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語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興化語/莆仙語

Hing-hua̍-gṳ̂/Pó-sing-gṳ̂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莆田市
福州市、泉州市部份地區)
 中華民國烏坵鄉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尼蘇北省、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区域
福建省莆田市
福州市、泉州市部份地區
母语使用人数
255.8萬(2000年[1]
語系

汉藏语系

  • 漢語族

    • 閩語支

      • 沿海闽语
        • 興化語/莆仙語

文字
漢字
興化平話字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3
cpx
Glottolog
puxi1243[2]

Min Languages.svg
深藍色為莆仙語通用範圍

瀕危程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3]
危险(UNESCO)
UNESCO AWLD DE CHS.png

莆仙語(興化平話字:Pó-sing-gṳ̂),又稱興化語Hing-hua̍-gṳ̂)、興化話莆仙話,是福建興化民系(莆仙民系)的母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通行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莆仙地區(又稱興化地區),包括今日莆田市轄區、仙遊縣兩地,以及其附近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永泰县部分地區,和泉州市泉港區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500萬。


興化是莆仙地區舊地名,故莆仙語又稱為興化語,南洋的莆仙移民仍使用興化語這種稱謂。在中國大陸,官方將莆仙語定義為一種漢語方言,因此又被稱作興化方言莆仙方言


莆仙語可分為莆田話和仙遊話兩種方言,使用者稱之為本地話Beông-dā̤-uā)。其中,莆田話通行於莆田城區,仙遊話則通行於仙遊縣。此外,中華民國實際管理的烏坵鄉(由福建省金门县代管)也使用莆仙語,並有融合戰地文化用語,當地又稱烏坵話O-ku-uā)。




目录





  • 1 名稱


  • 2 歷史


  • 3 音韻系統

    • 3.1 聲母


    • 3.2 韻母


    • 3.3 鼻韻母


    • 3.4 聲調


    • 3.5 各地發音的差異

      • 3.5.1 辅音差异


      • 3.5.2 声调差异




  • 4 連讀音變

    • 4.1 聲母類化


    • 4.2 連讀變調



  • 5 文白異讀


  • 6 莆仙音节表


  • 7 興化平話字


  • 8 現狀


  • 9 腳註


  • 10 參考文獻


  • 11 外部連結




名稱


興化話得名於興化軍、興化府,這個名字曾經廣泛被興化民系使用,現在只有南洋的興化府移民繼續使用這個名稱。今日,中國官方及學術界一般稱興化語為莆仙方言。民間一般稱莆田的興化語為莆田話,仙游的興化語為仙游話。亦有自稱為本地話。



歷史


莆仙語是由古代中原漢語分化而來的,其起源可上溯至西漢年間。漢武帝征討閩越時,有一部分江南籍的漢朝士兵定居於今日莆仙之地。這些士兵是定居莆仙的第一批漢人,他們講的是閩語的原祖-古吳語(即江東話)以及古楚語。晉朝永嘉之亂之後,大批華北、中原漢人遷入福建,帶來了3世紀時的中原口音,福建漢人的語言開始發生大變化。五代十國時期,又有大批中原人來到福建避難,為日後的莆仙語形成奠下基礎。


莆仙語與其鄰近的閩南語和閩東語都有著很深的淵源。學者李如龍、陳章太在其所著的論文《論閩方言內部的主要差異》一文中,列出214條莆仙語的詞彙,其中,與閩南語泉州話相同的佔約62%,與閩東語福州話相同的約佔39%,並據此推斷莆仙語和閩南語同源。979年,宋太宗在今日仙遊縣北部的游洋鎮設立興化縣,建興化軍,翌年劃泉州的莆田縣和仙遊縣歸興化軍隸屬。此舉使莆仙語和閩南語分化,對莆仙語形成產生重要影響。此後,因距離省城福州不遠,開始吸收一些閩東語的詞彙,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莆仙語不少詞彙兼有其在閩南語、閩東語的兩種意思,故此同義詞非常豐富。


近代以來,莆田的城裡腔、江口腔原有的鼻化韻全部脫落,並且此趨勢一直向南,至今湄洲灣沿岸的靈川鎮東部、忠門鎮北部以及月塘鎮的鼻化韻亦全數脫落。在興化平話字出現以前部份陰入白讀字已舒化,而興化平話字顯示當時莆田城裡腔調的陽入白讀字尚未舒化,而今部份陽入白讀字或已舒化,或已呈半舒化狀態。


