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The Honourable
Tung Chee-hwa
董建華


Tung Chee-hwa chopped.jpg


Char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logo.svg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现任


就任日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
2005年3月12日
主席
贾庆林 → 俞正声 → 汪洋

 香港第1-2任行政長官

任期
1997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1]
前任
首任(香港回歸)
彭定康(香港總督)
继任
曾蔭權
多数票
278票(69.5%,選舉委員會)

香港行政局非官守成員

任期
1992年10月-1996年6月3日
指定
彭定康
个人资料
出生
(1937-07-07) 1937年7月7日(81歲)
中華民國上海市
籍贯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2]
国籍
香港 中国(香港)
配偶
董趙洪娉
儿女
董立均
董立新
董立筠
父母
父:董浩雲
母:顧麗真[3]
母校
利物浦大学
专业
商人、政治家
宗教信仰
汉传佛教
签名



董建華,大紫荊勳賢英语:Tung Chee-hwa,1937年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目录





  • 1 履历

    • 1.1 早年


    • 1.2 步入政界


    • 1.3 香港行政長官


    • 1.4 重大计划


    • 1.5 爭議事件

      • 1.5.1 推行母語教學政策


      • 1.5.2 居屋短樁事件


      • 1.5.3 居港權問題


      • 1.5.4 港大民調風波


      • 1.5.5 數碼港事件


      • 1.5.6 強制性公積金


      • 1.5.7 陳方安生提早辭職


      • 1.5.8 推行高官問責制


      • 1.5.9 公務員減薪及七七大遊行


      • 1.5.10 基本法第23條立法爭議


      • 1.5.11 七一大遊行


      • 1.5.12 維港巨星匯


      • 1.5.13 否決07和08年雙普選


      • 1.5.14 三次人大釋法



    • 1.6 辞职


    • 1.7 全國政協副主席

      • 1.7.1 重返香港政壇及成立團結香港基金




  • 2 任內施政概覽

    • 2.1 任內主要官員



  • 3 言論及觀點


  • 4 評價

    • 4.1 批評


    • 4.2 讚揚



  • 5 荣誉


  • 6 个人


  • 7 语录


  • 8 注释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链接


  • 11 参见




履历



早年


董建華是香港已故航業巨頭董浩雲(董兆榮)長子,籍貫宁波定海县(今舟山市)。寧波董氏世代簪纓,在周朝時崛起於山西的晉國,漢代時先遷往隴西,東漢時董氏曾有官至太師、爵封斄鄉侯的董卓,[4]其後南遷至福建,董浩雲曾祖母一代帶著三名兒子遷居浙江。[5]董建華1937年7月7日(农历1937年5月29日)、蘆溝橋事變同日生于上海,12岁时随父来到香港,曾就讀左派中華中學,與梁愛詩為校友。1960年毕业于英國利物浦大學船塢工程系,获得机械工程学理学学士。其后在美国生活十年,曾於美國通用电气任職,1965年又到家族企业在纽约的分公司开拓了香港至欧美的航线。1981年董浩雲逝世,其家族公司,世界七大轮船航运公司之一的東方海外交予董建華打理。1985年,東方海外瀕臨破產。在此之前,董浩雲家族成員均高調公開其親台及中國國民黨之政治傾向(至今董建華之妹董小平仍定居台北仁愛路),但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透過霍英東注資使其渡過難關,同時也使董建華傾向北京。董建華於東方海外工作,直至出任香港行政長官。



步入政界


董建华於1992年10月被当时的港督彭定康委任為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步入政界。



香港行政長官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在由400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當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及李福善,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屆行政長官競選中勝出,12月16日獲國務院總理李鵬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為第一任香港行政長官。[6]


董建華早期推出多項長遠計劃,涵蓋經濟、教育、醫療、房屋、公務員體制等領域,但成效不明顯,更挑動各個層面不滿,加上隨後的政治失誤及對政治改革的保守及不積極態度,使董建华支持度進一步滑落。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有效對手下自動當選成為第二任行政長官,3月7日獲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委任為第二任香港行政長官,[7]於2002年7月1日再次就任行政長官。


2003年7月1日,香港約50萬人舉行歷來最大型的反政府遊行,反對23條立法,最終在自由黨改变立场後,草案被迫撤回,推廣草案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問責下台。雖然中央多次表明支持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但一年後的7月1日,53萬人(民陣數據)再舉行反政府遊行,此後的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議席有所增加,董建華民望進一步下降。



重大计划



  • 教育改革:董建華任內曾推行多項教育改革政策,包括:強制大部份中學實施母語教育、鼓勵相同辦學理念的中小學銜接結成一條龍學校,讓小學畢業生直接升上其連繫的中學、立法規定學校成立具法人身份的法團校董會、擴大高等教育普及率至60%、推行中小學教師語文基準試、廢除小學升中學的學能測驗、建議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其中「母語教學」政策引來鉅大爭議,政策被指導致日後香港學生的英語質素下降,而母語教學政策在2009年被大幅修定。


