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扩展A区用字:「」。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朝鲜王朝

조선국朝鮮國[1]
조선왕조朝鮮王朝


1392年-1897年



朝鲜王朝国旗

國王御旗



coat_alt

國徽




朝鮮國地理位置
朝鮮國地理位置

首都
漢城
常用语言
朝鮮語(文字:文言文、諺文)
宗教

儒教、佛教
政府
君主制
國王
 


• 1392年-1398年

李成桂(太祖)(首)
• 1863年-1896年

李㷩(高宗)(末)
領議政
 
历史
 


• 李成桂發動政變
掌握高麗國實權

1388年
• 李成桂自立为王[2]

1392年8月16日
• 明太祖圈定朝鲜国号[3]

1393年
• 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1897年10月12日
• 日韓合併,王朝滅亡

1910年8月22日
人口


• 1500 [4]

约6,510,000
• 1753 [4]

约18,660,000
货币
文、兩






先前国

继承国




高麗 (918年-1392年)




大韓帝國
今属于
 朝鲜
 大韓民國





































朝鮮歷史
朝鲜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栉文土器时代

青铜器時代
无文土器时代

神话时代
桓国
倍达国


古朝鮮

辰国

檀君朝鮮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前三國
時代


三韩














耽羅










三国
时代



伽倻
*

百济





新罗


唐鸡
  林







统一新罗

後三國
時代


新罗








东丹国
后渤海
定安国
兀惹国
兴辽国
大渤海

高麗王朝
   大為國
   武臣政權(崔氏政权)

   元征东行省

双城

东宁
   

朝鲜王朝

大韓帝國

日佔時期
朝鲜总督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朝鮮人民共和國

盟軍託管時期

駐朝鲜美國陸軍
司令部軍政廳


蘇聯民政廳
北朝鲜
人民委员会


大韩民国
(韩国)


朝鲜
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
电影史 · 韩医史
陶瓷史 · 戏剧史
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




Korea Map.svg朝鲜半岛主题



朝鮮王朝朝鮮語:조선왕조朝鮮王朝 Joseon Wangjo ?,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大朝鮮國[5][6]朝鮮語:조선국朝鮮國 Joseon Gug ?),在日本以及中華圈史學界的早期也被稱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註 1],王室本貫為全州李氏,歷经27代君主[註 1]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3][7]朝鮮語:조선朝鮮 Joseon ?)。1395年迁都于汉阳(今首爾),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5]。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目录





  • 1 國號及學術界稱謂


  • 2 历史

    • 2.1 前期历史

      • 2.1.1 建国


      • 2.1.2 王子之乱与太宗掌权


      • 2.1.3 世宗时期


      • 2.1.4 世祖、成宗时期


      • 2.1.5 四大士祸



    • 2.2 中期历史

      • 2.2.1 党派纷争


      • 2.2.2 壬辰倭乱


      • 2.2.3 后金入侵



    • 2.3 后期历史

      • 2.3.1 短暂复兴


      • 2.3.2 衰退


      • 2.3.3 大韩帝国与日韩合并




  • 3 政治

    • 3.1 中央政府


    • 3.2 地方政府


    • 3.3 军队



  • 4 行政区划


  • 5 经济

    • 5.1 农业


    • 5.2 手工业


    • 5.3 商业


    • 5.4 对外贸易



  • 6 外交

    • 6.1 与明朝


    • 6.2 与清朝


    • 6.3 与日本



  • 7 科技

    • 7.1 天文学和地理学


    • 7.2 实用科学


    • 7.3 医学



  • 8 文化

    • 8.1 教育


    • 8.2 文学


    • 8.3 哲学


    • 8.4 艺术

      • 8.4.1 盘索里


      • 8.4.2 绘画


      • 8.4.3 陶瓷



    • 8.5 宗教



  • 9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1 参见




國號及學術界稱謂


“朝鲜”一词本为东方古国的国名,高丽时开始将本国与“朝鲜”挂钩,并成为其别称。如高丽后期李承休所作《帝王韵纪》中如此介绍本国:“辽东别有一乾坤,斗与中朝区以分。洪涛万顷围三面,于北有陵连如线。中方千里是朝鲜,江山形胜名敷天。耕田凿井礼义家,华人题作小中华。”[8]明太祖朱元璋赐高丽的诏书中写道:“咨爾高麗國王王颛,世守朝鲜'……”。[9]李成桂在簒奪高麗王位後自称为「高麗王」,即位後即对明朝称「權知高麗國事」,并遣使赴明,權知高麗國事的地位被中國認可。伴隨著王朝更替,李成桂也受到更變國號的請求,在與重臣們共同商討國號變更事宜後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朝鲜国名)和“和宁”(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就仕之地)奏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圈定朝鲜二字,下聖旨稱[10]:“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在有些场合下,朝鲜也会在国号前冠以上国名号,最常见的是“有明朝鲜国”,此外还有“皇明朝鲜国”、“大明朝鲜国”等称谓(但未见冠以大清国号的例子)[11]


近代开港以后,开始对欧美日本使用“大朝鲜国”的国号,此称呼最早出现于1876年的《日朝修好条规》,1882年通过铸造“大朝鲜国大君主宝”而固定化。[12]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在西方學術界,皆以「Joseon」來稱呼這個朝代,並無爭議。然而,在今日東亞的學術界,由於政治因素,對該朝代存在著多種稱謂。在朝鮮日治時期,朝鮮總督府將該朝代稱為「李氏朝鮮」,简称李朝;古代存在的使用朝鲜为国号的国家则被称为「古朝鲜」,以示区别。历代大王实录则被定名为《李朝实录》。


大韓民國成立後,南韓人認為日占时期使用的「李氏朝鮮」有殖民色彩,所以将这一历史时期改名为「朝鮮王朝」(朝鮮語:조선왕조朝鮮王朝),簡稱「朝鮮」(朝鮮語:조선朝鮮);並把《李朝實錄》更名为《朝鲜王朝实录》。[13]。但中国、日本学术界仍然长期沿用「李氏朝鮮」这一称呼。近年来,日本和中国逐渐开始有学者使用「朝鲜王朝」这个称呼。日本的文部科学省在2002年的教科书检定时表示关于「李氏朝鮮」的称呼为「不恰当的表记」。发表该意见的理由为,反映日本的学术研究的成果的说明,需要与朝鲜史学界保持称呼上的一致。[14][15]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使用「李王朝」、「李氏王朝」或「朝鮮封建王朝」的稱謂,在主体史学被认为是第五个国家主体和第二个统一的国家。[16]由于政治上的忌讳,朝鲜从未使用「朝鮮王朝」这一称谓,在「朝鮮」和「王朝」中间必须加「封建」二字。朝鲜仍称历代大王实录为《李朝实录》。在历史教育的场合,对封建统治者进行批判时使用「李朝封建国家」等称呼。



历史



前期历史



建国





朝鮮太祖李成桂像


14世纪末,由於长年战亂和蒙古帝国的入侵,高丽王朝已经岌岌可危。1388年,明朝派特使要求高丽归还开元路;高丽重臣崔莹借此准备与明开战,并派李成桂出兵攻打辽东半岛。李成桂的军队在威化岛遭遇大水,士兵不愿远征,多有逃亡者。李成桂多次请求撤军回国,但都遭到崔莹拒绝,最终导致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高丽禑王的统治,并立王禑之子王昌为王。李成桂发现王昌复辟的企图后,将王禑和王昌处死,并立王瑶为王[17]


1392年,李成桂清除高丽宫廷反对派的首领郑梦周,並在流放王瑶到原州之后,自立为王,结束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十一月,李成桂颁诏定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同时由郑道传等人制订《朝鲜经国典》。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国策,寺院土地多被没收,贵族庄园里的奴婢都被释放,并且实行开垦农地与改良农具谷种等劝农政策。李成桂还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18]



