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街10號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51°30′12″N 0°07′40″W / 51.503396°N 0.127640°W / 51.503396; -0.127640












唐寧街10號

10 Downing Street

250px
唐寧街10號



概要
市鎮
伦敦
國家
英国
坐标
51°30′12″N 0°07′40″W / 51.503396°N 0.12764°W / 51.503396; -0.12764
起造日
1732年
揭牌日
1735年


唐寧街10號的標誌是英國國徽的其中一種樣式。




前英國首相貝理雅與前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站在唐寧街10號的門口。


唐寧街10號英语:10 Downing Street),位於英國首都倫敦西敏市西敏區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亞式建築。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英國首相兼領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英國首相官邸。其設計樸實的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標記。


唐寧街10號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辦公廳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首相每天都會在唐寧街10號與閣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機要部門如國會、財政部和外務部距唐寧街10號也只有數分鐘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夠取得情報和聯繫。另外,君主所居住的白金漢宮就在附近,好讓首相定期前往白金漢宮向君主匯報政事。首相官邸內有不同的會議室和晚宴廳,首相常常在那裡接見社會各界和各國領導人。因此,唐寧街10號象徵英國政府的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權力核心之一。


現今的唐寧街10號,原本是由一所「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本身所合併而成的。「宮殿後的房子」是一所大約建於1530年左右的樓房,而最初的唐寧街10號則是一所修建於1685年的小市區宅第。在1732年,英皇乔治二世將上述的兩座房屋一併賜予罗伯特·沃波尔(即後世通稱的第一任英國首相),以表揚他的功勞。然而,沃波尔不願以個人名義接受獎賞,而代之以其官銜,即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接受,結果「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就成為了每任第一財政大臣的資產。自1732年至1735年,沃波尔委託了知名建築師威廉·肯特將兩座樓房連接在一起,這就是今日所知的唐寧街10號。


雖然唐寧街10號是君主的御賜禮物,但由於它面積狹小,長年缺乏維修,又建在沼土之上,歷史上不少的首相都不願意入住,有些首相甚至有意將之夷平。此外,由於英國首相一職至19世紀仍然未有明確的確立,因此唐寧街10號以往常常由其他官員入住,在當時不可算是真正的首相府。可是,時至今日,唐寧街10號已漸漸確立成為英國首相的象徵,在倫敦更加是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地標。前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就曾在1985年說過,唐寧街10號已經成為「全國的遺產中,最珍貴的珠寶。」




目录





  • 1 歷史

    • 1.1 「宮殿後的房子」(1733年以前)


    • 1.2 喬治·唐寧的房子(1733年以前)


    • 1.3 第一財政大臣官邸(1733年—1742年)


    • 1.4 動盪與革新(1742年—1806年)


    • 1.5 衰落與死亡(1807年—1876年)


    • 1.6 復修與重生(1877年—1938年)


    • 1.7 戰時的唐寧街10號(1939年—1945年)


    • 1.8 「珍貴的珠寶」(1946年至今)



  • 2 重要房間

    • 2.1 黑色正門


    • 2.2 內閣會議室


    • 2.3 石製大樓梯


    • 2.4 白色起居室


    • 2.5 赤土廳


    • 2.6 柱廳


    • 2.7 小飯廳


    • 2.8 國宴廳



  • 3 首相辦公廳


  • 4 保安


  • 5 新聞發佈


  • 6 捕鼠大臣


  • 7 入住者一覽(1650年迄今)


  • 8 相关條目


  • 9 注腳


  • 10 參考書目


  • 11 外部連結




歷史



「宮殿後的房子」(1733年以前)




這幅名叫《白廳宮》的作品大約畫成於1660年至1679年間,由西面眺望白廳一帶,而畫面也可見到國皇查理二世正騎馬穿過聖詹姆士公園。「宮殿後的房子」在畫面的最右,毗連的八角形建築物就是鬥雞場


今日的唐寧街10號,是在1733年,以「宮殿後的房子」和原本的唐寧街10號合併而成的。


「宮殿後的房子」(House at the Back)最初是一所附在白廳宮,用作鬥雞場的側屋。白廳宮自1530年至1698年則是英格蘭君主的主要居所。鬥雞場所處的側屋,事實上是建於1530年以前,一組風格不同的側屋群,而鬥雞場則佔據側屋群的主要部分。另外,鬥雞場本身是一座特別的建築物,頂上有一個八角形穹頂。鬥雞場的鬥雞活動至詹姆士一世的時期才告終止,但「鬥雞場」的名字一直沒有更改,並在詹姆士一世的晚年改為音樂廳和劇場,場內又附設圍上綠色布幕的更衣室和一塊三英尺高的鏡子,讓「女滑稽演員更衣」,詹姆士一世也曾在鬥雞場內欣賞戲劇。


鬥雞場只是側屋群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則是一所大房子,是白廳宮的看守人起居和工作的地方,而看守人同時負責管理和維修包括劇場在內的側屋群。托馬斯·奈維特(Thomas Knyvet)是當中一位較著名的住客,他曾在17世紀初擔任白廳宮的看守人,服侍過伊莉莎白一世和詹姆士一世。奈維特本身也是一位太平紳士,是搗破1605年火药阴谋的關鍵人物之一。就在火药阴谋發生前不久,奈維特清理了側屋群,讓詹姆士一世四歲的兒子,查爾斯王子入住,而自己則搬到附近的奈維特樓(後來改名為漢普登樓)。