  • 八萬五建屋計劃:董建華在1997年施政報告宣布,擬每年興建85,000個房屋單位,期後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樓價急跌,但政府一直並無表明政策改變,直至2000年6月一次記者訪問中,董建華當被問及會否修訂「八萬五」目標時;才突然表示“八萬五政策自1998年已未再提起,亦已經不再存在”,引來“不提及等同不存在”的笑話。根據基本市場經濟學供求原則,當供應突然大量超過需求的時候市場就會出現恐慌性抛售而造成不合理降價。評論認為八萬五建屋計劃忽視價格彈性,為樓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認為樓價下跌是金融風暴導致,八萬五政策並非主因。


  • 中藥港計劃:1998年始,擬提高香港對中藥的認證能力,及令香港承包更多中藥生意。中藥港雖大作宣傳但成果不彰,後來計劃已不知所終。

  • 解散兩個市政局:1999年,政府因為當時九龍市政總署員工偷懶的事件,著令孫明揚暗中籌劃解散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其關連政府部門,並重組成日後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然而在計劃籌備的期間,孫明揚在一次宴會中醉酒,在記者面前漏了口風。在「殺局」之後,因為分工問題及欠缺民意代表監管,使不少衛生、市政問題變得紊亂(例如:樹木管理不善及分工不清,發生多宗公眾地方樹木倒塌事故,引致人命傷亡),更令三級民選議會制度瓦解。


  • 數碼港計劃:2000年始,擬興建數碼資訊為主的經濟項目,但大部分資金還是流向房地產。房地產的興建更不採取香港慣用的招標承包方式而轉向私人地產商(「盈科數碼動力」,即今「電訊盈科」)委託協辦。數碼港計劃對經濟增長幫助並不明顯,結果數碼港只變成一地產項目,並交由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 推行強制性公積金:2000年12月,政府強制香港所有僱員成立投資基金,僱主及僱員每月需將百分之五薪金付託基金供款,在一般情況下僱員年滿65歲退休方可取回供款。然而強積金管理費過高及欠缺透明度,僱員不能自由選擇投資信託機構,僱主可以用強積金的僱主供款部份來抵銷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一直為人詬病。


  • 領匯計劃:由於政府實行八萬五建屋計劃開支龐大,2002年又停售居屋,導致香港房屋委員會財政進入困境,因而缺乏資金營建公屋。2004年初香港房屋委員會決定分拆其商業物業及停車場,出售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商場,將資產證券化成立領匯基金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藉以籌集資金。由於領匯以商業原則營運,對轄下商場大幅加租及停車場,不再向一些小商戶續約,引入更多大型連鎖店,被指罔顧基層民生。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董建華於1998年施政報告宣布的大型發展計劃:在位於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興建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設施,惹來市民不同意見及反對聲音,結果被推倒重來。惟直至2012年完結該計劃仍未落實動工。


爭議事件



推行母語教學政策




1997年9月,政府發表《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強制公營中學在1998年9月新學年中一開始實行母語教學政策,只批准符合指定條件的114間中學保留使用英文教學[8]。由於英語依然為國際通用語言,香港專上教育仍然以英文為主要授課語言,政策實施後亦令學生因缺乏接觸英語而導致英語能力下降,甚至影響學生升讀大學的機會[9]。由於家長普遍希望其子女能入讀英中,家長四處奔命為子女尋找考入英文名校機會的情景,往往成為本地新聞頭條。



居屋短樁事件



1999年1月,居屋短樁事件首次曝光。廉政公署調查發現,東涌新市鎮第30區第四期工程商場和停車場工地出現嚴重偷工減料,10多根樁柱比合約規定長度短了近半,達10多米,建築物有潛在倒塌危險。到了3月,第一期和第三期居屋地基也發現短樁。香港房屋委員會指示房屋署調查,先後再發現天水圍天頌苑、沙田圓洲角愉翠苑、葵涌石蔭邨第二期商場都出現嚴重短樁和偷工減料。當中愉翠苑兩棟居屋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拆卸重建,天頌苑也需要進行修補。此乃香港公營房屋史上最嚴重醜聞,過百人在連串事件中被捕。[10]


房屋署內部調查中,18名疏於職守的職員被處分。議員和市民認為房委會和房屋署官員要為監管不力負上政治責任而辭職,矛頭指向房屋署署長苗學禮和房委會主席王䓪鳴。董建華力保兩人,指王、苗二人一旦呈辭,會引起「行政和法律真空」。[11]當時香港未實行高官問責制,主要官員都是公務員,他們需要政治中立,不需負上政治責任。


民主黨在立法會提出對苗學禮和王䓪鳴的不信任動議,在泛民主派、自由黨、民建聯(除行政會議成員譚耀宗外)支持,港進聯棄權。以39票贊成、9票反對、6票棄權、4人缺席投票下獲通過。王䓪鳴在議案表決前辭職,苗學禮則拒絕請辭,續任房屋署署長,王䓪鳴之後就出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11][12]


這次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首次有對官員的不信任動議被通過,雖然動議沒有任何約束力,但使政府承受龐大政治壓力,特別是「保皇黨」民建聯、自由黨因不同原因「背叛」政府,加深行政立法間關係僵化。[11]



居港權問題



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審法院對吳嘉玲案的判決引起居港權爭議。這判決令香港人在中國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包括私生子女在內。根據終審法院對《基本法》第24條的理解,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引用抽樣調查數字指未來10年內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人口壓力[13]


