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系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閩南民系
bân-lâm-bîn-hē














蘇頌全身.jpg

苏颂


The Portrait of Koxinga.jpg

國姓爺


Wu Shaoyong.jpg

伍秉鉴


Chenjiageng.JPG

陈嘉庚


Lu Jiaxi 1934.jpg

卢嘉锡


LimBoSeng-1930s.jpg

林謀盛


Yuan T. Lee 1-1.jpg

李遠哲


James Riady.jpg

李白


Chuan Leekpai.jpg

川·立派


Subuqing.jpg

苏步青


Chiang Wei-shui.jpg

蒋渭水


Jeremy Lin 2012 Shankbone.JPG

林书豪

總人口

全球估计一亿
分佈地區

 中国大陆(內地)

福建、廣東、海南、浙江

臺灣 臺灣

多數臺灣漢人

 香港

少数民系

 澳門

少数民系

 马来西亚

多數馬來西亞華人

 新加坡

多數新加坡華人

 文莱

多數汶莱華人

 印尼

多數印尼華人

 緬甸

多數緬甸華人

 菲律賓

多數菲律賓華人

 柬埔寨

多數柬埔寨華人

 泰國

多數泰國華人

 越南

少數越南華人

 日本

日本華人民系之一

 美國

美國華人民系之一

 加拿大

加拿大華人民系之一
語言

主流闽南语:閩台片泉漳話
闽南语分支 : 潮汕話、海陸豐話、龙岩話 、
浙南閩語、大田話、中山閩語、
莆仙話、雷州話、海南話

在中國大陸和中華民國(臺灣)受到
現代標準漢語巨大影響

海內外後裔亦受英語、馬來語、印尼語、
日語和粤语影響
宗教信仰

傳統的漢傳佛教、道教、儒教
近代的基督新教、天主教
相關民族

臺灣民系、潮州民系、雷州民系、龙岩民系、
海南民系、興化民系(莆仙民系)
常來人、閩越人†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1])或河洛人 (hô-lo̍k)[2],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除了閩北、閩東、閩中、閩西)、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3])、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4][5]。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6]。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目录





  • 1 簡介


  • 2 民系歷史


  • 3 語言與文字


  • 4 文化與習俗

    • 4.1 建築


    • 4.2 飲食


    • 4.3 服飾


    • 4.4 宗教

      • 4.4.1 列表



    • 4.5 習俗


    • 4.6 嫁娶



  • 5 民系分支

    • 5.1 福建閩南民系


    • 5.2 廣東閩南民系


    • 5.3 浙江閩南民系


    • 5.4 香港的閩南民系


    • 5.5 閩南裔臺灣人


    • 5.6 世界各地的閩南民系


    • 5.7 歐美的閩南民系



  • 6 閩南人与客家人


  • 7 名人


  • 8 閩商

    • 8.1 閩商在南洋、香港等地的發展

      • 8.1.1 臺灣


      • 8.1.2 馬來西亞


      • 8.1.3 印尼


      • 8.1.4 新加坡


      • 8.1.5 菲律賓




  • 9 注释


  • 10 参考來源




簡介




閩南民系分布圖。


泉州一直是北方漢人商家以及貴族移居的中心城市,亦有不少進入福州,為控制國貿,部份平民以及海軍又在中國東南沿海移居,以接應海貿及防御海盜,但商家、士族和學者仍以福建沿海為居住中心,因大量人口向福建沿海移居,出現汰弱留強的情況,不少商人向周邊地區如溫州和潮州遷移。當地的閩民系則是衣冠南渡士人和當地的百越人的融合。越人是廣東與浙江沿海的閩語人口的族源之一。中原移民經長三角由水路南下,而且福建、浙江同為漢人南下的地區,人口來往頻繁,元代福建、浙江屬同一省,歷代亦有閩、浙一家親的說法,福建亦是各南朝江南城破時遷都之地,因福州為福建省會,受更多歷代由江南南下的人群交流影響,而使方言和民系有所不同,而廣東沿海,珠三角的人當中不少亦是客家人南下的後代,所以亦有客閩粤一家親的說法,广東珠三角也含被當地漢族互相影響同化的大量福建以及江西人等移民,閩民系只佔其中一個重要組成,而且有不少聚居地在中共建政後,閩商的資本由大陸各個省市轉為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中心,美國亦有60萬閩籍華人。