王子之乱与太宗掌权



随着朝鲜新王位的产生和巩固,王位继承人开始成为朝鲜的一个问题。李成桂的五子李芳远曾帮助李成桂铲除郑梦周,在各王子中功劳是最大的。但重臣郑道传希望在朝鲜建立以宰相为中心的统治制度,并成功游说李成桂将其最喜爱的幼子继妃神德王后所生的李芳硕封为世子。郑道传后成为世子辅佐人。郑道传势力下令废除李成桂元妃神懿王后所生王子的侍卫军,并策划铲除元妃所生的所有王子。但李芳远却以破坏长幼之序为名率领宗亲及其势力抢先一步发动政变,闯入宫中将李芳硕杀死,并铲除了郑道传一派,史称“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李成桂次子李芳果在李芳远扶植下成为世子,并继承王位,是为定宗。而李芳远则成为朝鲜实际掌权人。[19]:92-95


定宗即位后,李芳远的权力与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定宗元年9月,李芳远提出废除私兵的建议,引发其四兄李芳干一派势力的不满。1400年正月,李芳干及朴苞朝鲜语박포一派与李芳远在开京街头展开激烈的巷战,但战败,史称“第二次王子之乱”(庚辰靖社)。第二次王子之乱后,定宗让位给李芳远,是为太宗。李芳干被流放,朴苞流放后被处死。[19]:95-96


太宗即位后,廢除王子和貴族的私兵制度。私兵制度的廢除有效預防可能的反叛,並增加國家軍隊中的士兵人數。太宗第二條措施是修改土地稅法,普查人口。隨著新發現土地的增加,國家收入增加一倍,使王權得到鞏固,為其王位繼承者世宗的統治打下良好基礎。



世宗时期






朝鲜世宗被尊称为“世宗大王”


1418年8月,世宗在其父太宗退位前两个月登基。1419年5月世宗在太宗的建议和指导下己亥东征清除对马岛的倭寇。1419年9月,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1443年癸亥条约签订。对马岛大名被授权每年与朝鲜进行50船的贸易,向朝鲜朝廷进贡并负责防止倭寇对朝鲜海港的侵扰。[20][21]


在北部边疆,世宗下令修建四郡六镇以加强边防。世宗还制定诸多巩固国防的法规并倡导新武器的发明和发展。在世宗的带领下,朝鲜研制出许多火箭及火炮,如对神机箭的改造。1433年,世宗派金宗瑞击败女真兀狄哈部落,巩固对朝鲜半岛东北部咸镜道等地方的统治。目前朝鲜半岛的领土基本上与世宗时期相符[19]:167-171


在世宗统治期间,朝鲜的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世宗大力倡导朝鲜臣民学习文学。世宗在景福宫建立集贤殿,亲自选拔人才进行各种的学术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训民正音》的编辑和朝鲜谚文书写系统的发明。朝鲜谚文的发明大大提高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并为朝鲜民族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写文字。由于世宗的功绩,被韓國人尊称为“世宗大王”。[22]



世祖、成宗时期


1450年世宗去世,其长子文宗即位。文宗基本上继续世宗的政策,不过即位仅两年就因病去世。文宗年仅12岁的儿子端宗即位。端宗的叔父首陽大君李瑈用韩明浍、郑麟趾等人之計,在1453年发动政變,史稱癸酉靖難,李瑈以死士将2位辅助端宗的重臣皇甫仁和金宗瑞杀死而掌握实权。1455年端宗被迫內禪予李瑈,就是朝鲜世祖。后来成三问、朴彭年等六位大臣密谋使端宗復辟,事败,被世祖殺害,史称“死六臣事件”。世祖為了避免此類事件再度發生,也赐死端宗。


虽然世祖王位來自於篡位,世祖却像太宗一样治国有方。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世祖加强王權,使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近一步的加强。朝鲜王朝的基本法典《经国大典》亦在世祖时期开始编纂,被誉为“国家的立国磐石”。


世祖之后,其子睿宗成为朝鲜第八任君主。但体弱多病的睿宗即位不到两年就因病去世。1469年,睿宗的侄子成宗即位。成宗统治期间,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成宗邀请士林派来到宫中参与政治,在宫中建立弘文馆,并成立由儒学家组成的智囊团为治理国家献言献策,完善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朝鲜三司制度。成宗时期是续世宗后,朝鲜又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时期,大量书籍在这一时期发表问世。



四大士祸





士林派首领赵光祖(1482年–1519年)



成宗的儿子燕山君被认为是朝鲜的昏君。在他统治期间,朝鲜发生戊午士祸和甲子士祸,大批知识分子被屠杀。燕山君在得知生母不是贞显王后而是废妃尹氏后,行为开始变得异常。尹氏因被指控出于妒嫉毒害成宗妃子而被成宗赐毒酒而死。在得知此事后,燕山君杀死指控尹氏的严、郑两贵人和支持赐死尹氏的官员及其家眷。对世祖篡位有偏词的士林派学者也遭到燕山君杀害。燕山君还搜掠千名美女为其作乐,把成均馆当成花天酒地的地方。由于有民众使用谚文书写传单痛斥燕山君,燕山君还下令禁止谚文的使用。燕山君统治仅维持12年。1506年中宗反正后,燕山君遭成希顏、朴元宗等朝臣废黜,被流放至江华岛,两个月后病死[23],得年30岁。因以暴君身分被废,因而无庙号、尊号、諡號、陵名等。


中宗是个平庸之人,只是因所处的历史时期而被推上王位。不过在中宗时期,中宗的大臣士林派首领赵光祖开展许多大规模的改革。赵光祖建立乡约以加强地方的管理,并通过土地改革降低贫富差距。赵光祖还通过发行简易本的儒学在大众中传播儒家思想,并致力于精简国家机构。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由于赵光祖的严厉监督,在这一时期朝鲜的官员无人敢收受贿赂或滥用职权。赵光祖的激进改革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但遭到帮助中宗登上王位的勋旧派的强烈反对,并密谋陷害赵光祖。中宗后宫熙嫔洪氏(勋旧派洪景舟之女)在王宫后山通过涂蜂蜜和虫子咬制造上有“走肖为王”字样的树叶。使中宗相信老天在告诉他赵光祖要谋反。1519年,赵光祖被赐死,史称“己卯士祸”。在随后的50年中,朝鲜朝廷党派纷争,腐败盛行。



中期历史


朝鲜王朝中期党派纷争夺越演越烈,国力削弱,倭寇与后金入侵使国家几尽毁灭。



党派纷争



士林派在燕山君、中宗和明宗统治期间势力一直被削弱。宣祖统治时期,士林派重新掌权但很快分裂成为东人党和西人党两派。东人党又分裂为南人党与北人党。西人党又分为老论派和少论派。随着权力在这些党派間的更迭,随之而来的是血腥的清剿和相互不断的报复。


1589年的己丑狱事就是其中一例。东人党的郑汝立有个抗击倭寇的组织,成员们进行军事训练。这个组织宣扬没有阶级的社会,因此其性质和目的受到人们的质疑。西人党的首领郑澈负责调查此事。郑澈指控郑汝立密谋造反,并借此事清剿与郑汝立团体有任何牵连的东人党。最终有千名东人党人被处死或流放。





釜山塔前的李舜臣雕像



壬辰倭乱



历史上朝鲜经常遭到倭寇的侵扰。當時掌握日本政權的丰臣秀吉蓄谋以朝鲜为踏板攻打中国。朝鲜建立海军的目的就是抗击倭寇保护海上贸易。朝鲜海军使用神机箭,一种火箭推进式弓箭火车来驱赶倭寇。