5月6日,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說:「167萬人十年之內全部來港,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社會顯然很難承受因終審法院的裁決而帶來的人口壓力」,表達了大量新移民來港極有可能會加重政府負擔、拖慢香港發展以知識型經濟為本的轉型和令香港的生活質素倒退[14]。同日,政府向立法會提交資料,仔細地描述了167萬新移民為香港所帶來的鉅大衝擊,包括:香港未來10年因此需要興建數目龐大的學校、公屋和醫院等基建設施和負擔福利開支,涉及額外7100億港幣財政預算(相等於政府當時庫房約4000億儲備近兩倍之鉅),並且每年需要330億額外經常性開支運作[15][16]。因此,葉劉淑儀聯同當時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到北京尋求人大釋法。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應修改《基本法》以平息爭議。然而,香港特區政府選擇向人大尋求釋法。1999年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22條和24條作出解釋,規定只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婚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非婚生子女及出生時父或母仍未成為香港居民的則沒有居港權,而使有權來香港的人數減至20萬。


雖然人大常委會擁有《基本法》最終解釋權,但香港大律師公會認為人大釋法有損香港的法治及司法獨立。當時一批大律師(包括其後在2005年起出任律政司司長的黃仁龍)[17]佩戴黑紗,從終審法院遊行到政府總部,抗議人大釋法[18]



港大民調風波



1998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民調顯示董建華的民望以及政府支持度不斷下滑。1999年1月,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會晤當時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傳達不滿民調的訊息,鄭耀宗透過副校長黃紹倫再向民意調查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施壓,要求對方停止發表對特首施政不利的消息,否則會逐漸收緊民意研究計劃的發展(即黃紹倫向鍾庭耀說的「陰乾」)。此舉乃嚴重干預了香港的學術自由,在《基本法》下可能已屬違法。2000年7月,鍾庭耀在報章撰文公開事件,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獨立調查小組查明事情屬實,鄭耀宗及黃紹倫並因此事辭職,路祥安則在董建華的力保下得以留任。董建華雖然沒被證實事件和他有直接關連,但他及特區政府的聲譽亦因此受損。



數碼港事件



在2000年,政府在未經公開招標下,把鋼綫灣臨海優質地皮免地價批與李澤楷的盈科拓展,意圖發展成類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中心,引起官商勾結指控,當時各大地產商強烈不滿,指政府偏袒李嘉誠家族,數十名在商政界有一定地位的地產商人到政府總部與董建華會面抗議。事後數碼港變成地產項目,盈科獲得豐厚利潤。



強制性公積金



2000年12月1日正式實行的一項政策,強制香港所有僱員成立投資基金以作退休之用。有批評認為強積金剝奪僱員自行選擇投資意向的自由,管理費過高及欠缺透明度[19]。2008年立法會選舉,甚至有候選人以「取消強積金」為政綱[20]。亦有部份僱主為減少支出,強迫僱員轉為「自僱人士」;亦有僱主拖欠供款,使僱員得不到應有保障。僱員不能自由選擇投資信託機構,以至僱主可以用強積金的僱主供款部份來抵銷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21],一直為人詬病。



陳方安生提早辭職


陳方安生在1993年11月29日獲港督彭定康任命為布政司,成為香港公務員之首,地位僅次於總督。在主權移交前,中英雙方在政制發展等問題上出現重大分歧,彭定康被中方指責為「千古罪人」,政府高層華人官員在主權移交後被左派視為「港英餘孽」,陳方安生首當其衝[22]


主權移交後,陳方安生過渡成為香港特區首任政務司司長,坊間傳言指董建華和陳方安生不和,又與北京在治港政策上不咬弦,結果她在2001年被時任副總理錢其琛「邀請」上北京述職,期間被要求好好支持行政長官。很多人認為陳方安生是被錢其琛召見「問話」和「訓話」,當時陳方安生向錢其琛解釋公務員制度運作。


這次述職後,陳方安生宣布以「私人理由」,提早在2001年4月30日退休,結束長達三十八年又七個月公職生涯。媒體普遍報道指她的辭職與錢其琛「訓話」有關,但她否認,她和董建華亦否認二人不和。


2007年6月,陳方安生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透露,她是無法說服董建華放棄推行高官問責制而辭職。[23][24]


陳方安生辭職後,政務司司長由曾蔭權接替。陳方安生其後加入泛民主派,成為泛民主派精神領袖,並於2007年參加立法會補選,成為立法會議員。



推行高官問責制



2002年,董建華鑑於第一屆任期中,公務員系統對管治起了很大阻力。故於第二屆任期開始前,宣布在7月1日開始,推行仿照美國部長制度的「高官問責制」,將原來由公務員體系政務主任出任的司長和局長職位改為由行政長官直接委任。政務司司長統領所有公務員的角色被削,由行政長官統攬大權,問責政策局長直接向董建華負責。前中央政策組顧問練乙錚認為董建華是因為與陳方安生不和,以至中央人民政府不希望政務司司長有太大權力有關[25]。政策推行至今,政務司司長統領各局職能消失,局長間各自為政為人詬病,部份政策局權力劃分未如理想,出現權責過重或過輕[26]