民系歷史


西元前111年,閩越國於漢平東越之戰中被消滅,福建納入西漢王朝的版圖之中。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導致大量中原士人遷徙進入泉州,帶動了當地的開拓與發展。唐宋元明,泉州港都曾是當時世界最大的一流港口。唐朝中葉,陳元光家族另外開拓了漳州地區,被後世的漳州人供奉為開漳聖王(Khai-chiang Sèng-ông)。五代末期,留從效在閩王朝滅亡之後,曾割據漳泉二州自立為「晉江王」。閩南人在商業、學術、航海以及殖民方面皆取得很高的成就。
閩南又是宋代朱熹理學及閩學的發祥地之一。航海方面,閩南人曾建造大幅船開拓海上絲綢之路並完成鄭和下西洋的創舉;而明朝中末期的閩南倭寇以及清朝初期的華南海盜也都有閩南航海家的身影;此外,由鄭芝龍與鄭成功父子所建立的海上艦隊更以自身的航海實力幫助南明政權與滿清對峙;並且在南明敗亡之後,於海外的台灣擊敗荷蘭西方強權,建立東寧政權;最後,清廷又借助同為閩南人的施琅擊敗了鄭家軍。然而,閩南人優秀的航海與商業實力招來清朝皇室的猜忌,因此在泉州港實施海禁,改以廣州為對外商港,這除了導致閩南沒落之外,也造就了中國明末清初東南沿海的海盜興盛。清朝末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7],更大量的閩南人到南洋經商,從此又多了一大班閩商富豪,五口通商之中兩個口岸便是在福建省的,不少閩南人。閩南人在清朝時因為長期和滿清敵對,被視為清奸,閩人大力支持反清革命,當中又以陳嘉庚為領袖,為國民黨提供大量資金,當時流傳著「廣東人革命,福建人出錢」的俗諺。國共內戰後,共產黨取得政權,逐漸控制全中國後,大量在香港、台灣以及五口通商的城市流動閩南人口向台灣、香港以及南洋移民。


明清兩朝,閩南人開始大量向海外移民、殖民並且經商。除了向更南方的廣東移動之外,也大量地往臺灣、菲律賓、印尼與馬來西亞遷移。由於台灣地理位置最為靠近,又加上施琅頒布的渡台禁令禁止客家人入台,使得閩南人成為台灣的主體族群。來到台灣的閩南人及後裔重於經商,開創了郊商文化。


整體來說,閩南民系於漢朝開始初步形成,晉朝到唐朝為大量人口遷入福建而成為現今閩南民系的主要成份,明朝到清朝則是閩南民系向廣東、臺灣擴散的時期,清末以及民國則是大量人口向香港、台灣以及南洋移民的時期。閩南民系經商人口由唐朝到清朝向中國東南沿海以及全世界擴張。當中以明朝海禁後、滿清執政、列強入侵、國共內戰時期遷出大量人口,福建現今成為中國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



語言與文字



閩南語,因所持学术视角不同,为漢藏語系汉语的一支方言(即地方語言),或為漢藏語系汉语族中的一支語言。至清末前,閩南人與其他漢化族群一樣,皆是以漢字為該語言的書寫文字系統。正式文書上,閩南仕紳多以漢文交流;而閩南語的白話文學則以南管與歌仔冊等民間音樂的歌本為代表,這些用於表達閩南語白話的漢字便成為日後臺語文及臺閩漢字發展的重要基礎。19世紀中葉,西力東漸,傳教士亦隨這股勢力進入東亞世界傳教。為了能在閩南與台灣等閩南語通行區方便地傳教,諸多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傳教士們承先啟後設計出一套專門書寫閩南語廈門方言的拉丁文字系統(罗马化)來翻譯《聖經》,而這套拉丁文字也就是白話字(Pe̍h-ōe-jī)。普及後,白話字的使用便不再侷限於傳教,以其為書寫媒介所寫成的報紙、字典、數學、醫學以及文學等各類書籍與作品也陸續出版,白話字的通行人口一度多達數十萬。


對於「閩南語」的稱呼,由於諸多因素而有不同的見解與名稱。在過去,由於十分重視地域關係,因此即便使用相同的語言,使用者仍會依照自己的原鄉與方言腔調來區分彼此,例如,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以及臺灣話等等。亦有以福建省為主體的稱呼,如閩南人的東南亞及海外移民與後代多以福建話(Hokkien)來做為稱呼。



