.2 來源
8 外部链接
9 参见
历史
起源
「印度教」或兴都教(Hinduism)一词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殖民者创造的。印度人自古以来则以恆法(सनातन धर्म,對比於佛法)稱呼之。事实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义的区别很大,甚至大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摩尼教之间的差异。
印度教是公元前20至10世紀是古印度教發展時期。
印度大陸原居民的本土宗教與亞利安人的吠陀宗教的集合體,受到婆罗门教與反吠陀的思潮後印度諸宗教的影響[17]。印度教的起源相當複雜。基本上,印度教承襲了舊婆羅門教的系統,並且融合了沙門運動後印度新興宗教如佛教、耆那教等諸多宗教的元素。婆羅門教在印度衰落已久後,於八世紀時開始有了婆羅門教的復興運動。其中,出自於濕婆派的大師商羯罗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去掉了婆罗门教的一些糟粕,並且整合了梵天派、濕婆派與毗濕奴派的學說及印度各地區的民間信仰,而形成了印度教。商羯罗並且仿效佛教的僧團制度,讓印度教的發展得以快速的成功。印度教不是只分布於南亞,在東南亞也有人信仰。
当代发展
在印度当代最有影响的组织是国民志愿服务团、世界印度教大同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由海德格瓦于1925年创立,它以罗摩神作为崇拜对象,支持印度教社會化活動[18]。世界印度教大同会是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组织,是印度教各派别的联合体,由国民志愿服务团领袖高瓦克创立于1964年。该组织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机构庞杂的宗教联合组织,有100多个派别和51个指导委员会,与30多个国家的印度教徒都有联系。
信仰和学说
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19](注:佛教的轮回与此轮回不同。)。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恶行为则能令他堕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类。因此,个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梵,与梵合一。“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印度婆羅門教有燃火祀天的儀式,火被當作上天的口,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燒的話,上天可以吃到供品,就可降福人類。雖然印度教有輪迴觀念,但認為倘若破壞種姓制度的原則,則會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結果,故上至婆羅門下至賤民,均不敢廢除該教義,縱使今日法律上已不承認種姓制度。
印度教具有強烈的封閉性宗教特色:不鼓勵印度人移民海外,也不鼓勵外國人入籍印度(但印度境內亦有歷史悠久的猶太人、帕西人等移民群體);印度人生來即被視為印度教徒,外國人則不被視為印度教徒;沒有後天加入印度教的觀念,也沒有叛教的觀念(縱使一位印度人宣稱亦然,僅視之為挑釁行為,破壞種姓規矩及殺牛等行為亦同,只是因此會招來包括殺身之禍的私刑制裁)。穆斯林和外國人雖不適用種姓制度,但除非對方不友善,原則上以剎帝利方式待之。
派别
师摩多派(Smārtism)
吠陀宗教 (Brahmanism)
毗濕奴派(Vaishnavism)
湿婆派(Shaivism)
性力派(Shaktism)
伦理观和社会观
社会等级制度
傳統上認為印度教包涵種姓制度,但近代有些研究認為種姓制度並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會,因為印度教的教條中並沒有種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許多其他宗教也曾經或仍然有種姓制度。無論如何,印度教信徒間目前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這四個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聖雄甘地將賤民稱為「哈里真」(意為神之子),印度獨立後統稱「達利特」(意為受壓迫的人)。
尽管废除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对特定的社会阶层的从属关系在印度教的组成中依然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等级制度的原则是,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
所有的等级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级(Jatis),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个等级。尽管等级制度起源于印度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并采纳了等级划分。甚至印度基督宗教中等级也很明显。如今印度許多的教會教堂中,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由于等级森严,印度教中的低级派别沦为贱民,在社会上受到的压迫,而印度法律无能为力,只能改宗包括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其他宗教[20]。
母性
印度教中妇女们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弘扬母性。怀孕的每一个阶段直至孩子的出生都将有神职人员伴随和保护,保证孩子和母亲的身心健康。过去妇女们要尽可能多的孕育孩子,以保证整个家族的安全和生存。尽管印度教徒并不会普遍地漠视女孩,但是时至今日,部分家庭中女孩子还是被看作包袱,因为结婚的时候,她们要带着嫁妆离开。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那么大量的嫁妆将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也同时导致了很高的堕胎率。
很多现代的特别是城市中的印度教徒逐渐地愿意抚养女儿,因为女儿能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
家庭
一个典型的家庭由四个生活阶段组成。它规定,接受教育之后组建一个家庭,然后在孩子们都成长之后,出世而虔诚的学习,拯救自身。
人口統計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約佔印度12億人口中的80.5%[web 2]。其他印度教信徒人口較多的國家有尼泊爾(2300萬人)、孟加拉(1500萬人)以及印尼的巴厘岛(330萬人)。
以下是印度教徒比例較多的國家列表(截至2008年 (2008-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
尼泊尔 81.3%[web 3]
印度 80.5%
模里西斯 48.5%[21]
圭亚那 28%[web 4]
斐济 27.9%[web 5]
不丹 25%[web 6]
千里達及托巴哥 22.5%
苏里南 20%[web 7]
斯里蘭卡 12.6%[web 8]
孟加拉国 9.6%[web 9]
卡塔尔 7.2%
留尼汪 6.7%
马来西亚 6.3%[web 10]
巴林 6.25%
科威特 6%
新加坡 5.1%[web 11]
阿联酋 5%
阿曼 3%
伯利兹 2.3%
塞舌尔 2.1%[web 12]
在2010年時,根據《2010年全球宗教景观——世界主要宗教的规模与部分》報告,印度教是世界信徒第三多的宗教,僅次於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22]。
註解
^ 印度教有定義為「宗教」、「一套宗教信仰及實踐」、「宗教傳統」等,在Gavin Flood的Establishing the boundaries 2008 (2003), pp. 1-17有進一步的說明.[1]
^ 參見:
"最古老的宗教:- Fowler:"也許是最古老的宗教(probably the old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4]
- Gellman & Hartman:"印度教,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Hinduism, the world's oldest religion)"[5]