查爾斯王子只住了一段很短的時間,之後「宮殿後的房子」曾成為不同人的住所。包括了查爾斯王子的妹妹伊莉莎伯公主、護國公奥利弗·克伦威尔、喬治·蒙克,第一代阿爾伯馬爾公爵(George Monck, 1st Duke of Albemarle)、奧倫治王子和後來卡巴爾內閣的一員,即喬治·維利爾斯,第二代白金漢公爵(George Villiers, 2nd Duke of Buckingham)。這些住客一直都有對「宮殿後的房子」進行不同程度的改建,使「宮殿後的房子」漸漸成為一所豪華的宅第。


1677年,查理二世的女兒利奇菲爾德伯爵夫人(Countess of Lichfield)搬到「宮殿後的房子」,她曾對附近唐寧街興建排屋感到不滿,擔心自己的私隱受到侵犯。因此,查理二世曾下令在排屋和「宮殿後的房子」之間興建一道高牆,以防任何人從排屋進行偷窺。利奇菲爾德伯爵夫人在1688年光榮革命後搬離「宮殿後的房子」,流亡國外。至於曾協助威廉三世登位的荷蘭貴族亨利·拿騷,歐弗柯克勳爵(Henry Nassau, Lord Auverquerque),遂在1690年搬入,並把「宮殿後的房子」更名為「歐弗柯克樓」。[1][2]


歐弗柯克勳爵和他的夫人分別在1708年和1720年去世,而勳爵夫人死後,「歐弗柯克樓」成為了皇室資產,並重新改名為「波夫瑪樓」,讓來自漢諾威的使節,約翰·卡斯柏·馮·波夫瑪,波夫瑪伯爵(Johann Caspar von Bothmar, Count Bothmar)居住。波夫瑪伯爵是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的顧問,他在1732年去世後,「波夫瑪樓」再次為皇室所有。[3]



喬治·唐寧的房子(1733年以前)


喬治·唐寧(George Downing)是建造唐寧街的人,他在北美的新英格蘭長大,也是哈佛大學最早的一批畢業生之一。唐寧在英國內戰期間回到了英格蘭,在1650年更成為了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重要智囊,因此他在當時擁有很大的權力。


在1657年,唐寧獲任命為英國駐海牙大使,以抵制流亡在外的英國皇室。但克倫威爾在1658年逝世後,唐寧遭克倫威爾的兒子理查·克伦威尔,即新的護國公撤換。


唐寧意識到英格蘭聯邦命在旦夕,於是決定投靠流亡的英國皇室,將自己自薦到查理二世前,並完全與以前的夥伴劃清界線。結果,唐寧得到了查理二世的任用,儘管他從荷蘭返國後被關禁在倫敦塔兩個月,但皇政復辟後,他隨即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唐寧很早便有意在西敏一帶發展房地產以獲利。在1654年,他從皇室取得了漢普登樓(Hampden House)的收租權,但由於當時的租契由托馬斯·奈維特的後人擁有,所以一直至1682年,唐寧才取得了其租契。取得租契後,他拆卸了原有的房屋,並在街的北面興建了15至20幢排屋,這些排屋雖然由名建築師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設計,但質素卻十分差劣,而且更建在沼土之上。


唐寧街的排屋最終在1684年建成,並獲英皇把街名賜名為唐寧街。現今唐寧街的房屋編號乃修訂於1779年,所以今日的唐寧街10號原本應是唐寧街5號。


唐寧把唐寧街的排屋作公寓出租,自己本身卻一直住在劍橋的莊園宅第,因此他從來也沒有入住過唐寧街,而事實上排屋建成後數個月,唐寧自己也過世了。唐寧的租契傳到孫兒時,由於他從未與妻子同住,又過著不正當的生活,所以租契最後回歸到皇室手上。



第一財政大臣官邸(1733年—1742年)





乔治二世曾計劃將「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一併賜予罗伯特·沃波尔(後世所指的第一位英國首相),以答謝他的功勞。但沃波尔表示只願意以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接受。


波夫瑪伯爵去世後,「宮殿後的房子」再次為皇室所有。國皇喬治二世看準了機會,將它賜予罗伯特·沃波尔爵士,以答謝他在過去20年來,對皇室和國家所作的特別貢獻。同時,喬治二世又取得了唐寧街兩幢物業和幾個馬廐的租契,而其中一份租契就是唐寧街10號。結果,國皇將唐寧街10號也一同賜給沃波尔。


然而,沃波尔並不願以個人名義接受這份賞賜,而原因更加是眾說紛紜。沃波尔本身是一位富有的地主,這可能驅使他不願再增加負擔;亦有可能他早知道賞賜的房屋建於沼土之上,將來必定要在維修方面大灑金錢。儘管今天無從得知沃波尔拒絕賞賜的真正動機,但有一點知道的是,國皇接受了沃波尔的建議,把宅第以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賞賜給沃波尔,這意味沃波尔卸任第一財政大臣一職後,就會遷離宅第,讓繼任者入住。


達成協議後,沃波尔開始打算把得到的物業連結在一起,並把官邸向東擴建。於是沃波尔找來了唐寧街10號旁的住客戚勤先生(Mr Chicken)商量,慫恿他搬到唐寧街的其他房屋。結果,沃波尔把戚勤先生細小的故居、馬廐和「宮殿後的房子」一併合併到唐寧街10號。


沃波尔委託了知名建築師威廉·肯特(William Kent)主理合併工程。肯特在「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之間與建了一幢兩層高的連接物,內有一條走廊,把兩座建築物連結在一起,稱之為「財政部走廊」。連接物的地下是一間長條形的房間,一樓則被劃分為數間房間。