文化與習俗




建築


閩南建築強調屋脊及屋面的曲線,而屋脊又分為燕尾脊與馬背兩類型。燕尾脊是彎曲兩端上翹如燕尾般的屋脊,多用於廟宇及官宅;馬背則是兩端不翹起,形成拱起如馬背的山牆,用於民宅,而馬背山牆又分為五種形狀,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8]


閩南宅第建築格局有三合院、四合院、三院落三種形式:



  • 三合院:「ㄇ」字形的三合院是最常見的建築形式。


  • 三落院:以合院為基本格局,作縱向或橫向發展,為地方望族或官宅使用。


  • 四合院:四合院形狀如「口」字形,為官紳地主所喜用。

傳統建材則多以「紅磚紅瓦」,因為歷來將紅色視為喜慶吉利的顏色,所以泉州人索性把紅磚叫做「福辦磚」,傳統臺灣閩南大厝或宮廟使用紅瓦。日治時期開始引入日式的黑瓦或灰瓦,因此現今台灣常見的黑瓦或灰瓦,除少部分屬於客家或潮洲建築外,大部分為日治時代所營建的建築物。[9]



飲食


閩南人歷來講究飲食,形成「鮮、香、淡」的獨特風味,在色香味上獨樹一幟。飲食注重口味、營養、多樣,一般喜酸甜而不喜辛辣,喜清淡而不喜油膩。飲食種類繁多,有小菜、熱菜、湯羹、主食、甜點、水果六種類別。廚師利用豐厚的特産,融合了閩南地方美食「炒、炸、煎、燴」等傳統工藝,綜合體現了閩南飲食的特色。蛋炒飯、蚵仔煎、魚仔糜、魚丸、丸仔湯、麵線糊、糯米腸、肉粽等等皆為閩南人居住地區(尤其是臺灣)飲食的著名代表。



服飾


早期服飾為漢服或唐裝,現代大多以西裝或襯衫為主要服飾。



宗教


觀音、關帝、媽祖、哪吒與玄天上帝基本上是閩南人共通的民間信仰,在鄭氏王朝時移民的臺灣閩南人多半信奉明朝的護國海神玄天上帝[10],到了滿清中葉後移民臺灣的閩南人逐漸信奉媽祖。帶來航海安全的媽祖信仰是閩南人的特色宗教,在閩南人的聚居地可見到許許多多的媽祖廟。自明清開始,閩南人開始向海上貿易發展,北至天津南至爪哇,幾乎都有著閩南人的足跡。也因此,媽祖信仰亦跟隨著閩南人的擴張遍布沿海地區。


此外,由於是移墾社會,時常祭拜土地神,且因土地神能掌握農業以外,又能保佑商業與旅途,故視為重要神靈,以做牙為土地神祭日。


其餘各縣有各縣的鄉土神,基本上可用應惠靈天概括之,表列如下。



列表



  • 漳州府籍移民:開漳聖王、廣惠尊王、助順將軍、輔信將軍、武德尊侯、倪府總管、古公三王、保生大帝

  • 漳州府詔安縣籍移民:五顯大帝


  • 泉州府三邑籍移民:青山王(惠安)、廣澤尊王(南安)、龍山寺千手觀音(晉江,又稱泉安)

  • 泉州府安溪、永春直隸州籍移民:安溪諸聖(清水祖師、顯應祖師、法主真君、雙忠尊王(尪公)、安溪城隍)、董公祖師

  • 泉州府同安籍移民:保生大帝、霞海城隍

  • 泉州府晉江青陽籍移民:武惠尊王(又稱順正大王、俗稱紅祖公)


習俗


閩南人與一般漢族相同,但相當重視祭祖與幽靈(尊稱為好兄弟),除清盂九必祭拜,尤其重視農曆七月,將七月称為鬼月,流傳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三十为「关鬼门」,時常在初一、十五及三十,祭拜无主孤魂,稱為中元普渡[11]。在这个月中,闽南人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办各种喜庆之事,惟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12]。林再復認為鬼月之稱來自閩南[13]