丰臣秀吉于1590年统一日本后,于1592年带领装备有葡萄牙火枪鸟铳的军队入侵朝鲜。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朝鲜宫廷中的党派纷争、对日本军事能力的低估以及外交调解的失利使得朝鲜迎战准备不足。装备有西方武器的日本軍隊,几个月内就占领大部朝鲜半岛,包括今天的首尔和平壤。朝鲜节节溃败,并向宗主国明朝求救。随即明朝派兵支援朝鲜。这场战争波及到朝鲜全境。不过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海军在海上有效地摧毁日本军舰,掐断后方供给。朝鲜民间的游击组织对入侵的日本軍隊抵御也遏制倭寇的攻势。1593年,明朝派出大规模军队到朝鲜,与朝鲜一道共同击退入侵的日本軍。日本因海战失利补给无法送至,加上朝鲜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以及急于保全占据朝鲜南部四道的战果,遂至北京议和。1597年2月(明万历二十五年正月),丰臣秀吉发动第二次对朝战争。这次来势更加汹汹,准备更加充足。明神宗得讯后,令邢玠以兵部尚书出任总督,都御史杨镐经略朝鲜军务,再次出兵援朝。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的病逝,日本军队于1598年全部从朝鲜撤退。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行动最终失败。




朝鲜抗击日本豐臣政權攻擊的龟船


战争期间,朝鲜发明反击日本的龟船。虽然朝鲜与明朝击败日本,但损失惨重。事后朝鲜与日本断交,直到1609年德川幕府掌權後才恢复外交关系。



后金入侵



1618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开始攻打明朝。後金和明都想联合朝鲜。由于明曾帮朝鲜击退倭寇,对明朝颇为不满的光海君还是在萨尔浒之战中派兵支援明朝。1623年,仁祖反正即位后,开始执行更公开的助明打后金的策略[24]:290-292[25]:259-260。但由于李适造反,仁祖需在汉阳部署重兵以维护首都稳定,导致防卫北部边疆军力不足[26]。1627年,皇太极鉴于向西进攻受挫,决定派阿敏带领3万部队攻打朝鲜,并清剿败退到朝鲜的明将毛文龙,史称“丁卯胡乱”。虽然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但朝鲜亲明的立场并没有改变[24]:293-294[25]:260-261


1636年,皇太极在征服东北和内蒙大片地区后称帝,改国号清,让朝鲜称臣遭到拒绝。在盛京参加皇太极登基仪式的朝鲜使节也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同年12月,皇太极亲自率领十万军队入侵朝鲜,俘虏躲在江华岛的仁祖后妃、王子和宗室76人,迫使被围困在南汉山城的仁祖投降,臣服,史称“丙子胡乱”。皇太极借此向朝鲜索要大量财物,掠夺朝鲜人口,并让朝鲜在三田渡建立颂扬清太宗的大清皇帝功德碑。仁祖两位王子李𣳫和李淏入清作人质。朝鲜从此断绝与明的藩属关系成为清的藩属。[24]:294-296[25]:261-263


仁祖之后的孝宗曾试图联合南明、三藩割据势力、台湾郑氏政权等反清势力北伐灭清,但最终因财政困难而计划搁浅。清控制中国后开始逐渐与朝鲜交好,送还被扣作人质的朝鲜王子,消减贡物要求,还两次邀请朝鲜与八旗军队结联军北上讨伐侵扰中国东北边境的沙俄军队,史称“羅禪征伐”。随着清朝进入“康乾盛世”,朝鲜文人对清朝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开始倡导向清人学习。[24]:312-320[25]:263-271





水原华城



后期历史



短暂复兴


在日本和后金入侵朝鲜之后的200年里,朝鲜半岛一直没有战争发生。实学在朝鲜开始兴起。早期的朝鲜实学者主张一系列包括科举、税收、科技和农业技术的改革,旨在复兴被倭与女真损毁的国家。在显宗统治时期,实学者金堉的改革不仅使朝鲜税收增加,也使农民受益。


肃宗死后,世子李昀继位,即景宗。景宗二年因为立储问题发生辛壬士祸。由于景宗成婚多年始终无子,于是在景宗元年册立李昑为王世弟。然而当时朝廷的党争激烈,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不过景宗友爱弟弟,再加上嫡母仁元王后的庇护,终究安然无恙。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景宗病逝,王世弟即位。由于景宗壮年早逝,因此坊间也有新王弑兄的传言出现。英祖四年(1728年),少论派人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以宗室密丰君(昭显世子曾孙)李坦为君,但以失败告终,史称戊申政变。





朝鲜英祖


英祖十五年(1739年)为中宗元配废妃慎氏复位,追尊为端敬王后。二十二年(1746年)复金宗瑞、皇甫仁(端宗朝大臣)等人官职,二十三年(1747年)又恢复安平大君李瑢(世宗嫡三子)的官职。英祖三十三年王妃徐氏病逝,英祖在两年后册立大臣金汉耇之女为新任王妃,他和两任妻子之间都没有任何子嗣,虽然他有两子十二女,不过都是由后宫所出。其中长子李緈早夭,次子李愃虽然顺利长大成人,然而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英祖被迫将李愃关进米柜饿死。王位后来则由世孙李算(李愃之次子)继承。英祖五十二年三月五日,英祖升遐于庆熙宫集庆堂。朝鲜肃宗和英祖统治时期,为了防止党派的争夺,朝鲜君主采取对党派一视同仁的政策。朝鲜官员的任命与其所处的党派分离。


正祖被后世认为是极为仁孝的君王,因为朝鲜的礼法制度,他没有办法尊母亲惠庆宫洪氏为王大妃,但对其相当的孝顺,为其屡上尊号,最终追尊为献敬王后。正祖在十一岁那年目睹父亲庄献世子的惨死,即位后除了追尊宗法父亲孝章世子为真宗外,对亲生父亲的追慕活动也无休无止,先是将垂恩墓升格为永祐园,祠堂垂恩庙升格为景慕宫,并为其屡次加上尊号。正祖十三年,决定将永祐园迁至风水吉地京畿道水原郡华山脚下,仿照世祖的光陵加以扩建,并更名为显隆园。正祖十八年在水原八达山麓开工建设水原华城和水原行宫。正祖计划将华城修建为农、工、商兼备的城市,从南方拱卫汉城。1800年庚申(嘉庆五年)六月二十八日,正祖去世于昌庆宫迎春轩。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四十九岁。葬于杨州健陵。


朝鲜英祖和正祖统治时期,朝鲜开始出现复兴。正祖统治时期开展更为开放的社会改革政策,得到实学者的广泛支持。朝鲜的社会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



衰退





兴宣大院君


1800年,英正時代結束後,繼位者多半年幼加上無嗣,而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等外戚勢力逐漸崛起,權傾朝野,家族內曾有三位女性成為王后,並有多人曾出任領議政,稱為「勢道政治」,王權旁落。
直到1863年,高宗即位,其父兴宣大院君摄政時逐漸削弱外戚勢力,王權在朝政上的影響力才又有效鞏固。


1860年代中期,兴宣大院君统治闭关锁国,迫害国内外的基督徒。最终导致1866年8月法国派舰队攻打江华岛,法国战败,史称“丙寅洋扰”。兴宣大院君摄政初期的大部分精力主要是修复景福宫。1868年,美国商船“舍门将军号”在平壤靠岸,试图与朝鲜开展商贸外交,但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部份船员被杀害。1871年,美国派兵到江华岛,要求朝鲜就“舍门将军号事件”道歉,但遭到朝鲜拒绝。外交斡旋发展成为武装冲突。美国的进攻导致朝鲜的伤亡,但外交上仍是无果,最后撤兵,史称“辛未洋扰”。


1873年,兴宣大院君引退,高宗名义上正式掌权,但实权被高宗王后闵妃(明成皇后)掌握。朝鲜宫中的高官都是闵妃的亲属。明治维新后的日本,1876年依靠西方先进武器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取得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


外强的入侵和朝鲜腐败统治使民众不满。1894年1月11日,全琫准在全罗北道发起东学党起义,提出“辅国安民,斥倭斥洋,尽灭权贵”。高宗恐慌,向清朝政府告急。清朝派出3,000军队与起义军达成停火。1894年6月8日日本得知清朝派兵到朝鲜后,派出8,000军队占领景福宫,并成立亲日政府。此次事件最终升级成为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1895年4月17日,清军战败,《马关条约》签署,朝鲜不再是清朝的藩属国。