合併房屋後,肯特把原有的牆壁、地版、樓梯和壁爐全數拆除,再完全換上新的式樣。當中,新建的三層高石製樓梯更是肯特的代表作。石樓梯重建於原唐寧街10號的主體內,配上了鐵製欄杆和桃花心木製的扶手。石製樓梯就在唐寧街10號的入口處附近,顯而易見。今日,沿樓梯而上,更掛滿自罗伯特·沃波尔爵士至貝理雅,歷任首相的肖像。



英皇乔治二世。


至於原有的「宮殿後的房子」,肯特則將之劃為三層高的起居部分,又在建築物的正中部分加建一個帕拉第奧式建築風格的三角頂。為了讓沃波尔更容易到達國會,肯特把原本通往聖詹姆士公園的入口移除,並把唐寧街的入口修改為宅第的正門。


唐寧街10號的重建工程長達兩年,最終在1735年9月23日,《倫敦日報》報導了沃波爾搬入唐寧街10號的消息:.[4]



「昨天,罗伯特·沃波尔爵士閣下、他的夫人和家人從他們從聖詹姆士廣場的宅第,搬到了一所在聖詹姆士公園,連接財政部的新居。」



新建成的唐寧街10號有約60所房間,內裡所有壁爐均由雲石所製。在地下一層共計有七所主要房間,而一樓的所有房間都可以望見後園或聖詹姆士公園的風景。地下最大的一間房被劃為沃波尔的書房,書房長40英尺,並置有不少巨大的窗戶。這所被肯特稱之為「主人閣下的書房」,可謂十分有名,常常成為不少名畫和相片的主題。沃波尔的書房現已改為內閣的會議室,首相會在那裡和從屬的閣員討論政府政策和國際時局。在首相坐位後的壁爐上,掛有沃波尔的畫像,這也是內閣會議室內唯一的畫像。


沃波尔搬入新居後,進行了其他的重修工程。他把書房外的一片土地改建為一片後園。而財政委員會在1736年4月發出的文件聲明到:「……一塊位於英皇陛下聖詹姆士公園外,毗連一所房屋的花園,現已轉到英皇陛下的財政大臣閣下之名下。花園的修建費用已由……皇室支付」。該文件又列明唐寧街10號和新建成的花園均「附屬於英皇陛下財政部辦公廳,現為英皇陛下財政部的第一專員官邸。」這是首份關於唐寧街10號成為第一專員官邸的正式聲明。


應說明的是,唐寧街10號雖然被普遍認為是首相官邸,但事實是,首相至今仍然是以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入住唐寧街10號,因此唐寧街10號並非真正是首相官邸。



動盪與革新(1742年—1806年)


沃波爾在1742年卸任第一財政大臣後離開了唐寧街10號,但此後的20年,都沒有第一財政大臣入住。沃波爾的繼任者威尔明顿伯爵、亨利·佩勒姆和紐卡素公爵都選擇搬到別處。直至1763年,首相喬治·格倫維爾才重新入住唐寧街10號,但他住了兩年後,便遭喬治三世撤職。


另一位首相諾斯勳爵在1770年以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搬進了唐寧街10號。諾斯十分之鍾愛唐寧街10號,並時常在屋內宴請不少知名人士,如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等等。羅伯特·克萊芙(Robert Clive)也是那裡的常客,今天的唐寧街10號還保留了一些特地為他而製的家具。


在1780年6月7日晚上,倫敦街頭爆發了「戈登動亂」(Gordon Riots),原因是新教徒對諾斯放寬對天主教的政策而感到非常不滿,示威者到處放火,有些更走到了唐寧街一帶。當時諾斯勳爵正和朋友享用晚宴,但他走出屋外,向示威者警告他們有被擊斃的危險,最終成功勸退了示威者,至於諾斯的賓客則走到了官邸的頂層躲避。


諾斯勳爵對唐寧街10號又進行了不少改善工程,工程在1766年開始,一直持續了近8年。期間,唐寧街10號換上了黑色的正門,門前又加上一盞為人熟悉的吊燈,門上又加有一個有名的獅子頭叩門環。在諾斯勳爵任首相的晚期,他請建築師羅伯特·泰勒爵士為唐寧街10號進行維修外,又在「財政部草坪」(Treasury Green)旁加設一個有拱頂的廚房。




小威廉·皮特


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小皮特分別自1783年至1801年,和1804年至1806年間入住唐寧街10號,前後達20年,可謂是居住時間最長的唐寧街住客。在他居住期間,唐寧街10號一躍而成為政治中心,不少重要的決策,如國會改革、自由貿易和和增加國家財政儲備等方案,都是在那裡制定的。另外,唐寧街10號也是一處社交場所,提倡廢除奴隸貿易的威廉·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和日後的首相喬治·坎寧,都是小皮特曾宴請過的賓客。


小皮特曾向國會匯報,動用了20,000鎊,對唐寧街10號進行不少重建,甚為傳媒所非難。當中,最大的改動在1796年,他為了擴建內閣會議室,而把其中一面牆拆去,再加上幾支石柱支撐所擴建的面積,這就成了今日的內閣會議室。[5]


小皮特在1806年去世,雖然享年只有46歲,但他長年居住在唐寧街10號,有助將之確立成首相府的地位。[6]



衰落與死亡(1807年—1876年)





威寧頓公爵曾以唐寧街10號過分狹小為理由而拒絕入住。


踏入了19世紀,唐寧街10號經歷了不少艱難時刻。


繼小皮特以後,斯賓塞·珀西瓦爾於1807年以財政大臣的身分入住唐寧街10號,兩年後更成為了首相,珀西瓦爾育有12名孩子,可謂人丁眾多,更差不多佔用了每一所房間。然而,他最終卻被人從棺材中抬出唐寧街10號。珀西瓦爾在1812年5月11日在下議院大堂遇刺身亡,遺體在喪禮舉行前,曾經在唐寧街10號停靈5日。