嫁娶


過去,闽南人嫁娶忌在農曆五、七、九月,因闽南话「五、误」同音;七月视为鬼月 ,「七月娶鬼某」;「九」又与「狗」同音,「九月狗头重,死某又死夫。」臺灣閩南俗諺: 「三月娶死妻,五月天地交,六月半年妻,七月娶冥妻,九月九头空。」故臺灣的閩南人舊日以農曆三、五、六、七、九月不適合嫁娶。[14]



民系分支


根據閩南人所處的省份,又分為福建閩南民系、廣東閩南民系、香港閩南民系、臺灣閩南民系、和東南亞及其他海外閩南民系(內以國家再分)等等。潮汕、雷州、海南以及海陸豐2千多萬人,福建地區2千萬人,香港、新加坡、東南亞、歐美以及全世界海外4千萬人(福建、台灣、廣東、海南以及浙南五省閩系華裔總和),台灣1千多萬人,還有其餘地區,總共超過1億人。



福建閩南民系


福建南部的居民:包含今泉州市、漳州市、廈門市及龍岩市新羅區與漳平市[a]


福建中部的莆田、仙游的居民:該地莆仙話本屬閩南語系,只因地近福州,受到福州話較多影響,莆仙話與其他地方的闽南话仍有許多相通的詞彙,而且莆田是許多福建移民的原鄉,莆田湄洲島也是閩、台著名海神媽祖的故鄉。[原創研究?]


因為閩南人與福州人同處於福建省,閩東、閩南兩地亦有人口往來,福州人即閩東人亦有部份閩南民系的成份,但進入福州的閩南人則被人數較多的福州人同化,閩東民系與閩南民系的閞係仍然非常親密,古代沒有民系之說,而南移政權的人口多在淅江以及福建,福州為福建政治中心,閩東一帶的閩民系受南遷吳越民系影響,影響到語言有些不同,但閩東、閩南關係,姓氏,來源仍然非常親密。



廣東閩南民系



廣東閩民系主要有4類:



廣東閩南人:

由福建移居廣東的閩南人,包括明代、清代及以後由福建莆田及泉州、漳州移居粵東、廣州、珠三角以及粵西的閩南人,而潮汕地區的原居民和由福建莆田及泉州、漳州移居粵東的人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潮汕人是廣東閩南民系。

下面6個地區都有來自閩南的移民:



  • 廣州閩南人,如狀元莊有恭,世界首富伍秉鑑,祖籍泉州晉江以及許崇智等。

  • 中山閩南人,使用村話的聚落的族人,如鄭觀應、程璧光、王雲五等等

  • 東莞閩南人,如楊衢雲,祖籍漳州海沧(今属廈門),富豪方潤華,祖籍莆田。

  • 吳川閩南人,如狀元林召棠,富豪許愛周,祖籍莆田。

  • 潮州閩南人,如狀元林大欽.富豪李嘉誠,祖籍莆田。

  • 梅州閩南人,如曾憲梓,祖籍莆田。(梅州原屬潮州府)

潮汕人:

使用潮州話,亦稱潮汕話。即潮汕民系,多居广东潮州、汕头、揭陽等3个地級市,少許分布在豐順縣、大埔縣(屬梅州地級市)。現在在潮汕地區的人大多是由閩南地區在明代、清代移居潮汕地區的,屬廣東閩南人,而由先祖中原(多由河南)直入潮汕的潮汕人,以及畲客只佔現今潮汕人的較少部份,主要为客家人,屬潮汕民系,是廣東閩南民系另一分支。在粵地(即嶺南地區的兩粵),與嶺南人(即粵人)最為接近。潮州的鳳凰山為很多山區畬族的祖籍地。


汕尾海陆丰人:

使用海陸豐話,亦稱「福佬話」、「學佬話」。分布於廣東汕尾地級市管轄的海豐縣、陸豐市、城區以及惠州惠東縣部分村鎮的閩南人,即海陸豐民系。海陸豐人不少為宋、元、明時保護貨物的閩南人,而且很多都是原漳州人,滿清時為了對付扶助南明政權的閩南人鄭成功等人,在遷海令時入海陆丰,之後又夾集了當地少量的汕尾原居民血統。因此現在的海陸豐話仍然存有濃厚的漳州腔調。臺灣語言學家洪惟仁對海陸豐話有「海陸豐境內的漳州話」的見解[15]


雷州人、文昌人:

廣東雷州講雷州話,與海南島講文昌話者,即雷州民系。


浙江閩南民系


浙南溫州人,不少當地居民是在明清時由閩南遷入浙江,使用的語言是浙南閩語。



香港的閩南民系


香港人口約有160至180萬人祖籍閩南民系,其中祖籍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民系約80-100萬人和祖籍廣東潮汕地區的潮汕民系以及汕尾海陸豐民系總和大約80萬人。其中單單泉州人就有70萬人,早期不少是居住九龍區土瓜灣及香港北角一帶更有「小福建」或「小閩南」之稱。此外,年輕的幾代福建人與广府民系互相結婚以及組織家庭,例如,香港藝人鄭融父親是四邑人,母親是福建人。香港人口中的福建人自開埠以來聚居於灣仔(特別在廈門街一帶)、銅鑼灣以及上環(福建商會的中心)一帶,而北角、鰂魚涌以及西環一帶的福建人則是較後遷入的,而在潮州人聚居的九龍東一帶亦有一定數量的福建人,在福建人聚居的地方亦有一定數量的潮州人。



閩南裔臺灣人



在臺灣本島與澎湖,則指祖籍是泉州府、漳州府的臺灣人:在二戰結束前即居臺灣(包含澎湖列島),為臺灣族群之一。


在臺灣潮州人方面,臺灣潮州人大多分布在屏東縣,與當地六堆客家人比鄰而居。但因臺灣潮州人所使用母語潮州話(屬於閩南語系分支),頗接近泉州腔、漳州腔的閩南語,所以到日治時代,被外來日本殖民者誤以為臺灣潮州人也是「福建人」,所以日本殖民政府將潮州人的「種族別」也誤記為「福(福建人)」,而經過50年的「誤會」後,臺灣潮州人族群認同,也由原先的潮州民系認同,轉為泉漳閩南民系認同。[來源請求]



世界各地的閩南民系


世界各地的閩南裔華人或是閩南語泉漳片使用者:在日本、北美、東南亞最多,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有半數以上的華人使用閩南語[b]



歐美的閩南民系


由清末開始到歐美經商,或在南洋(東南亞)致富後遷居,部份人在新中國建立時把資本遷入歐美,以及在香港移民潮遷入美國的福建閩南籍中產。據美國官方數字,至2005年,美國有華裔337萬,其中福建籍華裔有61.13萬人,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臺灣的新移民183.3萬人。



閩南人与客家人


闽南语与客家话有相当相似性,闽南人来源有相当比例衣冠南渡者。


事實上福建南部居民除了閩南語族群,在漳州府的詔安、雲霄、平和、南靖等4縣也有不少客家人,而隆教、赤岭、湖西則被設立為畲族鄉。


福建以及廣東山區的畲族人,當中不少漢化成為客家人,包括絕大多數只有畲族擁有四大姓氏鍾姓、藍姓、盤姓以及雷姓,歷史上便有不少潮州人與畬族交戰的記錄,直到明末大多畲族已經說客家話,成為客家人的一部份。唐朝「開漳聖王」陳元光與當地畲族作戰,(陳元光一说代北鲜卑胡人侯莫陈氏后裔),史記武力镇压是“兵革徒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而且“诛之不可胜诛,徙之则难以尽徙”,“功愈劳而效愈寡”,当时陈元光所处的漳州属“地极七闽,境连百越[c]”。自始福建山區的畲族式微,大多集中在廣東東部。唐朝以後,福建閩南一帶已經成為全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例如,宋进士莆田金墩太师黄府,少量的漢人亦進入山區,清後畲族融入成為漢族,而且與進入離沿海較遠的閩南人混居。