为了遏制日本,明成皇后试图拉拢俄国成为日本的绊脚石。1895年,明成皇后在景福宫玉壶楼被日本右翼暗杀并焚尸,史称“乙未事变”。[27][28] 日本驻朝鲜全权公使三浦梧楼被认为是乙未事变的主导者。



大韩帝国与日韩合并



1897年,高宗在朝鲜国内外支持独立的政治压力下,从朝鲜驻俄国公使馆回到德寿宫登基称帝,宣布大韩帝国的成立,并开展光武改革。1905年,日本在旅顺会战战胜沙俄,双方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结束。1905年11月17日,日本与朝鲜签订《乙巳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伊藤博文成为日本在朝鲜的第一任统监。1909年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民族主义者安重根刺杀身亡。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政治




朝鮮王位,景福宫勤政殿


朝鲜王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制。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朝鲜王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经国大典》的规定。文、武两班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九品十八級。按朝议时是否坐在堂上,分为堂上、堂下官。按是否参与定期朝会分为参上、参下官。四品以上文官为大夫,武官为将军。正五品以下的文官为郎,武官为校尉和副尉。[29]:117-118



中央政府



议政府是朝鲜君主之下的最高中央行政机构,其首领为领议政(相当于北宋時期的正宰相和明朝時期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正四品舍人、正五品检详、正八品司录。[29]:118


议政府之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曹(相当于同時期明朝的六部)。吏曹负责执行官吏的任免;户曹掌管户口和租税;礼曹负责礼仪、教育、科举、外交;兵曹掌管军队和武官的任免;刑曹掌法律事务;工曹掌管手工业、山林湖泊,以及土木工程。六曹长官称判书(正二品),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副职称为参判(从二品),相当于中国的侍郎,往下有六曹参议(正三品堂上)、六曹参知(正三品堂上)、六曹正郎(正五品)等官职。[29]:118


此外还有三司(司谏院、司宪府和弘文馆),以及承政院、义禁府等。司谏院是负责规谏君主不当行为的谏诤机构。司宪府是负责监察官吏的监察机构。弘文馆相当于世宗时期的集贤殿,是朝鲜君主的智囊团。三司是牵制朝鲜君主,以及议政院、六曹等行政机构的机关。其长官为大司谏(从二品)、大司宪(从二品)和大提学(正二品)。承政院是负责拟定和传达朝鲜君主诏令文书的秘书机构。义禁府按照君主指令审理官僚贵族违法行为。[29]:118




朝鮮王宫景福宫



地方政府


地方行政分为京畿、江原、庆尚、忠清、全罗、平安、咸镜和黄海八道。各道设有观察使为长官。在道之下设有、都护府、府、郡、县等行政区划。牧和都护府置“使”,府置“”,郡置“守”,县置“令”或“朝鲜语현감”。地方官员统称为“守令朝鲜语수령”,直接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为中央政府征收税役,并受观察使统辖监察。守令和观察使都由中央政府外派,任期分别为5年和1年。为防止谋私利,守令不能在其长期居住地任职。[29]:118


各级地方行政设有与中央政府六曹相似的“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由当地世袭“乡吏”行使职权。乡吏不授官品,也无俸禄。各郡县设有民选的“乡厅”,负责辅佐守令朝鲜语수령,监察乡吏,反映民情。为方便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各郡县在汉城还设立“京在所”,并有留住汉城的乡吏“京邸吏”。[29]:118-119



军队


朝鲜王朝实行文人治軍和兵將分離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西班外官職包括兵馬節度使、兵馬防禦使、水軍統禦使、水軍防禦使、水軍中軍、(下三道:全羅道、慶尚道、忠清道)三道水軍統禦使、三道水軍統制使(均為從二品);兵馬節制使、水軍節度使、巡營中軍、鎮營將(均為正三品堂上);兵馬僉節制使、水軍僉節制使、兵馬虞侯(均為從三品);水軍虞侯(正四品);兵馬同僉節制使、兵馬萬戶、水軍同僉節制使、水軍萬戶(均為從四品)、兵馬評事(正六品)、兵馬節制都尉、監牧官(均為從六品)、別將、權管別將(從九品)。


朝鮮王朝早期效仿明太祖直接管理六部的方法,實行六曹直啟制,六曹直接對國王負責,世宗后改行議政府署事制,六曹歸議政府管轄。



行政区划




朝鲜八道示意图



朝鲜王朝歷代都把全国分為漢城府、四都(廣州府、開城府、江華府、水原府)和八道,八道俗稱朝鮮八道。朝鮮時代的八道[30]行政區域如下:


八道之下设五府、五大都护府、二十牧、六十五都护府、七十七郡、二十六縣(令)、一百三十二縣(監)。1896年的乙未改革將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分左右两道;永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除了行政划分以外,古代朝鮮还按传统习惯将全国划为六个大区:关北(咸镜道、平安道);关西(黄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关东(江原道太白山以东的部分,又称岭东);畿湖(京畿道全部和忠清道的一部);湖南(忠清道一部分加上全罗道);岭南(庆尚道)。


高宗時期,曾實行過兩次行政改革,一道把朝鮮八道分為23府,但後來又再改成13道,即把平安、庆尚、咸镜、全罗、忠清五道划分为南北两道,成为十三道。



经济



农业





开城附近的人参晾晒场


朝鲜建国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使农业得到很大的提升。据《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15世纪20年代朝鲜全国耕地面积达1,686,107结,其中水田面积占28.1%。朝鲜朝廷大力推动各道的水利灌溉建设,15世纪中叶,朝鲜全国建有大小水库300处。由于农业耕作方法的改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轮种法取代了以往的易田法。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以及先进的施肥方法等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种子特别是稻种也得到改良[31]:220-223。1720年,水田在耕地面积的比例已经提高到37.6%,南方各道水田面积占到50%以上。17世纪后半叶,水稻插秧技术得到普及,并开始使用新的农具[31]:288-289


朝鲜王朝前期经济作物与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棉花、大麻、苎麻、桑树、楮、莞草、竹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对手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朝鲜的牧场由国家直接管理,主要饲养马匹和牛羊等。《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了58处国家牧场[31]:224。17世纪,黄烟、辣椒、角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人参也开始人工种植,种植面积逐渐扩大[31]:290



手工业




朝鲜螺钿漆牡丹唐草文衣箱


朝鲜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造纸、印刷、矿业、冶炼、火药火炮制造、陶瓷、编席等。纺织手工业是朝鲜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棉织、丝织、夏布和麻布纺织手工业等。以三南地区(庆尚道、忠清道、全罗道)为中心的棉织手工业在纺织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黄海道和平安道是丝织手工业的中心。夏布纺织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忠清道。麻布纺织则遍及全国,以北部地区更为普遍。[31]:226


朝鲜造纸业非常发达。纸张产量和质量都很高,种类也很多。1415年,朝鲜设立了造纸署大规模生产优质纸张。朝鲜的活字印刷业也很发达。1403年,朝鲜设立了铸字所,出版印刷了许多书籍。[31]:226


铁、铜、金、银等矿业和冶炼业也是朝鲜重要的工业,为朝鲜社会制造农具、武器、器皿等金属制品。铁矿业是朝鲜矿业的主导。据《世宗实录》记载,当时朝鲜有60多所铁矿场,主要分布在庆尚道和咸镜道。铜的产地主要是黄海道的长渊和庆尚道的灵山、昌原等地。[31]:226-227