政策推行不足三個月,即發生仙股事件,事緣當時的財金官員提議把港交所中股價過低的股份除牌,引發不足一元(俗稱「毫股」和「仙股」)股災,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有意見認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應下台以示當責(接受問責而承擔責任),但馬時亨在董建華力保下留任。2003年再發生多宗政治風波,問責制終能體現出民眾「問責」而犯錯官員「當責」之功能,犯錯及極不受歡迎的局長紛紛因「私人原因」下台,計有因「偷步買車」醜聞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因「23條立法」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和因「SARS疫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而請辭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等。



公務員減薪及七七大遊行


2002年3月,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發表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當中建議公務員減薪,最高減4.75%,以紓緩政府赤字[27]。同年7月7日,董建華65歲壽辰當天,數萬名公務員上街示威,抗議立法減薪[28]



基本法第23條立法爭議



2002年,政府推出咨詢文件,建議履行基本法第23條規定,立法禁止任何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涉及國家安全的罪行。當中很多地方引起市民憂慮,擔心出現以言入罪、因知情不報而被定罪等問題,影響到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保障,市民應有的權利被剝削。當中由於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態度問題,引起市民強烈反感,最後更引起市民自主權移交以來對政府的最大不滿情緒,導致2003年七一大遊行有超過50萬人上街示威。最終自由黨在自身政治利益的考慮下,決定改變立場反對立法,使法案無法得到足夠票數通過,政府被逼在7月7日宣佈押後提交表決。在9月5日,董建華宣佈撤回《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



七一大遊行




2003年7月1日,蘋果日報的頭版呼籲群眾上街遊行



自1997年香港回歸後,每年的7月1日均有人上街遊行。


2003年及2004年,香港前後兩次約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遊行。2003年7月1日,很多參加者均穿著黑色衣服,帶同標語、貼紙,高叫反對23條立法的口號及其他不同訴求,如要求董建華下台、財政司長梁錦松、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辭職、加快民主步伐等。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因自由黨改變立場反對立法,最終迫使《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擱置。2004年7月1日的遊行,示威主題為爭取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立法會全面直選。



維港巨星匯



2003年春季至夏季的SARS使香港經濟跌至谷底,失業率升至多年高位,通縮升至歷史新高,創下全球有紀錄以來最低通貨膨脹率,列入健力氏世界紀錄大全。政府為重振經濟,於2003年5月向立法會申請10億港元撥款,在秋季舉辦「維港巨星匯」大型音樂會,邀請世界各地重量級明星來港表演,並拍攝成電視節目,在世界各地播出,希望重建形象,吸引遊客來港旅遊。


為了讓音樂會順利舉行,政府為活動資助最多1億港元(只限活動虧損時),並由美商會及美商會主席詹康信的私人公司承辦,投資推廣署協辦。然而,政府和美商會監管不力,導致活動舉辦期間出現混亂,負面新聞不斷,政府付出1億元,但活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否決07和08年雙普選



2004年1月7日,董建華宣佈成立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主要是深入研究有關政制發展的原則和程序,並徵詢各界的意見。2004年4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作出解釋,當中涉及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表決程序」的規定。4月15日,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發表了《第二號報告》。報告交代在過去兩個多月收集公眾意見。同年4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否決了於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實行普選。



三次人大釋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三次對《基本法》作出解釋,其中發生在董建華任內1999年的第一次釋法由特區政府主動提請。社會輿論對人大釋法意見不一。泛民主派及法律界人士(主要是大律師公會)批評人大釋法破壞法治,損害香港司法獨立。而內地官員及親北京陣營則認同釋法有助釐清爭議。



辞职


董建華連任以來,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引發爭議。2004年2月,政府把私人參建的原居屋項目紅灣半島以低補地價賣斷予發展商新創建集團,事件使政府招來官商勾結的指控。2004年12月,領匯上市事件鬧大,有公屋居民申請司法覆核指上市違反《房屋條例》,儘管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堅持如期上市,由於領匯的招股書沒有聲明有關風險,促使領匯擱置上市。


同年12月20日,董建華在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五週年活動,向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述職,被胡錦濤當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面訓話,希望各人「認真回顧香港回歸七年來走過的歷程,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管治水平」。董回港後堅持「正面地看待」胡主席這番話,並謂:「香港也過了不簡單的七年,大家從金融危機、泡沫經濟爆破、沙士等挑戰中走出來,經濟正在持續發展,我們自己都應該覺得值得驕傲!」[29]


董在壓力下,2005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承認錯誤,指「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令市民痛苦和不安。未能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制訂政策的時候,未做到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未能充分顧及社會的承受能力和政策的爭議,過急推出太多改革措施;缺乏危機意識和政治意識,缺乏應付政經轉變的經驗和才能,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顯得進退失據,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管治能力。」[30]


董在施政報告發表這段時間,承認有官商勾結。結果招來行政會議中有意角逐下屆特首者的角力。2005年初審計署發表《審計報告》,指70年代的殖民地政府将愉景灣违规轉變成為地產項目,引來人們對數碼港事件中「官商勾結」的猜測。


2005年2月中傳出董建華將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並辭去行政長官一職,報章傳出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最有機會接任。


