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道外区

ChinaHarbinDaowai.png
道外区的地理位置

China Heilongjiang Harbin.svg
中國哈尔滨市的地理位置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
哈尔滨市
区划类别
市辖区
区划代码
230104
建置时间
1956年
政府驻地
大兴街道
- 镇数
4个镇
- 街道数
22个街道
地理
中心坐标
45°47′31″N 126°38′56″E / 45.79194°N 126.64889°E / 45.79194; 126.64889
总面积
618.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年降水量
530毫米
人口及經濟
总人口
906421人
GDP
287.8亿[1]元人民币
其它
时区
UTC+8(北京时间)
邮政编码
150000
电话区号
+86 (0)0451

網站:www.hrbdw.gov.cn

道外区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曾名为滨江傅家,区政府驻大兴街道。




目录





  • 1 历史

    • 1.1 清朝


    • 1.2 中华民国


    • 1.3 满洲国和战后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 行政区划


  • 3 地理


  • 4 人口


  • 5 参考文献




历史



清朝


道外区一带在清朝中期属阿勒楚喀副都统下辖地,清末增设民官,1907年1月23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吉林将军下令设置滨江厅,其辖区便在今道外区一带。同年,滨江厅同知朱启经将厅署设在今道外区南十一道街,隶属哈尔滨关道(滨江关道)。1909年6月2日(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将滨江厅划入双城府管辖,后因其辖区面积太小,将沿松花江的一些地区划入其管辖范围,至此辖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0公里[2]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1913年3月,将滨江厅改名为滨江县,第二年6月,将西北路道改称为滨江道。1916年,将圈河、太平桥等地划归滨江县辖下。1929年2月,将滨江县改为吉林省直辖,同年5月,设立滨江市政筹备处,准备建立滨江市。建市完成后,将四家子、傅家甸、太平桥、圈河划为滨江市辖区。至此,滨江市管辖城市政务,滨江县管辖农村政务,两地由吉林省直辖。[3]



满洲国和战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1932年,满洲国建立,并控制了东北三省。1933年7月1日,将滨江市并入哈尔滨特别市。1938年7月1日,哈尔滨市公署发布市区条例,宣布废除保甲制,实行区制,并将滨江市辖下的傅家甸地区划分为西傅家区和东傅家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将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1946年9月,又将道外区重新划分为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1948年7月,将东、西两个傅家区分划为东、西、北三个傅家区[3]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人民政府宣布取消北傅家区,并入东、西两个傅家区,这两个傅家区以靖宇九道街为分界。1956年8月28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下令将东傅家区、西傅家区合并,改为道外区。1958年11月,将松浦乡划归道外区管辖,并将其改为松浦人民公社。1963年3月,恢复并重建滨江区。1972年8月,撤销滨江区,全域并入道外区。1983年、1984年,将原人民公社改为乡建制。1985年3月,将松浦乡、万宝乡升格为松浦镇、万宝镇,后将其改为万宝街道、松浦街道[2]。2004年2月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函[2004]10号》,批准调整哈尔滨市的行政区划,撤销原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管辖,并将道外区辖下的松花江北部地区太阳岛街道、三电街道、万宝街道和松浦街道划归新建立的松北区[4]。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两个镇划归道外区,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1乡3镇。2013年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民主乡撤乡建镇,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镇。



行政区划


下辖22个街道、4个镇:



  • 镇:团结镇、巨源镇、永源镇、民主镇


  • 街道办事处:大兴街道、胜利街道、东原街道、东莱街道、太古街道、靖宇街道、滨江街道、南马街道、仁里街道、崇俭街道、振江街道、大有坊街道、三棵树大街街道、火车头街道、太平大街街道、黎华街道、新乐街道、新一街道、民强街道、化工街道、南直路街道、水泥街道。


地理


道外区西以滨洲铁路与道里区分界,铁道以西为道里区,铁道以东为道外区,南与南岗区、香坊区、阿城区相接,北与松北区、呼兰区毗邻,东与宾县相通。道外区处于寒温带,属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四季分明。道外区年平均降水530毫米,年平均气温3.5摄氏度。道外区拥有一江、一山、两河,一江为松花江,一山为哈尔滨市区内唯一的山体天恒山,两河为阿什河和马家沟河。[5]



人口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道外区共有人口38.37万人,其中男性19.18万人,女性19.20万人,流动人口8.75万人[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道外区有常住人口906421人,永源镇为道外区第一人口大镇[7]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1. ^ 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调研情况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3-09.


  2. ^ 2.02.1 搜游-道外区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3. ^ 3.03.1 道外区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1-28.


  4. ^ 水乡松北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4-15.


  5.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1-27.


  6.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


  7.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永久失效連結]


坐标:45°47′31″N 126°38′56″E / 45.79194°N 126.64889°E / 45.79194; 126.64889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