商业




朝鲜王朝末年的市场


商业随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而诞生。朝鲜朝廷在汉城、开城、平壤、全州等大城市设有官府指定的商业场所“市廛”。市廛商人须从官府获得经营商品的特权,同时还要承担向朝廷提供各种必要物资的义务。除市廛外,大城市里还有个人经营的小店铺“坐商”,以及流动小商贩“褓负商”。部分商人通过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富商大贾,按不同地区被称为京商(汉城)、松商(开城)、柳商(平壤)、湾商(义州)。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被称为“场门”的集市最早在全罗道开始出现,16世纪末扩展到京畿道、忠清道、庆尚道等整个中南部地区[31]:228-229[29]:123。据《磻溪随录朝鲜语반계수록》记载,17世纪朝鲜各地郡、镇的村庄都有5日集市[31]:293



对外贸易


十七世纪后半叶,朝鲜的对外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私营贸易超过了官营贸易。朝鲜与中国的贸易最为活跃。鸭绿江沿岸的贸易称为中江开市(1593年),图们江沿岸的贸易称为北关开市(有会宁开市(1638年)和庆源开市(1646年))。中江开市后被鸭绿江对岸凤凰城的栅门后市所取代[31]:294-295


1609年,朝鲜与日本缔结《己酉条约》后,两国贸易开始正常化。双方贸易以主要通过釜山的倭馆进行的私营贸易为主。1673年,朝鲜倭馆的日本人多达一千余名。1691年,朝鲜还指定了30名专门从事倭馆贸易的商贾。为回避朝鲜政府的监视,日本商人还在加德岛进行黑市贸易[31]:296-297


由于朝鲜地处中国和日本之前,朝鲜商人一方面从清朝买入棉丝卖日本,一方面从日本输入金、银然后转卖给清商。这种转口贸易在朝鲜对外贸易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31]:297



外交



与明朝


李成桂建国后对明朝采取“事大以精诚,交邻以信义”的“事大”外交原则,以确保其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29]:139。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元朝东征日本的失败,认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註 2],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25]:226。对于高丽末年的变故,朱元璋采取的是不干涉的政策,并应朝鲜新政权之邀为其选取了国号“朝鲜”,承认其合法地位[24]:264-265[25]:226-227[19]:57。不过明朝起初对朝鲜仍然存有顾虑,直到李芳远即位后才对朝鲜册封。双方友好关系从此开始稳步发展[29]:139-140


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列岛后发动了侵略朝鲜乃至明朝的战争,通告朝鲜宣祖“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朝鲜向明朝求援后,明派重兵相救。明、朝两国联军最终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取得最后胜利[25]:229-234。1619年,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明朝。朝鲜亦应邀派姜弘立率领1.3万军队在萨尔浒之战中援助明朝[25]:235



与清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后开始攻打明朝,并想联合朝鲜。由于明曾在万历朝鲜战争帮助朝鲜,朝鲜并没有与后金联合而是帮助明朝攻打后金。1627年2月,后金为先除后患并清剿败退到朝鲜的明将毛文龙部队,征讨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因寡不敌众,仁祖被迫与后金求和,双方结成“兄弟之邦”。1636年8月,后金征服东北和内蒙大片地区后改国号为清,让朝鲜称臣,遭到仁祖拒绝。同年12月,后金再次大规模入侵朝鲜,俘虏躲在江华岛的仁祖后妃和王子,迫使仁祖投降,向清称臣,史称“丙子胡乱”。直至1644年皇太极去世,朝鲜一直处在清朝的威压之下[25]:259-263


1645年开始,随着清军入关进占北京,以及明朝彻底灭亡,朝鲜与清的关系也开始出现缓和。清统治者入驻北京后也日益汉化,摒弃了烧杀掠夺的游牧民族习性,多次消减对朝贡物的要求。此外,清也意识到与朝鲜交好对巩固边防,抵御沙俄入侵的重要性。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朝鲜应清之邀两次派兵与八旗军联合北上讨伐沙皇俄国入侵,史称“罗禅征伐”。1735年,乾隆继位后,清对朝鲜甚为友好,很少干涉朝鲜内政。朝鲜与清朝的这种和平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25]:264-266


1840年,清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外国列强开始渗透中国和朝鲜。为保全宗主国地位,清开始干涉介入朝鲜内政、外交。1882年和1884年,清两次派兵镇压了朝鲜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但随着日本势力在朝鲜的日益加强,清最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逐出了朝鲜半岛。1898年,清派徐寿明为驻朝公使,两国开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25]:296-309





朝鮮通信使行列圖



与日本


朝鲜王朝初期延续了高丽王朝与室町幕府将军的文书与使节往来。太宗时期,对马岛一带倭寇变得猖獗。世宗元年(1419年),世宗派兵平定了对马岛倭寇,史称“己亥东征”。之后,朝鲜应宗贞盛的请求,重新开通了三浦(乃而浦、富山浦、盐浦朝鲜语염포 (포구)),允许倭人通过在三浦设立的倭馆与朝鲜贸易。15世纪末,随着倭馆倭人的增加,黑市贸易也急剧增加,倭人与朝鲜人时常发生冲突。朝鲜于是下令禁止倭人的黑市贸易,引发倭人不满。中宗五年(1510)发生“三浦倭乱”后,朝鲜关闭了倭馆。1512年,朝鲜虽在对马岛岛主的请求下,重开乃而浦,但倭寇依然猖獗,先后发生“蛇梁倭变”(1544年)、“乙卯倭变”(1555年),双方交往日衰[29]:141-142。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援助。事后与日本断交,至1609年才恢复外交关系。


近代以来,1876年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取得一系列经济权益。1894年为了与中国争夺朝鲜的宗主权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清军战败,《马关条约》签署,朝鲜停止和清朝的藩属关系。为遏制日本,明成皇后试图拉拢俄国成为日本的绊脚石。1895年,明成皇后在景福宫玉壶楼被日本右翼暗杀并焚尸,史称“乙未事变”。日本驻朝鲜全权公使三浦梧楼被认为是乙未事变的主导者。1897年,高宗成立大韩帝国。1905年,日本在旅顺口海战战胜沙俄,双方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结束。1905年11月17日,日本与朝鲜签订《乙巳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大韩帝国灭亡。



科技



天文学和地理学





蒋英实为世宗研制的浑天仪和日晷


朝鮮王宫内的科研机构发明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精密仪器。宫廷历法机构编写《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书籍。18世纪初,实学派还将西方的地转说引入朝鮮。


世宗时代,编纂八卷本《地理册》,按照一定的体系详细叙述朝鮮各州郡的历史变迁、名称由来、山川、部曲、城池、官坊、烽燧、桥梁、津渡、驿站、按姓氏分类的居民构成、牧场、土产、手工业种类、土地的肥瘠、田结数、租税、供纳、运输、四季气候、风俗和路程,相当于一部地理方面的百科全书。与此同时编纂各地的地方志,此后又编写《东国舆地胜览》、《东国舆地备考》等地理书籍。地图方面,先后编纂《八道州郡图》、《八道山川图》、《八道图》、以及按照比例尺绘制的《大东舆地图》。



实用科学


朝鮮王朝时期实用的发明创造活动同样非常活跃。农业书籍包括《农家集成》、《农事直说》、《农桑辑要》、《四时纂要》、《课农小抄》等重要书籍。制造并改进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高丽时期发明的铜活字印刷技术和排版术得到广泛应用,1403年在汉城设置铸字所。17世纪的实学家还深入研究西洋算学,洪大容编写《筹解应用》,把古代算术发展到包括代数学和几何学在内的现代数学。



医学




韩医名著《东医宝鉴》


朝鲜王朝时期是朝鲜传统医学的成熟期。由于中国药材路远而昂贵,朝鲜越发意识到使用本土乡药的必要性[32]:13-15。1431-1443年间,卢重礼、俞孝通、朴允德等奉世宗之命以《乡药济生集成方》为蓝本,借鉴中国和朝鲜本国医学书籍编撰了朝鲜医学史上的首部集大成的著作《乡药集成方》[32]:15[33]:208。世宗时期,朝鲜还对实用性较强的中医方剂学进行了整理,为吸收和同化中国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445年,世宗又命金礼蒙等编纂了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医方类聚》。该书共365卷(现存仅262卷)历经朝鲜世宗、世祖、成宗三朝,耗时十余年于1465年最终刊印,引用中国医书153部,其中包括40多部中国已佚的古医书[32]:13-14[33]:208