珀西瓦爾以後,首相戈德里奇子爵在1827年搬到唐寧街10號,並請建築師約翰·索恩進行內部裝修,使唐寧街10號顯得更華麗外,索恩又加建了國宴廳和小晚宴廳,以便舉行高規格的社交場合聚會。總括而言,在整個1820年代,唐寧街10號一度成為了政府權力中心,而毗連的唐寧街11號則於1828年正式成為財政大臣的官邸。


但同時唐寧街也因為日益老化,而日漸顯得破落,更不時有妓女出沒。以致在1839年的時候,有建議把唐寧街北面的房屋全數拆除,以便讓白廳進行重新規劃。此外,治安也是一個漸受關注的問題,在1843年,首相羅伯特·皮爾的秘書,愛德華·德拉蒙德(Edward Drummond),就在白廳返回唐寧街10號寓所途中,遭到刺殺。


在1827年至1877年的整整50年間,幾乎沒有首相選擇入住唐寧街10號。威寧頓公爵就曾以它太細小為由而拒絕入住,最後因為他的阿普斯利邸宅(Apsley House)要進行維修,才迫不得已到唐寧街10號暫住。至於其他首相,如墨爾本勳爵和帕尔姆斯顿子爵,都只以唐寧街10號用作辦公廳和內閣會議場所。因此,自1847年至1877年,都沒有人居住在唐寧街10號。


步入1860年代,唐寧街10號對面興建了嶄新的外務部辦公大樓,內裡除了設有大型的開放式花園,更設有內閣會議室,從而把唐寧街10號比了下去。在1868年上任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就說過,唐寧街10號十分「骯髒和殘舊」,亟待現代化。



復修與重生(1877年—1938年)


本杰明·迪斯雷利於1877年搬到了殘破的唐寧街10號,並銳意將這空置了30年的居處翻新。迪斯雷利原本向國會遊說,希望國家能全數支付翻新費用,但建議卻招來了很大的反響。最終迪斯雷利只好妥協,由國家支付入口大堂和公共部分的裝修費用,自己則要支付私人部分的裝修費用。據了解,迪斯雷利一共花了150英鎊3仙令6便士,去翻新一樓的睡房、更衣室,並在第一財政大臣的專用更衣室內加設了冷暖水系統。


迪斯雷利在1880年下野後,新上任的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堅持要重新裝修過唐寧街10號,他單在家具上的支出就用了1555英鎊5仙令,在當時可算是很大的數目。另在1894年時,他又為唐寧街10號安裝電燈和電話。順帶一提的是,格莱斯顿居住在唐寧街10號時有一樣古怪的興趣,他常常愛帶一些年輕的妓女回唐寧街,和她們詳談,希望她們能夠棄娼從良。[1] 因此閣員拜訪格莱斯顿的時候,有時會看到年輕婦女出入唐寧街。




格莱斯顿不滿迪斯雷利對唐寧街10號的裝修,因此自己上任首相後又進行了一次裝修工程。


格莱斯顿以後的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是歷史上最後一位聲言拒絕入住唐寧街10號的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對內閣會議室尤其討厭,認為它「狹小悶熱」,所以他選擇到外務部辦公,居所則位於阿靈頓街。結果,索尔兹伯里侯爵把唐寧街10號讓給了外甥亞瑟·貝爾福,而他本人後來也成為了首相(貝爾福也是首位擁有私家車的首相)。從貝爾福開始,每任首相都住在唐寧街10號,從此奠定它作為首相府的形象,而唐寧街10號的黑色正門也漸漸聞名於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唐寧街10號的內閣會議室成為了英國政府統戰的中心,在首相大衛·勞合·喬治的領導下,唐寧街10號的辦公人員數目也急速增加,原有的辦公部分不敷應用,甚至要佔用花園作辦公廳。大戰最終在1918年11月11日正式結束,群眾紛紛湧到唐寧街,高呼勞合·喬治的英文簡寫「LG」,勞合·喬治在唐寧街10號一樓的窗戶亮相,以示謝意。


一戰結束後,唐寧街的保安措施卻沒有鬆懈,唐寧街的街尾更豎起了一道3米高的木造路障,原因是為了防止支持愛爾蘭獨立的人士衝擊唐寧街。但愛爾蘭自由邦在1922年成立後,木造路障也隨之移除。


在昔日的英國,官員只能從君主得到微薄的俸祿,日常用度均要依靠自己的財富所維持。而首相和其他重要官員也一樣,在唐寧街10號和11號裡,要自資僱用傭人。但是在1920年代,首位工黨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上任,當時英國正值經濟不景,自己的家財又不可與以往貴族、地主出身的首相匹配。結果,麦克唐纳發現自己沒有能力翻新首相府之餘,也沒有錢請僕人,因為有些僕人賺的錢比他還要多。


麥克唐納一直希望擴充唐寧街10號的首相圖書館,但由於缺乏財力,圖書館的藏書均由自己和其他官員捐贈,然而這種做法卻一直沿用至今。



戰時的唐寧街10號(1939年—1945年)




戰時首相邱吉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戰時首相邱吉爾與妻子搬到了唐寧街10號的二樓居住,而內閣辦公廳則搬遷到附近的地堡。值得一提的是,邱吉爾在首相府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習慣,他每天早晨和晚上,都愛躺臥在床上,一邊抽雪茄,一邊指令秘書起草演講辭、備忘錄和撰寫信件等。