3月2日,除大公報、文匯報及香港商報外,全港報章均大篇幅報道董建華將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之後會辭任特區行政長官。3月10日下午,董建華召開記者會,宣布以身體不適為由向中央呈辭。董建華对记者说他的脚痛令其十分困扰。[31]


3月12日,國務院接納其辭職。同日,他獲第十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行政長官,直至新任行政長官選出為止。


董建華辭職帶來新一波政治爭論,《基本法》沒有明確寫出若行政長官中途出缺,經選舉產生的繼任人任期長度,法律界根據普通法制度,指出新產生的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初時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承認根據普通法制度,補選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其後她指出與「內地法律專家」商討後,根據「立法原意」以及中央政府的「一貫做法」,繼任人只能執行餘下任期,她亦接納了這個觀點,所以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到2007年止,此舉不會將內地法律制度引入香港。


梁愛詩言論惹來法律界嘩然,部分法律人士如45條關注組梁家傑、湯家驊等公開批評梁愛詩朝秦暮楚的立場[32]。最後有關「新的行政長官」的任期,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第53條,並通過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為餘下任期[33][34]



全國政協副主席


董建華辭任特首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參與中美關係外交事務,並成立中美關係交流基金會,代表中國到美國演講。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稱其外交活動令民望回升,開啟港人以「次主權外交」身份參與國際事務新模式。[35]



重返香港政壇及成立團結香港基金


2014年9月3日,董建華在前行政長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表態支持人大常委對本港政制的決定。他認為,現時為政改關鍵時刻,而全港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是「是貨真價實的民主」,形容有好多市民支持決定,更指2017年本港的民主不只跨前一步,是開拓全新的歷史。董建華說,明白泛民的情緒感受、對決定的失望和不滿,但認為2017年政改並非終極方案,《基本法》有機制及空間,完善本港民主制度,呼籲市民將負面情緒化為正面力量,在此基礎上商討落實普選執行細節,否則民主進程依然原地踏步的話,不知何時可再開始。董建華指改革開放至今,國家發展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外面大國都對中國看法有變,但泛民的立場就一直無變,呼籲他們要對中國的看法改變,了解國家面對的挑戰,思量如何可以幫助國家,在憲制之下工作,解決問題。[36]


2014年10月25日,董建华当日专门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召开记者会,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呼吁参与占中人士尽快停止非法集会,以对话解决相关争议。他强调,香港多年的成就一直依赖法治,坚守法治是我们的底线。他还说占中是违法行为,还说“民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法治,怎么可以在争取民主的过程中做违法的事?”[37]


2014年11月,董建华牽頭成立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透過集結各地精英,為特區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及市民提供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議[38],這亦代表董建华在離開香港政壇十年後,重新回到香港政壇。



任內施政概覽



任內主要官員
































































































































































職位姓名任期
行政長官董建華1997-2005

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1997-2001
曾蔭權2001-2005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1997-2001
梁錦松2001-2003
唐英年2003-2005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1997-2005

教育統籌局局長王永平1997-2000
羅范椒芬2000-2002
李國章2002-2007
衞生福利局局長霍羅兆貞1997-1999
楊永強1999-2002
環境食物局局長任關佩英2000-2002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2002-2004
周一嶽2004-2007
房屋局局長黃星華1997-2002
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梁寶榮1997-1998
蕭炯柱1999-1999
規劃地政局局長蕭炯柱2000-2001
曾俊華2001-2002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2002-2007
運輸局局長吳榮奎1997-2002
工務局局長鄺漢生1997-1999
李承仕1999-2002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2002-2007
文康廣播局局長周德熙1997-1998
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鄺其志1998-2000
尤曾家麗2000-2002
經濟局局長葉澍堃1997-2002
李淑儀2000-2002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2002-2007
工商局局長俞宗怡1997-1998
周德熙1998-2002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2002-2003
曾俊華2003-2006
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1997-2000
葉澍堃2000-2002
庫務局局長鄺其志1997-1998
俞宗怡1998-2002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2002-2007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林煥光1997-2002
王永平2002-2006
政制事務局局長吳榮奎1997-1997
孫明揚1997-2002
林瑞麟2002-2007
民政事務局局長藍鴻震1997-2000
林煥光2000-2002
何志平2002-2007
保安局局長黎慶寧1997-1998
葉劉淑儀1998-2003
李少光2003-2012


言論及觀點


2014年12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表示,他對「佔中」結束感到鬆了一口氣,但強調是次「佔領行動」對香港造成很大傷害,損害復甦中的香港經濟,對大家不單得不到任何好處,最終更要香港人自己來「埋單」[39][40]。他亦狠批香港一小撮「極端本土化人士」借本土之名,走香港獨立和香港自決之路,是絕對錯誤的想法,將會把香港經濟發展推上絕路,亦只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地位,無法生存下去[40]。2018年7月香港民族黨面臨被取締,董建華支持警方做法,認為警方基於國家安全及公共安全因素,其鼓吹的行為危害香港發展和市民生計,考慮禁止民族黨運作屬合情合理[41]。他亦希望泛民主派能做「有建設性的反對派」,通過理性、妥協的手段解決問題,增加與政府合作,減少對抗,因為民生問題是很迫切的[42]