燕山君之后,乡药医学开始逐渐衰落[32]:14。壬辰倭乱期间,众多无辜百姓死于疾病。当时朝鲜传统医学,中国宋、金、元时期医学,以及刚刚传入的明朝医学等种医学混合在一起,十分混乱。宣祖于是命许浚编撰新的综合医书,纠正错误理论和处方,并选取正确的处方。1610年,许浚花了14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东医宝鉴》[32]:55-56。《东医宝鉴》是部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加之金元四大家的实际医学理论,倡导朝鲜乡药运用的综合性医学理论和临床典籍[32]:54。它的问世确立了韩医学的独立地位[32]:24,并最早创用“东医”作为朝鲜传统医学的专用名[32]:20。乡药也重新得到复兴[32]:178



文化



教育




金弘道风俗画“书堂”


朝鲜王朝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官学、私学和特殊教育机构组成。官学分为国立高等教育机构成均馆和地方教育机构乡校[34]:147[35]:291。在成均馆之下,设有京城东、西、南、中四学,即由高丽五部学堂发展而来的四部学堂[29]:121[36]:15。私学有私立中等教育机构书院和初等教育机构书堂。书堂主要招收8-16岁平民子弟,入退学自由,无身份差别,实行单独学习、按能力学习、专人教育,主要学习《千字文》、《小学》、《诗经》、《易经》、《史记》等。书堂既是私学也是官学的初等教育机构[35]:291[34]:147[36]:16。书院始于1543年丰基郡守周世鹏建立的白云洞书院。之后,在李滉的努力下,白云书院得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在朝鲜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书院以程朱理学和其它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尊从名儒功臣,明伦扬道,讲学专研”。书院培养不少朝鲜名儒,不过在朝鲜王朝后期,一度成为党争寄居地[29]:121-122[36]:15-16。特殊教育有宗学和经筵。宗学是世宗时期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传授经典、巫术、道德等贵族应该遵守的法道。经筵是大臣给君主授课的制度,主要由弘文馆员负责[35]:291




《訓民正音》


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组织一批学者创造适合标记韩语语音的文字体系--韩字。这些文字当时被称作“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虽然韩文在发明后的初期,受到两班贵族的抵制。但随着民族文字的推广,教育在庶民和妇女中得以展开。[37]:19[29]:129-130



文学


朝鲜王朝是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训民正音的发明为国语文学开启新的起点。高丽王朝末期出现的时调从最初的士大夫阶层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发展出“平时调”、“辞说时调”、“於时调”多种形式。与此同时,歌辞作为“长歌”形式也成为与时调并行发展的国语诗歌体裁,朝鲜王朝后期还出现形式更为灵活的“杂歌”。与此同时,汉文诗歌的创作也蓬勃发展[38]:974-1021。1918年文士张志渊编纂的朝鲜历代文人的汉诗集《大东诗选》中,朝鲜王朝时期的作品就占到全书12卷中的11卷[39]:203[38]:1065。此外,乐府诗的创作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形成自成一派的“海东乐府”体,使朝鲜诗歌创作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38]:1080-1095


散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高丽后期出现的稗说体散文在朝鲜王朝前半期得到很大的发展,为后世小说的产生起到积极的意义[38]:759-760[39]:221-225。纪行散文主要有金净的《济州风土录》,丁时翰的《山中日记》[38]:772-775,申叔舟的《海东诸国纪》[38]:775-776,洪大容的《湛轩燕记》、朴趾源的《热河日记》[38]:1356-1369,以及崔溥的《漂海录》等[38]:777。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由于壬辰倭乱和女真的两次入侵,一批反省历史,反映时代问题的纪实散文应运而生[38]:778,主要有柳成龙的《惩毖录》,李舜臣的《乱中日记》,石之珩的《南汉解围录》,金尚宪的《南汉纪略》等[38]:782-783。训民正音的发明为女性创作文学作品提供便捷的工具。朝鲜王朝时期出现一些宫廷女性创作的国语散文[38]:1333-1334。其中《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和《闲中录》被称为朝鲜宫廷文学三大散文代表作[38]:1333-1334




《洪吉童传》


小说作为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兴起。金时习的《金鳌新话》上承《新罗殊异传》中《崔致远传》的传奇文学传统,下启金万重《九云梦》的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朝鲜小说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与价值[38]:794-804。许筠的《洪吉童传》是出现较早的文人国语小说,也是朝鲜文学史上首部反映农民起义以及反映社会改革理想的小说[38]:832-841[39]:278-282。中世纪,朝鲜长篇小说在国语小说家金万重的带动下发展到成熟阶段,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谢氏南征记》和《九云梦》。受《九云梦》影响,朝鲜文坛之后出现许多以“梦字类”的小说,比如李廷桌的《玉麟梦》,南永鲁的《玉楼梦》等[38]:859-872[39]:291-299。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时期,朝鲜出现了以《壬辰录》、《朴氏夫人传》和《林庆业传》等抵抗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小说[38]:873-893[39]:269-277。18世纪中期以后,讲唱脚本小说开始在兴起,出现了被誉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的《春香传》、《沈清传》和《兴夫传》[38]:1194-1200[39]:325-339



哲学






北学派实学家洪大容


高丽末年传入的儒学在朝鲜王朝得到推崇,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16世纪后半期,朝鲜性理学发展到巅峰,出现了以退溪李滉为代表的主理派和以栗谷李珥为代表的主气派[29]:132-133。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后,朝鲜文人对程朱理学的清谈空论进行了反省,开始研究强国济民的“有用之学”。“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想,发展成为朝鲜儒学的顶峰[38]:1238-1239[40]:27-29。朝鲜实学理论成型于柳馨远。在其《磻溪随录朝鲜语반계수록》中,柳馨远提出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和实施方案。他将田制看做万事之本,提出“均人以田,计田出兵,有田者必有役,有役者必有田”的均田制。他还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提出批评,提出任官授职应该依据能力,不分贵贱,并主张废除奴婢制度[40]:36-37[38]:1240-1241


18世纪前半期,以李瀷为代表的“经世学派”继承了许多磻溪社会改革观点,并把实学研究广泛地扩大到天文、地理、农学、历史、军事、哲学、文学等领域。经世学派受西学影响的成分很多,崇尚西方科技,但对天主教的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40]:37-38[38]:1241-1242。18世纪后半期,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为代表的“北学派”对朝鲜崇明排清的小中华思想进行了批评,提出“华夷一也”的新思想,主张学习清朝和西方先进文化技术[40]:38-39[41]。北学派的利用厚生实学继承了许多经世学派的改革观点,但与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世学派不同,北学派的改革思想是以货币流通、商品贸易、技术改革、对外开放为核心,具有一定程度的近代文明性质[40]:261。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朝鲜实学代表人物有丁若镛、金正喜、崔汉绮等[40]:39。丁若镛是朝鲜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茶山实学纵向继承了经世学派的实学传统,横向吸收了明清实学和朝鲜北学派,以及西学[42]:23。朴齐家的弟子金正喜在继承利用厚生的北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中国清朝的考据学,确立了朝鲜考据派的实事求是实学[40]:40



艺术


朝鮮的绘画、诗歌、音乐、舞蹈也非常兴盛。朝鮮王朝宫廷音乐机构创作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此外,在著名的高丽青瓷的基础上,朝鲜王朝时期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朝鲜白瓷。朝鮮在螺钿、漆器、金属、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绣、砂器等工艺方面也留下很多具有独特色彩的宝贵遗产。



盘索里





盘索里


盘索里是朝鲜王朝时期发源于全羅道的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盘索里表演时一人坐以击鼓,一人立以说唱。盘索里以唱为主,说为辅,说唱结合。歌者演唱时一人多角,甚至要模仿天地间的各种声音[43]:269[44][45][46]。盘索里有东便制、西便制和中高制三个流派[43]:298[45]