- Stevens:"印度教,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Hinduism, the old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6]
最古老的宗教(The "oldest living religion")[7]- 世界上仍有人信仰的最最古老的宗教(The "oldest living major religion" in the world.)[8][9]
- Laderman:"世界上最古老且沒有滅絶的文明及宗教(world's oldest living civilisation and religion)"[10]
- Turner:"一般也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要宗教(It is also recognized as the oldest major religion in the world)"[11]
参考文献
引用
^ Flood 2008, p. 1-17.
^ Nath 2001, p. 31.
^ Georgis, Faris. Alone in Unity: Torments of an Iraqi God-Seeker in North America. Dorrance Publishing. 2010: 62. ISBN 1-4349-0951-4.
^ Fowler 1997, p. 1.
^ Gellman 2011.
^ Stevens 2001, p. 191.
^ Sarma 1953.
^ Merriam-Webster 2000, p. 751.
^ Klostermaier 2007, p. 1.
^ Laderman 2003, p. 119.
^ Turner 1996-B, p. 359.
^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Ed. John Bowk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 Harvey, Andrew, Teachings of the Hindu Mystics, Boulder: Shambhala, xiii, 2001, ISBN 1-57062-449-6
^ Knott 1998, p. 5.
^ 全球差傳數據 (PDF). [2014].
^ The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 2012.
^ 從吠陀教到婆羅門教. Tmps.hc.edu.tw. [201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0).
^ 作者:joye. 经济学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 穿短裤的人们. 100.com. 2014-06-23 [2014-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 印度教教義. Dfg.cn. [2014-07-19].
^ 印度贱民改宗为哪般? 人民网网络文摘. People.com.cn. [2014-07-16].
^ Resident population by religion and sex (PDF). Statistics Mauritius: 68. [1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6 十月 2013). 请检查|archive-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最新全球佛教统计数据
- 引自網路來源
^ "The Editors of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sanatana dharm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Britannica.com. [2014-07-19].
^ CIA-The world factbook
^ 2011 Nepal Census Report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5-25.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Bhutan
^ Suriname
^ Department of Census and Statistics,The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2011
^ SVRS 2010 (PDF). Bangladesh Bureau of Statistics. [2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3 十一月 2012). 请检查|archive-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0: Statistical Release 1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Language and Religion (PDF). 12 January 2011 [16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3 三月 2011). 请检查|archive-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來源
- 出版物
Flood, Gavin,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Hinduism, John Wiley & Sons, 2008
Nath, Vijay, From 'Brahmanism' to 'Hinduism': Negotiating the Myth of the Great Tradition, Social Scientist 2001, pp. 19-50, 2001
Flood, Gavin D., An Introduction to Hindu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Fowler, Jeaneane D., Hinduism: Beliefs and Practices, Sussex Academic Press, 1997
Gellman, Marc; Hartman, Thomas, Religion For Dummies, John Wiley & Sons, 2011
Stevens, Anthony, Ariadne's Clue: A Guide to the Symbols of Humanki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Morgan, Kenneth W.; Sarma, D. S., The Religion of the Hindus, Ronald Press, 1953
Klostermaier, Klaus K., A Survey of Hinduism: Second Edition, SUNY Press, 1994
Laderman, Gary, Religion and American Cultures: An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s, Diversity, and Popular Expressions, ABC-CLIO, 2003, ISBN 1-57607-238-X
Turner, Jeffrey S., Encyclopedia of relationships across the lifespan, Greenwood Press, 1996b
Merriam-Webster,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Encyclopedia, Merriam-Webster, 2000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印度教 |
dharmacentral.com (英文)
参见
- 印度教
- 印度教改革运动
- 印度神話
- 業報 (印度教)
- 相關宗教系統及哲學
- 印度哲学
- 婆罗门教
- 佛教
- 東方哲學
- 耆那教
- 锡克教
- 琐罗亚斯德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