莆仙語既不屬於閩南語又不屬於閩東語,自成一系,頗具特點。但在早期,語言學界將閩語簡單地劃分為「閩南方言」和「閩北方言」兩種方言,莆田話和仙遊話被歸為「閩南方言」的一種。不過莆田話與仙遊話與泉漳一帶的閩南語根本無法互通,且興化民系對閩南普遍沒有族群認同感。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在進行方言普查之後,語言學家對莆仙語方言進行研究,提出將莆仙地區的方言劃出單獨設區的主張。[4]最終大陸學界將閩語重新拆分為五大片區,原「閩南方言」被拆分為閩南語、閩中語和莆仙語並沿用至今。目前國際學術界普遍採用這種分區法。



音韻系統


興化語可以分為莆田話和仙遊話兩種方言,以原興化府的府城話(今稱莆田話)為準。府城話以城廂音為標準音,仙遊話則以城關音為標準音。莆田話的聲母有十五個,韻母有四十個,聲調有七個。在日常口語中,聲母和聲調會發生變化。


莆田話的韻母在近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有的鼻化韻全部失去鼻化,併入相應的陰聲韻。而興化地區西部的仙游縣則依然完整的保留一整套鼻韻母。



聲母


興化語包括零聲母在內,共有十五個聲母,即所謂的十五音。在聲母上,莆田話和仙游話沒有差別。(括號內的字母是興化平話字)




























































興化語聲母表
 
雙唇音齒齦音邊音軟齶音
聲門音

塞音

無氣清音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p 巴 (b)


t 打 (d)



k 家 (g)


ʔ

有氣清音


彭 (p)


他 (t)



卡 (k)


鼻音


m 麻 (m)


n 拿 (n)



ŋ 雅 (ng)


擦音

清音




ɬ 沙 (s)



h 下 (h)

濁音


β*





塞擦音
無氣清音



ts 渣 (c)



有氣清音



tsʰ 査 (ch)




邊通音




l 拉 (l)




  • β是口語流中產生的聲母。






























漢字








莆田


pai


maŋ


tsiŋ


tsiʔ


kui


kiʔ


tue


tɔʔ
泉州


bai


ban


dzin


dzip


ɡui


ɡiak


lue


lɔk


韻母


興化語的莆田城裡腔,若不計入,有39個韻母。(括號裡的羅馬字為韻母的平話字寫法)




























































韻母表
母音韻尾介音韻尾鼻音韻尾入声韻尾

開口呼


a 鴉 (a)


au 拗 (au)


江 (ang)


壓 (ah)


ɒ 奥 ()



ɒŋ 王 (o̤ng)


ɒʔ 屋 (o̤h)


o 科 (eo)


ɔu 烏 (o)


ɔŋ 温 (eong)


ɔʔ 熨 (eoh)


e 裔 ()


ai 愛 (ai)


ɛŋ 煙 (eng)


ɛʔ 黑 (eh)


ø 改 ()



œŋ 熊 (e̤ng)


œʔ 郁 (e̤h)




ŋ 伓 (ng)


齊齒呼


i 衣 (i)


iu 油 (iu)


引 (ing)


益 (ih)


ia 夜 (ia)


iau
ieu
eu 要 (a̤u)


iaŋ
iɛŋ 鹽 (iang)


iɛʔ 葉 (iah)

合口呼


u 夫 (u)


ui 位 (ui)


廣 (ng)



ua 画 (ua)


uai
ue
oi 歪 (oi)


uaŋ 碗 (uang)


uaʔ 活 (uah)

撮口呼


y 余 ()



恩 (ṳng)


役 (ṳh)


安 (io̤ⁿ)



yɒŋ 羊 (io̤ng)


yɒʔ 藥 (io̤h)

在現代莆田話,韻母 ŋ̍ 拼聲母 ʔh 的時候,繼續讀 ŋ̍ ,拼其它聲母則讀為韻母 ,這是莆田話音韻在近代的新發展,因為莆田話讀韻母 的字,在仙遊話中,都讀 ŋ̍。故此可以說 是從 ŋ̍ 演化而來的,和 ŋ̍ 是互補關係,但是一般學者會將 算入韻母數中。


