18世纪中叶,盘索里在朝鲜半岛南部已经广为流传[46],并在朝鲜宫廷演出[43]:290。18世纪末期,盘索里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朝鲜半岛富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说唱艺术[46]。19世纪上半叶,盘索里开始进入了名唱时代,出现了权三得、宋兴禄、廉季达、牟兴甲、申万叶等“前期八名唱”,19世纪上半叶又出现了朴裕全、金世宗、李捺致等“后期八名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盘索里进入以宋晚载、李东伯、刘性俊等人为代表的“五名唱时代”[47]:5。20世纪初,盘索里与西洋舞台剧相结合的唱剧在朝鲜半岛出现[47]:130



绘画




姜希颜的山水画



朝鲜王朝设有专门掌管绘画的机构“图画署朝鲜语도화서”,通过考试在全国选拔画家[29]:135[48]:243。朝鲜王朝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坚,主要代表作是《梦游桃源图朝鲜语몽유도원도[49]:195-196[48]:243-244[29][33]。16世纪,朝鲜出现了李岩朝鲜语이암 (조선)、申师任堂、金禔朝鲜语김시等一批擅长画花、鸟等动植物的画家[48]:250[33]:198-199


进入17世纪后,随着实学的兴起,出现了真景山水画朝鲜语진경산수、风俗画等现实主义的画风。郑敾是真景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他的代表作《金刚全图朝鲜语정선 필 금강전도》通过垂直线皴法描绘出其游览的金刚山,显示出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朝鲜风格[48]:252-258[33]:198。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风俗画在18世纪达到顶峰,出现了金弘道、金得臣、申润福三大风俗画家[50]。大多数风俗画以奴婢、农夫、手工业工匠、妓生等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与此同时,朝鲜画坛还出现了另一种崇尚文人书卷气的复古极端,代表性人物有姜世晃、申纬朝鲜语신위、朝鲜正祖、金正喜、张承业等[48]:258-265[33]:200-201



陶瓷





朝鲜白瓷寿桃


高丽王朝末期,由于战乱高丽官窑遭到很大的破坏。流散到全国各地的瓷匠,开始按各自的偏好在各地小规模建窑制瓷。传统镶嵌青瓷工艺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更趋实用化的粉青沙器[51][52][53]。粉青沙器是在与高丽青瓷相同或更灰黑色的胎面上浸渍或涂刷一层化妆土,然后进行各种风格的装饰,主要有镶嵌、印花、剔花、刻花、铁锈花、刷制等技法。世宗时期,粉青沙器发展达到高潮。16世纪40年代,朝鲜白瓷开始取代粉青沙器成为朝鲜陶瓷的主流[51][54]




韩国国宝166号白瓷铁画梅竹纹壶朝鲜语백자 철화 매화 대나무 무늬 항아리 (국보 제166호)


世宗时期,朝鲜已经能够烧制出质量上乘的宫廷御用白瓷[55]:189。15世纪后半叶朝鲜在京畿道广州设置官窑后,白瓷开始批量生产[55]:162。世祖十三年左右,广州官窑成功烧制出青花瓷。由于青花料价格昂贵,青花瓷被列为禁售、禁用的奢侈品[55]:191-196[52][54]。17世纪由于后金的入侵,青花料无论是从中国进口还是本土开采都变得非常艰难[55]:196-197。用氧化铁代替青花料为颜料的铁画白瓷,在崇尚节俭的风气之下,逐渐替代了青花瓷[55]:178-181。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叶的朝鲜白瓷洁白度达到最高,被称为“雪白瓷”[55]:197[54]。18世纪中叶的正祖时期,朝鲜本土青花料的大量发现,青花白的产量开始增加[55]:182[52]。不过,青花白瓷在青花料的使用上非常淡雅、节约,纹饰方面也更具朝鲜风格[55]:197-198[54]。英祖二十八年(1752),朝鲜将官窑固定在广州分院里。原本贵族化的白瓷开始被大众化地批量生产。青花白瓷也随着青花料供应的增加而产量提高。朝鲜白瓷在这一时期瓷土纯白,胎质缜密,釉色变青,被称为“分院器”。这一时期,朝鲜还成功烧出颇具特色的青花、釉里褐和釉里红并用的釉里三色[55]:199-201[52][54]



宗教


在與政治有關的宗教政策方面,由於高麗末年時明太祖朱元璋曾批評高麗因為尊釋教輕儒家,導致亡國,所以朝鲜王朝立國後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幾位國王在位時外,歷代國王通常採取“崇儒廢佛”的政策,有時在國內拆毀佛教寺院。即使是崇佛的燕山君,他在朝時亦受到大臣的廢佛壓力。在廢佛時,寺院的土地予以沒收,並對僧侶徵收重稅。與此同時,高麗時期僧院的飲茶傳統也被禁止,茶道從此在朝鮮失傳,民間則以麥茶作為替代飲料。


在正祖時期,天主教開始傳入朝鲜王朝。在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用朝鮮政府對西洋天文曆法和天文儀器感興趣的機會,同來京的朝鮮使臣交往,傳教士的博學多聞、教堂的莊嚴崇高、基督教教義表述的新奇觀念,也隨著這些交往傳給朝鮮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朝鮮使臣李承薰在中國燕京天主教南堂領洗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他回國之後開始秘密傳教活動,朝鮮的天主教徒組織的地下教會、信徒迅速增加。但是朝鮮的教會屬於自發性質,沒有經過教會任命的神職人員,教徒為教徒受洗,與一般天主教標準的進教模式不大相同。但朝鮮嚴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區主教決定派遣相貌與朝鮮人相同的中國傳教士進入朝鮮。1791年12月23日,周文謨教士歷盡艱辛,潛入朝鮮國境,隨即開始傳教活動,入教信徒有兩班顯貴,也有卑賤的白丁。朝鮮政府將天主教視為邪教,不斷逮捕處決教徒,在得知有中國傳教士潛入之後,更是加緊搜捕,逮捕、拷打教徒。為了保護廣大朝鮮教徒的安全,周文謨決定向朝鮮政府自首,於1801年4月19日在漢城被處決。此案被稱作「辛酉邪獄」,眾多教徒和進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鏞等人被處刑和流放。朴趾源、朴齊家等與天主教無直接關聯的北學論者也被降職、革職。韓國學者認為,周文謨在朝鮮的活動已經超出宗教的範疇,通過他的活動,十八世紀末的朝鮮社會在瞭解和吸收歐洲外來文化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直到19世紀末開國時為止,朝鲜的統治者都一直對其採取打擊和壓迫的政策。



注释



  1. ^ 1.01.1 此處包含大韓帝國時期在內。


  2. ^ 《皇明祖训》箴鉴条



参考文献




  1. ^ Lee, Jun-gyu (이준규). (세상사는 이야기) 왜색에 물든 우리 말-(10). Newstown. 2009-07-22 (韩语). 朝鲜在1392至1910年间通常称为“朝鲜王朝”,而“大朝鲜国”则用于印玺、国书及其他场合。 [失效連結]


  2. ^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1九月庚寅条:“……今年七月十七日,以恭湣王妃安氏之命,退瑤于私第。擇于宗親,無可以當輿望者。惟門下侍中李成桂,中外人心夙皆歸附,于是臣等與國人耆老,共推成桂主國事,伏望聖裁……”


  3. ^ 3.03.1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


  4. ^ 4.04.1 아틀라스 한국사 편찬위원회. 아틀라스한국사. 사계절. 2004: 108. ISBN 8958280328. 


