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南斯拉夫的大致地理位置,其邊界常有變化。
















Sfrj.png
南斯拉夫历史系列条目

奥匈帝国

黑山
王国

塞尔
维亚
王国

 


南斯拉夫王國
 

纳粹德国
意大利

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独立国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解体 · 内战

















南联盟

塞黑




 塞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从鄂圖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渐解體,南斯拉夫也随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随着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目录





  • 1 變遷

    • 1.1 南斯拉夫政权更替



  • 2 历史


  • 3 现况

    • 3.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 4 逸闻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連結


  • 7 参见




變遷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宣布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а, Хрвата и Словенаца / Kraljevina Srba, Hrvata i Slovenaca;斯洛文尼亚语:Kraljevina Srbov, Hrvatov in Slovencev),或者简称为SHS王国 (Краљевина СХС / Kraljevina SHS)。此王国包含原先独立的塞爾維亞与黑山(1918年11月28日黑山王国并入塞爾維亞王国)两个王国,以及原属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这些领土包括原属奥匈帝国内莱塔尼亚(奥地利帝国)的卡尼奥拉 、施蒂利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大部分,奥匈帝国外莱塔尼亚(匈牙利王国)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伏伊伏丁那),以及奥匈帝国直辖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 1929年,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重建為南斯拉夫民主联盟。

  • 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并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

  • 1963年,又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

  • 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共和国、波黑纷纷独立;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两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正式取消“南斯拉夫”这一国号。

  • 2006年,黑山经由公民投票脱离塞尔维亚和黑山,塞尔维亚和黑山解体。

  • 2008年,科索沃共和国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正式独立。


南斯拉夫政权更替
































政權
存續日期
政治体制
首都
國旗
国徽

 南斯拉夫王國
1918年-1945年
單一制
君主立憲制
議會制
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王國
Coat of arms of the Kingdom of Yugoslavia.svg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45年-1991年
聯邦制
社會主義共和國
一黨專政
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Emblem of SFR Yugoslavia.svg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2003年
聯邦制
一黨優勢制
總統制
多黨制
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Coat of arms of Serbia and Montenegro.svg

 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3年-2006年
邦聯制
共主邦聯
共和制
多黨制

貝爾格萊德
波德戈里察
塞尔维亚和黑山
Coat of arms of Serbia and Montenegro.svg


历史




南斯拉夫历史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国旗


14世纪时塞尔维亚曾经是巴尔干最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后至19世纪,巴尔干半岛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奥匈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下。


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相继成立王国。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後,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的国家名称。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4月,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被纳粹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分割占领。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苏联军队的協助,击败德軍及其盟友,并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羅地亞、波黑、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使南斯拉夫成為歐洲唯一沒加入華沙公約的社会主义國家;努力发展经济,使南斯拉夫成为比较富有的東歐國家。自苏南分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在生活上明顯比其他東歐國家自由,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铁托是戰後首先敢挺身對抗蘇聯的擴張,與史達林决裂的共产黨領袖,直到1955年,铁托才与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恢复正常外交关系,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一度又有恶化,后来随着中苏交恶与决裂,苏南关系又迅速升温。[1]195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與亞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國家有所接觸,先是印度及緬甸,之後拓展到埃及跟印尼,1955年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6年,狄托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及埃及總統納瑟三人在布里奧尼島發表聲明,支持不結盟運動,並於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首次高峰會。使其不論在國內,或是第三世界國家,都越來越受到歡迎。這項運動的成員國不願涉入冷戰,拒絕與美蘇兩大強國結盟,至2007年已有118成員國,涵蓋了聯合國三分之二的成員國,全世界55%的人口居住在這些國家之中。[2]


苏共在斯大林时代认为铁托的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的样板,而在196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转而认为南斯拉夫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坚持继续称南斯拉夫为修正主义国家。[1]苏联勃列日涅夫政府在1968年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后,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一度又出现紧张,铁托派特使爱德华·卡达尔到北京面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国与南斯拉夫关系改善。[3]为防止中国与南斯拉夫亲密,勃列日涅夫宣布勃列日涅夫主义宣称的苏联可以为了安全武装干预“社会主义大家庭”任何一国的范围不包括南斯拉夫,苏南关系才再度改善。[4][5]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內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




南斯拉夫变迁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由于政治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致使各成员国深层次矛盾很尖锐。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赫塞哥維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繼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之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實際管轄。雖然從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實際上脫離了南斯拉夫以及塞爾維亞的管轄。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國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著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一共和國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總統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接受審判時,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维持目前的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舉行公民投票,独派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2008年2月17日阿爾巴尼亞裔主導的科索沃也正式由塞爾維亞獨立,此舉動標誌了南斯拉夫聯盟的完全解體。


總括而言,當铁托於1980年死後,南斯拉夫內各種族問題逐漸深化。而南斯拉夫分裂其實亦緣於其他因素,財富分佈不均和民族主義復興,各民族只著重自己權益,而塞爾維亞中央政府又無力控制,南斯拉夫內戰因而爆發,最終導致解體。



现况




前南斯拉夫领土的现状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憲法順序名稱國旗國徽加入年份首都地理區現況
1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Flag of Slovenia (1945-1991).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Slovenia.svg1945盧布爾雅那
巴爾幹半島/中歐

 斯洛維尼亞
2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Flag of Croatia (1947-1990).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Croatia.svg1945札格雷布巴爾幹半島
 克罗地亚
3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Flag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1946-1992).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svg1945薩拉熱窩巴爾幹半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4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Flag of Montenegro (1946-1993).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Montenegro.svg1945波德戈里察巴爾幹半島
 蒙特內哥羅
5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Flag of Macedonia (1946–1992).svgCoat of arms of Macedonia (1946-2009).svg1945斯科普里巴爾幹半島
 馬其頓
6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Flag of Serbia (1947-1992).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Serbia.svg1945貝爾格萊德巴爾幹半島
 塞爾維亞
7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Flag of Serbia (1947-1992).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Serbia.svg1963诺威萨巴爾幹半島
 佛伊弗迪納
8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Flag of Serbia (1947-1992).svgCoat of Arms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Serbia.svg1974普里什蒂纳巴爾幹半島
 科索沃


逸闻


南斯拉夫素有「一個國家、二種文字、三種語言、四種宗教、五個民族、六個共和國、七個鄰國、八個政治區」的形容。


這些分別是:


一個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二種文字──拉丁文字與斯拉夫文字


三種官方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洛維尼亞語與馬其頓語


四種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與伊斯蘭教


五大族裔──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與蒙特內哥羅人


六個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蒙特內哥羅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七個鄰國──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與義大利


八個政治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蒙特內哥羅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科索沃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参考文献




  1. ^ 1.01.1 1963年中共三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南斯拉夫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吗?


  2. ^ 江秉彝,2007,〈南斯拉夫疆界與民族衝突(1991-2006)〉,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政治系,頁25。


  3. ^ 南斯拉夫接受现代流行文化比中国早


  4. ^ 1969年勃列日涅夫会见铁托


  5. ^ 南斯拉夫发言人武伊察说: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有助于推进南苏友好合作”. [201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外部連結


  • Maps


参见


  • 南斯拉夫王國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南斯拉夫解體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用户:Ww71338ww/绘画

自由群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