到了1940年9月,納粹德國開始對英國發動閃電戰,並對倫敦進行猛烈轟炸,唐寧街10號也自然成為了襲擊目標。在同年10月14日,唐寧街旁的財政部草坪被炸彈擊中,波及了唐寧街10號的廚房和數間房間,事件導致了三名值班的公務員殉職。


事件發生以後,屋內的家具和貴重文物被移送到安全地方,花園旁的房間就以鐵製支撐物加固,窗戶也被厚鐵板蓋上,以防再受空襲襲擊。而這些位於花園的房間就被悉數改裝為臨時的飯廳、睡房和會客室。但事實上,這些加固工程無助於加強房屋的抵抗能力。另外,除了花園的房間,在唐寧街10號內,只有內閣會議室和私人秘書辦公廳仍然使用。


邱吉爾最初搬到了這些臨時房間生活,但他很快便表達不滿,並堅持要在幾近空無一物的唐寧街10號工作和用餐。為此,唐寧街10號的地底下建造了一個可容納6人的防空洞,以便逃生。有一次,英皇喬治六世和邱吉爾吃飯時,就曾在這個防空洞躲避空襲。


雖然唐寧街10號在大戰中不斷受襲,但總體的損毀情況並不嚴重,因此大戰結束後,邱吉爾夫婦便返回到唐寧街10號居住,並於1945年5月8日下午三時正,在內閣會議室發表V-E Day的電台廣播。



「珍貴的珠寶」(1946年至今)




哈羅德·威爾遜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變遷,唐寧街10號也有了重大的轉變。除了以往住了一大批僕人外,在1940年代以後,唐寧街10號更擴充了辦公廳部分。這改動使首相的私人居所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搬到了狹小的頂樓,即以往的僕人房間,因此,不少首相也選擇搬到別處。恰巧的是,很多19世紀和20世紀的首相,都置有比唐寧街10號要好的市區宅第,而且更有自己一班的僕人服侍。前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就是一個例子,在他的第二段任期,即1974年至1976年,威爾遜以他在諾斯勳爵街的物業作為自己真正的居所,但是在傳媒的協助下,他在公眾面前仍舊可假裝自己住在唐寧街10號。[7]他每次站在首相府正門讓記者拍照後,就會步入正門,然後從側門離開,返回自己真正的居所。另外,亦有其他首相曾分別在1950年代和1990年代搬到海軍部大樓,以便讓唐寧街10號進行維修。


踏入1950年代,唐寧街10號的樓宇結構安全漸漸成為一個極待解決的問題,建築物沉降、牆壁倒塌和門框扭曲已經是司空見慣,而在內閣會議室內,有達200年歷史,用作支撐樓房的房柱,更被發現只剩下了外表的清漆和油漆,內裡的實心原木卻早已經腐朽,幾近灰塵。總言之,整座唐寧街10號有立即倒塌之虞。當時曾一度有建議將唐寧街的所有建築物拆卸重建,但最終卻決定仿傚美國的白宮,保留唐寧街10號的外牆原貌,而內部和地基則一併全數拆除,重新灌上混凝土和現代鋼材,再重建成原來的樣子。當建築師檢驗首相府的外牆時,才赫然發現唐寧街10號的外牆原本是黃色的,然而經過兩世紀以來的空氣污染,才把外牆燻成今日所知的黑色。最後,建築師決定將清潔過的黃色磚染上黑色,以保留首相府「傳統」的顏色。


經過多年的改建,現今的唐寧街10號實際上與不少的建築物打通。除了接通在唐寧街的其他房屋,首相府更可以通往毗連騎兵衛隊閱兵場的一些樓房。至於誰打通這些建築物,現在已無從稽考了。


自英國工黨在1997年贏得大選後,唐寧街的住屋分配再出現了變化。由於托尼·布莱尔上任首相時已婚,又育有3名孩子,所以他初時搬到較寬敞的唐寧街11號,至於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在上任時仍然沒有結婚,因此他搬到面積較細小的唐寧街10號。而唐寧街10號名義上仍舊是首相官邸,相關的辦公廳亦沒有搬離。不過到了後來,由於貝理雅在任內生了第四名孩子,而白高敦又結了婚,兩個家庭都需要更多空間,所以貝理雅進而佔用唐寧街10號,白高敦一家則唯有搬到附近的私人公寓。


作家克里斯多夫·瓊斯(Christopher Jones)在他的著作《No. 10 Downing Street, The Story of a House》再版發行時,前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寫了一封信給他,總結到她多年來與唐寧街10號結下的感情,信中寫到:「所有首相也特別警惕到,作為唐寧街10號的房客和管理人,他們一直對這份全國最珍貴的珠寶加以看管。」[8]



重要房間


雖然唐寧街10號並不向公眾開放,但卻有不少值得介紹的著名房間和建築。另外,唐寧街10號有不少珍貴的雕塑、名畫和文物,但事實上,大部分均由政府藝術收藏委員會(Government Art Collection)借出,該委員會會定期為唐寧街10號挑選和更換藏品,藏品不一定具古典風格,也可以是現代前衛的作品,取決原則在於要能夠代表英國的藝術。以下簡介了部分重要的房間。



黑色正門




黑色正門,2010年


黑色正門(The Black Door)建於1760年代,門前有一盞吊燈,門上又加有一個有名的獅子頭叩門環和白色阿拉伯數字「10」。首相並沒有門匙,因為門口只可從屋內開啟。



內閣會議室


自1856年起,內閣的會議都在這裡舉行,當時稱為「會議室」(Council Chamber),現稱為「內閣會議室」(The Cabinet Room)。內閣會議在每星期四上午舉行。會議室曾由小皮特擴建,內裡的船形會議桌則由麥美倫購置,好讓他在會議看到所有人。