  5. ^ 5.05.1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


  6. ^ 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


  7. ^ 《朝鲜太祖实录·太祖二年·二月十五》


  8. ^ 李承休:《帝王韻紀》下卷。


  9. ^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3,洪武二年八月十四日條。


  10. ^ 《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卷3,二年二月十五日條。


  11. ^ 通过对韩国金石文的检索,使用“有明朝鮮”为487例,使用“皇明朝鮮”为3例,使用“大明朝鮮”为1例,参见韓國金石文综合影像情报系统


  12. ^ 《高宗實錄》卷19,十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條:命交隣時國書所安之大君主寶與大朝鮮國大君主寶,令本營戶曹造成。


  13. ^ 《NAENARA》新闻 - 历史 - 朝鲜王朝


  14. ^ 《日本经济新闻》2002年4月10日朝刊。


  15. ^ 韓国に“配慮”にじむ教科書検定、李氏朝鮮→朝鮮/任那に拠点→勢力のばす、文科省、事実上要求受け入れ


  16. ^ 朝鲜封建王朝[失效連結]


  17. ^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1九月庚寅条:“高麗知密直司事趙胖等,持其國都評議司奏言:‘本國,自恭湣王薨逝無嗣。權臣李仁人,以辛肫子禑主國事。昏暴自恣,多殺無辜,至欲興師,侵犯遼東。其時大將李成桂以爲不可而回軍。禑,自知負罪,惶懼遜位于其子昌。國人弗順,啓請恭湣王妃安氏,擇立宗親,定昌國院君,王瑤權國事。及今四年,亦複昏迷不法,聽信讒說離間勛舊。其子爽複痴騃無知,縱于酒色。與禑党玄禹寶等,潜謀複禑位守。門下侍中鄭夢周,嘗以前者欲攻遼東爲李成桂所阻。致令朝廷索取馬匹。以此譛于王瑤、謀害成桂及趙俊鄭道傅南訚等。國中臣民多被殺戮,群臣國人以社稷生靈爲慮,謂瑤不足以治民……’”


  18. ^ 《朝鲜王朝太祖实录》:“上即位,量受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被发之俗,尽袭冠带…服役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且耻役于酋长,皆愿为国民。自孔州迤北至干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


  19. ^ 19.019.119.219.3 郑红英. 《朝鲜初期与明朝政治关系演变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6月第1版. ISBN 978-7-5097-7182-2.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0. ^ Richard Rutt.; 等. Korea. Routledge/Curzon. September 1999. ISBN 0-7007-0464-7.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21. ^ John W. Hall.; 等.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Japan [Medieval Japan] 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04-27. ISBN 0-521-22354-7.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22. ^ King Sejong the Great And The Golden Age Of Korea. asiasociety.org. 2008-08-19 [2009-11-27]. 


  23. ^ 《中宗實錄》1卷,中宗元年(1506年)11月8日紀錄二


  24. ^ 24.024.124.224.324.4 王小甫. 《中韩关系史*古代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 ISBN 978-7-5097-5142-8. 


  25. ^ 25.0025.0125.0225.0325.0425.0525.0625.0725.0825.0925.10 杨照全; 韩俊光. 《中朝关系简史》.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2年11月第1版. ISBN 7-80527-265-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6. ^ Ebrey,Walthall & Palais(2006),第349页.


  27. ^ 从“玄洋社”到“黑龙会”——日本民间谍报组织秘史[永久失效連結],《世界军事》


  28. ^ Park Jong-hyo (박종효), former professor at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일본인 폭도가 가슴을 세 번 짓밟고 일본도로 난자했다 (508). Dong-a Ilbo: 472 ~ 485. 2002-01-01 (韩语). 


  29. ^ 29.0029.0129.0229.0329.0429.0529.0629.0729.0829.0929.1029.1129.1229.1329.1429.15 杨雨蕾等编著. 《韩国的历史与文化》.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ISBN 978-7-306-03899-9. 


  30. ^ 朝鮮王朝 外官職 簡槪[永久失效連結]


  31. ^ 31.0031.0131.0231.0331.0431.0531.0631.0731.0831.0931.1031.11 朴真奭; 姜孟山 朴文一 金光洙 高敬洙. 《朝鲜简史》. 延吉: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7年. ISBN 7-5634-0990-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32. ^ 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 车武. 许浚与《东医宝鉴》.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ISBN 978-7-5660-0134-4. 


  33. ^ 33.033.133.233.333.433.5 杨昭全. 韩国文化史.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ISBN 978-7-5607-3874-1. 


  34. ^ 34.034.1 田景 等. 韩国文化论.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ISBN 9787306036575. 


  35. ^ 35.035.135.2 (韩)林敬淳. 韩国文化的理解. 由尹敬爱、王妍翻译 . 大连: 大连出版社. 2012年1月. ISBN 978-7-5505-0190-4. 


  36. ^ 36.036.136.2 袁本涛 编著. 韩国教育发展研究.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ISBN 7-5440-2974-3. 


  37. ^ 董向荣. 韩国.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7509707326. 


  38. ^ 38.0038.0138.0238.0338.0438.0538.0638.0738.0838.0938.1038.1138.1238.1338.1438.1538.1638.1738.1838.19 李岩、徐建顺、池水涌、俞成云. 朝鲜文学通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39. ^ 39.039.139.239.339.439.5 韦旭昇. 韩国文学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ISBN 978-7-301-14042-0. 


  40. ^ 40.040.140.240.340.440.540.6 李英顺. 《朝鲜北学派实学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 ISBN 978-7-5161-0362-3. 


  41. ^ 郑成宏. 朝鲜北学派的新华夷观解析. 《东北亚论坛》. 2008年第17卷第6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2. ^ 孙玉霞. 《朝鲜诗人丁茶山的诗歌创作研究:兼论与杜诗之比较》.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0年10月. ISBN 978-7-5637-2048-4. 


  43. ^ 43.043.143.2 [韩] 田耕旭; [韩] 文盛哉 译. 《韩国的传统戏剧》.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978-7-309-10893-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44. ^ 李黄勋. 朝鲜族的说唱艺术——盘索里. 《中国音乐》. 1989年04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5. ^ 45.045.1 李红梅. 历史与当代文明中韩国“盘索里”艺术的生成、变异及走向. 《音乐研究》. 2008年04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6. ^ 46.046.146.2 金昌浩. “盘索里”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的流传. 《戏曲艺术》. 1987年03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7. ^ 47.047.1 [韩] 金大幸; [韩] 闵子、郭雪妮 译. 《韩国的盘所哩文化》.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978-7-5087-4884-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48. ^ 48.048.148.248.348.4 吴焯. 《朝鲜半岛美术》.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3001-1930-4. 


  49. ^ 《韩国手册》. 韩国首尔: 三和印刷有限公司. 1992年. ISBN 8973750011. 


  50. ^ 申英淑. 申润福与朝鲜王朝晚期风俗画.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年01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1. ^ 51.051.1 李炁子. 韩国的粉青沙器. 《装饰》. 2000年04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2. ^ 52.052.152.252.3 欧阳希君. 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 《收藏》. 2006年04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3. ^ Joseon Buncheong Ware: Between Celadon and Porcela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8-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英语). 


  54. ^ 54.054.154.254.354.4 金立言. 略论李朝陶瓷. 《收藏家》. 1997年02期.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5. ^ 5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 金银珍. 《影响学视阈下的朝鲜白瓷》.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ISBN 978-7-5608-6059-6. 



参见






  • 全州李氏


  • 朝鲜王朝君主列表、朝鲜王朝君主家族树


  • 韓國儒學:东国十八贤







朝鮮半島朝代
傳疑/神話時代:桓國 | 倍達國 | 檀君朝鮮 | 辰国

信史時代:箕子朝鲜 | 卫满朝鲜 | 馬韓 | 辰韓 | 弁韓 | 漢四郡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济

中世至近代:後百濟 | 泰封 | 高麗 | 朝鲜王朝 – (大韓帝國) | 朝鮮日佔時期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二戰後至今:朝鲜人民共和国 | 蘇聯民政廳 → 北朝鲜人民委員會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美軍政廳 → 大韩民国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