漢字
黃 (ńg)
方 (hng)
漲 (dn̂g)
幫 (bng)
光 (gng)
兩 (nn̄g)
毛 (mńg)
莆田


ŋ̍


hŋ̍


tuŋ


puŋ


kuŋ


nuŋ


muŋ
仙游


ŋ̍


hŋ̍


tŋ̍


pŋ̍


kŋ̍


nŋ̍


mŋ̍


鼻韻母


興化話本來都保留著的鼻韻母。但是在興化話發展過程中,興化地區自東向西的發生鼻韻母丟失現象。時至今日,東部的莆田城區和江口鎮所講的興化話其韻母體系中已經無鼻韻母,而西部的仙遊縣的興化話還保留著鼻韻母。













































仙遊話鼻韻母表
韻母


ã





ɛ̃


ĩ





ɒ̃





















平話字

aⁿ



a̤ⁿ

e̤ⁿ

o̤ⁿ

iaⁿ

io̤ⁿ

uaⁿ



oiⁿ

a̤uⁿ
平話字擬讀


ã







ø̃


ɒ̃





yɒ̃










ɛũ

興化話原先讀鼻韻母的字,今日在莆田話裡邊均讀為陰聲韻。
































漢字
爭 (caⁿ)
還 (há̤ⁿ)
段 (dē̤ⁿ)
三 (so̤ⁿ)
鼎 (diáⁿ)
張 (da̤uⁿ)
看 (kua̍ⁿ)
飯 (bōiⁿ)
贏 (ió̤ⁿ)
仙游


tsã





tỹ


sɒ̃


tiã


tiũ


kʰuã


puĩ


yɒ̃
莆田


tsa


he








tia


tieu


kʰua


puei




聲調


興化話有七個聲調,平去入各分陰陽。具體的調值如下:


























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去
陽入
莆田話


˥˧˧ (533)


˦˥˧ (453)


˦˨ (42)


ʔ˨˩ (ʔ2)


˩˧ (13)


˩˩ (11)


ʔ˦ (ʔ4)
仙游話


˥˦˦ (544)


˧˧˨ (332)


˥˨ (52)


ʔ˨ (ʔ2)


˨˦ (24)


˨˩ (21)


ʔ˦ (ʔ4)


各地發音的差異


莆仙语在不同地区发音略有不同。以下根据莆仙语的使用者发音做简单总结。



辅音差异


  • 不是所有地区都有
    ɬ,这个音在一些地方读齿间擦音
    θ。(主要是莆田北部山区)



  • β这个音只见于少部分老派,大多数人的口语里没有此音。



  • ŋ与齐齿音和撮口音相拼时,少部分人会读成
    n,但大多数人分得清。



  • h是标准的声门擦音,与普通话和一些闽东语的舌根擦音不同

























































































































































































興化語兩方言間的韻母對應關係表
興化平話字莆田話仙遊話例字
a

a


a

aⁿ

ã



e


e

a̤ⁿ

ĩ
(片分)


ø


ø

e̤ⁿ





ɒ


ɒ

o̤ⁿ

ɒ̃

eo

o


o

i

i


i

u

u


u



y


y

ia

ia


ia

iaⁿ



a̤u

iau


ieu





ai

ai


ai

au

au


au

o

ɔu


ɔu

ua

ua


ua

uaⁿ



oiⁿ

uai


uoi





ui

ui


ui

io̤




ya

io̤ⁿ



ng




ŋ̍



ŋ̍

ang






io̤ng

yɒŋ


yøŋ

e̤ng

œŋ

eong

ɔŋ


uoŋ

uang

uaŋ
滿
o̤ng

ɒŋ


ɒŋ

eng

ɛŋ


ɛŋ

iang

iaŋ


ieŋ

ing






ṳng






ah






eh




ɛʔ



ɛ

o̤h

ɒʔ


ɒʔ

e̤h

œʔ


yøʔ

io̤h

yɒʔ

eoh

ɔʔ


uoʔ

uah

uaʔ

ih






iah

iaʔ


ieʔ

ṳh







声调差异


莆田和仙游有一定差异。(詳見上面「#聲調」一節)


白读阳入各地读法不一致:城厢老派读35,ʔ尾消失,仙游和新派城厢则并入阳平13,北部部分地方保留韵尾和阳入读法一样。



連讀音變



聲母類化


連讀變聲,指的是兩個音節連讀的時候,前字的韻尾或後字的聲母發生變化的現象。在興化語中,聲母類化的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後字聲母受到前字韻母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又稱聲母類化),稱為「順同化」;另一種則是前字的韻尾受後字聲母的影響而變化,稱為「逆同化」。