石製大樓梯


石製大樓梯(The Staircase)依時序掛滿了歷任首相的肖像,但並不包括現任首相的肖像。麥美倫的妻子曾移走所有肖像,但威爾遜在1964年恢復以往的傳統。在1979年卡拉漢更曾一度掛上了一幅彩色肖像,但不久便也回復原狀。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贈送的地球模型在樓梯底展示,由於它體積太大,所以曾被切開了一半,方便運進唐寧街10號。



白色起居室


白色起居室(The White Room)以白色為主調,曾是沃波爾夫人的起居室,也是邱吉爾夫人最喜愛的房間。[9]



赤土廳


赤土廳(The Terracotta Room)以赤土色為主調,最初被沃波爾爵士用作飯廳,現今則用作招持國宴的賓客。房內掛有威靈頓公爵等著名將軍的畫像,也有一張屬於小皮特的桃花心木書桌,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柱廳


柱廳(The Pillared Room)用作舉行簽約儀式一類的官方活動。據說,房內時常鬧鬼,更有人報稱見過有一隻身穿長裙和珠寶的女鬼。



小飯廳


小飯廳(The Small Dining Room)原本被稱為「早餐房」,通往國宴廳,但在1826年進行改裝後,成為了小飯廳。



國宴廳


1783年時的國宴廳(The State Dining Room)加建於一個拱頂廚房之上,一共花了20,000英鎊,但現今的廚房已改在國宴廳外。國宴廳用作招待國賓,並置有不少名貴的銀器。而邱吉爾在1955年宣佈辭任首相前,曾在那裡宴請伊莉莎白二世和菲臘親王。



首相辦公廳


「唐寧街」和「唐寧街10號」時常被使用作首相辦公廳的代名詞。首相辦公廳設於首相府內,設有一名首長主理,首長以下有一批公務員和特別顧問。首相辦公廳主要對首相的政策作出支持和提供意見,另外還負責聯絡國會、政府部門、公眾以及傳媒。



2001年以前的首相辦公廳架構



  • 私人辦公廳 (改善與國會和白廳的關係)

  • 新聞辦公廳 - 自從傳媒日具影響力以來,新聞辦公廳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例如,玛格利特·撒切尔的新聞秘書伯納德·英厄姆,正是她最重要的顧問之一。而貝理雅的新聞秘書阿拉斯泰爾·坎貝爾也對他有很大影響力。


  • 政策組 (對重要事務和政策提供意見和問題)


  • 政黨辦公廳 (聯絡首相的政黨和首相所屬的選區)

  • 預約辦公廳


在2001年,首相辦公廳被重組成三部分:


  • 政策與政府
    代替以往私人辦公廳和政策組的職能,向首相提供意見外,又協助首相為各部門制定和實施政策。

  • 聯絡與策略,以下又分成三組:
    • 新聞辦公廳:負責向傳媒作出交代。

    • 策略性聯絡組

    • 研究與資訊組:提供準確情報。


  • 政府與政黨關係:處理政黨與公共關係。

貝理雅對首相辦公廳的改革,意在強化其職能,但是不少評論員認為,他結果創造了一些像「首相部」的東西。理由是,重組計劃很大程度上是首相辦公廳和內閣辦公廳的結合,但事實上內閣辦公廳的不少部門早已經直接向首相負責。


以往首相辦公廳的首長是首相私人秘書長(Principal Private Secretary to the Prime Minister),但現今已經被首相辦公廳主管(Prime Minister's Chief of Staff)取代其地位。除了首相國會私人秘書(Parliamentary Private Secretary to the Prime Minister)和政治活動主任(Director of Political Operations)屬於政治任命外,首相辦公廳的其他屬員均是公務員。



保安


雖然表面上並不明顯,但事實上唐寧街10號的保安措施十分嚴密。傳統以來,首相府的黑色正門都必定有一位穿上制服的警察駐守,至於那扇正門本身亦只能夠從室內開啟。在玛格利特·撒切尔任首相期間,為了確保其安全,在唐寧街的兩處街口都加裝了大型鐵閘,最初,一般公眾要取道唐寧街前往白廳或聖詹姆士公園,都必先通過十分嚴格的安全檢查,但鐵閘在2003年進行了加固工程後,更禁止了一般公眾進入唐寧街範圍。[10][11](See The Pillared Drawing Room c1927[12])[13][14]在大型鐵閘旁均設有警崗,有數名荷槍實彈身着制服的警員駐守。此外,倫敦警察廳的外交人員保護組(Diplomatic protection group,簡稱DPG)會負起保護重要官員的責任。


在唐寧街以外,有便衣警員在白廳一帶巡邏,有些更會在白廳的建築物屋頂進行監視。據稱,唐寧街10號有地堡連接其他政府建築物或交通設施,但此消息從未得到官方的證實或否認。


唐寧街10號在1991年2月7日受到歷史上最嚴重的襲擊。當日,愛爾蘭共和軍把一輛白色客貨車停泊到白廳,並在車內安裝了迫擊砲彈。結果炸彈在唐寧街10號的後院引爆,爆炸除了使內閣會議室的窗戶全數震碎外,更在後院留下一個大坑。事發時,首相馬卓安正在內閣會議室舉行內閣會議。事後馬卓安被迫搬到海軍部大樓暫住,以便展開維修工程。



新聞發佈


首相官方發言人(Prime Minister's Official Spokesman,簡稱PMOS)每天都會在唐寧街10號舉行新聞簡報會。簡報會的內容可以到唐寧街10號的網頁和「DowningStreetSays.org」瀏覽。(見外部連結)



