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魏孝文帝
概要
姓名
元宏
庙号
高祖
谥号
孝文皇帝
陵墓
政权
北魏
在世
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
在位
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
年号

延兴:471年八月—476年六月
承明:476年六月—十二月


太和:477年—499年



雲岡石窟,主要建于453年到495年(太和十九年)间,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建于国都的大型石窟。200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494年,太和十八年)的前几年。2000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魏孝文帝元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後改姓「」,在位28年,卒年33岁,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漢化運動為主體,俗稱孝文漢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雖然因推動漢化急進而最終導致六鎮起義及北魏滅亡,卻為北朝的胡漢融合作出貢獻。


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目录





  • 1 生平


  • 2 家庭

    • 2.1 后妃


    • 2.2 子女



  • 3 评价


  • 4 参考文献


  • 5 注释




生平



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元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宫,生母李夫人。


皇兴五年八月二十日(471年9月20日),魏獻文帝退位,同年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


元宏即位时只有5岁,由祖母冯太后攝政。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后亲政,秉承馮太后的政策,繼續进行了汉化改革,而且做得比馮太后更大刀闊斧。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1]。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更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家庭



后妃


孝文帝駕崩時,下令遣散了他所有的嬪妃,回家另嫁,但賜死畜養男寵的幽皇后以殉葬。



  • 孝文废皇后,冯太后侄女,幽皇后妹妹,后被废。


  • 孝文幽皇后,初入宫为贵人,后出宫养病,再入宫,废皇后被废,立为皇后。


  • 昭儀馮氏,废皇后和幽皇后的妹妹,早薨。

  • 昭儀馮氏,据《冯季华墓志》,冯季华的四姐和五姐均为孝文帝的昭仪,但这与《北史·外戚传》有矛盾。


  • 高照容,贵人,生二皇子元恪,追尊为文昭皇后


  • 贵人林氏,生废太子元恂,被殺,追谥为貞皇后,後來被追廢庶人。


  • 李夫人,李冲之女

  • 袁贵人

  • 羅夫人


  • 赵嫔,追赠充华

  • 卢嫔,卢敏之女

  • 崔嫔,崔宗伯之女,崔休之妹

  • 郑嫔,郑羲之女

  • 郑嫔,郑胤伯之女

  • 王嫔,王琼之女

  • 韦充华嫔,韦崇之女

  • 崔嫔,崔挺之女


子女



  • 元恂,生母林贵人


  • 魏宣武帝元恪,生母贵人高照容


  • 元愉,北魏征东将军、冀州刺史、京兆王,生母袁贵人


  • 元怿,北魏太傅、领太尉公、清河文献王,生母罗夫人


  • 元怀,北魏骠骑大将军、太保、领司徒、广平武穆王,生母贵人高照容


  • 元悦,北魏侍中、大司马、开府、汝南文宣王,生母罗夫人


  • 元恌,生母郑充华


  • 蘭陵公主,次女,嫁刘辉


  • 淮陽公主,四女,嫁乙瑗


  • 长乐公主元瑛,生母高照容,嫁高猛


  • 華陽公主,嫁司馬朏


  • 順陽公主,嫁馮穆


  • 濟南公主,嫁盧道虔


  • 義陽公主,母赵嫔,嫁卢元聿


  • 南阳长公主,嫁萧宝夤


评价



  • 北齐官修正史《魏书》魏收的评价是:“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2]
  • 《資治通鑑》曰:高祖友愛諸弟,始終無間。嘗從容謂咸陽王禧等曰:「我後子孫解逅不肖,汝等觀望,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取之,勿為它人有也。」親任賢能,從善如流,精勤庶務,朝夕不倦。常曰:「人主患不能處心公平,推誠於物。能是二者,則胡、越之人皆可使如兄弟矣。」用法雖嚴,於大臣無所容貸,然人有小過,常多闊略。嘗於食中得蟲,又左右進羹誤傷帝手,皆笑而赦之。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祭,未嘗不身親其禮。每出巡遊及用兵,有司奏修道路,帝輒曰:「粗修橋樑,通車馬而已,勿去草鏟令平也。」在淮南行兵,如在境內,禁士卒無得踐傷粟稻;或伐民樹以供軍用,皆留絹償之。宮室非不得已不修,衣弊,浣濯而服之,鞍勒用鐵木而已。幼多力善射,能以指彈碎羊骨,射禽獸無不命中;及年十五,遂不復畋獵。常謂史官曰:「時事不可以不直書。人君威福在己,無能制之者;若史策復不書其惡,將何所畏忌邪!」[3]


参考文献


  • 《魏书·高祖纪》

  • 《北史·魏本纪第三·高祖本纪》


注释




  1. ^ 万绳楠(200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贵州人民出版社,236页


  2. ^ 《魏书·高祖纪》


  3. ^ 《資治通鑑·齊紀八》





前任:
父顯祖献文皇帝拓跋弘

中国北魏皇帝
471—499
繼任:
二子世宗宣武帝元恪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倭马亚王朝

Gabbro

托萊多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