以下是《莆田市志》中總結的興化語連讀變聲規律表:
























































類別

前字的韻尾

後字的聲母

連讀變聲

前字韻尾

後字聲母

元音韻尾或元音尾韻母


p


不變


β
ɣ


t

ts
tsʰ
ɬ


l


k

h


ɣ


m
n
l
ŋ、零聲母
不變



(鼻音韻尾)


p



-m


m


t

ts
tsʰ
l
ɬ


-n


n、不變


k

h、零聲母
不變(莆田話)
不變 /
n(仙遊話)


ŋ(莆田話)
ŋ
n(仙遊話)


m
n
ŋ


-m
-n

不變



(入聲韻尾)


p

m


-p
不變


t

ts
tsʰ
ɬ
l
n


-t


k

ŋ
h


-k
零聲母




(僅仙遊話)
元音及元音尾韻母
(僅仙遊話)


m
n
ŋ
(僅仙遊話)
鼻音化
不變
鼻化韻
(僅仙遊話)
鼻音化
鼻化韻
(僅仙遊話)
不變


n





以下以「新婦房」和「青草」兩詞為例進行解釋:


新婦房 ɬiŋ pu p → ɬiŋ mu β→ (新派) ɬiŋ mu u


青草 tsʰiŋ tsʰau → tsʰiŋ nau →(新派) tsʰin nau



連讀變調


興化語也有連續變調,辭彙前字的聲調會隨後字聲調的不同而發生不同的變化,其變調規則很複雜。例如「外」讀「kua˩˩」,是陽去調,它在「外套」中讀為「kua˥˥ tʰo˦˨」,聲調受後字陰去調「套」的影響從陽去調的˩˩ (11)變做˥˥ (55)。在「外衫」中讀為「kua˨˦ lɒ˥˦」,聲調受後字陰平調「衫」的影響從陽去調的˩˩ (11)變做˨˦ (24)。



文白異讀


興化語存在著和其它閩語類似的漢字文白異讀現象。

































文白異讀例表(以仙遊音為例)
漢字









白讀


pe


ŋ̍


ɬã, tsʰã


nia


ɬai


nŋ̍


hoi


pia


tieu
文讀


mai


hɒŋ


ɬɛŋ


liŋ


ɬo


løŋ





piʔ


tøʔ

辭彙中的漢字唸文讀音還是唸白讀音都是約定俗成的,一般本土的辭彙用白讀音,而新近產生或者從官話引入的辭彙用文音來讀。有的辭彙既可以讀文音,又可以唸白讀話,但是意義卻有差別。例如「行動」一詞,兩個字都用白讀音唸為kia taŋ的時候,其意思是「走動」,而兩個字都用文讀音唸為hɛŋ tɒaŋ的時候,其意思是「進行某種行為」。
莆仙特有“赞句”,一般以文读为表现形式。



莆仙音节表



興化平話字





以興化平話字撰寫的莆仙語《聖經》〈創世紀〉


西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美國人威廉·蒲魯士(William N. Brewster, 1862-1916年)奉命來興化傳教。在傳教期間,他為興化話創制了羅馬字,稱為「興化平話字(Hing-hua̍ báⁿ-uā-ci̍)」,並在教會內部推行。1892年到1897年,第一份平話字刊物《起信者》出版。1892年,第一部興化平話字聖經《約翰福音》於首版於福州。1912年,《新約全書附詩篇》出版物。1950年12月,隨著《奮興報》的停刊,公共場合不再使用興化平話字,平話字退出人們的眼界,時到今日,除了學者和曾經的使用者,普通民眾甚至還不知道興化話有平話字。


興化平話字有二十三個字母:


a a̤ b c ch d e e̤ g h i k l m n ng o o̤ p s t u ṳ ,另外還有一個用來表示鼻化韻的「」。


興化話用四個符號表達五個聲調(以a為例):



















興化平話字的聲調符號
聲調平話字調號
陰平 不標 (a)
陰上 ˆ (â)
陰去 ˈ ()
陰入-h (ah)
陽平 ́ (á)
陽去 - (ā)
陽入 ˈh (a̍h)

