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倫理學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德性倫理學或稱為德行倫理學[註 1](英语:virtue ethics)是規範倫理學的其中一個理論。德性倫理學聚焦在道德主體,即行為的推動者,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與目的論、義務論最大的不同之處,德性倫理學是不會依照單一標準去判斷該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而是從整體判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斯多亞學派、中國的孔子都被視為德性倫理學代表。
目录
1 注释
2 参考文献
3 延伸閱讀
4 參見
注释
^ 德行二字連用首見《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德性二字連用出自《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不論德性倫理學或德行倫理學,都是virtue ethics的中文翻譯。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 Rosalind Hursthouse (1999). On Virtue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Julia Annas (2011). Intelligent Virtu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att Stichter (2007). "Ethical Expertise: The Skill Model of Virtue",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10(2): 183-194.
- Cheng-hung Tsai (2016). "Ethical Expertise and the Articulacy Requirement", Synthese.
參見
- 儒家
- 犬儒學派
- 美德法理学
- 美德
- 斯多亞學派
- 七美德
|