名人









  • 蔡京

  • 蔡襄

  • 陈嘉庚

  • 陈景润

  • 陈至立

  • 邓拓

  • 侯德榜

  • 洪承畴

  • 李贽



  • 李旦

  • 卢嘉锡

  • 林觉民

  • 林徽因

  • 林语堂

  • 沈葆禎

  • 林旭

  • 王審知

  • 陳元光



  • 林森

  • 柳永

  • 梁鴻志

  • 马约翰

  • 倪柝声

  • 宋尚节

  • 宋慈

  • 萨镇冰

  • 王载

  • 翁占秋



  • 严复

  • 殷承宗

  • 施世綸

  • 郑芝龙

  • 郑成功

  • 郑經

  • 郑振铎

  • 朱熹

  • 董橋

  • 董奉

  • 叶向高



閩商


在近代中國歷史中,列強入侵、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中共建國、國內經濟與生活環境轉差,總總原因致使住在沿海一帶的閩南人移居東南亞各個國家,尤其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為閩南人主要的海外聚居地。閩南人傳統上有著很濃烈的經商文化,所以移居海外的閩南人大多數從事商業活動,也因為知識與智慧上一般相對東南亞原住民來得優越,閩南人一般能巧妙地思考出當地人不具效率的傳統生產方法而加以改善,在當地以少數人口成為當地最富有的一群人。在東南亞諸多國家的前十大首富當中,有7-8名都是閩南人。根據福布斯雜誌的富豪排行榜上,台灣十大富豪有七名是祖籍泉州的閩南人,一名是泉州以外的福建系閩南人。新加坡前十大富豪中,有四名祖籍泉州的閩南人,四名泉州以外的福建系閩南人,一名廣東系的閩南人。馬來西亞的十大富豪中,有四名祖籍泉州的閩南人,三名泉州以外的福建系閩南人,一名廣東系閩南人。印尼的十大富豪中,有四名祖籍泉州的閩南人,三名泉州以外的福建系閩南人。菲律賓的十大富豪中,有六名祖籍泉州的閩南人,一名泉州以外福建閩南人。當中的泉州人又以泉州晉江人佔較大比例。關於世界各地的閩商,參考[17]



閩商在南洋、香港等地的發展


自清朝中前期,閩商傾盡資本對抗控制全中國的外族滿清失敗之後;清朝中後期,閩商在東南亞經商致富,控制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的經濟,例如,祖籍福建晋江潘湖「针记集团」黄维源(子黄惠祥、黄惠忠)以及晋江磁灶「三吴丰益国际集团」吴笙福,菲律賓祖籍福建晋江洪溪「商业大王」施至诚[來源請求],而且富可敵國,以巨大財力供楊衢雲等進行革命以建立資本主義民主中國,與控制全中國經濟的滿族再戰爭,推翻滿清政府[d]。民國時期,華僑富豪以陳嘉庚為首,在這一帶以及福建人早期的聚居地中上環,作为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国抗日战争的資金中轉站,有大量銀行,企業為國民黨提供資本。新中國成立後,大量原居於廈門、廣州、上海以及全國各地的閩籍資本家、地主移居香港以及新加坡,香港閩南民系當中數十萬都在中西區、灣仔區、東區、觀塘區沿海以及九龍城區紅磡一帶。







臺灣
















































2014福布斯臺灣富豪榜前十位
排名
人物姓名
净资产
(亿美元)
祖籍地
1
蔡衍明
96
中國-福建省-泉州石狮(舊屬晉江縣)
2
魏氏兄弟
86
中國-福建省-漳州龍岩永定
3
蔡萬才
79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
4
郭台銘
60.5
中國-山西省-晉城澤州
5
林堉璘
60
中國-福建省-泉州石狮
6
羅結
46
中國-福建省-泉州安溪
7
林百里
45
中國-上海
8
尹衍梁
44.8
中國-山東日照
9
林荣三
44
中國-福建省-泉州石狮(舊屬晉江縣)
10
蔡氏兄弟
40.8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



馬來西亞
















































2014福布斯馬來西亞富豪榜前十位
排名
人物姓名
净资产
(亿美元)
祖籍地
1

郭鶴年
115
中國-福建省-福州倉山
2

阿南德克裡希南
113

3

林国泰及其家族
65
中國-福建省-泉州安溪
4

郭令燦
64
中國-福建省--廈門海滄
5

鄭鴻標
56
中國-廣東省-潮州
6

李深静
38
中國-福建省-泉州永春
7

莫比達
33

8

楊忠禮
27
台灣-金門(舊屬泉州同安)
9

张晓卿
18
中国-福建省-福州
10

陳志遠(商人)
16
中國-福建省-泉州永春






印尼












































2014福布斯印尼富豪榜前十位[18]
排名
人物姓名
净资产
(亿美元)
祖籍地
1
黄惠祥/黄惠忠
165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潘湖
2
蔡道平
80
中國-福建省-福州福清
3
林逢生
59
中國-福建省-福州福清
4
黃奕聰
59
中國-福建省-泉州洛江-羅溪
5
普拉卡什·洛希亚
44