捕鼠大臣



由於首相府長期有鼠患困擾,約莫自1900年代起,便有一隻貓擔任「捕鼠官」,但不是每隻曾在內的貓皆曾賦予頭銜,通常暱稱此貓為「英國第一貓」,也是大眾對於首相府於政治之外茶餘飯後的趣事,值得一提的是,牠不屬於首相而是唐寧街10號,因此首相離職並不影響其離去。現任的捕鼠大臣為賴瑞(Larry the cat)。



入住者一覽(1650年迄今)


粗體者為首相。




































































































































































































































































主人
職位(若有)
居住年代

「宮殿後的房子」(1733年以前)

奥利弗·克伦威尔
護國公
1650年—1654年

喬治·蒙克,阿爾伯馬爾公爵
財政部第一專員
1660年—1671年
威廉,奧倫治王子(即未來的國皇威廉三世)
***
1671年 (大約四個月)

喬治·維利爾斯,第二代白金漢公爵
卡巴爾的一員
1671年—1676年
利奇菲爾德伯爵
騎士統領
1677年—1688年
亨利·拿騷,歐弗柯克勳爵
騎士統領
1690年—1708年
法蘭西斯·拿騷,歐弗柯克夫人
沒有
1708年—1720年
約翰·卡斯柏·馮·波夫瑪,波夫瑪伯爵
來自漢諾威的使節,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的顧問
1720年—1732年

唐寧街10號(1733年以前)
雅茅斯女伯爵
*
1688年—1689年
蘭斯多恩勳爵
*
1692年—1696年
格蘭瑟姆伯爵
*
1699年—1703年

合併後的唐寧街10號(1735年至今)

自1733年至1735年,建築師威廉肯特在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的委託下,將利奇菲爾德樓和原本的唐寧街10號合二為一,成為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即今日所知的唐寧街10號。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735年—1742年
山姆·桑茲
財政大臣
1742年—1743年
桑茲勳爵
***
1743年—1744年
林肯伯爵
***
1745年—1753年
李維斯·華生
***
1753年—1754年
亨利·貝爾森-理雅各
財政大臣
1754年—1761年
托馬斯·佩勒姆
***
1762年
法蘭西斯·達什伍德爵士
財政大臣
1762年—1763年

喬治·格倫維爾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763年—1765年
威廉·鄧德斯韋
財政大臣
1765年—1766年

在1766年,樓宇進行了大型維修和重建。
查理·湯孫德
財政大臣
1766年—1767年
腓特烈·諾斯,諾斯勳爵
財政大臣
1767年—1770年

腓特烈·諾斯,諾斯勳爵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770年—1782年
約翰·卡文迪許爵士(尚待考證)
財政大臣
1782年
小威廉·皮特
財政大臣
1782年—1783年

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第三代波特蘭公爵
第一財政大臣
1783年

在1783年,樓宇進行了大型維修和改建。

小威廉·皮特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783年—1801年

亨利·阿丁顿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801年—1804年

小威廉·皮特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804年—1806年

威廉·皮特在唐寧街10號居住了20年,比任何一位首相都要長,更有助確立唐寧街10號作為首相府的地位。

威廉·温德汉姆·格伦维尔,格伦维尔勳爵
第一財政大臣
1806年—1807年

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第三代波特蘭公爵
第一財政大臣
1807年
斯賓塞·珀西瓦爾
財政大臣
1807年—1809年

斯賓塞·珀西瓦爾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809年—1812年
查爾斯·阿巴思諾特
*
1810年
尼古拉·范西塔特
財政大臣
1812年—1823年
腓特烈·約翰·羅賓遜
財政大臣
1823年—1827年

喬治·坎寧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827年—1828年

腓特烈·約翰·羅賓遜,戈德里奇子爵
第一財政大臣
1827年—1828年

阿瑟·韦尔斯利,第一代威寧頓公爵
第一財政大臣
1828年—1830年

威寧頓上任的首七個月以過分狹小為理由,拒絕搬進唐寧街10號。後來由於他的阿普斯利邸宅要進行大型維修,才迫不得已地入住了唐寧街10號。18個月,他再搬回阿普斯利邸宅。
巴瑟斯特伯爵
樞密院議長
1830年

查尔斯·格雷,第二代格雷伯爵
第一財政大臣
1830年—1834年
托馬斯·福里曼德爵士
羅伯特·皮爾爵士的秘書
1835年

在1835年至1838年墨爾本任相期間,唐寧街10號的起居部分空置了3年。
威廉·寇佩爾閣下和G·E·安森
財政部次官(尚待考證)
1838年
G·E·安森
財政部次官
1839年—1840年
愛德華·德拉蒙德
*
1842年
愛德華·德拉蒙德和W·H·史蒂芬遜
*
1843年
W·H·史蒂芬遜和喬治·阿巴思諾特
*
1844年—1846年
喬治·凱佩爾、查爾斯·格雷和R·W·格雷
*
1847年

唐寧街10號的居住部分空置達30年,期間只有使用作內閣會議。至於辦公部分則沒有空置。

在1877年,迪斯雷利對唐寧街10號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和重新裝飾,好讓他本人入住。後來的格莱斯顿在1880年至1885年任首相期間,又進行了大型裝修。他們兩人對唐寧街10號的重修,均得到了報章的廣泛報導,確立唐寧街10號作為英國行政中心的地位。

本杰明·迪斯雷利,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第一財政大臣
1877年—1880年

威廉·E·格莱斯顿
第一財政大臣兼財政大臣
1880年—1885年
斯塔福·諾思科特爵士
第一財政大臣
1885年—1886年

威廉·E·格莱斯顿
第一財政大臣
1886年
威廉·亨利·史密斯
第一財政大臣
1886年—1891年
亞瑟·詹姆士·貝爾福
第一財政大臣
1891年—1892年