2017年6月,董建華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和新華社訪問時,說香港離開了中國156年,人心回歸需要一段時間,要一步一步的去做[43],他回顧香港回歸20年以來發展,指「一國兩制」取得巨大成功,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等都沒變,經濟繼續繁榮穩定,並說「一國兩制為香港帶來的優勢令外國人羨慕,要謝謝國家、謝謝內地人民」,但同時指香港仍有深層次矛盾需要解決[44]。同年10月中共十九大後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成立三周年晚宴致辭,呼籲香港人要多了解中共,多了解國家和香港未來的發展道路,寄語港人不要故步自封,指國家取得空前成功,是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共產黨領導[45]


2018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舉行,董建華以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身份出席分組會議,他指中國經歷了很多苦難,但擁有今天的成就和看到光明的明天,是全靠中共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6]。同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舉行,董建華早上在香港公園體育館票站投過票後回應說:「吵吵鬧鬧的時代應該結束」,他呼籲選民行使投票權,選出「有建設性、做事實幹、真心為港服務的人」成為議員[47]。但曾為是董建華任特首時期班子一員的陳方安生反駁指民主派候選人區諾軒就是「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和法治的一人」,而且香港市民有智慧並懂得挑選一個守護到香港法治的人[48]



評價



批評




2003年7月1日當日蘋果日報附送的遊行海報,其中有针對董建華標語


蔡子強称董建華為了快速增加大專學歷人口而造成副學士泡沫[49],當他獲頒大紫荊勳章、科大和中大榮譽博士時,都有人因不滿其任內施政而抗議[50][51][52]。2007年12月6日,董建华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典礼上获授予博士学位时,中大学生会成员曾用高音喇叭打断其演讲,招致保安阻止。並在港鐵大学站和百万大道等处挂条幅抗议:“董建华祸港殃民有博士,刘遵义卖校求荣无廉耻。”[53]


2003年4月2日,當時正值沙士疫情爆發高峰,香港著名專欄作家陶傑在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抨擊董建華施政,指其的「唯一貢獻」,是證明了「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文章又質疑「沙士疫症流行,特區根本沒有人在管治」,指董建華「一直不知道、或不肯相信香港人對其深切厭惡……是基於事實的理性結論」,文章指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災難政策蒸發掉香港人的血汗,包庇一個個操守有問題的高官,令人質疑其智商和基本判斷力」,指董建華「永遠不承認你的智商缺陷,反而賴(誣指、怪罪)英國給你留下『炸彈』、賴美國的『外圍因素』(指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泡沫、911事件)、賴陳方安生不肯執行你的指示。你製造了五年災難,還要延長為十年浩劫(比喻成像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為香港帶來怨憤,以及對你的言行的種種笑料,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文章最後引用了毛澤東的詩詞《送瘟神》「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指董建華是「最根本的災難。請你勇於面對自己,面對你的家庭,面對歷史。像西方反戰人士對布殊講的一句話﹕Shame On You。下台吧,董建華。」[54],文章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55][56]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台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一篇經典之作。


2003年7月,董建華執政期間,次文化堂推出《老懵董》、《建華之亂》系列的漫畫,諷刺董建華的失敗統治,部份政治評論員稱為「建華八年」建華之亂。[57]



讚揚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董建華政績之一是不讓傳統左派人士弄權,否則香港局面可能更惡劣。[58]



荣誉


董建華於2006年7月1日獲頒大紫荊勳章,以表揚他出任行政長官期間,使香港主權移交後保持安定繁榮,成功落實「一國兩制」[59]。2006年11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社會科學榮譽博士,以表彰他為祖國的一國兩制的建設作出的貢獻。[60]2007年12月6日,前行政長官暨前中大監督董建華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在行政長官任內竭力盡心地服務香港,並對中文大學的發展鼎力支持。[61][62]2014年3月29日,在凤凰卫视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3-2014”上,董建华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董建华获奖后表示“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63],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此次颁奖表示“董建华先生有对国家深沉的爱和智慧”[64],晚会主持人陈鲁豫称:“董建华先生教我们始终要‘笑着迎接大时代’”。[65]



个人


董建華喜愛閱讀,尤愛讀傳記、歷史、經濟與國際時事書刊;也喜愛遠足、太極和游泳等運動。他早年居於英美兩地,加深對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的認識,亦培養起濃厚興趣,亦是英格蘭老牌足球勁旅利物浦的球迷。他也是香港舟山同鄉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成員及永遠榮譽會長[66]


董建華與趙洪娉育有三名子女(立均、立新、立筠)和九名孫兒。



语录




董建華在任行政長官期間,多次説了:「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深入民心。於2000年接受無線電視新聞專訪時表示,不再提起之前其推岀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即政策「已經不存在」。又在立法會上回應泛民主派議員的提問時説:「咁膚淺嘅?」(意旨:這麼膚淺?)等經典對白。[67]


2001年6月14日他在立法会上发言时,就法轮功议题上声称“毫无疑问,法轮功是一个邪教,它的组织很严密,财源很丰富,以及是一个有政治性的组织。它在内地伤害了很多家庭,我们在香港的确要密切注意法轮功,不要让它危害香港社会的安定,亦更加不可以让它危害内地社会的安宁。……香港的法轮功和内地的法轮功是一个教主,一样教条,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的。”“我也想强调一下,其实法轮功不是一个宗教,它自己也这样说,所以其实不涉及宗教自由的任何方面问题。”引发很大争议[68]。在立法会上,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說董建华抨击法轮功「毫无疑问是邪教」仅代表个人意见,有议员认为他的言论代表政府,不能视为他的个人意见[69]


