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圖
佛教 |
---|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业 五戒 禅那 波罗密 涅槃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
修行位階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無著 世親 鳩摩羅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
宗派 部派 上座部 大乘 金剛乘 藏傳 漢傳 |
經籍舉要 阿含經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大智度论 俱舍論 坛经 |
聖地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
相關主題 艺术 制度 历史 組織 批評 |
佛教主題 |
中國禪宗 |
---|
宗派 神秀─【北宗】 惠能─【南宗】
|
寺院 少林寺、臨濟寺 |
人物 初祖- 菩提达摩 二祖- 慧可 六祖- 惠能 |
公案 南泉斬貓、趙州茶 |
經典、著作與史記 《金剛經》、《楞伽經》、 《六祖壇經》、《信心銘》、 《五燈會元》、《指月錄》、 《宗鏡錄》 |
十牛圖是中國佛教禪宗修行的圖示,有許多版本。牧牛圖頌通常由頌與圖組成,頌自身有時又包括一短序。自宋代以來,這類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種很為時人留意。其作者分別為清居、廓庵、自得。清居的是五圖,廓庵的是十圖,自得的則是六圖。在這幾種作品中, 廓庵的顯然最為完備,它包括圖、頌與序三部。[1]亦有認為十牛圖為宋代廓庵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2]現在流傳較廣的有宋朝廓庵師遠與普明禪師的版本各有十幅。
目录
1 廓庵的十牛圖
2 普明的十牛圖
3 兩者的比較
4 對分析心理學的影響
5 參考資料
廓庵的十牛圖
1) 尋牛
2) 見跡
3) 見牛
4) 得牛
5) 牧牛
6) 騎牛歸家
7) 忘牛存人
8) 人牛俱忘
9) 返本還源
10) 入鄽垂手
廓庵十牛圖的頌與序可以在以下網站找到
[3]
廓庵十牛圖的解說可以在以下網站找到
[4]
普明的十牛圖
- 未牧 相當於廓庵禪師十牛圖中的尋牛、見跡、與見牛
- 初調 相當於得牛
- 受制 相當於牧牛1
- 迴首 相當於牧牛2
- 馴伏 相當於騎牛歸家1
- 無礙 相當於騎牛歸家2
- 任運 相當於騎牛歸家3
- 相忘 相當於騎牛歸家4
- 獨照 相當於忘牛存人
- 雙泯 相當於人牛俱忘
[5]
兩者的比較
廓庵與普明皆以牧童喻心、牛喻性。值得一提的是兩者皆不以人馴服牛為終局。甚至不確定是人馴服牛或是牛馴服人。兩者亦有其不同之處:普明圖中牛色由黑逐漸一段段的變白,隱喻野性的去除,廓庵圖中並無此變,喻本性須認清但不見得須由黑變白。普明十牛圖以“雙泯”告終,相當於廓庵的第八圖“人牛俱忘”。這原本是修行的完美境界,為了表示入世愛人普渡眾生的慈悲心,廓庵加了“返牛還源”與“入廛垂手”。
對分析心理學的影響
日本首位容格分析心理學學者河合隼雄在《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6]一書中將十牛圖與容格所研究的西方心靈煉金術中的十幅玫瑰園圖(Rosarium Philosophorum,Rosary of the Philosophers)[7][8][9]作比較,而認為其中有相似之處。十牛圖中牧童象徵意識或自我(ego),牛象徵無意識或自性(Self)[10],
而「玫瑰園圖」中男與女亦象徵意識與無意識。所以十牛圖與「玫瑰園圖」都象徵意識與無意識的融合,有相通之處。[11]
美國容格學者J. Marvin Spiegelman,與日裔美籍容格學者目幸黙僊(MIYUKI, Mokusen)認為十牛圖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學中的個性化。他並指出普明第十圖“雙泯”的圖像是一輪明月,與容格喜愛的曼荼羅(mandala)形象類似。廓庵最後兩圖可看作自我與自性又再分開,待下次時機成熟再融合。[12]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十牛圖 |
^ 十牛圖頌所展示的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 吳汝鈞 香港浸會學院副教授 作;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313~339頁.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Digital Library & Museum of Buddhist Studies)」網站. [2008年6月25日].
^ 禪宗十牛圖解說--前言 張玄祥居士. 法爾禪修中心. [2008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7月5日).
^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圖頌(并) (PDF).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佛學世界 網路藏經閣. [2008年6月25日].
^ 十牛圖頌. 中台山佛教基金會. [2008年6月25日].
^ (普明)禅诗《牧牛图颂》赏析. 東方文化藝術網 民盈控股有限公司. [2008年6月25日].
^ 河合隼雄著;鄭福明、王求是譯.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心靈工坊. 2004年. ISBN 9867574273.
^ Rosarium philosophorum. The Alchemy Web Site, Adam McLean. [2008年6月26日].
^ C. G. Jung and the Alchemical Renewal by Stephan A. Hoeller. The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Gnosis: A Journal of Western Inner Traditions(Vol. 8, Summer 1988), and is reproduced here by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All images are copyright © Adam McLean 1999 and 2000. [2008年6月25日].
^ Treasures - National Library of the Czech Republic Rosarium philosophorum. The European Library. [2008年6月25日].
^ 榮格心理學與佛教相應觀念之研究王信宜 (PDF). 國立中山大學. [2008年6月25日].
^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介紹-溫柔的悲憫. 心門網絡. [2008年6月26日]. [永久失效連結]
^ J. Marvin Spiegelman, Mokusen, Ph.D. Miyuki. Buddhism and Jungian Psychology. New Falcon Publications. 1995年. ISBN 15618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