聲母方面。興化平話字和福州羅馬字都採用濁音字母表示無氣音,用清音聲母表示有氣音,用c表示/ts/,用ch表示/tsʰ/。






























興化平話字與福州平話字的對比
國際音標
興化平話字
福州平話字




p

p




t

t




k

k


p

b

b


t

d

d


k

g

g


tsʰ

ch

ch


ts

c

c

韻母方面,興化平話字有福州平話字的a̤ e̤ o̤ ṳ四個母音字母,例如ta̤̍h (拿), che̤ (初), gô̤ng (講), dṳ̂ (汝)。同時,興化平話字也有用閩南白話字的「」來表示鼻化韻,例如「看」寫做 kua̍ⁿ (音:kʰuã)。


聲調符號方面則全部使用閩南白話字的聲調符號。有的符號表達的調類和閩南白話字是相同的,例如陰平、陰入和陽入三調。有的則有差別,例如兩者在陰上和陽平的標法上正好相反。


























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去
陽入
興化平話字

a

â



ah

á

ā

a̍h
閩南白話字

a

á

à

ah

â

ā

a̍h

以下是興化平話字樣本:


Tai̍-che̤ ū Dō̤, Dō̤ gah Siō̤ng-Da̤̍ dó̤ng-cāi, Dō̤ cuh sī Siō̤ng-Da̤̍. Ca̤̍ Dō̤ ta̍i-che̤ gah Sio̤ng-Da̤̍ dó̤ng-cāi. Māng-beo̍h sī ciā da̤u̍h I cho̤̍ ē; hang pī cho̤̍, beo̍ seo̍h-ā̤uⁿ ng-sī ciā da̤u̍h I cho̤̍ ē.


太初有道,道佮(和)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佮上帝同在。萬物是借著伊(他)造兮(的),含被造兮,無一樣呣是借著伊造兮。
(約翰福音第一章1~3節)



現狀


目前莆仙語兩種方言保護狀況都不容樂觀。由於中國大陸長期大力地推廣普通話,政府不鼓勵甚至禁止市民在公共場合、媒體面前使用方言,致使莆仙語的使用者逐漸減少。由於地方腔調濃重,不少家長為了讓小孩說一口流利的標準語(普通話),不鼓勵小孩說莆仙語,致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說莆仙語,甚至出現了年長的奶奶為了與小孩交流而去小學旁聽學習普通話的愚蠢現象。[5]


在台湾地区,莆仙語主要通行於烏坵,使用者僅八百餘人,莆仙語的前景同樣不容樂觀。當地交通不便,被稱為「離島上的離島」。烏坵生活非常艱苦,且島上至今未有任何學校,適齡兒童必須去金門上學。烏坵的兒童缺乏適當的鄉土教育,莆仙語前景堪憂。在連江縣馬祖北竿鄉的橋仔村和塘岐村,也存在操莆仙語的莆田移民,他們與來自泉州的閩南移民混居。這些莆田移民中,老一輩能夠同時使用莆仙語和福州語,年輕一輩大多數放棄莆仙語,改用福州語馬祖話。[6]


歷史上,莆仙語並未存在過任何韻書,唯清末民初西方傳教士發明的興化平話字忠實地記載了莆仙語的發音,保存至今的興化平話字聖經和教會報刊,為清末莆仙語的研究留下線索。在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大閩語片區中,莆仙語研究者最少、研究成果也最少。1952年,莆田中醫劉俊鴻自創了一套莆仙注音字母方案來記錄莆仙語;1988年,又編纂《莆仙方言字典》,是為莆仙語歷史上第一部字典。2007年,在三明生活的莆田人林金火編纂《莆仙方言辞典》,為歷史上第二部莆仙語辭典。



腳註




  1. ^ Ethnologue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興化語/莆仙語.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4. ^ 福建概览·方言


  5. ^ (简体中文)怕有“地瓜腔”不让孩子学莆田话


  6. ^ 《北竿鄉志·住民篇·第二章:語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0.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編,《福建省志 方言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ISBN 7-80122-279-2

  • 福建省莆田市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编,《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2-669-0

  • 福建省莆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编,《莆田縣志》,中華書局,1994年,ISBN 7-101-01332-5/K·573

  • 福建省仙游縣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编,《仙游縣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ISBN 7-80122-007-2/K·12

  • 戴黎剛,《莆田話〈新約全書附詩篇〉(1912年)所見音系》,《中國語文》,2007年第一期(總第316期)



外部連結











  • Min Dialect Classification

  • 莆仙话ISO代碼

  • 莆田話網


  • 《莆田市志》(请参见“卷四十三 方 言”一节)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