在2003年的答問大會當時被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司徒華請教他膚淺和naive有何分別,董建華就回應時說出:「我唔知係你嘅中文好過我,定我嘅英文好過你,naive同膚淺唔係相同喎!」,「教你就唔敢當......一個天真嘅人呢就好naive架下,一個膚淺嘅人就好膚淺。」[70]


董建華2015年1月20日召開記者會,一如以往要求傳媒於發問前介紹自己所屬機構以及名字。有記者發問之初沒有自我介紹,被在場新聞官提點,當他自我介紹是《中國日報》陳某某、並繼續提問後,董建華問:「貴姓呀?陳生。」惹起在場人士發笑。有媒體指出董建華的原話是:「貴姓呀,陳生(係嘛)?」是確認之意,而非詢問。但由於「係嘛」二字聲音低沉,聽來就像惹人發笑的「貴姓呀陳生?」。[71][72]



注释





参考文献




  1. ^ 行政長官請辭 2005-03-12 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報


  2. ^ 浙江舟山:兩位香港特首的祖地. 文汇报. 2017-03-26 [2018-05-27]. 


  3. ^ 董建華簡歷. Lizawang.com. [2018-03-15]. 


  4. ^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5. ^ 2015年3月30日 董炎星 初探香港董建华世系.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董氏委员会. 2015年11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1月23日) (中文(简体)‎). 


  6. ^ 1996年12月16日 国务院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人民日報. 1996年12月16日 (中文(简体)‎). 


  7.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向董建华颁发国务院任命令. 新华网. 2002年3月7日 (中文(简体)‎). 


  8. ^ 《兩文三語是政府既定政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13-3-1998。


  9. ^ 母語學成效研究報告曝光 中中入大學少英中一半. 蘋果日報 (香港). 2008年3月15日 [2010年10月1日]. 


  10. ^ 香港居屋“短桩丑闻”始末, 南方網, 2003年1月24日


  11. ^ 11.011.111.2 探討回歸後行政立法關係僵化之因[失效連結]


  12. ^ 民主政治的新戰場[失效連結], 明報政情周記, 2000年6月23日


  13. ^ 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內地出生子女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問題. 香港立法會. 1999年5月4日. 


  14. ^ 行政長官出席立法會會議的談話全文. 政府新聞處. 1999年5月6日 [2010年9月20日]. 


  15. ^ 七千億元安置167萬人 董﹕後果不堪設想港人努力付東流. 要聞 (明報). 1999年5月7日: A05.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16. ^ 終審法院對居留權事宜的裁決:服務評估. 政府新聞處. 1999年5月6日 [2010年9月20日]. 


  17. ^ 「任內盡量避免再釋法」. 蘋果日報. 2005年10月21日. 


  18. ^ 居留權釋法已損法治基石. 蘋果日報. 2004年3月27日 [2010年9月20日]. 


  19. ^ 四成人寧取消強積金. 明報. 2010年9月8日 [2010年9月20日]. 


  20. ^ ľĽ?÷ËÝŚhŚ~ ÂI¸Ń­řÝŻŹhĽÉŚ¨ - ŹhĽÉŚ¨Blog - źBŽő - ŔYąř¤éłř ŔYąřşôBlog City. Hkheadline.com. [2018-03-15].  参数|title=值左起第16位存在软连字符 (帮助)


  21. ^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 互動指南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5-16.


  22. ^ 黃康財. 陳方安生風雨十年情 location=香港. 精英出版社. 2003年. 


  23. ^ 陳太釋辭職理由 「董拒棄問責制」. 《明報》. 2006年6月21日. 


  24. ^ 陳太:港落實普選才是管治之計. 蘋果日報. 2007年6月21日 [2010年10月4日]. 


  25. ^ 練乙錚. 陳方安生事件中央因人廢制. 浮桴記 (信報財經新聞). 2005年6月22日.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26. ^ 練乙錚. 政務群龍無首 吏治精神崩析. 浮桴記 (信報財經新聞). 2005年6月23日.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27. ^ 港府建議公務員減薪省開支,BBC中文網,2002年03月06日


  28. ^ 香港數萬公務員遊行反減薪,[1][失效連結] BBC中文網,2002年07月07日


  29. ^ 何厚鏵獲讚揚後:澳不能自滿 董建華被教訓後:港應覺驕傲. 蘋果日報. 2004年12月21日. 


  30. ^ 行政長官二零零五年施政報告


  31. ^ 当日董建华“脚痛”辞职 曾特首:保重身体. 2009-07-07 [2013-05-29]. [失效連結]


  32. ^ 湯家驊:對一國兩制最大衝擊 任期詮釋惹嘩然. 蘋果日報. 2005年3月13日. 


  33. ^ 中國人大規定下任香港特首任期兩年. BBC News. 2005-04-27 [2018-03-15]. 


  34.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PDF). [2018-03-15]. 