威廉·E·格莱斯顿
第一財政大臣兼掌璽大臣
1892年—1894年

阿奇博尔德·普里姆罗斯,第五代罗斯贝利伯爵
第一財政大臣兼樞密院議長
1894年
亞瑟·詹姆士·貝爾福
第一財政大臣兼下議院領袖
1895年—1902年

自1902年起,每任英國首相都住在唐寧街10號(除了數位因特別原因沒有入住,已在下面分述)。而且,每任首相都同時兼領了第一財政大臣一職。與以往不同的是,再也沒有首相同時兼任財政大臣一職。

亞瑟·詹姆士·貝爾福
第一財政大臣
1902年—1905年

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
第一財政大臣
1905年—1907年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第一財政大臣兼陸軍大臣
1907年—1916年

大衛·勞合·喬治
第一財政大臣
1916年—1922年

安德魯·伯納爾·勞
第一財政大臣
1922年—1923年

斯坦利·鲍德温
第一財政大臣
1923年—1924年

拉姆齐·麦克唐纳
第一財政大臣
1924年

斯坦利·鲍德温
第一財政大臣
1924年—1929年

拉姆齐·麦克唐纳
第一財政大臣
1929年—1935年

斯坦利·鲍德温
第一財政大臣
1935年—1937年

内维尔·张伯伦
第一財政大臣
1937年—1940年

温斯顿·丘吉尔
第一財政大臣兼國防大臣
1940年—1945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自身安全,邱吉爾搬離唐寧街10號,但他本人堅持在唐寧街10號內工作和用膳。

克莱门特·艾德礼
第一財政大臣
1945年—1951年

温斯顿·丘吉尔爵士
第一財政大臣
1951年—1955年

安东尼·艾登爵士
第一財政大臣
1955年—1956年

哈罗德·麦美倫
第一財政大臣
1957年—1960年

麦美倫自1960年至1964年搬到了海軍部大樓居住,期間,唐寧街10號則進行了大型重修,除了外牆保留原狀外,內部全面拆卸,進行重建。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
第一財政大臣
1964年

哈羅德·威爾遜
第一財政大臣
1964年—1970年

爱德华·希思
第一財政大臣
1970年—1974年

哈羅德·威爾遜
第一財政大臣
1974年—1976年

威爾遜第二次首相任期時,在公眾場合仍出現在唐寧街10號,但他事實上卻居住在諾斯勳爵街。

詹姆斯·卡拉汉
第一財政大臣
1976年—1979年

玛格利特·撒切尔
第一財政大臣
1979年—1990年

梅杰
第一財政大臣
1990年—1997年

在1991年,愛爾蘭共和軍恐怖分子在唐寧街10號发射了迫擊砲彈,事後除了使窗戶震碎,更使首相府的後院留下一個大坑。結果馬卓安在唐寧街10號維修期間搬到別處。

托尼·布莱尔
第一財政大臣
1997年—2007年

戈登·布朗
第一財政大臣
2007年—2010年

大卫·卡梅伦
第一財政大臣
2010年—2016年

特雷莎·梅
第一財政大臣
2016年至今


相关條目




  • 契克斯 — 英國首相的鄉間別墅。


  • 唐寧街11號 — 英國財政大臣的官邸。


  • 唐寧街12號 — 英國首相的新聞部辦公廳。

  • 內閣辦公廳首席捕鼠官


注腳



  1. ^ fig50. British History Online. [15 March 2013]. 


  2. ^ British History Online, From: 'No. 10, Downing Street', Survey of London: volume 14: St Margaret, Westminster, part III: Whitehall II (1931), pp. 113–141. Date accessed: 22 July 2008.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ultiref3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Minney, p. 50.


  5. ^ Seldon, p. 16.


  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Jones, p.5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Jones, p. 156.


  8. ^ Jones, in letter from Margaret Thatcher used as a preface to the book.


  9. ^ Seldon, pp. 35–37.


  10. ^ Jones, p. 129.


  11. ^ Seldon, p.55


  12. ^ figure0748-126-b, british-history.ac.uk


  1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Plate12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Seldon, p. 25.


參考書目



  • No. 10 Downing Street: 1660-1900, Hector Bolitho, Hutchinson, 1957.


  • No 10 Downing Street: The Story of a House, Christopher Jones, The Leisure Circle, 1985.


  • No. 10 Downing Street: A House in History, R.J. Minne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3.


  • Bolitho, Hector. No. 10 Downing Street: 1660–1900. Hutchinson OCLC 1712032. 1957. 


  • Feely, Terence. No. 10, The Private Lives of Six Prime Ministers. Sidgwick and Jackson ISBN 0-283-98893-2. 1982. 


  • Holmes, Richard. Churchill's Bunker: The Secret Headquarters at the Heart of Britain's Victory. Profile Books OCLC 449854872. 2009. 


  • Jones, Christopher. No. 10 Downing Street: The Story of a House. The Leisure Circle ISBN 0-563-20441-9. 1985. 


  • Minney, R.J. No. 10 Downing Street: A House in Histor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OCLC 815822725. 1963. 


  • Seldon, Anthony. No. 10 Downing Street: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London: HarperCollins Illustrated ISBN 0-00-414073-7. 1999. 


  • Smith, Goldwin. A Constitutional and Legal History of England. New York: Dorset Press OCLC 498777. 1990.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喬治·唐寧與唐寧街


  • http://www.downingstreetsays.org/[永久失效連結]

  • Google地圖—SW1,大倫敦,西敏,唐寧街

  • 政府藝術收藏委員會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