6
凯鲁·丹绒
43

7
许立文
35

8
李文正
27
中國-福建省-莆田
10
陳江和
21
中國-福建省-莆田



新加坡
















































2014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前十位
排名
人物姓名
净资产
(亿美元)
祖籍地
1
黃廷芳/黃志祥
128
中國-福建省-莆田涵江-石庭
2
郭令明
78
中國-福建省-廈門同安
3
邱氏家族
70
中國-福建省-廈門海滄
4
黄祖耀
62
台灣-金門(舊屬泉州同安)
5
郭氏四兄弟
60
中國-福建省-泉州南安
7
吴清亮
32
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
9
林荣福
25
中國-福建省-莆田
10
郭孔豐
24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蓋山
12
张允中
21
台灣-金門縣金沙鎮陽翟村
13
魏成輝
21
中國-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鰲頭村




菲律賓
















































2014福布斯菲律賓富豪榜前十位
排名
人物姓名
净资产
(亿美元)
祖籍地
1
施至成
127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
2
陳永栽
61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
3
小恩里克·K.雷颂
52

4
吳聰滿
51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陈埭
5
吳奕輝
49
中國-福建省-泉州石獅寶蓋鎮坑東村
6
大衛·孔松吉
39

7
鄭少堅
37
中國-福建省-泉州永春
10
陳覺中
20
中國-福建省-泉州晉江
12
許炳記
17
中國-福建省-泉州
13
葉應祿
15
中國-福建省-泉州南安


注释





  1. ^ 新羅區、漳平市兩地也主要通行泉漳片閩南語,為閩南語漳州腔。人口構成大致上由唐代開闢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所部軍民之後裔組成,和漳州同源同宗。


  2. ^ 僅有閩南語的泉漳片。如包含潮州話使用者,甚至超過六成[16]


  3. ^ 廣東地區在古代,特別在先秦時代是屬百越地區,後簡稱“粵”地


  4. ^ 福建的商會等亦在中上環維持了近百年,近數年才轉入北角,在立法會選舉時這一帶亦有大量的福建票,早期北角亦較後開發。



参考來源


文献
  • 洪惟仁. 《台灣方言之旅》. 台北: 前衛出版社. 1994年 [1992]. ISBN 978-957-951-231-2. 
引用


  1.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 ^ 顧炎武(清). 《天下郡國利病書》:郭造卿《防閩山寇議》. 上海書店. 1985. 漳猺人與虔汀潮循接壤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將卒始也 


  3. ^ http://web3.hakka.gov.tw/public/Attachment/512722155971.pdf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臺灣族群分布


  4. ^ 〈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的族群經驗〉,《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頁249-274。


  5. ^ 我住台灣,不住閩南,不要叫我閩南人!


  6. ^ 2016 桃園河洛文化節 千人藝閣嘉年華 半年團聚南崁溪畔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12-23.


  7. ^ list of country of GDP(PPP) ,angus maddison


  8. ^ 閩南式建築住宅博物館 - 憨媽的天空[永久失效連結]


  9. ^ 閩南民族簡介


  10. ^ 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3/02/blog-post_9348.html


  11. ^ 林仁川、黄福才. 《闽台文化交融史》. 中國: 福建敎育出版社. 1997-11-01. ISBN 9787533420314 (中文(中国大陆)‎). 


  12. ^ 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 《中国民俗知识:福建民俗》. 中國: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9787226032 (中文(中国大陆)‎). 


  13. ^ 林再復. 《閩南人》. 台灣: 三民書局. 1984-10-10. ISBN 9789579713399 (中文(台灣)‎). 


  14. ^ 方宝璋. 《闽台民间习俗》. 中國: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07-01. ISBN 9787211043705 (中文(中国大陆)‎). 


  15. ^ 洪惟仁 (1994),《台灣方言之旅》,前衛出版社,1994年,台北


  16. ^ Ben Sia,《新加坡的漢語方言》,1988


  17. ^ http://mn.sina.com.cn/news/m/2012-08-24/11046172.html


  18. ^ 《华裔黄奕聪晋升为印尼首富 家产达120亿美元(图)》,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03日 15:02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