  35. ^ 沈旭暉:董建華馮國經與次主權外交,亞洲週刊,2010年4月


  36. ^ 存档副本. [2014-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9). 


  37. ^ 董建华呼吁“占中”者尽快撤离. News.163.com. 2014-10-25 [2018-03-15]. 


  38. ^ 董建華:我成日用腦. Hk.apple.nextmedia.com. [2018-03-15]. 


  39. ^ 董建華:繁榮穩定非必然. Paper.wenweipo.com. 2014-12-17 [2018-03-15]. 


  40. ^ 40.040.1 董建華狠批港獨自決 稱將香港經濟「推上絕路」. 香港01. 2016-06-13. 


  41. ^ 董建華:港獨危害香港發展及市民生計 禁香港民族黨做法合情合理. 香港01. 2018-08-07. 


  42. ^ 董建華籲泛民做「有建設性的反對派」 讚林鄭加強與內地融合獲廣大支持. 明報. 2018-08-07. 


  43. ^ 回歸20年 董建華:心的回歸需要時間 要一步一步去做. 香港01. 2017-06-26. 


  44. ^ 董建華:一國兩制巨大成功外國人稱羨 「要謝謝國家、內地人民」. 香港01. 2017-06-21. 


  45. ^ 董建華呼籲港人了解中共 指中國成功只因堅持共產黨領導. 香港01. 2017-11-22. 


  46. ^ 董建華政協組發言讚共產黨領導 囑委員回港多宣傳. 香港01. 2018-03-04. 


  47. ^ 董建華:吵吵鬧鬧時代應結束 籲選出真心為港議員. 香港01. 2018-03-11. 


  48. ^ 立法會補選 陳方安生反駁董建華:區諾軒是真做事的候選人. 香港01. 2018-03-11. 


  49. ^ 蔡子強﹕副學士爆煲 AO神話破滅. 明報. 2008年4月17日. 


  50. ^ 《負資產業主斥禍港 沙士遺屬轟厚顏 董建華獲大紫荊惹公憤》,太陽報,2006年7月1日


  51. ^ 《科大生抗議董建華獲頒榮譽博士》,星島日報,2006年11月10日


  52. ^ 《劉遵義:董建華獲頒博士無交易》,明報,10月30日。


  53. ^ 中大學生會抗議授予董建華博士學位 - 香港文匯報. News.wenweipo.com. 2007-12-06 [2018-03-15]. 


  54. ^ 陶傑. 下台吧,董建華. 黃金冒險號 (明報). 2003年4月2日: D07 時代 (中文(香港)‎). 


  55. ^ 林煥光反駁陶傑. 明報. 2003年4月7日: A11 新聞甜品 (中文(香港)‎). 


  56. ^ 林煥光. 特首辦回應陶傑. 觀點短打 (明報). 2003年4月7日: C08 論壇 (中文(香港)‎). 


  57. ^ 建華之亂 作者:阿Pink與魯夫淺 出版日期:2003/07 ISBN 978-962-992-083-8


  58. ^ 蘋果日報,《出招放箭力爭上游》,2005年3月11日。


  59. ^ 二○○六年授勳名單,香港政府新聞,2006年7月1日


  60. ^ 《科大舉行第14屆學位頒授典禮》,香港科技大學,2006年11月10日。


  61. ^ 《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香港中文大學,2007年10月16日


  62. ^ 《榮譽法學博士董建華博士大紫荊勳賢讚辭》 香港中文大學第六十四屆頒授學位典禮,2007年12月6日


  63. ^ 董建华: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 Phtv.ifeng.com. [2018-03-15]. 


  64. ^ 许嘉璐:董建华先生有对国家深沉的爱和智慧. Phtv.ifeng.com. [2018-03-15]. 


  65. ^ 陈鲁豫:董建华先生教我们始终要“笑着迎接大时代”. Phtv.ifeng.com. [2018-03-15]. 


  66. ^ 舟山同鄉會聯歡就職. 大公网. 2012-02-16. 


  67. ^ 新聞 - 香港新浪. News.sina.com.hk. [2018-03-15]. 


  68. ^ 行政長官立法會答問大會發言全文. 香港政府一站通. 2001-06-14 [2011-05-10] (中文(香港)‎). 


  69. ^ 駐港記者曉波; BBC Chinese. 曾蔭權談董建華指責法輪功. BBC中文網. 2001-06-21 [2012-12-07] (中文(香港)‎).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70. ^ 有记者提问江泽民关于董建华是否连任的问题时,江泽民回答语中怒斥记者问来问去的问题naive


  71. ^ 「貴姓呀陳生」有斷章取義老屈老董之嫌. Zh-hk.facebook.com. [2018-03-15]. 


  72. ^ 隔牆有耳:記招金句 笑爆全場 董建華:貴姓呀?陳生 2015-01-21 蘋果日報



外部链接


  • 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網站(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

  • 明報即時新聞網特輯:特首請辭


参见




  • 董浩雲家族、董趙洪娉


  • 香港政治、香港特别行政区历史


  • 八萬五建屋計劃、中藥港、數碼港

  • 老懵董







官衔
前任:
彭定康
香港總督

香港政府行政首長
1997年-2005年
繼任:
曾蔭權

新頭銜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1997年-2005年
第1-2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